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地缘战略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产业,地缘环境,区域共同体,舆论环境
中国地缘战略论文文献综述
韩立民,臧一哲[1](2019)在《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发展与战略选择——从地缘环境视角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化产业作为全球战略性产业之一,对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建设发展有重要影响。中国作为亚洲新兴经济体崛起,打破了原有世界经济版块和势力分布,但国际话语权和地缘环境发展水平与中国现有的世界大国地位已经难以匹配,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格局与中国地缘环境地位也难以适应。本文从地缘环境视角研究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战略,探讨如何促进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国内发展,提高中国国际话语权,构建区域文化共同体,增强国家软实力,为中国崛起打造平稳、公平、开放的国际舆论环境。(本文来源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期刊2019年12期)
李如龙[2](2019)在《中国古典联盟战略中的地缘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联盟战略是孙子"全胜"战略智慧的重要内容;而"联盟战"是实现孙子"全胜"思想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剪敌羽翼、以孤其势,迫敌屈服"。实施"联盟战",首要的就是制定正确的联盟战略,然后科学合理地付诸于实施,以此达成战略目的。制定正确的联盟战略,除了正确判断天下大势、准确定位敌友关系之外,地缘因素绝不可忽视,必须引起战略决策者足够的重视。对联盟战略中的地缘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地缘因素在联盟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本文来源于《管子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王军[3](2019)在《新时代大棋局——21世纪中国的首要目标与地缘政治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确实拥有一个以实现现代化为核心指向的恒定大战略。"一带一路"倡议的出台则是在新时代贯彻落实这一大战略的集中体现。所不同的是,新时代的"一带一路"倡议隐含着重大地缘政治布局的命题。21世纪中国的首要目标已经非常清晰,那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面对中美的世纪竞赛,中国必须保持足够的理性和危机忧患意识,做好打"持久战"的充分准备,制定新时代中国的地缘政治战略,以保障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连续性。(本文来源于《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王丰龙,刘云刚[4](2019)在《论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以《盐铁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盐铁论》是记录汉朝时期关于盐铁酒榷均输及对匈奴关系的辩论的一部重要着作,能够较典型地反映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过程。构建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理论分析框架,继而基于该分析框架对《盐铁论》中的地缘战略辩论进行详细解读。《盐铁论》中辩论双方"权衡"的要点包含匈奴对汉朝产生的威胁程度、领土扩张所带来的收益大小和相应地缘战略的合法性3个方面。从思想、方法、目的等比较中西方地缘政治研究差异,指出"权衡"思想为西方主导的地缘政治理论提供新视角。(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期刊2019年09期)
谢林阳[5](2019)在《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抵御住洪荒猛兽般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进攻。在2010年时GDP正式超越日本晋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获得一系列成果的同时,也同时面对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的挑战。英国的地缘政治家麦金利说过:“包括中亚在内的欧亚大陆腹地将是全球战略竞争的决胜点。”石油是国际政治中的重要因素,影响着各国的政策制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变化。本文将以中国石油战略为重点,从地缘政治的视角解读在大国区域战略竞争、中美结构性矛盾和区域经济合作等背景下石油政治的博弈过程,对于中国石油外交战略可能面临的风险与挑战进行探讨,并就如何迎接挑战、推进中国石油外交战略提出相应的思路。本文总共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导论部分,主要对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方法、研究的创新之处做出详细的介绍。第二部分则对中国石油外交战略进行相关描述。第叁部分则分析了中国石油外交面临的地缘政治挑战。第四部分为迎接地缘政治挑战,探讨了推进中国与美国、俄罗斯、中东和非洲等国家和地区进行石油外交的基本思路和策略。(本文来源于《南宁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8)
韦文英,戴俊骋[6](2019)在《全球文化空间格局与中国地缘文化战略——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文化安全在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性、系统性、内部性和人民性四大特征中得到凸显。在全球文明板块不断迁移碰撞和世界文化空间格局既融合又重塑的大背景下,立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从冲突的受动方变成融合的主动方是中国在主要文化区之间进行地缘文化布局的核心。面对新形势,我们应在中华文化区内部实现以汉字文化圈为基础、以儒家文化理念为核心的地缘文化布局。(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丰龙,司月芳,曾刚[7](2019)在《地缘战略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兼具改善地缘环境和拉动对外投资的目的。然而,现有研究较少采取地缘战略视角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影响。本文基于中国对外投资数据,通过整合政治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成果,运用双重差分的面板回归模型考察"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政策效应。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中国向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投资比"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增长更快,说明地缘战略对中国海外投资有重要影响;此外,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受中国与东道国经贸联系和东道国市场规模的影响,但是地理邻近性、东道国的制度环境和东道国自然资源等因素的影响不显着。本研究对于加强政治地理和经济地理的结合和制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政策等有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人文地理》期刊2019年01期)
熊琛然,王礼茂,梁茂林[8](2018)在《“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中俄两国共同倡议的"冰上丝绸之路"建设,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补充。北极航道比传统航道更具成本优势使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了可行性。中国周边海洋地缘政治环境错综复杂,远洋运输严重依赖少数海上通道,使得我海上通道具有地缘敏感性特点。长期以来,中国现行海上通道面临着多被美国控制或可能遭遇到美国及其盟国封锁的风险。"冰上丝绸之路"建设对于中国实施地缘政治战略的意义在于:一是对提升中国作为"边缘地带"大国的地缘影响力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二是对保障中国能源地缘政治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作用,叁是建构跨欧亚大陆地缘经济利益共生圈以解构美国的地缘政治"大棋局",四是提升中国在东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博弈的主动性。当前"冰上丝绸之路"还处于规划阶段,如何建设,需要加强研究。(本文来源于《学术探索》期刊2018年12期)
胡志丁,葛岳静,骆华松[9](2018)在《地缘战略制定原则与中国地缘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地缘政治学一直长于地缘战略研究,并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地缘战略专着和论文。这为开展对地缘战略的本体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西方批判地缘政治学、流行地缘政治学和反地缘政治学的发展就得益于对经典地缘战略理论批判后的重构。本文探讨的是地缘战略的一个一般的理论问题——地缘战略制定原则。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深入分析国内外有关地缘战略的文本,本文归纳、总结出地缘战略制定的五条原则:即地缘战略要立足于国家所处的全球地缘环境;地缘战略要能同时服务于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利益;地缘战略需要有明确的时空取向;地缘战略需要体现明确的主体间性和地缘战略的实施需要考虑地缘位势制约。结合地缘战略文本,对每条地缘战略制定原则从历史的角度进行解读,并简要阐述了其内涵和核心要点。依据此原则,并结合对当前全球地缘环境、中国利益与冲突的空间界定、中国权力的辐射范围以及主要竞争对手分析,提出了中国当前的地缘战略——周边论。最后简要地讨论了实施此战略的五个相关问题。(本文来源于《世界地理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崔海燕[10](2018)在《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亚地缘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欧亚大陆,因其地理位置重要,发展前景广阔,始终是大国力量博弈的焦点。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战略",俄罗斯热衷于在中亚地区建立欧亚联盟。我国作为有责任有担当的大国,也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本文分别从推进区域经济共同繁荣、维护边疆稳定的安全战略、维持大国在中亚地区的政治格局平衡叁个方面,阐述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亚地缘战略。(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信息化》期刊2018年09期)
中国地缘战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联盟战略是孙子"全胜"战略智慧的重要内容;而"联盟战"是实现孙子"全胜"思想的重要手段,其实质就是"剪敌羽翼、以孤其势,迫敌屈服"。实施"联盟战",首要的就是制定正确的联盟战略,然后科学合理地付诸于实施,以此达成战略目的。制定正确的联盟战略,除了正确判断天下大势、准确定位敌友关系之外,地缘因素绝不可忽视,必须引起战略决策者足够的重视。对联盟战略中的地缘因素进行探讨和分析,揭示地缘因素在联盟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本文的主要目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地缘战略论文参考文献
[1].韩立民,臧一哲.中国文化产业国际发展与战略选择——从地缘环境视角出发[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
[2].李如龙.中国古典联盟战略中的地缘因素[J].管子学刊.2019
[3].王军.新时代大棋局——21世纪中国的首要目标与地缘政治战略[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4].王丰龙,刘云刚.论中国古代地缘战略制定中的“权衡”——以《盐铁论》为例[J].地理科学.2019
[5].谢林阳.地缘政治视角下的中国石油外交战略研究[D].南宁师范大学.2019
[6].韦文英,戴俊骋.全球文化空间格局与中国地缘文化战略——从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谈起[J].广西社会科学.2019
[7].王丰龙,司月芳,曾刚.地缘战略视角下“一带一路”倡议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研究[J].人文地理.2019
[8].熊琛然,王礼茂,梁茂林.“冰上丝绸之路”建设与中国的地缘战略意义[J].学术探索.2018
[9].胡志丁,葛岳静,骆华松.地缘战略制定原则与中国地缘战略[J].世界地理研究.2018
[10].崔海燕.论中国“丝绸之路经济带”之中亚地缘战略[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