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农主义论文-傅正

重农主义论文-傅正

导读:本文包含了重农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章太炎,重农学派,重商主义,单一税制

重农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傅正[1](2019)在《论清末章太炎的重农主义思想——兼与法国重农学派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章太炎曾经十分重视小农生产,在"商战""物质救国"呼声高涨的清末时期,显得颇为另类。章氏也因此荣获了"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或"小农思想家"的雅号。但事实上,章太炎不是始终都持有重农主义的观点。戊戌时期,他多游移于重农和重商之间,至辛亥时期才全盘倒向重农主义。这个思想转变无疑和他当时接受无政府主义密切相关。1908年,章氏告别无政府主义,又再次游移于重农和重商之间,通过与法国重农学派对比可知,重农主义未必都是小农学说,它完全可能是一套资本主义的理论体系。(本文来源于《政治思想史》期刊2019年03期)

何一鸣[2](2018)在《西方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流派兴起与实验方法——兼论中国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的研究生培养范式》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西方农业制度经济学的演进历史来看,新佃农理论在古典与新古典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交易费用与风险因素,开创了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则是一门关于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实验方法应用。因此,中国的农业制度经济学的学科设置分为农业市场组织的契约分析、农村要素产权结构比较与自然资源环境管制理论叁个方向。(本文来源于《新疆农垦经济》期刊2018年06期)

肖湘平[3](2018)在《《嘉伯·克罗》的生态重农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德尔·贝瑞是美国一位重要的以农耕生活为主题的作家。学界对贝瑞小说的研究存在视野有限的问题,多数研究忽视了其重农主义思想中的生态内涵。本论文将重农主义、生态批评和金伯利·史密斯提出的“生态重农主义”作为研究的框架,通过考察《嘉伯·克罗》中不同的人物形象,探究小说中的生态重农主义思想,认为其是从生态角度对盲目追求进步和敛财逐利的工业资本主义价值观的批判与修正。“Agrarianism”的字面意思是“农业主义”。从狭义上讲,该词指的是土地的平均分配。从广义上讲,它指代保护农民利益、抵制工业化的一切运动或思想。本论文采用汤普森的定义。该定义认为“agrarianism”的核心是对农民、农耕的价值判断,强调农民、农耕对社会以及人类行为的重要作用。事实上,美国“agrarianism”的产生与发展是一场自美国建国以来就存在的思想论战的结果。在逐渐生成的敛财逐利、追求进步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里,杰弗逊、民粹主义者、兰森等人就农民以及农耕的价值进行了一系列的文化探讨。因此,“重农主义”一词比“农业主义”更能体现出“agrarianism”所蕴含的对农民、农耕的价值判断。传统重农主义者强调农民、农耕的道德、经济、政治和精神价值。传统重农主义思想也暗含着人类中心主义和敛财逐利倾向。史密斯提出的“生态重农主义”以农民对土地的“保护”为核心价值观,强调农民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和谐关系。而生态批评中的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以及家园意识等概念既有助于阐释小说中重农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生态意识,又丰富了史密斯提出的“生态重农主义”这一概念。《嘉伯·克罗》的特点在于每一个人物代表了工业资本主义或生态重农主义下的一种价值观。通过对不同人物及其价值观的描写,小说赋予了重农主义与工业资本主义这一思想论战新的内涵。本论文将从产生背景、具体内涵、和真正目的叁个维度来探讨小说中的生态重农主义。在产生背景层面上,小说从生态角度批判工业资本主义价值观造成了人与地方的分离、人对自然的剥削。这是生态重农主义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也是这一思想试验的直接原因。具体体现在塞西莉亚对象征进步的城市生活的追求切断了她与农业社区的联系。特罗伊的敛财逐利欲望和他的人类中心主义让他把土地视为积累财富的工具。在具体内涵上,生态重农主义从生态角度强调传统小农与地方的联系、对自然的保护。它以联系和保护为核心价值观,意图实现人与地方、自然以及社区成员的和谐关系。具体体现在丹尼的家园意识、与地方紧密的联系和阿西对自然的保护与他的生态整体主义思想上。从真正目的层面来说,生态重农主义并非提倡人们完全抛弃对进步和财富的追求,以此来解决人与地方、自然的不和谐关系。主人公嘉伯的工业资本主义与生态重农主义双重价值观表明人们应当意识到生态重农主义价值观对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要性。论文通过对小说中不同人物及其价值观的分析,表明小说中体现的生态重农主义思想是对社会思想与文化的建设。通过向传统重农主义思想中注入一种生态意识,小说使得重农主义再次焕发生机,为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和谐关系提供了可能途径。(本文来源于《南京大学》期刊2018-05-14)

李学欣[4](2018)在《托马斯·杰弗逊对欧洲重农主义思想的本土化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第叁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是欧洲重农主义文化在美国南方的重要传承者,也是美国南方乃至整个美国重农主义思想和文化的奠基人。他以拿来主义、多方借取的开放襟怀对欧洲重农主义的思想精髓综合吸纳并在美国南方本土将其改造、重构为南方乃至美国的重农主义思想体系,成为后世南方人可资借鉴的宝贵精神遗产。(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1期)

魏琪[5](2017)在《重农主义:解构作者中心化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托重农主义路径,借助历史分析的方法,本文试图对法国作者权制度为何也没有完全按照自然权利的逻辑要求作出回应。在印刷特权的共同起源下,在书商斗争的相似经历中,法国走出了一条与英美版权制度不同,具有自身特色的作者权制度。制度确立之初的1777年法令深受重农主义思想的影响,破除行会垄断,鼓励自由竞争,注重作者自然权利的保护,同时将个人利益的追求统一到社会利益的维护中。交织着自然权利观念和功利主义思想的法国重农主义思想在法国大革命后依然影响着法国作者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大革命时期的法令对于公有领域的承认和扩大,对于交存手续的规定,19世纪相关司法判例中对于非自然人主体作者地位的承认,都体现出法国在重农主义思想影响下偏离了完全自然权利的路径。激励创作与公众可获得之间的利益平衡,实际上是作者权制度与版权制度的共同核心。在WEB 2.0时代,面对技术迅速更迭,利益平衡导向的传统着作权制度仍具有核心价值,而技术产生的问题则应交由技术解决。(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4-01)

马骁骏[6](2016)在《《大地》中的重农主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欧美重农学派以自然秩序为最高信条,视农业为物质生产的自然基础,农业才是国家致富的源泉。受其影响,在作品《大地》中,赛珍珠把土地放到了一个至高的地位。只要在土地上勤奋耕耘,必然会有丰厚的回报。土地是财富的来源,是美德的源泉。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人们对土地的态度及与土地的关系成了道德评判的标准,并且和家族的命运息息相关。赛珍珠的巨作《大地》夹杂着泥土的气息,给工商时代的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慰籍。(本文来源于《安徽文学(下半月)》期刊2016年10期)

朱骅[7](2016)在《《飘》: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艰难转型的文学镜像》一文中研究指出18世纪法国的重农主义对土地资源丰富的新生美国产生深刻影响,在南方形成杰斐逊倡导的农业平均主义和卡尔霍恩倡导的大种植园经济,文学艺术中也形成一脉重要的重农主义审美传统。作为南方文艺复兴的代表,《飘》镜像式地呈现了两种重农主义之间的斗争以及内战后重农主义的全线崩溃。女主角斯嘉丽战后为重振田园所付出的巨大代价,隐喻了重农主义在南方终将没落的命运。斯嘉丽执着的不是虚幻的爱情,而是情人艾希礼所代表的南方重农主义文化。作为重农主义神话的悲壮挽歌,《飘》也反映了大萧条时期美国人对过度重商主义的普遍质疑以及对社会过快转型的不适和怀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杜肖瑞[8](2015)在《生态回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德尔?贝里(1934-)是美国当代着名作家、环保主义者、文化批评家、农民。目前,他共出版了50多部小说、诗集和散文集,其中,出版于2000年的小说《嘉伯?克罗》集中反映了他的生态与社会批评思想。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贝里作品中的生态思想、创作风格与他其它的文化批评思想进行了广泛研究,但至今未有研究能够全面深刻地探讨贝里在《嘉伯?克罗》这部小说中所表现的重农主义思想与生态思想。本文作者通过细读文本发现,该小说富含作者的重农主义理想,分别表现在他对恢复农民良好品质的呼吁、对重建地方的号召和对保存记忆与传统的提倡中,本研究便从此叁点出发,利用生态批评相关理论,论述贝里的重农主义理想,并探讨该理想所反映的生态回归思想。本文分为绪论、正文和结论叁个部分。在绪论部分中,本文首先对作家温德尔?贝里和小说《嘉伯?克罗》做简要介绍,然后梳理归类目前已有的对贝里和对该小说的研究,指出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并以此为本研究的切入点;本文还介绍了生态批评这一理论背景,并根据本研究对“生态回归”和重农主义做出定义,绪论部分最后介绍论文框架。正文分为叁个章节。第一章探讨了贝里在其重农主义理想中所重视的土地的耕作者——农民的优秀品质,这些品质正是贝里所构想的理想社会公民所需的品质;第二章解读了贝里的重农主义理想中所主张的地方思想,贝里重视家庭,主张邻里互助和地方自治,倡导维护地方的稳定;第叁章聚焦于贝里重农理想中所关注的对“记忆”和“传统”的保护。本论文最后部分为研究结论。本研究发现,贝里的重农理想实质上是一种以“回归”为精髓的生态思想。通过构建重农主义理想,贝里不是要求文明逆向发展,而是呼吁人类摒弃工业价值观,借助农业理想社会的优秀价值观,来解决工业主义主导下的当代社会的顽疾,重建人类美好家园。贝里的生态回归思想重视生态保护,并强调人在生态保护中的重要作用,这在贝里所呼吁的优秀农民品质,他的地方思想以及他对保护记忆与传统的倡导中皆有体现。本研究的意义主要有两点。第一点为学术意义,本文较为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贝里在《嘉伯?克罗》中所体现的重农主义理想与背后所蕴含的生态回归思想,能够丰富对该作家和作品在生态批评领域的研究;第二点为现实意义,在当前的工业主义主导的社会之下,人类遭遇了严重的生态危机,而研究贝里的重农主义和生态思想可以给人们以启发和思考,对于人类解决文明发展中所遭受的生态危机有着深刻的借鉴和警示作用。(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15-06-01)

张弛[9](2013)在《重农主义与中国的“自然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农主义思想是18世纪西方"科学崇拜"与"中国崇拜"之间共同作用的产物。重农主义者将中国的治理模式视为反重商主义的样板,用以倡导尊重客观规律、降低政府干预的自由市场经济主张。出于当时欧洲的"中国热",魁奈等人将儒家阐发的自然观等同于西方传统的"自然法",用来捍卫自由市场原则和人的自然权利。受其影响,希卢艾特最早利用《论语》中有关"无为"的概念,阐发了"自由放任"学说的合理性。这种思想倾向源于18世纪宋明理学在西方的传播,"理学"之"理"被重农学派解释为万物存在的第一物质以及宇宙间普遍的理性法则。这不但成功地与西方启蒙时期倡导的科学精神相汇通,且融贯了儒家道德哲学与西方自然法理论之间的精神联系,塑造了中国哲学重实体而轻上帝的思想肖像。中国从治理经验与哲学精神方面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至今仍在,只不过当今的西方人"日用而不知"罢了。(本文来源于《学术界》期刊2013年02期)

于东伶[10](2012)在《重农主义在中国与法国实践结果的差异——基于中英法产业革命前后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长期以来学界对重农主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联做了大量研究,尽管这些研究在对待中国的立场有褒有贬,但总体来说这些研究详细分析了重农学派各项主张中的"中国渊源"。本文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法国年鉴学派的长时段分析方法、比较优势原理及正反馈、黑洞效应,着重分析重农学派以"农业中心论"为利益诉求的历史传统原因及现实经济原因,并就中法两国的重农主义在实践中发挥的不同作用,尝试解释重农主义实践在两国的不同结果。(本文来源于《湖北农村金融研究》期刊2012年12期)

重农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西方农业制度经济学的演进历史来看,新佃农理论在古典与新古典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基础上引入了交易费用与风险因素,开创了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先河。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则是一门关于农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与实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是制度经济学理论在农业领域方面的实验方法应用。因此,中国的农业制度经济学的学科设置分为农业市场组织的契约分析、农村要素产权结构比较与自然资源环境管制理论叁个方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重农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傅正.论清末章太炎的重农主义思想——兼与法国重农学派比较[J].政治思想史.2019

[2].何一鸣.西方新制度重农主义经济学的流派兴起与实验方法——兼论中国农业制度经济学实验的研究生培养范式[J].新疆农垦经济.2018

[3].肖湘平.《嘉伯·克罗》的生态重农主义[D].南京大学.2018

[4].李学欣.托马斯·杰弗逊对欧洲重农主义思想的本土化建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8

[5].魏琪.重农主义:解构作者中心化成因[D].苏州大学.2017

[6].马骁骏.《大地》中的重农主义思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6

[7].朱骅.《飘》:美国南方重农主义艰难转型的文学镜像[J].社会科学研究.2016

[8].杜肖瑞.生态回归[D].贵州大学.2015

[9].张弛.重农主义与中国的“自然法”[J].学术界.2013

[10].于东伶.重农主义在中国与法国实践结果的差异——基于中英法产业革命前后的比较[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

标签:;  ;  ;  ;  

重农主义论文-傅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