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端电气量论文_程志友,汤明金,李小静,夏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端电气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故障,电气,电阻,线路,分量,模型,参数。

双端电气量论文文献综述

程志友,汤明金,李小静,夏霜[1](2018)在《基于双端电气量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配电线路的故障定位技术对维护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以R-L线路模型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基于电压、电流正序分量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首先对配电线路两端测量点的电压、电流相量进行检测,得到正序电压、电流相量矩阵,然后结合线路故障系数矩阵及线路阻抗参数建立定位函数,实现故障定位。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计算量小,受故障电阻、故障位置等因素影响较小,鲁棒性好,对配电网线路故障定位的精度较高,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测与仪表》期刊2018年08期)

张向聪,夏经德,陈伟利,王波,康小宁[2](2016)在《一种利用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现有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求解过程趋于复杂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双端量故障测距新算法.根据附加正序网络中线路两端正序电压相量之差与正序电流相量之和的比值特性建立故障测距方程式,并通过求解测距方程实现故障测距.该算法能够在线计算出线路正序参数和系统正序阻抗,减小了输电线路参数和系统阻抗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具有计算量小,不存在伪根的优点.A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也不受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故障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本文来源于《西安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程秋涛[3](2015)在《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距离保护是输电线路故障处理的重要手段之一,而过渡电阻一直是影响其保护性能的重要因素。智能电网中,对端信息易于获取,在原有距离保护投入的基础上,引入对端信息可提高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能力。本文在综述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电压和电流)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新方法,旨在解决传统距离保护存在的受过渡电阻变化影响等问题。本文基于输电线路的1模等值电路,利用发生故障时故障点处电压相等的特点,推导出了某一特定频率下的保护原始方程;接着将保护原始方程中的双曲正、余弦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并分别采取叁种方法忽略高阶项进行近似,得到叁种保护实用方程,利用最小二乘优化算法求解得出故障距离;最后比较叁种保护实用方程的故障距离估计准确性,并综合考虑算法的计算量,从中选出最优的一种算法。级数展开与简化计算是本文工作的创新点。为了利用所提出的新方法实现保护性能改善,在双端电气量数据采集的基础上,需要利用数字带通滤波器滤得暂态信息中的特定频率分量的信息,为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一个满足本算法需要的FIR数字带通滤波器。本文最后选用某地区长度为300km,电压等级为500kV的双端供电的输电线路进行了线路故障EMTP仿真验证,利用MATLAB实现了所提出的保护性能改善新方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方法原理是可行的,并且不受过渡电阻和系统运行方式变化的影响,具有能够直接反映故障距离的特点。(本文来源于《西安科技大学》期刊2015-06-30)

康小宁,宁荣,齐军,汪冬辉,齐倩[4](2014)在《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带串补装置的高压线路进行双端测距时需要进行真伪根判断,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分别建立串补电容两侧的线路故障模型,在发生故障后,首先识别2个模型的参数,然后计算2个模型的误差来判断故障点相对串补电容的位置,再利用相应模型的参数进行故障测距。该算法不需判断真伪根,有利于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EMTP仿真结果显示,所提算法不受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MOV)、系统阻抗、故障类型和故障位置的影响,测距误差都在0.6%以内。(本文来源于《电力自动化设备》期刊2014年08期)

索南加乐,许文宣,何世恩,肖敏,孙金凤[5](2013)在《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装设串补装置的输电线路,由于与串联电容并联的保护元件金属氧化物可变电阻(metal oxide varistor,MOV)的非线性,使得一般线路的故障测距方法不能直接用于串补线路的故障测距。为此,在贝瑞隆(Bergeron)线路模型下推导了利用本端电压和对端电流计算本端电流的公式,并将推导公式运用于故障测距,提出一种串补线路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利用双端电压电流进行测距,采用分布参数时域模型,理论上不依赖串补装置的模型,不受MOV非线性的影响。利用PSCAD和Matlab进行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测距精度高,且不受故障类型、故障位置和过渡电阻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电机工程学报》期刊2013年19期)

马彦飞[6](2013)在《基于双端电气量的过渡电阻计算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力系统中的短路故障一般都不是金属性的,而是在短路点存在过渡电阻。短路点的过渡电阻是指当发生相间或接地短路时,短路电流从一相流到另一相或从相导线流入大地的途中所经过物质的电阻,包括电弧、中间物质电阻、相导线与地之间的接触电阻、金属杆塔的接地电阻等,目前国内外所有的研究分析中均将过渡电阻视作纯电阻。过渡电阻的存在给电力系统故障分析、保护定值整定计算、保护装置的可靠动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很多保护装置的误动或拒动都与过渡电阻有关。过渡电阻具有较强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尤其是经电弧短路的故障,过渡电阻将会间歇出现且数值在较大范围内变化。对过渡电阻特性进行在线、实时计算,对于帮助运行人员进行准确的系统分析、掌握过渡电阻变化特性、提高保护装置应对过渡电阻的动作性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提出了一种基于双端时域信号的过渡电阻在线计算方法。在已知故障类型的前提下,基于线路的π型集中参数等效模型,采用线路两端从故障发生后到断路器跳闸前的时域信号,通过求解描述线路短路状态的微分方程组,对过渡电阻值进行在线实时计算。从单相系统入手推导了过渡电阻的计算表达式,结合相模变换和复合模网络,给出了叁相系统的过渡电阻计算方法。该方法具有计算响应速度快、计算结果不受故障测距结果、衰减直流信号、谐波信号影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PSCAD/EMTDC进行了算例仿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基于π型集中参数等效模型,以单相接地短路情况下断路器跳闸后含过渡电阻的支路为研究对象,采用线路两端在断路器跳闸后的时域采样信号,通过求解描述单相跳闸后线路状态的微分方程组,实时追踪计算过渡电阻值。该方法需利用故障测距结果进行计算,现有的故障测距技术能够满足该方法对精度的要求。该方法具有计算响应速度快、不受非周期分量和暂态谐波影响等特点,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采用PSCAD/EMTDC进行了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基于配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忽略线路相间的耦合作用,分析单相接地短路故障情况下的过渡电阻计算表达式,在过渡电阻呈纯阻性的前提下,提出一种故障测距的迭代新算法。采用PSCAD/EMTDC进行算例仿真,验证了该方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并基于仿真计算的结果,总结出了故障选线的判据,通过仿真分析验证了选线判据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26)

李贺松[7](2012)在《利用双端电气量的同杆双回线故障定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平行双回线零序互感的影响,针对双回线单回线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线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根据平行双回线单回线内部故障的等效序网图,利用相应故障类型在故障支路的电压边界条件导出其测距方程。算法利用了现有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提供的本端电压和两端电流工频量,在原理上与过渡电阻和系统阻抗无关。通过PSCAD/EMTDC软件,仿真计算了不同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和负荷情况下在不同故障点发生各种类型故障的测距情况。仿真测距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平行双回线单回线故障测距时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与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和负荷工况无关。(本文来源于《中国电业(技术版)》期刊2012年08期)

丁一,朱春涛,孙贵萍,蔡红丽[8](2011)在《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一种利用输电线路双端电气量进行精确故障定位的测距方法,该方法采用输电线路的分布参数模型,将线路故障看为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附加状态的迭加,基于等效序网,通过对称分量法求得故障附加状态下的各序故障分量,利用负序故障分量(叁相对称故障采用正序故障分量)进行故障测距。在算法实现的关键环节分析了全波傅氏滤波算法。利用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严格要求线路两端数据同步采样,测距结果几乎不受线路负荷、故障点过渡电阻及故障合闸角等因素的影响,有较高的测距精度,具有较高的工程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电工电气》期刊2011年06期)

刘千宽,李永斌,黄少锋[9](2008)在《基于双端电气量的同杆平行双回线单线故障测距》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同杆平行双回线零序互感的影响,针对同杆双回线单回线故障,提出了一种基于故障线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算法。该算法根据同杆平行双回线单回线内部故障的等效序网图,利用相应故障类型在故障支路的电压边界条件导出其测距方程。算法利用了现有分相电流差动保护提供的单回线本端电压和两端电流工频量,原理上与过渡电阻和系统阻抗无关。通过PSCAD/EMTDC软件,仿真计算了不同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和负荷情况下不同故障点发生各种类型故障的测距情况。仿真测距结果表明,该算法应用于同杆平行双回线单回线故障测距时具有很高的精度,并与过渡电阻、系统阻抗和负荷工况无关。(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8年03期)

刘东超[10](2006)在《高压输电线路双端电气量故障测距》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电力工业的飞速发展,现代电力系统装机容量的增加、电压等级的不断提高以及矿口电厂的发展,必然趋势是远程输电线路的增多,这些输电线路的任务是将距离遥远的大容量电厂的巨大功率送至负荷中心,担负着功率交换的任务,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他们又是系统中发生故障最多的地方,一旦发生故障,巡线工作往往很困难,并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在线路故障后迅速准确地确定故障点,不仅对及时修复线路和保证可靠供电,而且对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压输电线路故障测距分为单端电气量测距和双端电气量测距。单端电气量测距只利用线路一侧的电压和电流,原理上无法避免过渡电阻、两侧系统的影响,同时受线路实际参数不平衡、频变等的影响,因此其测距精度在实用中不高,难以满足工程实际的要求。双端电气量测距原理上能够克服过渡电阻、两侧系统等的影响,相比之下,精度大大提高,但是双端电气量测距受不同步采样、线路实际参数不平衡等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的相对误差却比较大。本文在分析现有各种测距算法的基础上,针对单回线提出了基于线路分布参数模型的改进算法,该算法不受过渡电阻、故障类型、双端系统以及不同步角的影响,能够有效的剔出伪根。针对同杆并架双回线提出了不受互感影响的双回线测距算法,该方法不受故障类型、过渡电阻以及系统阻抗的影响,不受不同步角的影响,并通过ATP仿真验证了其测距精度。针对单双回线混架的问题,提出了单双回线通用测距算法,并通过ATP仿真验证了其测距精度。本文根据所提算法,开发出了基于COMTRADE数据格式的双端电气量故障测距软件,核心算法采用COM组件,便于软件的升级和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的扩展,有着很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6-01-01)

双端电气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现有双端量故障测距算法求解过程趋于复杂化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对称分量法的双端量故障测距新算法.根据附加正序网络中线路两端正序电压相量之差与正序电流相量之和的比值特性建立故障测距方程式,并通过求解测距方程实现故障测距.该算法能够在线计算出线路正序参数和系统正序阻抗,减小了输电线路参数和系统阻抗对测距精度的影响具有计算量小,不存在伪根的优点.ATP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也不受故障类型、故障距离和故障电阻的影响,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端电气量论文参考文献

[1].程志友,汤明金,李小静,夏霜.基于双端电气量的配电线路故障定位方法[J].电测与仪表.2018

[2].张向聪,夏经德,陈伟利,王波,康小宁.一种利用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新算法[J].西安工程大学学报.2016

[3].程秋涛.基于双端电气量距离保护耐受过渡电阻性能改善的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5

[4].康小宁,宁荣,齐军,汪冬辉,齐倩.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线路故障测距新算法[J].电力自动化设备.2014

[5].索南加乐,许文宣,何世恩,肖敏,孙金凤.基于双端电气量的串补输电线路故障测距算法[J].中国电机工程学报.2013

[6].马彦飞.基于双端电气量的过渡电阻计算方法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3

[7].李贺松.利用双端电气量的同杆双回线故障定位研究[J].中国电业(技术版).2012

[8].丁一,朱春涛,孙贵萍,蔡红丽.一种基于双端电气量的故障测距方法研究[J].电工电气.2011

[9].刘千宽,李永斌,黄少锋.基于双端电气量的同杆平行双回线单线故障测距[J].电网技术.2008

[10].刘东超.高压输电线路双端电气量故障测距[D].天津大学.2006

论文知识图

1单线单相接地故障模型Fig.1Mod...α模分量网络示意图α模分量网络图同杆双回输电系统短路故障等效模型轻载时中点处IA瞬时性故障仿真波形端的电流行波图

标签:;  ;  ;  ;  ;  ;  ;  

双端电气量论文_程志友,汤明金,李小静,夏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