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占位性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

脾占位性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

一、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云微,王娇,张莉[1](2020)在《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诊治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的纤维乳管镜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纤维乳管镜检查,并予以局部冲洗,对反复冲洗仍然存在乳头溢液的患者行纤维乳管镜辅助定位下病变乳管切除术。观察156例患者纤维乳管镜下表现及随访情况。结果 156例患者均为一次置入纤维乳管镜,无反复扩管过程。其中, 132例(84.62%)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黄白色絮状物,导管相对扩张,管腔通畅,管腔内无隆起改变,管腔内未见明显占位病变;24例(15.38%)患者临床表现为:管腔内可见金属样絮状物渗出,管腔阻塞,部分病例管腔可见明显隆起改变及局灶占位病变。156例患者中, 130例患者行纤维乳管镜检查诊断为乳管炎,并行病变乳管冲洗后,随诊1年,无乳头溢液复发,治愈率为83.33%(130/156);26例患者经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乳管扩张19例(12.18%),乳管内乳头状瘤7例(4.49%),术后随访1年, 25例患者未见乳头溢液, 1例患者再次出现乳头溢液,反复冲洗无效后行病变乳管切除术,对复发性乳头溢液的治愈率为96.15%(25/26)。结论纤维乳管镜技术在局部乳管冲洗治疗及手术定位中具有重要积极作用。

张国伟,周杰[2](2012)在《原发性脾脏肿瘤52例诊治体会》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讨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1977年8月~2010年11月收治的52例原发性脾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29例,恶性肿瘤23例。良性肿瘤患者中25例行脾切除术,1例动脉瘤行脾脏栓塞术,3例拒绝手术。恶性肿瘤中8例行单纯脾切除术,8例行脾脏切除加胰腺体尾部切除,3例原发性恶性淋巴瘤,1例平滑肌肉瘤及1例淋巴肉瘤的患者剖腹探查因腹腔广泛转移仅行病理活检,2例拒绝手术。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结果脾脏良性肿瘤预后良好,随访的18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2年以上7例,均为早期治疗的患者,存活1~2年的6例,不到1年的4例,1例患者术后第7天死亡。结论脾脏肿瘤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B超为首选检查。脾脏良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是有效的治疗方法。早期诊断、根治手术和术后综合治疗是改善脾脏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手段。

杨新华,马宏敏,蔡志明[3](2000)在《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文中认为

涂朝勇,章平禄,邵初晓,朱景德,方基兴,周新木,陈君,回充中,王向阳[4](2003)在《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文中研究表明目的 分析脾转移性肿瘤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 2 2例脾转移性肿瘤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原发灶分别为卵巢癌、肺癌及结肠癌各 4例 ,胃癌 3例 ,乳腺癌及肝癌、胰腺癌分别 2例 ,肾癌 1例。 4例为单纯脾转移 ,伴多发脏器转移 1 8例 ,分别经 B超、CT、MRI、选择性脾动脉造影术前诊断 ,手术切除 7例 ,探查活检 1 0例 ,5例未手术。目前死亡 1 6例 ,其中 1年内死亡 1 1例。 结论 脾转移瘤少见 ,影像学检查是脾转移瘤主要术前诊断方法 ,强调以手术中心结合化疗、放疗的综合治疗方案是提高脾转移瘤预后关键

徐正荣[5](2019)在《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胰管结石是慢性胰腺炎的一种继发性病变,其诊断相对容易;而慢性胰腺炎胰管结石背景下并发癌变的早期诊断困难。本系列研究首先对过去30年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病例报道文献进行总结;然后再对西南医院近十余年来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风险预测模型以及简化的诊断评分系统,并对其效能进行评价;总结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患者的治疗经验及教训,再结合诊断评分系统探索其外科应对策略。一、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发病及诊治概况(19802010年)目的:总结过去30年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率、诊治及预后情况。方法:通过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期刊数据库、普维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Pubmed等检索工具,检索19802010年我国大陆地区报道关于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文献资料,按照入选标准对最终纳入的15篇文献进行总结分析。结果: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患者共报道94例,男女比为2:1,平均年龄为46.8(2575)岁,胰管结石患者中合并胰腺癌的发生率为19.0%,酗酒仍可能是胰管结石以及合并胰腺癌最常见的病因。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时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通过影像学特征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等综合分析,可提高术前临床诊断准确率;通过ERCP或经皮胰腺穿刺取活检等有创的检查手段有助于术前确诊,但术前漏诊胰腺癌的发生率仍高达29.9%。胰头仍是胰管结石背景下并发胰腺癌最常见的发生部位(53.2%),但体尾部胰管结石同样可以并发癌变(25.5%);诊断癌变后按照胰腺癌治疗方案行根治性手术,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2.8%、20.3%、6.1%;中位生存时间为23.0(95%CI:16.030.0)个月。结论:胰管结石背景下合并胰腺癌往往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检测手段,早期诊断困难,术前漏诊率高;即便采取了根治性手术治疗,预后仍较差。二、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价目的: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诊断评分系统,并对其诊断效能进行评价。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术后病理诊断有无癌变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风险预测模型,根据模型变量的β值建立诊断评分系统;并通过ROC曲线分析、Hosmer-Lemeshow检验和留一交叉验证(LOOCV)对模型诊断效能进行评价。结果:风险预测模型中,胰腺明显萎缩(OR=10.617,CI:2.83038.827,P<0.001)、胆总管变形(OR=12.189,CI:2.90251.191,P=0.001)、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OR=7.502,CI:2.19325.655,P=0.001)和胰管大结石(直径≥13mm)(OR=4.302,CI:1.30514.185,P=0.017)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通过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26(0.885,0.968)(P<0.00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2=3.277,P>0.05;采用留一交叉验证法计算模型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结果分别为71.43%、78.97%、78.24%、26.79%、96.25%、3.40、0.36。以四个独立风险预测因子进行危险评分赋值,总的分值范围为06分,建立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采用尤登指数法进行危险分层,将胰管结石患者划分为癌变低风险人群(13分)和癌变高风险人群(>3分),高风险人群的癌变实际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风险人群(P<0.001)。对诊断评分系统预测值与实际值的相符程度进行验证,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71.43%、89.74%、87.96%、42.86%、96.69%、6.96、0.32,说明基于该危险分层的评分系统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好。结论: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术前诊断困难,胰腺明显萎缩(实质厚度<7mm)、胆总管变形、胰管大结石(直径≥13mm)和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或CEA中至少一项)升高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变风险的独立预测因子;以此为基础建立的诊断评分系统能提高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诊断效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三、胰管结石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分析目的:分析胰管结石并发癌前病变(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胰管结石患者的病案资料,根据术后病理有无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PanINs)进行分组,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胰管结石患者中并发PanINs的高危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胰管结石并发PanINs的三个潜在危险因素:肿大的胰头、胆总管变形、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大的胰头(OR=3.250,CI:1.3717.706,P=0.007)是胰管结石并发PanINs风险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尽管胰头肿大并未能纳入癌变诊断评分系统中,但它却是胰管结石并发癌前病变唯一的独立预测因子,在癌变早期防治中更加值得被重视。四、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胰管结石并发癌变外科处理中的经验和教训,探讨外科应对策略。方法:收集200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住院治疗的胰管结石并发癌变患者的病案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征,并对外科处理的经验及教训进行总结。结果:(1)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情况:胰管结石患者并发癌变的发生率为7.3%,癌变患者平均年龄为54.3±12.5岁,以Ⅰ型结石主,除了癌肿直接征象以外,胰腺明显萎缩、胆总管变形、血清肿瘤标志物升高和胰管大结石这四个特征尤为常见。术前癌变漏诊率为39.4%(12例);采用诊断评分系统能提高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减少术前漏诊。手术中另有23.8%(5例)的患者漏诊癌变。术后迟发性癌变(11例)均发生在初次手术后2年以内,初次手术为胰管引流术以及初次手术中未取活检者均占到了54.5%。15例行手术切除的癌变患者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6.2%、6.7%、0,中位生存时间为12(95%CI:3.220.8)个月。(2)外科应对策略探讨:面对胰管结石患者时,完善全面的术前检查是减少癌变漏诊的前提,手术策略的核心是对有疑有癌肿占位、或胰头肿大、或评分为癌变高风险的患者推荐胰腺切除术作为首选术式,对于低风险患者可根据胰腺形态和结石特点选择行胰腺切除术、胰管引流术或二者联合的术式;术中常规取活检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和确定最终术式;无癌变的患者术后至少2年内均建议门诊随访。结论: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防治关键在于提高癌变的术前诊断效率,减少术前和术中癌变的漏诊。通过术前评估是否存在癌肿占位或胰头肿大、是否为癌变高风险人群,采取个体化的手术策略,从而提高治疗的有效性。五、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与预后目的:通过比较两种手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和预后,评价癌变应对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7年6月在西南医院肝胆外科手术治疗的胰管结石(不含并发癌变)患者的病案资料及随访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比较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胰管结石的疗效及预后。结果:纳入136例胰管结石患者,其中胰管引流组44例,胰腺切除组92例。两种术式治疗胰管结石安全有效;与引流组相比,切除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多、术后住院时间更长(均P<0.05),但术后残石率更低(P<0.05),并不增加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P>0.05);两组术后长期疼痛缓解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腺切除术在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中作为一种积极干预手段,在治疗胰管结石时与胰管引流术相比同样安全有效,其合理的应用并不会给评分系统误诊为癌变的胰管结石患者带来明显的手术负面影响。

武国柱,邢雅军[6](2019)在《首发症状为急腹症的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分析首发症状为急腹症的结肠癌临床诊治情况。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8年8月中的65例首发症状为急腹症的结肠癌患者,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5例患者诊断显示急性阑尾炎有16例,消化道出血有6例,急性肠梗阻有33例,肠穿孔有10例;患者接受相应临床治疗后有43例患者成功治愈,20例患者好转后出院,1例患者由于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患者由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死亡。术后出现伤口感染的患者有6例,出现肺部感染的患者有7例,均经临床对症处理后恢复。结论临床应该增加对结肠癌急腹症的认识,迅速对患者进行准确诊断、有效治疗,以改善患者预后。

吴斌[7](2012)在《乳头溢液诊断治疗新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1乳头溢液的病因1.1乳头溢液的种类:乳头溢液可以分为生理性乳头溢液和病理性乳头溢液两种。生理性乳头溢液通常是乳房的自我调控引起的,典型的症状是双侧多导管非自发性溢液,可以表现为从乳白色到褐色的任何一种颜色。病理性乳头溢液是在非妊娠期和非哺乳期,典

耿全利,傅卫,修典荣,王冠,吴霁晖,姚宏伟,梁建静[8](2010)在《小肠出血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总结小肠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月~2009年9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收治的35例小肠出血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结果除出血表现外,62.9%(22/35)不伴其他症状,85.7%(30/35)不伴腹部阳性体征。35例均伴有贫血,其中急性大出血4例,慢性显性出血29例,慢性隐性出血2例。入院时血红蛋白中位数67g/L(30~108g/L)。入院时合并失血性休克4例(11.4%)。小肠肿瘤占37.1%(13/35),其次为小肠憩室31.4%(11/35),小肠炎症22.9%(8/35),血管疾病8.6%(3/35)。2例行内镜下止血治疗;33例外科手术治疗(28例行小肠部分切除肠吻合术,5例行腹腔镜下憩室局部切除),其中开腹手术19例,腹腔镜手术14例。术中肠镜7例。结论小肠出血的症状与体征无特异性,小肠肿瘤、小肠憩室、小肠炎症是小肠出血常见原因。术中肠镜检查为最后诊断隐匿性小肠出血的有效方法。外科手术治疗是治疗小肠出血最有效的方法 。

二、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系统
    1.3 操作方法
    1.4 观察指标
2 结果
    2.1 纤维乳管镜下表现
    2.2 随访情况
3 讨论
    3.1 单孔透明乳头溢液纤维乳管镜检查必要性
    3.2 纤维乳管镜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3.2.1 乳腺导管管腔冲洗药物选择
        3.2.2 乳腺导管冲洗注意事项
    3.3 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患者手术治疗适应证选择
    3.4 单孔透明乳头溢液病理结果分析
    3.5 纤维乳管镜的优势

(2)原发性脾脏肿瘤52例诊治体会(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临床表现
    1.3 诊断
    1.4 治疗与结果
    1.5 随访
2 讨论
    2.1 脾脏肿瘤的发病率及病理类型
    2.2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诊断
    2.3 原发性脾脏肿瘤的治疗

(4)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1.2 诊断
    1.3 伴有其它部位的转移
    1.4 治疗
    1.5 预后
2 讨论
    2.1 发病情况
    2.2 临床表现与诊断
    2.3 治疗与预后

(5)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我国胰管结石合并胰腺癌的发病及诊治概况
    2.1 研究对象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与评价
    3.1 研究对象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PDS并发胰腺导管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分析
    4.1 研究对象与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第五章 胰管结石并发癌变的外科应对策略
    5.1 研究对象与方法
    5.2 结果
    5.3 讨论
    结语
第六章 胰腺切除术和胰管引流术治疗PDS的疗效及预后分析
    6.1 研究对象和方法
    6.2 结果
    6.3 讨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 慢性胰腺炎与胰腺癌发病关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6)首发症状为急腹症的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2.1 诊断:
        1.2.2 治疗:
2 结果
2. 讨论

(7)乳头溢液诊断治疗新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乳头溢液的病因
    1.1 乳头溢液的种类:
    1.2 乳头溢液的性状:
2 诊治要点
    2.1 真性溢液还是假性溢液:
    2.2 溢液是单孔还是多孔:
    2.3 乳头溢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2.4 乳管造影:
        2.4.1 操作步骤:
        2.4.2 乳导管造影表现:
        2.4.3 乳导管造影分析:
3 乳管内镜检查治疗
    3.1 方法:
    3.2 正常乳管的镜下表现:
    3.3 乳管镜的治疗:
4 手术治疗

(8)小肠出血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3.1 小肠出血的病因分析
    3.2 小肠出血的病因诊断
    3.3 小肠出血的治疗

四、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论文参考文献)

  • [1]156例单孔透明色乳头溢液诊治分析[J]. 张云微,王娇,张莉.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03)
  • [2]原发性脾脏肿瘤52例诊治体会[J]. 张国伟,周杰. 肝胆外科杂志, 2012(02)
  • [3]脾占位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J]. 杨新华,马宏敏,蔡志明. 四川医学, 2000(12)
  • [4]脾转移性肿瘤临床分析(附22例报告)[J]. 涂朝勇,章平禄,邵初晓,朱景德,方基兴,周新木,陈君,回充中,王向阳. 肝胆外科杂志, 2003(06)
  • [5]胰管结石并发癌变诊断评分系统的建立及其外科应对策略研究[D]. 徐正荣.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2019(03)
  • [6]首发症状为急腹症的结肠癌临床诊治分析[J]. 武国柱,邢雅军. 心理月刊, 2019(02)
  • [7]乳头溢液诊断治疗新进展[J]. 吴斌. 临床医学, 2012(12)
  • [8]小肠出血病因临床诊断及治疗[J]. 耿全利,傅卫,修典荣,王冠,吴霁晖,姚宏伟,梁建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10(06)

标签:;  ;  ;  ;  ;  

脾占位性病变31例外科诊治体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