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符号论文_杨书停

导读:本文包含了形体符号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符号,形体,符号化,老挝,石鼓文,菲律宾,文字。

形体符号论文文献综述

杨书停[1](2018)在《形体造型符号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动画角色造型为切入点,运用个案分析,对比分析法,重点对动画角色形体造型符号化在性格和职业上以及设计原则做了详细的分析和探究,揭示了定格动画形体造型符号化的重要性,为以后形体造型符号设计提供基本的观点和思路,得出一个成功的角色形象的塑造要根据角色的性格、职业和所遵循的设计原则来进行形体造型设计。(本文来源于《科技传播》期刊2018年16期)

王静[2](2017)在《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具茨山地处中原腹地,积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1988年在具茨山上发现了巨量岩画,它不仅填补了中原岩画空白的缺憾,也为中原文化、历史、和文字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2008~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具茨山岩画进行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批岩画中有126个刻划符号,其中有43个与现有甲骨文在形体上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占这批刻划符号的34.13%。目前,具茨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岩画内涵的解读上,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为考察具茨山刻划符号与现有甲骨文之间的关系,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做初步探究,本文首先将具茨山刻划符号与甲骨文作形体上的对比,单纯的形体对比并不足以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因为这之间缺少证据链条将二者连接起来,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之后便以时间为序,文章将河南省现有的早期的各个时期、各个遗址的刻划符号都整理出来,与具茨山刻划符号、甲骨文一一比对,探究具茨山刻划符号、河南早期刻划符号与甲骨文在形体上与甲骨文所拥有的共性,是否具备一脉相承的关系。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历史传说,总是将黄帝与具茨山与新郑联系起来,而黄帝时代又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文献记载的黄帝活动的历史时期与具茨山刻划符号现所考察的年代有一个阶段性重合,本文充分考虑具茨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性,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并结合相关的文字学、考古学、历史传说、历史文献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采取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展开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的初步探究,为探寻河南早期刻划符号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提供大致的脉络和新的依据,充分展示具茨山刻划符号所具备的文字学价值,呈现一个关于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研究的新认识。(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7-05-01)

何云开[3](2016)在《试论消费社会的形体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社会生存的环境分为叁类: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符号环境。随着视觉文化时代的到来,以视觉文化符号为消费文化中心的传播手段大有赶超传统的语言文化符号传播的趋势,视觉符号环境已经成为消费社会乃至人们生存环境中更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今消费社会中,广告、流行出版物、电视、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体,都可以成为这些琳琅满目的消费品所携带的视觉符号的载体,而这些视觉符号也通过载体提供了大量风格化的符号形象。鲍得里埃关于"符号文化"的理论在作为消费文化代表的广告世界里得到了证明。同时,捆绑了"符号"的消费文化,是主动的互动艺术,它不仅创造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融入了消费社会的趋势、流行,而且在消费社会各元素不断的冲突与融合中完成了形象与神韵的共生。(本文来源于《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4期)

陈娜娜[4](2015)在《形体相似与符号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区域划分,战国文字可分为齐系文字、晋系文字、燕系文字、楚系文字和秦系文字。石鼓文是现存的秦系文字的代表。战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对文字形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一时期的文字的异形现象非常的严重,文字的形体变化多端。许多字体的变化没有什么规律。这一时期的文字内部形体变化差异比较大,我们不仅要看到其内部的差异,还要看到这一时期文字在形体上的相似之处。文字形体是异中有同,不能忽视其相同的方面。此外,这一时期的文字属于整个文字发展时期的某一部分,它同时也具有文字发展的共性,其内部的文字发展机制与人类思维发展由具体形象向抽象过渡的一致性。观察发现,这一时期的文字内部存在文字形体上的相似。特别是石鼓文与晋系文字,由于地域上的相互接近,政治上的各种联系,文化上的各种影响等原因,使两国的文字虽然是在战国文字体系这一内部差异比较大的系统内,但两者的字体在形体上还是存在很大的相似之处。此外,石鼓文这一处于一个过渡时期的文字,一方面沿袭着西周金文的传统,另一方面对小篆字体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处于这一中间状态,石鼓文在形体上与小篆有很大的相似之处。观察发现,石鼓文的字体形状更加的圆润矮小,而小篆的字体更像是石鼓文的拉长版,变得更加的瘦高细长。在战国文字系统中除了形体相似外,一些字象形性的特点不那么明显,逐渐变得线条化,平直化,甚至逐渐的抽象,变成了抽象性的符号。而这种抽象性的符号不仅表现在一些动物的字,还逐渐的变成了一种程式化的部件。这些程式化的部件保留下来,又成为其他字的组成部分,这些部件不仅字体相似,连其变化的内容也一并保留下来。本文主要从形体相似与符号化的方面对石鼓文和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进行研究。指出在战国文字在形体相异的同时也存在着形体相似,其内部也有符号化的特点。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概述,主要包括石鼓文的论述和战国文字的概述。第二部分列举了石鼓文与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以此为例首先讨论了石鼓文与晋系文字在形体上的相似以及石鼓文跟小篆的相似;其次把石鼓文为代表的秦系文字和战国其他国家的文字进行比较,指出它们之间在形体上同样存在相似。第叁部分是指出了一种符号化的特点。通过举例把战国各个时期的文字进行比较,发现其象形性逐渐减弱,逐渐变为了抽象性,符号化的符号。有些字的部件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一些程序化,固定化的部件并传承下去。这是一种由象形变的不象形,逐渐变成抽象性、程式化部件并传承下去的符号化过程。第四部分指出了文字形体相似与符号化都是文字发展的特点,它们之间互相联系,共同促进文字发展。第五部分是结语。(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5-05-18)

张创业[5](2014)在《纯粹几何形体在现代建筑中的符号涵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纯粹几何形体为着眼点,从人类的符号性思维角度出发,探讨现代建筑与人之间的关系。首先通过自然科学和符号哲学等领域的既有研究成果来说明人类思维的符号性本质,提出符号体系的映射性这一概念。然后研究几何符号体系的产生和发展,明确基本几何形体的抽象性和纯粹性,并总结几种基本几何形体的特点和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方式。最后列举并分析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开始直到现在的众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流派或建筑师的作品,探寻纯粹几何形体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轨迹,结合几何体系作为符号系统所具备的映射性,总结出纯粹几何形体在现代建筑中所蕴含的符号涵义,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新的理论支持和方法指导,对未来提出展望。(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4-04-10)

林御霖[6](2012)在《汉语老挝语标点符号书写形体和书写位置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二语习得角度,根据初级汉语水平老挝留学生在汉语标点符号书写形体和书写位置上产生的较多偏误又表现出较强的统一性特征,运用对比分析法,对老挝语和汉语两种标点符号在书写形体和书写位置上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本文来源于《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龙塬[7](2010)在《形体、节奏的心像符号——雷涛书法作品欣赏》一文中研究指出雷涛,陕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繁忙的工作之隙,写散文,发评论,他的书法作品在文人书法的圈子里也颇有影响。他是中国作家协会委员会委员。雷涛先生的书法追求书情、写意、明志通性。他的书法,入笔则现心中真情,洒墨则流胸中逸气。笔走宣纸,激情飞扬,意在笔先。墨洒咫尺,诗兴大发,气盖山河。他始于性情,止于笔墨,起止之间融进人间酸甜苦辣、荣辱沧桑。今日细读雷涛先生书法作品,加深了这种印象。幅幅看似随心所欲的作品,饱含着一股真气、清气、灵气、神气、豪气、大气、逸气、爽气的律动和节奏。字字笔巧墨妙,显示着不拘一格、顺其自然的机智、敏捷、浑然天成的韵致。他的作(本文来源于《法治与社会》期刊2010年10期)

蔡允艳[8](2007)在《菲律宾刀棍打斗艺术诠释——菲律宾武术体系中的形体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礼仪是任何一个成熟武术体系不可缺少的内容,由于菲律宾武术流派众多,所以不同的流派有着不尽相同的礼仪,但总体说来却是大同小异的。在这里我们用图片来展示—下国际着名的菲律宾武术组织"Bakbkan"的叁步拳礼,如图(1—4)所示。其中图(1)这个动作的含义是知识、学识;图(2)(本文来源于《拳击与格斗》期刊2007年08期)

张福源[9](1997)在《汉字符号的形体修辞功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乃万物之灵,是一种拥有生命与理性的特殊物质。德国着名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说:“在语言、宗教、艺术、科学之中,人所能做的不过是建设他自己的宇宙——一个……符号的宇宙。”卡西尔从20年代起,致力于符号学的研究,他一生着述120余种,认为人类文化无非是人所创造出来的“符号世界”,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是人生活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特征,人与其说是“理性的动物”,不如说是“符号的动物”,亦即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在卡西尔的心中,人就是符号,就是文化,文化无非是人的外化、对象化,无非是符号活动的现实(本文来源于《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期刊1997-10-01)

杨时俊[10](1997)在《“牢”字的形体结构归类与文字符号》一文中研究指出“牢”是象形字。初中语文课本说它是形声字,一些刊物说它是会意字,是值得商榷的。(本文来源于《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1997年04期)

形体符号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具茨山地处中原腹地,积淀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因素,1988年在具茨山上发现了巨量岩画,它不仅填补了中原岩画空白的缺憾,也为中原文化、历史、和文字研究提供丰富的资料。2008~2009年考古工作者在对具茨山岩画进行的调查过程中发现,这批岩画中有126个刻划符号,其中有43个与现有甲骨文在形体上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占这批刻划符号的34.13%。目前,具茨山岩画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岩画内涵的解读上,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的研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深入。为考察具茨山刻划符号与现有甲骨文之间的关系,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做初步探究,本文首先将具茨山刻划符号与甲骨文作形体上的对比,单纯的形体对比并不足以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必然联系,因为这之间缺少证据链条将二者连接起来,这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之后便以时间为序,文章将河南省现有的早期的各个时期、各个遗址的刻划符号都整理出来,与具茨山刻划符号、甲骨文一一比对,探究具茨山刻划符号、河南早期刻划符号与甲骨文在形体上与甲骨文所拥有的共性,是否具备一脉相承的关系。无论是历史文献还是历史传说,总是将黄帝与具茨山与新郑联系起来,而黄帝时代又有仓颉造字的传说,文献记载的黄帝活动的历史时期与具茨山刻划符号现所考察的年代有一个阶段性重合,本文充分考虑具茨山独特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和时代性,从历时和共时两个角度展开论证,并结合相关的文字学、考古学、历史传说、历史文献等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为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探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采取归纳和比较的方法展开对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的初步探究,为探寻河南早期刻划符号与文字之间的关系提供大致的脉络和新的依据,充分展示具茨山刻划符号所具备的文字学价值,呈现一个关于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研究的新认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形体符号论文参考文献

[1].杨书停.形体造型符号化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传播.2018

[2].王静.具茨山刻划符号形体初探[D].郑州大学.2017

[3].何云开.试论消费社会的形体符号[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4].陈娜娜.形体相似与符号化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

[5].张创业.纯粹几何形体在现代建筑中的符号涵义[D].南京师范大学.2014

[6].林御霖.汉语老挝语标点符号书写形体和书写位置对比分析[J].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7].龙塬.形体、节奏的心像符号——雷涛书法作品欣赏[J].法治与社会.2010

[8].蔡允艳.菲律宾刀棍打斗艺术诠释——菲律宾武术体系中的形体符号[J].拳击与格斗.2007

[9].张福源.汉字符号的形体修辞功能[C].第一届、第二届东亚符号学国际会议论文集.1997

[10].杨时俊.“牢”字的形体结构归类与文字符号[J].四川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

论文知识图

一15香港钥.沟的时代广场底部与主体#~一5入口牌坊图6一6园图6一7院在形体红色在不同的环境下可以表示禁行、喜...挑花图案扎染图案

标签:;  ;  ;  ;  ;  ;  ;  

形体符号论文_杨书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