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

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

韩丽娟[1]2004年在《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文中指出关于按摩推拿的操作方法以及治疗效应从古至今有着多种不同的观点。操作手法是按摩推拿的核心内容,是治疗疾病的基本手段,也是按摩推拿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古人留下了许多文献资料。目前尚缺乏量化的手法操作以及手法与效应关系的基础研究。使临床应用和学科发展受到一定的限制。本课题以成年健康人为受试对象,采用多导生理仪,观察按动脉法的操作对人体肢端的即刻效应,目的在于研究按压动脉法产生的效应。按压动脉法是指施术于大动脉的推拿手法。其形成和发展有几千年的历史,深受临床医家的重视。本课题选用按动脉法这一临床常用手法,在健康人“天府”穴给予一定量化的推拿手法操作,以肢端体表温度和脉压、血氧含量等为观察指标,观察量化手法与效应之间的关系。本课题研究分为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两个部分。理论研究追溯了按动脉法的历史渊源,发展;按法的应用现状,相关的实验研究,推拿手法基础研究现状等。对古今文献进行了学习和分析、归纳和探讨。实验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实验一、健康成人,20~25 岁,男女各 20 人,共 40 人,采用改良的“脚踏火轮”法对左侧天府穴按压 1 分钟,分别在左右手按压前、按压中、手法结束后 5sec,手法结束后 1min记录指标:SPO2、体表温度、脉压差、脉搏。进行按压前后、手法结束后左右手对照。实验二、采用改良的“脚踏火轮”法对左侧天府穴按压 1 分钟,采用 VAS 测量受试者肢端自觉温度,分别记录按压前、按压中、手法结束后 5sec、手法结束后 1min 的自觉温度。进行按压前后、手法结束后左右手对照。实验结果表明:1、对按压侧的影响按动脉法可引起按压侧各项指标的变化。其中:血氧含量:在手法结束后 5 sec 下降,手法结束后 1min 回升到手法前水平。体表温度:手法结束后 1 min 体表温度较手法前上升。脉压差:按压动脉结束后5sec 时变大。脉搏:按压时脉搏减弱,手法结束后5sec 进一步降低,手法结束后1min回升到手法前水平。自觉温度:按压时自觉温度降低,手法结束后 5 sec 上升超过手法前升到最高,手法结束后 1min 仍高于手法前。2、对非按压侧的影响按压动脉可以引起非按压侧肢体部分指标的改变。其中:体表温度:在按压中、手法结束后5sec、手法结束后 1min 与按压前相比均下降。自觉温度:和按压前相比,在手法结束后 5 秒上升。3、对双侧影响的差异按压动脉对双侧各项指标的改变是不同的。血氧含量:按压侧在手法结束后 5 sec 下降,手法结束后 1min 回升到手法前水平,非按压侧血氧与手法前无显着性差异。6 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体表温度:手法结束后 1min 按压侧体表温度较按压前上升,非按压侧在按压中、手法结束后5sec、手法结束后 1min 与按压前相比均下降。按压中按压侧的体表温度与非按压侧差异显着。自觉温度:按压时自觉温度降低,手法结束后 5 sec 上升超过手法前升到最高,手法结束后 1min 仍高于手法前,非按压侧在手法结束后 5 秒和按压前相比上升。按压中按压侧的自觉温度(变低)与非按压侧相比(无变化)差异显着。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证实了按动脉法对机体的影响,发现该手法有提高肢端体表温度和改善肢端代谢的效应,为今后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按动脉法提供了实验依据,也为按摩推拿手法与效应关系的研究奠定了初步的基础。结论:通过本实验研究结果证实,按压动脉法对肢端体表温度和微循环代谢有即刻效应,对肢端的影响是复杂的,而且影响是全身性的。

于天源, 韩丽娟, 李玉环, 马文珠, 林彩霞[2]2007年在《按动脉法肢端效应的研究》文中提出按法是按摩推拿学中一个常用手法,有与其他手法结合一起使用的按法,如按揉;有作用于背部调整胸椎椎间关节、肋椎关节的操作方法。按动脉法是按法中的一种,其操作方法是:以拇指、掌、足按于人体动脉干上并持续一段时间,至肢体远端有凉感、或麻木感、或蚁走感、或有邪气下

萧言菘[3]2007年在《一指禅推法等五种手法规范化的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是对现行按摩推拿学教材以及文献中的手法描述进行分析和总结,找出异同点,提出问题,在按摩推拿手法规范化研究中做出初步尝试,为今后按摩推拿学规范化工作提供借鉴。在研究初期,进行了标准及标准化编写知识的学习。自学标准化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就问题请教参加过标准化知识讲座及标准编写培训的相关人士。制定了“应遵循以临床应用为依据,具有普遍适应性,避开学术观点上的争论焦点,删繁就简,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并留有发挥空间。同时还应保证文字表达准确、简明、通俗易懂,标点准确,用医学术语描述”的原则。本研究结合近20多年来在我国各大中医院校曾经使用和正在使用的按摩推拿学教材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相应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及系统研究。分析一指禅推法、缠法、拿法、拨法、按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各教材中本课题研究的按摩推拿学手法名称、分类、描述及绘图等做了摘录汇总,找出其中差异,逐一进行对比分析并整理合并,同时反复对整合后的手法描述进行分析,删除矛盾和不妥之处,力求博采众长,突出共性,以最终得到相对规范的按摩推拿学手法描述。最终通过对文献、教材的研究,拟定的手法描述文稿,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拿法、拨法、按法。

参考文献:

[1]. 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D]. 韩丽娟.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4

[2]. 按动脉法肢端效应的研究[J]. 于天源, 韩丽娟, 李玉环, 马文珠, 林彩霞.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7

[3]. 一指禅推法等五种手法规范化的初步研究[D]. 萧言菘.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07

标签:;  ;  ;  ;  ;  

按动脉法的肢端效应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