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教材论文_崔益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言教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文言,教材,诗文,实词,高中,语文教材,虚词。

文言教材论文文献综述

崔益林[1](2019)在《怎一个“乱”字了得?——关于统编版教材中文言实词“乱”字的解读》一文中研究指出《现代汉语词典》对"乱"字的解释,都带有贬义色彩,但是解读统编教材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文言实词"乱"可知,"乱"有时折射的是一种现实,有时表现的是一种生动,有时释放的是一种心态,并不都是贬义的。(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期刊2019年04期)

马雪梅[2](2019)在《高中文言整合备课渐进教学设计——基于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一文中研究指出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Ⅱ、Ⅲ相较往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各类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和各板块试题的设计上均有较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共同之处便是更加强调对高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核。这是高考在不断适应社会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需要中作出的调整,反映的是社会对高中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而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好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和适应这一现实要求,必须重新思考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整合教学前提下制定阶段性语文教学目标。(本文来源于《云南教育(中学教师)》期刊2019年03期)

朱琳[3](2019)在《活动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课后练习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文教材中的课后练习作为学习活动的重要载体,应该引导学生在积极、自主的言语实践中构建能力,提升素养。这既是语文学科实践性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核心素养背景下学习方式变革的应有之义。活动理论为人类社会中各种活动的研究提供了分析框架,注重活动的主体性、动态性、对话性,有效避免了无主体、静态化、去情境的研究偏向,是研究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的良好切入点。本论文以活动理论为视角,依次从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两个层面展开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课后练习设计的研究,体现了从理论到实践、从抽象到具体的研究思路。第一、二两章为理论研究部分。第一章主要对活动理论的发展阶段和主要观点进行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厘清课后练习中活动的基本要素:学习者、学习内容、学习共同体和学习任务分配。第二章对课后练习中活动的基本特征和设计原则做了深入探究。与活动理论所研究的活动相比,课后练习中的活动更具针对性,它以实践性、综合性、真实性、合作性为基本特点。其设计原则主要表现为叁点:立足学生本位的主体性设计,源于现实生活的情境性设计,基于活动本身的综合性设计。第叁、四两章为案例分析部分。第叁章以统编本七至九年级文言诗文课后练习中的活动设计为主要研究对象,从主体性、情境性和综合性叁方面进行分析,总结有益经验,发现存在的不足。第四章广泛借鉴美国、香港、台湾等不同国家和地区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语文试题中活动设计的优秀示例,针对统编本的不足从动机激发、情境创设和活动整合叁方面提出相关策略,对完善统编本文言诗文课后练习中的活动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杭州师范大学》期刊2019-03-01)

张君杰[4](2018)在《读说结合 走近文言——统编教材叁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文中研究指出【教材分析】《司马光》是统编教材叁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文章篇幅短小,言简义丰,内容传神,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文言文。课文围绕"击瓮救友"这一核心事件,仅用30个字,就清楚地交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抓住人物的一系列动作描写,生动地再现了一儿"失足落水",司马光"持石击瓮"的生动场景。课文通过危急时刻"众皆弃去"和司马光临危不乱这两种行为的对比,表现了司马光富有爱心、沉着冷静、机智聪明的美好(本文来源于《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期刊2018年12期)

王玥雯[5](2018)在《18、19世纪西方汉语教材中的文言虚词研究——以“以”的研究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了叁部代表18、19世纪西方汉语文言语法研究较高成就的着作为研究对象,以文言虚词"以"为对象展开个案调查,探求早期西方学者们如何以西方语法体系为参照,利用中国传统小学的研究成果,在翻译与交融中展开汉语文言虚词研究。我们的结论是,18、19世纪西方汉语教材中的文言虚词研究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些成绩是西方语法体系与中国传统语文学经由翻译与对话、融合与创造而取得的,主要体现为:卓着的词类研究、开创性的句法研究、有意识的语法化研究和朴素的词汇化思想的萌芽。(本文来源于《长江学术》期刊2018年04期)

李克建[6](2018)在《中职语文教材文言作品词语误注探微》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指出苏教版江苏生中职语文教材文言作品词语注释几处错误,逐一讨究,明确正训,希望为教材编写者和广大同仁提供相应参考。(本文来源于《学语文》期刊2018年04期)

罗世兴[7](2018)在《诵读形成语感,思考形成能力——浅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教材文言古诗教学》一文中研究指出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教材在编写上专门设置了两个单元的古诗文学习,充分体现了教材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特色。文言文古诗词是引导学生传承古代文化,品味文言魅力,培养审美情操的载体。但学生学习文言古诗词也存在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较困难,作者思想和文章写作背景较陌生等障碍。因此,文言古诗教学应该从抓诵读入手,培养学生感知文言语言的习惯。同时注重引导学生思考,训练学生分析、比较、审美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学习鉴赏古代文学素养,实现教材编写的初衷。(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期刊2018年07期)

吴卓[8](2018)在《如何利用教材中文言诗文的注释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注释是编者对选入教材中的文章涉及到的人物、时代背景、存疑知识点、难以理解的知识点等内容所做的解释,是编者在编写过程中对文本内容的内化与外化的结果。因为教材具有权威性,注释自然也具有权威性。(尽管有些注释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在利用注释过程中,许多人带领学生粗略而过,注释在对文本的解读中俨然成了一种"一次性消费"的文字,从而淡化了注释对文本理解的辅助作用。教材中的注释,尤其是文言诗文的注释,科学、简洁、恰(本文来源于《语文教学与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宫曦[9](2018)在《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言虚词教学一直是高中文言教学的难点,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虚词教学并没有受到广泛重视。文言虚词成了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碰触的对象。针对这种现状,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虚词教学方法即本文研究目的。本课题以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18个重要虚词为研究对象,首先,细致地统计了18个重要文言虚词的语用功能在教材中的分布情况,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它们各自的规律及特点。其次,在包头市第叁十叁中学针对不同的年级分别进行了虚词检测,了解并收集了叁个年级的学生对18个虚词掌握的情况,然后又对该校叁个年级的语文教师和同一年级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充分掌握了该校18个虚词的教学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找出了该校文言文虚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从学生方面,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必要的学习策略;二、从教师方面,教学方法单一并缺乏有效的学法指导、虚词教学缺乏整体规划和训练安排、教师自身缺乏较为系统的虚词知识等。第叁,在统计、检测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发现包头市第叁十叁中学虚词教学的难点主要是“以”作连词,“其、乃、”作副词,“因、焉、”作介词的情况,所以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以上述虚词为例针对性地提出了文言文虚词教学的具体方法:一从宏观角度依据虚词分布,有步骤地开展虚词教学,通过对教材中18个虚词出现频次的统计提醒教师需要改变以往“逢词即讲”的习惯;二在微观上借助语法知识,辨识某一虚词的具体用法,帮助学生学会运用规律来掌握虚词;叁结合语境,理解虚词作用,笔者通过对课文示例的细致分析帮助学生学会利用语境理解虚词词义;四注重知识整合,逐渐深入掌握虚词,笔者强调了对虚词进行知识整合的必要性并提出整合知识的有效策略;五,注重有计划地进行阶段性训练与集中训练,在文中笔者针对不同的教学阶段提出了应该对应的训练方式。最后,本文对虚词教学实践从收获和不足两方面进行了反思。经过改进后的虚词教学更加关注学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习难点,强化了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意识,并且提高了学生对虚词价值的认识等。不足之处是教师仍需切实完备虚词的知识结构,注重知识的课内学习与课外迁移有机结合等。(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8-03-20)

沈兰[10](2017)在《关注“部编本”教材 从不同维度教文言诗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投入使用,文言诗文数量的大幅提升给本不乐观的文言诗文教学带来了更大的挑战。其一,文言诗文翻译在文言诗文教学中不可忽视,其翻译能力的培养可分为叁步进行;其二,文言诗文的教学也不只是翻译,还应注重借此学习各种语文知识;其叁,注重"言""文"合一,以读促写,通过文言诗文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本文来源于《新课程研究(上旬刊)》期刊2017年12期)

文言教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Ⅱ、Ⅲ相较往年高考语文全国卷,在各类阅读文本的选择上和各板块试题的设计上均有较大变化,这些变化的共同之处便是更加强调对高中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础能力的考核。这是高考在不断适应社会要求和高校人才选拔需要中作出的调整,反映的是社会对高中学生在语文核心素养方面的更高要求。而作为一线教师,要做好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和适应这一现实要求,必须重新思考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明确语文教学的核心,在整合教学前提下制定阶段性语文教学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言教材论文参考文献

[1].崔益林.怎一个“乱”字了得?——关于统编版教材中文言实词“乱”字的解读[J].教学月刊·中学版(语文教学).2019

[2].马雪梅.高中文言整合备课渐进教学设计——基于2018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Ⅲ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J].云南教育(中学教师).2019

[3].朱琳.活动理论视域下初中语文教材文言诗文课后练习设计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9

[4].张君杰.读说结合走近文言——统编教材叁年级上册《司马光》教学设计(第一课时)[J].教学月刊小学版(语文).2018

[5].王玥雯.18、19世纪西方汉语教材中的文言虚词研究——以“以”的研究为例[J].长江学术.2018

[6].李克建.中职语文教材文言作品词语误注探微[J].学语文.2018

[7].罗世兴.诵读形成语感,思考形成能力——浅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统编教材文言古诗教学[J].新课程(中).2018

[8].吴卓.如何利用教材中文言诗文的注释资源[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8

[9].宫曦.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文言虚词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8

[10].沈兰.关注“部编本”教材从不同维度教文言诗文[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7

论文知识图

《国韵诵读》课程5-2:必修1文言句式概览(部分)...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7)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6)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3)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论文(2)

标签:;  ;  ;  ;  ;  ;  ;  

文言教材论文_崔益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