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木霉菌论文_杨玉萍,杨叶,李红英,赵怡红,李花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绿色木霉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霉菌,炭疽病,黄萎病,活性氧,抗性,病害,芒果。

绿色木霉菌论文文献综述

杨玉萍,杨叶,李红英,赵怡红,李花利[1](2019)在《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陕西省岐山县农技中心在塑料大棚番茄上设置了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500倍液、微生物菌剂灭活后的基质500倍液和清水于定植后、始花期、座果期叶面喷施效果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施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500倍液效果优于喷施微生物菌剂灭活后基质500倍液和清水2个处理,可以促进番茄植株营养生长,增强抗病抑菌能力,病毒病发病率降低4%,病指降低2.2,晚疫病发病率降低16%,病指降低1.7,番茄增产19.4%,为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大面积应用推广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基层农技推广》期刊2019年09期)

周家智,石超宏,朱能武[2](2018)在《绿色木霉菌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金纳米颗粒(AuNPs)凭借其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关于微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研究较少。【目的】对微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有利于揭示具体的合成机制,发现AuNPs的特性以及合成位置与菌丝和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以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菌株(GIM3.141)为菌种资源,通过目视检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分析合成AuNPs的特征。探讨细胞内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AuNPs)的可能性,研究生物量、初始金离子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细胞内合成AuNPs的影响。【结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AuNPs以金纳米晶体形态存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AuNPs主要位于细胞壁膜间隙,一小部分附着在细胞壁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表明,金纳米颗粒粒径随着生物量添加量和溶液pH的升高而变小,随着初始金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变大。【结论】非致病性真菌绿色木霉菌可以在细胞内合成AuNPs,其中包括伪球形、叁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粒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叁百纳米,为大规模、低成本、无污染地生物合成纳米颗粒工艺提供了菌种资源。(本文来源于《微生物学通报》期刊2018年11期)

郭现坤[3](2017)在《绿色木霉菌糠基质的研制及其在黄瓜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由茄病镰刀菌(Fusarium solani)侵染引起的黄瓜根腐病是一种常见土传病害。目前,木霉菌生物防治能有效控制黄瓜根腐病的发生,且不会引起环境污染,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本研究利用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在菌糠废料中发酵制作成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并用于黄瓜根腐病的生物防治。利用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q PCR)检测技术,分析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在防病过程中病原菌及生防菌的动态变化。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一株对茄病镰刀菌(F.solani)和尖孢镰刀菌(F.oxysporum)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绿色木霉菌Tr14。在平板对峙培养中,绿色木霉菌Tr14对茄病镰刀菌和尖孢镰刀菌的抑制率分别为95.73%和82.97%,对峙系数为Ⅰ级,选择绿色木霉菌Tr14作为黄瓜根腐病的生防菌株。2.明确了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发酵条件,建立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绿色木霉次级菌种制备最佳培养基为麦麸和玉米面质量比3:1,最佳接种量为20%的浓度为1×10~8个孢子/mL绿色木霉菌悬液,最佳含水量为60%;30℃恒温条件下连续培养7 d,产孢量达1×10~(10)个孢子/g。将次级菌种按照1:100体积比拌入菌糠废料中,30℃发酵15 d即可实现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的制备。3.筛选出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的合适配方。当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草炭、蛭石以1:1:1的体积比混配时,对黄瓜根腐病防效为88%,对黄瓜幼苗促生作用最显着。绿色木霉菌糠混配基质的总孔隙度、氮解N、速效P、速效K的含量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所占比例呈正相关。4.应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揭示了绿色木霉菌糠育苗基质防治黄瓜根腐病过程中绿色木霉菌及茄病镰刀菌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数量在第1~7 d基本稳定,第8~30 d迅速上升而后维持在较高水平。茄病镰刀菌在第1~7 d基本不变,第8~45 d逐渐下降。绿色木霉菌在黄瓜根际的数量经历了由低到高的动态变化,说明随着黄瓜的生长,绿色木霉菌育苗基质中木霉菌的定殖数量迅速上升,与致病菌茄病镰刀菌互作抑制其繁殖,起到防病作用。5.开发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新技术。将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灭菌普通基质以体积比1:10混匀,分别装入不同育苗钵中,测定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防治黄瓜根腐病的效果。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与无纺布袋、纸钵或纸筒结合使用,对黄瓜根腐病的防效分别为88.35%、72.26%、75.92%,高于对照药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 mg/L的防效70.17%。无纺布袋防病技术与绿色木霉菌糠发酵物相结合,防效最高,可实现对黄瓜根腐病绿色、高效防治,值得在生产中进一步推广与应用。本研究将农业生产中的废弃物与生防木霉菌相结合,既解决了菌糠带来的环境污染与资源浪费问题,又为我国黄瓜根腐病的防治提供了新思路、新技术。(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学院》期刊2017-05-01)

李宝成,满丽萍,果然,李延锋,冯卓彦[4](2015)在《绿色木霉菌种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化制备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绿色木霉活菌制剂的工业化生产中,生产菌种的保存周期过短,菌种退化较为严重,制种工艺流程过长,影响最终产品质量。实验基于原配方工艺,通过正交实验及验证实验等方法对固体培养基比例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最佳固体种子发酵培养基组成:小米35%,玉米粉25%,玉米浆10%,麸皮30%,无机盐0.8%。在上述优化的绿色木霉固体培养基中,最大产量可达到7.7x109个/g(干培养物)。优化后的制种、验证纯度和发酵接种时间由原来的2h减少至25min,经小试摇瓶实验和100L液体发酵罐生产实验证明,绿色木霉在发酵周期30h时,优化后的菌丝含量是优化前儿的1.25倍。(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期刊2015年16期)

黄静霞[5](2015)在《黄孢原毛平革菌与绿色木霉菌混合降解稻草过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稻草产量居于世界首位,微生物降解稻草作为一种环境友好的处理稻草的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白腐菌中的黄孢原毛平革菌是在这方面具有很好应用前景的木质纤维素降解菌;绿色木霉菌具有较高的纤维二糖水解酶产量,但其在降解木质纤维素方面的作用和机理国内还少有研究。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仪的结合使用已经广泛应用于植物与微生物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的挥发性气体的研究,但对微生物降解稻草整个体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变化还少有研究。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可以有效地追踪有机物中官能团的变化,进而反映有机物的转化过程。本研究将黄孢原毛平革菌与绿色木霉菌分别接种在以稻草粉末为培养基的平板体系中,并与二者混合培养的情况进行多方面的研究对比。研究内容包括培养体系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种类变化,木质纤维素在降解过程中有关化学基团的变化,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及锰酶酶活的测定。结果表明:绿色木霉菌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降解稻草时均是先分解蜡质层、纤维素与半纤维素等易降解物质,培养进行到第10天左右时,易降解物质匮乏,木质素降解条件形成,相应的木质素降解酶开始大量产生,木质素开始得到有效降解。而在混合培养的C组,虽然表面上绿色木霉菌替代了黄孢原毛平革菌,但其降解稻草的机理与纯培养相比发生了改变,另外在C组检测到了代表微生物拮抗作用的萜烯C10H16,说明说明黄孢原毛平革菌仍以肉眼观察不到的方式对绿色木霉菌产生着影响。红外检测及酶活测定结果说明C组在对木质素进行羟基化方面的能力强于A、B两个纯培养组,但在降解芳香环类物质方面的能力要弱于A、B两组。说明二者同时接种可以提高对稻草中某些物质的降解效率,但其他部分的降解效率可能会降低。黄孢原毛平革菌与绿色木霉菌的混合接种在实际堆肥中是否能整体提高对木质纤维素的降解效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20)

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杨腊英[6](2014)在《绿色木霉菌H06固体浅盘发酵工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前期筛选获得防治香蕉枯萎病效果较好的绿色木霉菌菌株Trichoderma viride H06,通过Plackett‐Burman试验设计及Box‐Behnken设计的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对影响生防菌株H06固体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固体培养基3个主要因子的最佳用量分别为锯末1.05kg、玉米粉0.72kg、KH2PO4 28.24g。培养条件优化试验得出:培养含水量、培养基厚度和温度是影响固体发酵产物孢子含量的主要因子,由所得响应曲面方程预测出这3个主要因子分别为51.26%、3.27cm和28.38℃时,在培养时间6d、接种量10%、菌龄60h、初始p H为6的条件下,固体发酵产物最大预测值为3.24×1010个/g。经验证,该理论预测值与实际值相近。(本文来源于《菌物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王晓杰[7](2014)在《棉花对落叶型黄萎病菌的苗期抗性筛选及绿色木霉菌的生防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棉花黄萎病是目前棉花生产上最严重的病害之一,落叶型黄萎病菌系的出现,对棉花产量和品质都构成了更严重的威胁。抗病育种被认为是一种防治棉花黄萎病最经济、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抗源缺乏是开展抗病育种的最大障碍。文献资料表明,利用人工病圃进行抗病选择,对提高棉花黄萎病抗性提高基本无效,这可能与抗病鉴定与筛选的方法有密切关系。本实验以棉花水浮育苗技术为基础,通过苗期鉴定的方法,对具有一定抗性的棉花品种进行抗病鉴定和筛选,研究棉花黄萎病的抗病筛选效果,以期通过连续筛选,培育出对落叶型黄萎病菌具有较好抗性抗源材料。在抗病棉花品种缺乏的情况下,利用微生物进行棉花黄萎病的防治,是具有前景和实际的方法之一。本实验通过对两个绿色木霉菌株对棉花黄萎病菌的防效效果,研究其作用机理,以期为棉花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依据。1.利用4个落叶型黄萎病菌系对4个棉花品种,进行叁个批次的抗病鉴定,结果表明:不同批次鉴定结果之间,相对病情指数差异不显着,菌系间的致病力差异极显着,品种间抗病性存在差异显着,品种与菌系组合存在明显的互作效应,说明以水浮育苗为基础建立的苗期蘸根接种鉴定的方法,具有良好的重演性。2.通过苗期抗病鉴定的方法,对11个棉花品种进行抗病鉴定和抗性筛选,研究发现,除个别材料外,经过一轮的苗期抗性筛选,棉花品种的相对病指都有明显下降,下降幅度在25%-30%之间。同时,经过抗性筛的棉花品种,在接菌条件下,棉苗的移栽成活率大幅提高,提升幅度在为30%-65%。因此,通过苗期抗病筛选的方法,对提高棉花抗病性提高具有较好的效果。3.通过平板对峙培养和抑菌实验发现,绿色木霉菌T-14、T-17菌株对黄萎病菌落有很好的抑制性,平均抑制率分别达到55.1%和51.2%;绿色木霉菌T-14和T-17菌株代谢液对黄萎病菌HB-13的抑制率分别为64.2%和71.9%,抑制效果明显。绿色木霉菌可以诱导棉花产生更高水平的POD和SOD活性,绿色木霉处理棉苗12h后接种黄萎病菌,棉花叶片中的POD和SOD分别在第3天和第2天达到峰值,酶活性水平明显高于未接菌对照和只接种黄萎病菌的处理,说明绿色木霉能诱导棉花产生系统抗性。4.通过盆栽实验研究发现,绿色木霉菌对能显着提高抗病性较差的豫棉21品种的抗病性,平均防治效果达43%;但对抗性较好的品种中KB3505防治效果不明显,说明绿色木霉对棉花黄萎病有一定的防效效果,防效效果的优劣可能与材料本身抗性有关,材料的抗性越差,防效效果越明显。(本文来源于《华中农业大学》期刊2014-06-01)

郑庆伟[8](2013)在《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显着抑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集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和仲恺农业工程学院轻工食品学院日前联合研究了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芒果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该试验以广州产"紫花芒"果实为材料,经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33℃室温贮藏,测定芒果果实腐烂指数、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还原型谷肽甘肽和抗坏血酸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用绿色木霉菌发酵液浸泡处理后,芒果果实第9天腐烂指数比对照低40.26%,过氧化氢、超氧阴离(本文来源于《农药市场信息》期刊2013年27期)

杨朴丽[9](2013)在《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可抑制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果树学报》2013年第3期《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杧果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作者刘淑宇等)报道,试验研究了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杧果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以广州产"紫花杧"果实为材料,经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33℃室温贮藏,测定杧果果实腐烂指数、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还原型谷(本文来源于《中国果业信息》期刊2013年08期)

刘淑宇,于新,陈发河,杨鹏斌,刘文朵[10](2013)在《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杧果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杧果果实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方法】以广州产‘紫花芒’果实为材料,经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33℃室温储藏,测定杧果果实腐烂指数、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以及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还原型谷胱甘肽和抗坏血酸的含量。【结果】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后,杧果果实第9天腐烂指数比对照组低40.26%,过氧化氢,超氧阴离子、还原型谷胱甘肽、抗坏血酸含量及过氧化氢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健康组织、腐烂组织高13.16%、24.34%;6.67%、11.61%;11.15%、21.74%;5.29%、7.94%;15.68%、30.76%;13.64%、22.73%。【结论】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增强杧果果实采后活性氧代谢,显着抑制炭疽病的发生。(本文来源于《果树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绿色木霉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金纳米颗粒(AuNPs)凭借其稳定性、抗氧化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许多领域有广泛应用。目前关于微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的研究较少。【目的】对微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可能性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究,有利于揭示具体的合成机制,发现AuNPs的特性以及合成位置与菌丝和影响因素的关系。【方法】以绿色木霉菌(Trichoderma viride)菌株(GIM3.141)为菌种资源,通过目视检测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等手段分析合成AuNPs的特征。探讨细胞内生物合成金纳米颗粒(AuNPs)的可能性,研究生物量、初始金离子浓度、溶液pH等因素对细胞内合成AuNPs的影响。【结果】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AuNPs以金纳米晶体形态存在。透射电镜分析表明AuNPs主要位于细胞壁膜间隙,一小部分附着在细胞壁上。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分析表明,金纳米颗粒粒径随着生物量添加量和溶液pH的升高而变小,随着初始金离子浓度的升高而变大。【结论】非致病性真菌绿色木霉菌可以在细胞内合成AuNPs,其中包括伪球形、叁角形、四边形和六边形等多种形状,粒径范围从几纳米到叁百纳米,为大规模、低成本、无污染地生物合成纳米颗粒工艺提供了菌种资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绿色木霉菌论文参考文献

[1].杨玉萍,杨叶,李红英,赵怡红,李花利.绿色木霉菌微生物菌剂在番茄上的应用效果试验[J].基层农技推广.2019

[2].周家智,石超宏,朱能武.绿色木霉菌合成金纳米颗粒的可能性及影响因素[J].微生物学通报.2018

[3].郭现坤.绿色木霉菌糠基质的研制及其在黄瓜根腐病防治中的应用[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4].李宝成,满丽萍,果然,李延锋,冯卓彦.绿色木霉菌种制备工艺优化与工业化制备考察[J].中国农业信息.2015

[5].黄静霞.黄孢原毛平革菌与绿色木霉菌混合降解稻草过程的研究[D].湖南大学.2015

[6].梁昌聪,刘磊,张建华,郭立佳,杨腊英.绿色木霉菌H06固体浅盘发酵工艺优化[J].菌物学报.2014

[7].王晓杰.棉花对落叶型黄萎病菌的苗期抗性筛选及绿色木霉菌的生防效果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4

[8].郑庆伟.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处理可显着抑制芒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J].农药市场信息.2013

[9].杨朴丽.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可抑制杧果采后炭疽病的发生[J].中国果业信息.2013

[10].刘淑宇,于新,陈发河,杨鹏斌,刘文朵.绿色木霉菌发酵液对杧果采后炭疽病抑制及活性氧代谢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绿色木霉固定细胞发酵(RFBB)形成的...光镜下绿色木霉菌对香蕉枯萎病菌2 绿色木霉菌寄生于立枯丝核菌上...一13绿色木霉菌丝形态图1 绿色木霉菌 Tr9701 对立枯丝核...。12绿色木霉菌落形态图

标签:;  ;  ;  ;  ;  ;  ;  

绿色木霉菌论文_杨玉萍,杨叶,李红英,赵怡红,李花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