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文摘要
晚年马克思发展了其早期的交往理论,对交往类型进行了多角度分析,对战争、宗教改革、迁徙和移民、殖民、暴力掠夺、联姻、国际贸易等交往方式进行了深入的历史考察,深化了唯物史观理论。晚年马克思的交往思想是我们正确认识及有效应对全球化的理论工具,是中国改革开放提出及深化的理论依据,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新视角,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源头。
论文目录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王晓红
关键词: 晚年马克思,交往思想,交往方式
来源: 教学与研究 2019年12期
年度: 2019
分类: 社会科学Ⅱ辑,社会科学Ⅰ辑
专业: 马克思主义
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基金: 北京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中央民族大学)项目(项目号:18A04S30),2018年度“中央民族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 A811
页码: 5-15
总页数: 11
文件大小: 189K
下载量: 289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8)
 - [2].不同交往理论对贵州省监狱结构改革的启示[J]. 中国集体经济 2018(14)
 - [3].唯物史观视域下的交往理论[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6)
 - [4].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当代中国语境中的理性审视[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21)
 - [5].马克思交往理论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启示[J].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5(02)
 - [6].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2)
 - [7].马克思交往理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 绥化学院学报 2015(11)
 - [8].基于马克思交往理论的高职院校党组织育人功能研究[J]. 青年与社会 2020(21)
 - [9].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现实意义探析[J]. 北方文学 2017(20)
 - [10].预防和矫正青少年犯罪之思考——以萨瑟兰不同交往理论为基础[J]. 赤子(下旬) 2016(02)
 - [11].马克思交往理论及其现实价值[J]. 教育 2015(05)
 - [12].对话交往理论及其对成人转化学习的启示[J]. 中国成人教育 2013(20)
 - [13].交往的异化与扬弃及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当代意义[J]. 湖北社会科学 2013(12)
 - [14].跨文化传播视野下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现实意义[J]. 新闻研究导刊 2020(20)
 - [15].论毛泽东文艺思想中的文学交往理论[J]. 商洛学院学报 2020(05)
 - [16].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时代价值[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17].马克思国际交往理论与“一带一路”倡议[J]. 人民论坛 2017(31)
 - [18].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与女性气质的建构[J]. 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 2008(02)
 - [19].从马克思的世界交往理论看中国的改革开放[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4(01)
 - [20].基于交往理论的教学有效性探究[J]. 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 2010(12)
 - [2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人本意蕴——对当代社会人的交往的反思[J].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 2014(01)
 - [22].马克思交往理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现代交际 2014(06)
 - [23].浅谈哈贝马斯交往理论对当代社会交往的影响[J]. 商 2013(17)
 - [24].马克思的和谐交往理论及其当代价值[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2(01)
 - [25].论马克思的交往理论及现实价值[J]. 学理论 2012(34)
 - [26].现代西方交往理论及其借鉴意义[J].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 2011(03)
 - [27].中国共产党对外交往理论的形成发展及主要特点[J]. 当代世界 2011(07)
 - [28].现代西方交往理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学术论坛 2011(07)
 - [29].马克思恩格斯交往理论的含义界定及学理渊源[J]. 传承 2011(25)
 - [30].马克思交往理论对人的发展的现实意义[J]. 红河学院学报 201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