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叙事论文_唐佳希

导读:本文包含了香港叙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香港,电影,意识,文艺片,伦理,疾病,类型。

香港叙事论文文献综述

唐佳希[1](2019)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歌词的时空叙事与身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本土意识形成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有研究较多讨论了香港本土意识的媒介建构,而较少关注七十年代以后香港媒介文本的反殖民和国族叙事。流行歌曲是香港大众文化的代表,也是反映和建构身份认同的重要文本。通过对歌词文本进行地理、历史叙事两个层面的考察可以发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歌曲有关身份叙事的两种策略:一是国族论述,以地理山川、民族历史论述重拾国族身份;二是本地叙事,以本地空间、小市民的日常生活史叙事凝聚香港意识。歌词通过国族和本土论述共同构筑脱离殖民者的主体性身份认同。国族史特别是近代救亡图存的历史经验为香港共同意识的形成提供了根基,而根植于民族心性和文化传统的小市民日常生活史同样具有反殖民意义。这些歌词文本展现了香港身份认同形成初期国族意识和本土意识的历史勾连,有助于修正香港身份论述中本土概念狭义化倾向。(本文来源于《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期刊2019年05期)

楼毅[2](2019)在《香港官方旅游宣传片中的城市叙事运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香港旅游发展局在YouTube所发布香港旅游宣传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叙事特征和策略,解读香港的城市形象。多样化的表层叙事技巧、高度统一的深层叙事图景讲述文化多元、古今共融、坚守传统亦锐意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香港城市故事。城市叙事的有效运用对于优化城市宣传片的制作、策划城市形象创意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宁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霍胜侠[3](2019)在《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到最近的《战狼Ⅱ》《红海行动》等华语大片,华语电影中的非洲叙事既形成一定成规,也发生若干流变。在叙事母题方面,非洲叙事从"夺宝"转向"反夺宝",逐渐形成具有民族性特色的叙事模式,建构了中非之间的命运共同体关系。在叙事空间方面,非洲叙事以奇观化的空间再现为特征,且经历了从侧重自然人文景观到聚焦社会政治图景的变化,可惜未能越出好莱坞既有的视觉奇观策略和非洲想象范式。夺宝叙事与奇观叙事之间的抵牾,反映了华语影片非洲想象的撕裂。而意欲解决此问题并讲出代表中国主体、有中国特色的非洲故事,路径之一是重新回溯历史的叙事资源,发掘其中另类而富于新意的叙事实践。(本文来源于《文化艺术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黄家钰[4](2019)在《世纪之交香港文艺片叙事风格的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文艺片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创作顶峰,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香港人在电影中极力寻求"身份"上的认同感。新世纪之后,港人在文艺片创作中顺应了快餐文化的潮流",怀旧"反而成了最热门的命题。本文通过对关锦鹏、王家卫、陈可辛这叁位导演的电影在叙事、性别、电影语言等方面的剖析,归纳香港文艺片的叙事手法,找出世纪之交香港文艺片的艺术流变。(本文来源于《视听》期刊2019年09期)

贺桂梅[5](2019)在《许鞍华电影的香港叙事与中国认同》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许鞍华导演从1979年拍摄完成第一部影片《疯劫》(也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发轫作),到今天也差不多是四十年,与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间几乎一致。从这样一个时间跨度来看许鞍华以及香港电影史,是很有历史意义的。我希望通过许鞍华电影来探讨中国香港人的情感结构。具体的角度是考察她电影文本中呈现出的中国内地想象和香港想(本文来源于《南方文坛》期刊2019年04期)

张燕[6](2019)在《香港电影伦理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与国族意识(1949—2019)》一文中研究指出香港电影是有效探询香港人身份认同与国族意识的重要指标。香港电影伦理叙事常讲述以血缘关系为依托的小人物家庭悲欢离合的故事,并将之延伸至"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伦理层面。从战后多元意识形态的特定历史时空,到当下香港已然回归的新时期,1949年-2019年香港电影伦理叙事的发展演变,可分为"南下怀乡:社会写实""香港是我家:本土意识显影""回归想象:怀旧与寻根""北进神州:家与国的新时代抒写"四个阶段。(本文来源于《电影艺术》期刊2019年04期)

周爱华,廖绪[7](2019)在《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老年化的趋势逐渐发展,中国与很多国家一样,面临着它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满足老年人的需求,保障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对个人、家庭、社会等各个不同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中国老龄人口数量的增长,其中患有慢性疾病,如中风、痛症、认知障碍等的人数也将持续上升。慢性疾病不仅影响老年人的身体机能,也威胁着他们的心理健康。这种形式对中国的医疗行业以及各个服务行业都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将中国老年人的心理和情绪健康作为切入点,以香港作为案例,提出并讨论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中的实用性和可行性。希望借此为提高针对中国经受慢性疾病考验的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服务质量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社会工作》期刊2019年03期)

凌逾,林兰英[8](2019)在《道是“无情”却“有情”——论“后九七”香港话剧的情义文化叙事》一文中研究指出"后九七"香港话剧有类谋杀叙事。香港剧作家以谋杀戏剧文本探索城市伦理,折射出港人心灵迷失、孤独和在身份认同上的精神困境。这类谋杀叙事从表层看是对伦理的颠覆,深层意义上则寄寓着道德重建的目的,是对中国传统情义文化的重寻。(本文来源于《文学研究》期刊2019年01期)

康宁[9](2019)在《类型反刍、微观叙事与疾病隐喻——香港新生代导演的本土化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以降,香港涌现出一大批新生代导演,他们多采用低成本制作的方式,从传统香港电影类型中重拾"怀旧"经验去反刍类型,用独特的"体验"视角营造本土生活的强烈气场去观照现实、微观叙事,并多次借用疾病为原初的叙事元素,呈现影片主人公不得不承受目光"指责"的宿命。香港新生代导演用自己的独特方式实现了影像的本土化表达。(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战玉冰[10](2019)在《类型叙事、家国主题与本土表达——浅析香港武侠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通过对于香港武侠电影的整体性分析,解读其类型叙事背后的家国主题与本土表达,即作为一种最具中国特色的商业类型片,香港武侠电影在面向市场、迎合观众的同时也承担着一代代香港电影人对于香港本土、时代变迁和中华民族的深切思考。(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3期)

香港叙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香港旅游发展局在YouTube所发布香港旅游宣传片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叙事特征和策略,解读香港的城市形象。多样化的表层叙事技巧、高度统一的深层叙事图景讲述文化多元、古今共融、坚守传统亦锐意创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香港城市故事。城市叙事的有效运用对于优化城市宣传片的制作、策划城市形象创意具有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香港叙事论文参考文献

[1].唐佳希.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歌词的时空叙事与身份认同[J].广东党史与文献研究.2019

[2].楼毅.香港官方旅游宣传片中的城市叙事运用分析[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

[3].霍胜侠.从香港电影到华语大片:非洲叙事的成规与流变[J].文化艺术研究.2019

[4].黄家钰.世纪之交香港文艺片叙事风格的嬗变[J].视听.2019

[5].贺桂梅.许鞍华电影的香港叙事与中国认同[J].南方文坛.2019

[6].张燕.香港电影伦理叙事中的身份认同与国族意识(1949—2019)[J].电影艺术.2019

[7].周爱华,廖绪.叙事疗法在老年社会工作的应用——以香港慢性病患老年人为例[J].社会工作.2019

[8].凌逾,林兰英.道是“无情”却“有情”——论“后九七”香港话剧的情义文化叙事[J].文学研究.2019

[9].康宁.类型反刍、微观叙事与疾病隐喻——香港新生代导演的本土化表达[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9

[10].战玉冰.类型叙事、家国主题与本土表达——浅析香港武侠电影[J].大众文艺.2019

论文知识图

《英雄本色》中小马在天台上遭到黑社...河南大学着作(5)河南大学着作(1)河南大学着作(4)河南大学着作(3)河南大学着作(2)

标签:;  ;  ;  ;  ;  ;  ;  

香港叙事论文_唐佳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