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层修补技术论文_邓祥龙

导读:本文包含了薄层修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薄层,混凝土,路面,水泥,冻害,快速,技术。

薄层修补技术论文文献综述

邓祥龙[1](2017)在《碱胶凝材料技术用于混凝土薄层快速修补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在经过改革开放叁十年的发展以后,已修建了大量的混凝土建筑物,其中水泥混凝土公路更是常见,在使用期间混凝土公路的表面会经常发生开裂、起壳、麻面等病害,大量的需要对混凝土表面进行薄层修补。薄层快速修补材料需要快硬早强、收缩变形小、粘结力强、耐久性好,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是较好的绿色胶材并且快硬高强,更重要的是这种材料具有较好的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及粘结性能,所以通过研究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的力学性能、粘结强度、收缩变形、耐久性使得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可以达到薄层快速修补材料的各项性能要求。研究结果发现:(1)水玻璃模数和碱当量对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的强度影响最大,在配合比为碱当量为9%,水玻璃模数为1,偏高岭土、矿渣及水泥熟料掺量分别为45%、45%、10%溶胶比为0.56时,试件1d的抗压强度最高为37.7MPa;(2)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净浆与普通硅酸盐水泥净浆的28d粘结强度可以达到4.2MPa,并且在修补界面刻槽后粘接强度能够显着提高;(3)随着偏高岭土掺量的增加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净浆的收缩率呈现大幅的下降,在偏高岭土的掺量在50%时,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净浆的收缩率相比普通硅酸盐水泥下降了接近一半。碱胶凝材料的收缩率会随着碱当量的提高而增加,在碱当量为7%时,胶材的收缩率为0.16%只有普通硅酸盐水泥收缩率的四分之一;(4)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砂浆在硫酸钠溶液中浸泡90d之后,其强度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是略微的增加了,碱激发剂的碱当量在7%、8%、9%时,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砂浆在硫酸钠溶液中浸泡90d之后强度分别增加了0.4%、3%、1.1%,而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的强度下降了4.4%;(5)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砂浆在盐酸中浸泡28d之后强度有所降低,碱激发剂的碱当量分别为7%、8%、9%时,碱-偏高岭土-矿渣胶凝材料砂浆在浸泡盐酸溶液后的强度下降率分别为4.2%、7.6%、5.9%,但是都低于普通硅酸盐水泥砂浆的强度下降率8.5%。(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7-06-14)

任海宁[2](2016)在《机场道面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机场道面的建设与维修任务日趋繁重,尤其是在混凝土道面的维修中,迫切需要解决快速修复的技术问题。针对修补厚度不超过3 mm的道面破损,采用水乳环氧YJ-302和水泥、细砂按一定比例掺和成一种新型的修补材料,并对破损道面进行相应的施工工艺处理,使修补材料和原道面结合牢固,形成整体。这种修补技术能显着改善混凝土的品质,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具有施工简便快捷、修补强度高、成本较低、后期强度稳定等优点,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6年04期)

王飞飞[3](2015)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薄层修补技术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宣化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现实状况,对路面冻害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薄层修补技术的施工,为宣化县公路的修建与完善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5年04期)

邓剑涛[4](2015)在《混凝土路面超薄层罩面修补技术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加铺2cm混凝土超薄层修复旧混凝土路面的技术。分析了旧路面加铺超薄混凝土层的可行性,研究了加铺混凝土层的技术路线及材料配比,探讨了施工工艺对混凝土流动性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工程实践表明,采用自密实早强型聚丙烯纤维细石混凝土超薄罩面修补技术,养护7d后即可开放交通。经过一年多的使用观察发现,路面无开裂和明显的磨损现象,达到了设计的预期目的。(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5年02期)

闫兆柏[5](2014)在《基于混凝土路面薄层病害的高性能修补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以及修补材料,针对一般修补材料养护周期长、耐久性差的缺点,研究了具有缓凝、快硬、早强、高耐久性的复合水泥基高性能修补材料,结合薄层修补与错台处理,研究了修补界面与修补深度对修补结构物的影响。提出了高性能修补材料的概念,其特点是缓凝、快硬、早强,耐久性、工作性和力学性均能达到混凝土路面修补要求;在基本水胶比和胶砂比的基础上,通过复合使用早强剂和缓凝剂调节高性能修补材料的工作性至1~2h;研究矿物掺合料和聚合物对高性能修补材料扩展度的影响,初步确定修补材料配合比;通过正交分析实验,以2h抗折强度为分析指标,确定了外掺料(普通水泥、矿粉、纤维、SBR乳液)的最佳配比;研究了水灰比、聚合物与纤维掺量以及界面处理方式对修补材料粘结抗折强度的影响;在最佳配比的基础上,研究高性能修补砂浆在不同动水压力下28d渗水性;研究矿粉和普通水泥对劈裂渗水高度的影响;研究修补1~2cm厚的混凝土抗渗性;对比研究28d普通砂浆与高性能修补砂浆的抗硫酸盐侵蚀性;研究聚合物对干缩性的影响,对比研究普通砂浆与高性能修补砂浆28d干缩率;研究纤维、聚合物以及聚合物纤维复合使用时高性能砂浆的抗冲击韧性;研究薄层修补界面处理方式对修补后的混凝土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高性能砂浆修补混凝土结构物深度的1~3cm时,以及使用修补混凝土修补深度达到4~5cm时,修补混凝土结构物的抗压抗折强度以及压折比;研究不同应力水平下,修补深度对混凝土结构抗疲劳寿命的影响;研究错台修补角度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错台修补不同厚度下的抗冲击性,对比分析薄层修补和错台修补相同修补深度处的抗冲击性。最后在工程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修补材料施工工艺,验证了修补效果。(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5-13)

王红梅[6](2008)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快速修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独有的优势在公路建设中受到充分重视,但他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在发生破坏、磨损等病害后,其维护、修复工作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的快速修补技术,既做到了快速修补,快速开放交通,又保证了修复后的强度和耐用性,修补效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煤炭经济》期刊2008年06期)

刘春华[7](2008)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薄层修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及时修补处于早期破坏阶段的水泥混凝土路面,不仅能够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而且能降低整个路面维修费用。本文主要从修补材料和修补结构等方面,研究水泥混凝土路面早期快速修补技术,力求将分析研究成果指导生产实践。本文阐述了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薄层修补设计思想、设计内容及修补材料的使用要求,分析了几种薄层修补材料的特性。从分析新老混凝土粘结面破坏产生的原因入手,提出减小收缩应变的方法。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分析车辆荷载剪应力,为工程设计提供参考。论文分析了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形成的微观机理和宏观机理,指出影响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的主要因素有老混凝土强度、表面粗糙度,新铺混凝土的强度和界面粘结剂的种类等,给出了提高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的措施。用室内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应变的试验模拟了快速薄层修补方法中混凝土面板的收缩应变,得出了混凝土路面板收缩应变与其组成材料及面板尺寸的关系,提出了各种尺寸混凝土板收缩应变的计算公式。进行了室内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试验,研究了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与界面处理方法的关系,得出了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与老混凝土表面粗糙度的关系,推荐了最佳粗糙度的范围。研究了新老混凝土界面抗剪粘结强度与界面粘结剂种类的关系,推荐了最佳界面粘结剂的种类和配合比。本文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完善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层修补技术,总结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薄层修补机理、设计方法和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措施。(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5-15)

顾宪彬[8](2004)在《桥涵铺装层水泥混凝土的薄层修补的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涵铺装层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要首先检查支座和裂缝,修补材料应使用补偿收缩的聚合物水泥混凝土和钢钎维聚合物水泥混凝土,修补铺装层厚度不小于5cm,单层钢筋网,与联系筋焊接定位,尽量采用无缝伸缩缝,可进行快速修补,修铺装层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取决与修补经验、修补材料和与修补施工的结合。(本文来源于《黑龙江科技信息》期刊2004年12期)

樊海涛[9](2003)在《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薄层修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根据秦皇岛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冬季降雪、喷洒除冰盐而引起的表层松散破坏的现状,从物理、化学及传统的施工工艺不足等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以此来确定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松散是否需要补强或功能性养护。 本研究提出了叁种维修养护方案,其一为钢纤维混凝土修补层,其二为杜拉纤维混凝土修补层,此两种都为补强性修补层;第叁种为聚合物水泥砂浆维修养护层。通过对秦皇岛市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现状调查和试验表明,除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松散破坏外,下面的强度仍然满足设计强度的要求,通过大量的室内试验和不同的修补方案的分析比较,课题组选择了聚合物水泥砂浆作为修补材料,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表层松散破坏现象进行功能性养护维修。此种材料同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粘结性能强,强度上升快,韧性大,抗冻性好,防水抗渗;通过试验路运营一年多的检测结果表明:通过面波仪测定修补层与原路面粘结良好,没有脱空点;利用摆式摩擦仪测定其耐摩耗性能优于原水泥混凝土路面。 试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利用聚合物水泥砂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薄层修补,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推广性,既有一定的经济效益,又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河北工业大学》期刊2003-01-01)

谢勇成[10](2000)在《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快速修补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水泥混凝土路面因其独有的优势在公路建设中受到充分重视 ,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点 ,就是在发生破坏、磨损等病害后 ,其维护、修复工作难度较大。本文介绍了一种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的快速修补技术 ,既做到了快速修补 ,快速开放交通 ,又保证了修复后的强度和耐用性 ,修补效果令人满意。(本文来源于《公路》期刊2000年07期)

薄层修补技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我国民用航空业的迅速发展,机场道面的建设与维修任务日趋繁重,尤其是在混凝土道面的维修中,迫切需要解决快速修复的技术问题。针对修补厚度不超过3 mm的道面破损,采用水乳环氧YJ-302和水泥、细砂按一定比例掺和成一种新型的修补材料,并对破损道面进行相应的施工工艺处理,使修补材料和原道面结合牢固,形成整体。这种修补技术能显着改善混凝土的品质,延长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具有施工简便快捷、修补强度高、成本较低、后期强度稳定等优点,通过工程实际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薄层修补技术论文参考文献

[1].邓祥龙.碱胶凝材料技术用于混凝土薄层快速修补的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7

[2].任海宁.机场道面水泥混凝土薄层修补技术[J].市政技术.2016

[3].王飞飞.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薄层修补技术解析[J].四川水泥.2015

[4].邓剑涛.混凝土路面超薄层罩面修补技术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5

[5].闫兆柏.基于混凝土路面薄层病害的高性能修补材料与应用技术研究[D].长安大学.2014

[6].王红梅.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快速修补技术[J].内蒙古煤炭经济.2008

[7].刘春华.水泥混凝土路面快速薄层修补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08

[8].顾宪彬.桥涵铺装层水泥混凝土的薄层修补的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4

[9].樊海涛.水泥混凝土路面冻害分析与薄层修补技术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3

[10].谢勇成.水泥混凝土路面超薄层快速修补技术[J].公路.2000

论文知识图

网格划分及荷载作用位置制作好的粘结复合试件修补层前后两次抗滑值与原路面不同位...2cm厚混凝土板荷载剪应力计算结果荷载计算模型抗剪粘结强度试验

标签:;  ;  ;  ;  ;  ;  ;  

薄层修补技术论文_邓祥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