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状体可视化论文_陈振振,姜弢,徐学纯

导读:本文包含了层状体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层状,质体,建模,模型,兴城,数字,基坑。

层状体可视化论文文献综述

陈振振,姜弢,徐学纯[1](2015)在《基于VTK的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黑盒信息,进行叁维可视,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作者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isualization toolkit,VTK)进行了研究,并在Visual Studio2008开发环境下实现了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示范实验基地内的地层数据,实现了层状地质体叁维叁维模型建立。实践表明,使用VTK作为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并取得了有益的效果。(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期刊2015-10-10)

姜弢,陈振振,徐学纯[2](2015)在《基于VTK和QT的层状地质体叁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质体叁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无法透视的构造信息,进行叁维可视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针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叁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和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完成对层状地质体的叁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野外示范与实验基地的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实现了对该区域的地质模型构建及立体展示。实践表明,使用VTK和QT作为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完成了该区域6个地层地质体叁维建模以及结合地震数据的综合叁维可视化。(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5年25期)

甄浍[3](2012)在《基于层状数据可视化的无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医疗图像和可视化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日益成熟,西门子能源集团作为世界顶尖的提供无损探伤服务的公司,希望通过成熟的可视化技术对公司的无损探伤流程进行改进和完善。西门子自动化无损分析系统是西门子集团研究院利用叁维可视化技术辅助工程师进行数据重构、叁维可视化以及损伤检测分析的集成软件解决方案。随着系统损伤分析需求的增多和复杂化,当前的系统遇到了两个瓶颈:一是缺乏有效的架构设计来应对复杂的层状数据存储及管理,二是当前叁维可视化系统功能以及用户体验不能灵活地应对复杂多变的需求。本文主要针对上述两个核心问题进行系统分析,提出解决方案并加以实现,具体的工作包括:(1)分析得出大规模层状探测数据的特性和数据模型。(2)以设计模式、OpenMP以及VTK为框架,辅助以双边滤波器、空间自适应高斯重构算法以及Marching cubes算法作为技术支撑,提出并设计了大规模层状数据存储、处理以及可视化的解决方案。(3)详细设计并实现了包括配置探伤工程、探测数据存储管理、数据重构、信号处理与比较、XY Graph图形分析及报表展示生成等6个关键功能模块。目前,西门子自动化无损分析系统已部署应用,为不同探测设备、多种探测方法所得到的大量探测数据提供了统一的数据重构及可视化系统,探测数据得到了良好组织,数据重构的效率提升了10倍。同时,本文设计实现的解决方案也成功应用到了西门子电磁核心缺陷检测系统以及桥面损伤分析系统中,显着提高了被探测设备的可视化效果。(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2-06-01)

吴守亮[4](2011)在《叁维层状地质体可视化建模及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叁维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是叁维GIS研究的热点问题,同时也是地质、矿山等领域发展的迫切需要。本文研究了叁维层状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的理论、方法及软件开发问题,系统有效解决了IDL与外部程序的数据共享和交换问题,实现了混合编程,精确封闭了地质层面的侧表面,利用DXF文件接口导入并精确定位Sketchup构建的复杂断层模型,准确、完整地建立了表面模型,实现了表面模型与实体模型的集成,系统的实观对促进数字化矿山的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首先对叁维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实现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包括叁维空间数据模型的选择、插值方法的比较,叁维可视化开发软件的比较等,由此确定采用第四代编程语言IDL与VB混合编程的方法进行系统开发。相应地对IDL的开发环境及混合编程进行了研究,涉及IDL两种图形系统(直接图形系统和对象图形系统)的比较、IDL的对象模型、坐标系统、IDL混合编程的实现方法,IDL与外部程序的数据共享机制及程序的发布等。论文侧重于叁维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的软件实现,通过VB编写的软件界面,调用IDLDrawWi dget图形控件,后台操纵IDL完成相应的操作实现混合编程。利用IDL对象模型,实现了叁维地质体实体模型、表面模型、地质断层模型、钻孔模型的建模和集成显示,并在场景中实现实时旋转、缩放、平移,分层显示地层、视图剪切控制,表面模型、实体模型、地质钻孔的显示及隐藏。根据叁维体素(Voxel)的空间属性实现了空间信息查询、地层体积计算、统计地层信息(地层厚度平均值、最小值、最大值及其出现位置),利用钻孔数据实现了钻孔柱状图的显示。并借助IDL提供的多种插值方法实现了不同插值表面的显示、分析、迭加影像、误差计算等操作。实现了非空间属性的生成及条件查询结果的显示,利用SLICER3程序实现了地质剖面显示、分析及子块提取操作。为验证系统的可行性,以亳州市花沟西矿为例,真实、直观地表示出其复杂的地质结构,实现了地层统计信息的分析、计算,验证了本文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提高了人们对矿山的认知能力,促进了对矿山进行科学开发和管理。图23表8参57(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期刊2011-05-01)

张敬博[5](2011)在《层状岩体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层状岩体是由多种不同属性、不同厚度岩层按某种方式组合而成的天然复杂岩体。近年来,随着GIS和地理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叁维可视化技术在层状岩体研究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研究者们致力于利用基于GIS的叁维动态可视化仿真技术,场景建模技术和图形图象处理技术,开发出关于某一特定的层状岩体区域的真实全面的虚拟环境系统,使地质科学家们能够更为直观的了解地质信息在研究或工作区域的整体分布规律,同时更深刻地理解各种地质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影响。本文分析了层状岩体叁维建模与可视化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并对层状岩体叁维建模和可视化方法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层状岩层的真叁维数据结构研究。在总结分析传统的叁维建模方法的基础上,从层状地层的海量数据中提取关键的数据并创建基于矩阵存储的叁维数据结构,并由此数据结构构建叁维体数据,进行叁维建模。(2)真叁维地层建模技术研究。分析了地质体的常见构造形式并对层状岩体的地质信息和层状模型的数据结构进行了解析。对于大多数的地质构造来说,地层或围岩表达都可以认为是均质的地质构造,因此采用多层DEM表面建模的方法进行层状地层的建模。(3)层状岩体叁维可视化技术研究。首先对于完成的层面叁角网进行插值处理,提高层面的建模精度,改进了基于二维平面建模的光线透射算法,利用IDL中面向矩阵的的数组操作和图形图像处理功能,构造出层状模型的体数据,从而实现地层叁维可视化。(4)基于IDL和.NET平台实现了一套层状岩体叁维可视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层面建模、体建模、地层叁维可视化;对体模型进行旋转、放大等基本操作,以及提取切片、等高线、对表面贴图等关键地质信息的提取操作。(本文来源于《山东科技大学》期刊2011-05-01)

李巍[6](2009)在《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层状岩体和层状岩质基坑的特点,如何合理设计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是岩土工程界急需解决的一大科学难题。本论文以层状岩质基坑工程理论和叁维可视化设计原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开发为研究内容,系统研究了层状岩质基坑开挖与支护的叁维可视化设计理论,取得如下成果:(1)根据不同的组合划分层状岩质基坑的类型,确定层状岩质基坑的稳定性影响因素包括为叁个方面。针对层状岩质基坑工程岩体失稳破坏的特点,提出了叁种常用的支护结构并指出,对贵州岩溶地区层状岩质深基坑工程的支护,宜以普通锚杆与预应力锚杆(锚索)为主,并辅以其他支护方式。(2)引入面向对象的方法,深入探讨了叁维可视化工具Visual C++的适用性,全面介绍了OpenGL的基础理论、工作原理及库函数与运行方式,制定了Visual C++下OpenGL的开发框架。(3)提出了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和总体结构。结合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功能要求及设计准则,开发设计了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一般功能。(4)通过调用FLAC~(3D)软件,实现了层状岩质基坑的开挖和支护设计,提出了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开挖模块和支护锚索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实现了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的开挖和支护功能。(5)以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实现了“世纪夏都·城市公园”基坑开挖的叁维可视化,并调用FLAC~(3D)进行分步开挖与支护设计,实现了层状岩质基坑既“可视”又“可算”。本论文对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取得的成果,对发展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理论和支护设计理论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现实意义和较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6-01)

段富凯[7](2009)在《层状岩质边坡叁维可视化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完成层状岩质边坡的叁维可视化建模,并对所建模型进行叁维稳定性分析,是当前工程地质领域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本论文在阐述层状岩质边坡分类、破坏机理以及地质体、岩土体叁维可视化技术现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针对层状岩质边坡进行叁维可视化建模与稳定性分析的新方法,并取得了如下成果:(1)以边坡结构特征参数为划分依据,将层状岩质边坡类型划分为水平坡、顺向坡(包括缓倾层状岩质边坡、中倾层状坡、陡倾层状岩质边坡)、切向坡、垂向坡和反倾坡5种,并对各种类型岩质边坡的变形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2)将叁维数据模型分为面表示的数据模型、体表示的数据模型和面体混合模型3大类。同时,根据叁维数据模型的适用范围、实现的难易程度、轮廓表示的逼真性以及各自的优缺点,确定了层状岩质边坡叁维建模的实现过程,及两种地质结构面拟合的方法。(3)在简单介绍几何造型技术、坐标变换,投影变换、光照模型、颜色与纹理贴图等可视化技术的基础上,阐述了叁维可视化建模中的面向对象编程技术、叁维可视化开发语言与软件包。(4)在简单介绍叁维可视化实现的基本思路、方法以及实现过程中所选用到叁维地质建模软件和编程语言的基础上,建立了叁维模型转换程序的算法,编制了岩质边坡模型转换程序。(5)在应用GOCAD软件进行叁维建模的基础上,将所开发的转换程序应用于实际边坡工程,结合FLAC3D软件进行了岩质边坡的叁维稳定性分析。本论文首次对层状岩质边坡叁维可视化理论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论文中所提出的思路、方法以及编制的转换程序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对发展层状岩质边坡叁维可视化技术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贵州大学》期刊2009-06-01)

赵攀,田宜平[8](2008)在《基于剖面的层状与非层状矿体的叁维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二维轮廓线重构叁维表面是矿体几何建模的重要技术手段。对几种重构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轮廓对应问题和轮廓拼接),提出了适合地质体剖面建模使用的轮廓线重构算法。基于剖面的叁维地质建模流程,建立地质体的线框面模型及其相应的地质块体模型。(本文来源于《金属矿山》期刊2008年09期)

陈鹏,任波,郭振岗,王乘[9](2008)在《基于MPI的层状地层并行可视化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层状地层的可视化绘制速度,结合地质探勘数据的特点,基于MPI开发地层的并行可视化程序,并采用Kriging方法对多个地层的数据进行并行插值计算。利用多台PC机搭建Windows2000操作系统下的并行计算环境,计算时间统计数据对比表明并行计算方法能有效地节省计算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工程》期刊2008年09期)

赵利民[10](2007)在《基于GIS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地学数据进行基于GIS管理,并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来直观展示地质对象的叁维形态,能准确地观察研究其内部蕴含的丰富信息,为开发利用矿产资源提供有效的帮助。目前,叁维空间可视化大多数开发实例都是基于OpenGL标准,利用高级程序语言从底层做起,这使得人们在构建地质体数据的同时,还要花很大的经历在图形显示上,存在高开发周期和高风险性及不确定性。组件技术开发应用程序的发展为地学叁维可视化软件的编制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在.Net环境下利用RSI公司的MapObjects组件、Surfer8提供的CS Scripter脚本语言和IDL程序提供的IDLDrawWidget及slicer3组件,进行了地质建模实验系统的开发,探讨了利用组件技术对钻孔资料进行GIS管理和空间插值、叁维建模的方法,探讨了利用组件技术对钻孔资料进行GIS管理和空间插值、叁维建模的方法。系统主要实现了以下功能:地学数据的组织与管理;空间数据内插与插值有效性评价;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与模型操作。研究发现,在编程环境中引入多种科学计算控件和功能控件,能够方便快速地实现对钻孔资料进行基于GIS的管理和最优空间插值、叁维建模可视化及模型操作。最后对该系统的完善与拓展做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期刊2007-05-01)

层状体可视化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地质体叁维可视化是科学计算可视化研究领域的重要分支。如何把地下无法透视的构造信息,进行叁维可视化,一直是地学领域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基于此,针对层状地质体的结构特征和叁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运用开源可视化工具包(VTK)和应用程序开发框架QT,完成对层状地质体的叁维建模及可视化。最后结合兴城深部探测野外示范与实验基地的实际地震勘探数据,实现了对该区域的地质模型构建及立体展示。实践表明,使用VTK和QT作为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的开发工具是可行的,完成了该区域6个地层地质体叁维建模以及结合地震数据的综合叁维可视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层状体可视化论文参考文献

[1].陈振振,姜弢,徐学纯.基于VTK的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实现[C].2015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十九)——专题49深部探测技术方法与装备、专题50地壳应力与地震.2015

[2].姜弢,陈振振,徐学纯.基于VTK和QT的层状地质体叁维建模及可视化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

[3].甄浍.基于层状数据可视化的无损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交通大学.2012

[4].吴守亮.叁维层状地质体可视化建模及分析研究[D].安徽理工大学.2011

[5].张敬博.层状岩体叁维建模与可视化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1

[6].李巍.层状岩质基坑叁维可视化系统初步研究[D].贵州大学.2009

[7].段富凯.层状岩质边坡叁维可视化系统研究[D].贵州大学.2009

[8].赵攀,田宜平.基于剖面的层状与非层状矿体的叁维可视化研究[J].金属矿山.2008

[9].陈鹏,任波,郭振岗,王乘.基于MPI的层状地层并行可视化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8

[10].赵利民.基于GIS层状地质体叁维可视化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

论文知识图

一7从各个角度观察到的地质体形态

标签:;  ;  ;  ;  ;  ;  ;  

层状体可视化论文_陈振振,姜弢,徐学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