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谈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河北省威县方营学区刘建辉

〔摘要〕工具性与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正确认识与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我们认清语文学科的本质,对语文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语文是人与人之间相互赖以沟通的语言工具,工具性语文的本质属性。同时,语文饱含着深厚的人文内涵,我们应该关注语文文本所负载的价值取向。工具性与人文性对语文学科来说,是“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二者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学工具性人文性

长期以来,人们过多地强调了语文课的工具性,不重视语文课本应有的人文因素。语文学科不仅是工具学科,而且对形成一个人的品格、培养一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1注重工具性,发展学生能力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工具。以汉语言文字为载体的语文,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工具。可以说,语文的工具性是由语言的功能决定的,它也是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如果脱离了工具性,学生连最基本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都没有,让他们受到文化、文学、思想、情感的熏陶,那将是不切实际的想法,而“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也只能成为一句华而不实的口号。由此可见,注重语文的工具性,培养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应该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语文是广泛运用于人们交际和思维的重要工具,而学生对这一工具的熟练掌握,需要在课堂上不断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2突显人文性,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

要真正突显语文的人文性,培育学生的心灵,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浸染熏陶,以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给学生一个亮丽的精神底色,最关键的是把学生当作一个鲜活的,具有极强可塑性的人来对待,着重培养学生作为“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正确地把握住课本中的思想内涵,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一是陶冶情操,培养情趣。语文课本中大多是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构建了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教育教学工作,应该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体会文章的内涵,用文章中的养分去滋润他们幼小的心灵,并逐渐转化为他们内在的能力,在生活中创造美,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激起对生活美的追求,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情境中受到情感上的感动,在和文本的对话中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在诵读中获得精神的净化和思想的升华,在语言实践中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性,在教学中找到了和语言学习良好的结合点,在课堂中获得了生动的阐释。二是锤炼品德,完善人格。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经过严格筛选的,其思想内容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一系列人物所具有的品格,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耳濡目染,在内心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语文课堂既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场所,也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空间。语文学习的过程,要变成对生命的点化、升华的过程。这样,语文课才成其为语文课,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学习并快乐着。

3语文教学必须以人为本

教育的着眼点不是知识,而应放在挖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主体性、发现自我价值上,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的多元对话,实现多种视界的沟通、汇聚和融合,从而达到“对话主体双方认知结构的不断改组与重建,完成新知识与理论的生产与创造”。新课标指出:通过阅读思考与文本展开对话,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强领悟,共同提高。作为教师,要善于创设课堂气氛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以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体验,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与见解,力求做到激发和促进;要善于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领会文本的意义,去探究文本的多维内涵,学会发现问题、思考探究、找到结论。

4语文教学必须寓教于文

凡是语言规范、内容科学的文字表述材料,都可以作为语文教材,教学时,其着眼点是在语文形式;而其他学科如历史、地理、社会、思品等,教学的着眼点是在语言内容。语文教学着眼于语文形式,但是并不是抛弃内容。语言所载负的人文、思想、情感内涵,是寓于语言之中的,也就是必须寓教于文;只有在理解、感悟语言的同时接受文化、情感的陶冶,才能体现语文教学的特色,也才能实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正是对语言的理解、品味、涵咏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激发,精神得到了净化,思想得到了升华。语文课程必须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必须遵循语文的特点和学生学习语文的特点;必须容纳学生的生活经验,沟通学生的想象世界,并促进学生和文本的互动,构筑学生一生发展的文化基础。

标签:;  ;  ;  

谈语文课的人文性与工具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