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精草属论文_刘学利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精草属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异名,亚洲,种皮,同工,关系,系统,药理。

谷精草属论文文献综述

刘学利[1](2015)在《中国谷精草属(谷精草科)分类学的初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属(Eriocaulon L.)隶属于谷精草科(Eriocaulaceae),世界约400种,我国《中国植物志》记载32种8变种2存疑种,《Flora of China》记载35种4变种。本属植物植株极其相似,种内个体变异较大,花小且特征相近,因此该属种的确定以及种间的划分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野外考察、标本研究和文献考证,对我国谷精草属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学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南投谷精草等12种(变种)形态特征观察依据《中国植物志》分类系统,野外采集的39号标本初步鉴定有9种3变种,分别为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 Hayata、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Hayata var.parviceps(Hand.-Mazz)W.L.Ma、蒙自谷精草E.henryanum Ruhland、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 L.、丝叶谷精草E.setaceum L.、褐色谷精草E.pullum T.Koyama、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Ruhland var.brevicalyx(C.H.Wright)W.L.Ma、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 Ruhland、长菲谷精草E.merrillii Ruhland var.longibrcteatW.L.Ma、白药谷精草E.cinereuw R.Br.、谷精草E.buergerianum Kom.、高山谷精草E.alpestreHook.f.&Thomson ex Kom.。另有11号标本为存疑种。对于已鉴定的9种3变种,研究了其形态特征和分布,并讨论了与形态相近种的区别特征。2.性状的分类价值营养器官性状包括叶长、叶宽以及叶脉数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和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种内变异较大,按此性状做分类鉴定时应充分考虑物种的变异幅度。繁殖器官性状包括总(花)托是否被毛、雄花花萼形态、雄花花冠裂片大小及顶端是否具有腺体、雄花花萼与花冠的相对长度、花药颜色、雌花花萼离生或合生、雌花萼片数目、雌花萼片形态、雌花花瓣形态、雌花花瓣被毛情况以及顶端是否具有腺体、子房室数以及种子表面的特征是谷精草属内鉴定物种的重要依据。其中,总(花)托在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var.brevicalyx内存在从无毛到被疏毛的变化。雄花花冠裂片大小在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白药谷精草E.cinereum、南投谷精草E.nantoense、高山谷精草E.alpestre种内存在一定变化,并且裂片微小,难以准确观察3裂片间的相对大小。雄花花冠裂片顶端的腺体在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var.parviceps、长菲谷精草E.merrillii var.longibrcteatum种内存在从无到有的变化。雌花萼片数目在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和白药谷精草E.cinereum种内通常2枚,但偶可见3枚的情况。雌花花瓣被毛情况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内存在变化。种子表面网格在长菲谷精草E.reillii var.longibracteatum和白药谷精草E.cinereum种内可见方形、五角形、六角形等形状,呈纵向或横向排列,变化多样。种子表面突起在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内形态多样,可见T字形、Y形及条形,个别种皮还具有T字形毛。因此,以上特征即使是重要的分类依据,鉴定时也必须充分考虑每个物种的变异幅度。3.地理分布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之上,结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室(PE)标本信息(89号标本)、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内收录的标本信息(37号标本)以及相关文献记载,研究了我国谷精草属植物的地理分布。我们发现,本属植物40种(含变种)可划分为7种分布型。旧世界热带分布仅白药谷精草E.cnereum1种;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有毛谷精草E.australe和丝叶谷精草E.setaceum2种;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仅大药谷精草E.sollyanum1种;热带亚洲分布包括狭叶谷精草E.angustulum、蒙自谷精草E.henryanum、云南谷精草E.brownianum、印度谷精草E.brownianum var.nilagirense、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短萼谷精草E.yaoshanense var.brevicalyx、翅谷精草E.zollingerianum、菲律宾谷精草E.merrillii、尖苞谷精草E.echinulatum 9种;温带亚洲分布包括高山谷精草E.alpestrE.宽叶谷精草E.robustius、中俄谷精草E.chinorossium、长苞谷精草 E.decemflorum4种;东亚分布包括老谷精草E.senile、谷精草E.buergerianum、四国谷精草E.sikokianum3种;中国特有分布包括双江谷精草 E.acutibracteatum、南投谷精草 E.nantoense、小瓣谷精草 E.nantoense var.micropetalum、疏毛谷精草E.nantoense var.parviceps、龙山谷精草E.rockianum、宽玉谷精草E.rockianum var.latifolium、云贵谷精草E.schochianum、褐色谷精草E.pullum、瑶山谷精草E.yaoshanense、裂瓣谷精草E.bilobatum、光萼谷精草E.leianthum、长菲谷精草 E.merrilliivar.longibracteatum、硬叶谷精草 E.sclerophyllum、泰山谷精E.taishanense、龙塘山谷精草Esikokianum var.linanense、四川谷精草E.alpestrevar.sichuanense、光瓣谷精草 E.glabripetalum、极小谷精草 E.minusculum、江南谷精草E.faberi、莽山谷精草E.mangshanense20种。(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张菲,王斌[2](2014)在《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属植物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属的部分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作为中药使用。迄今,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比较多。系统查阅Springer Link、Elsevier SD、Web of science、CAS、Sci Finder等英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以及CNKI学术文献总库,1952年至今共有33篇与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其中国外文献16篇,国内文献17篇。本文对已报道的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总结,并据此展望了该属植物的进一步药用开发的前景。(本文来源于《中成药》期刊2014年11期)

陈星,郑彩霞,张志翔[3](2008)在《谷精草属六个种的同工酶聚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谷精草属6个种的POD、EST、MDH和AMY同工酶分别进行了电泳分离,采用STATISTICA/W4.5软件对酶谱的不同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进而绘出树系图。同工酶酶谱及其聚类分析的结果与现有的形态学分类系统基本相符,首先将E.sexangulare Linn.、E.alperstre与E.buergerianum分为一支,将E.kunmingense Z.X.Zhang、E.nepalense Prescottex Bongard与E.cinereum R.Brown并为一支,且它们是平行进化的关系。在第一支中,E.alperstre与E.buergerianum亲缘关系更近。(本文来源于《吉林林业科技》期刊2008年03期)

陈星[4](2008)在《谷精草属植物个体早期发育及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谷精草属(Eriocaulon Linn.)植物属于湿生单子叶植物,其特殊的湿生生存条件及植株小的特点为其个体的早期发育研究造成了障碍,迄今,其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的研究资料甚少,发育过程中的解剖结构描述不清楚,存在较大争议。同时,由于种内个体变异较大,种间相似度较高,导致分类和系统研究的困难,至今仍没有形成统一认识。针对上述问题,本文通过对谷精草属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生理和解剖学研究,探讨其个体早期发育的特点;将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形态学研究相结合,对谷精草属的6个组10个种进行了同工酶分子标记和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AFLP)的分析,探讨其系统发育关系及种间遗传多样性,丰富了该属植物个体发育及系统进化研究的数据及理论。主要结果如下:1.种子萌发研究结果表明,谷精草种子具有需高温、高湿和非光敏性的萌发习性。2.采用光学、透射电子、扫描电子、激光共聚焦及荧光显微镜等对种子萌发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谷精草作为湿生植物,为适应环境,器官的发生在顺序上与陆生植物不同,并出现一些特殊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⑴存在胚的后发育过程,即随着种子萌发,胚的各部分逐渐分化完全;⑵没有明显的下胚轴,根区组织突破种皮主要靠根区细胞伸长作用及顶细胞分生组织的不断分化;⑶幼苗上着生多种表皮毛,根区表皮细胞发育成单细胞毛,胚芽鞘基部着生多细胞表皮毛。3.对谷精草属6个种的过氧化物酶(POD)、酯酶(EST)、苹果酸脱氢酶(MDH)、淀粉酶(AMY)的同工酶进行了分离,采用STATISTICA/W 4.5软件对酶谱的不同相似性系数进行聚类分析,绘出树状图。结果显示E. alpestre同E. buergerianum聚为一枝,与E. sexangulare聚为一组,而E. nepalense、E. kunmingense、E. cinereum聚为一组,E. kunmingense同E. cinereum关系较近。4.以谷精草属10个种进行AFLP标记,利用8对选择性扩增引物组合,共扩增产生1555条谱带,其中1552条谱带表现出多态性(99.81%),说明谷精草属植物种间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用NTSYSpc-2.11F计算所得的[0,1]原始矩阵的J & C距离。将所得遗传距离矩阵转换为meg文件格式,在MEGA(Molecular EvolutionaryGenetics Analysis)中以最小进化(Minimum Evolution)法生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E. alpestre同E. buergerianum;E. cinereum同E. kunmingense聚在一起。同工酶酶谱及AFLP标记聚类分析的结果,与形态学研究相比较,支持将昆明谷精草(E. kunmingense Z. X. Zhang)同白药谷精草(E. cinereum R. Brown.)归为一组,与谷精草属近期报道的分类系统相符,为进一步确定谷精草属和谷精草科的系统进化位置提供了分子水平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张志翔,林善枝,薛娴[5](2007)在《利用ITS序列探讨谷精草属5个种的系统发育》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谷精草属(Eriocaulon)的尼泊尔谷精草(Eriocaulon nepalense)、白药谷精草(E.cinereum)、高山谷精草(E.alperstre)、华南谷精草(E.sexangulare)、南亚谷精草(E.oryzetorum)等5个种为研究对象,通过PCR扩增技术获得了谷精草属5个种的内转录间隔区序列,并对ITS序列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供试谷精草属植物的ITS区长度并不完全一致,其ITS1的长度范围为171~306 bp,G+C含量为38.24%~55.04%;ITS2的长度范围为184~288 bp,G+C含量为36.46%~57.02%.在此基础上,采用Clustal W version 1.7对所得的ITS序列进行排序与分析,以灯心草属(Juncus)的一个种J.dregeanus为外类群,并使用PAUP 4.0 10 b软件采用最大简约法分析获得最简约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在检测的ITS序列的738个位点中稳定位点174个、变异位点564个(包括276个信息位点).另外,从发育树上平行分出两个大的总分支,其中E.nepalense、E.oryzetorum、E.alpestre和E.cinereum(云南宣威)为一支;E.sexangulare为一支.上述二个分支与外类群聚在一起,bootstrap值为100%.(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7年05期)

张志翔,Thomas,Sttzel[6](2002)在《亚洲谷精草属种皮扫描电镜研究(I)》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亚洲谷精草属 (EriocaulonLinn .) 65种种子表皮突起物的起源、分布和类型进行扫描电镜研究 .突起物源于外珠被的内层细胞垂周壁的加厚 ,主要集中在纵向壁 ,有柱状、T 型、带状、条状、伞形和光滑 6种类型 .对种皮结构在谷精草属分类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Z1期)

张志翔,张秀,ThomasStützel[7](2002)在《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Ⅳ)》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谷精草属 (EriocaulonL .)亚洲分布 14个种 (变种 )的分类问题 .公开发表新种E .zollingerianoides和E .liberisepalum .补充纠正了E .zollingerianumK rnicke,E .sphagnicolumOhwi的形态描写 .4个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2年01期)

张志翔,Thomas,Stützel[8](2001)在《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III)》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对亚洲分布的E .barbeyanum ,E .dipsacoides,E .cristatum ,E .echinulatum ,E .hamiltonianum ,E .henryanum ,E .hookerianum ,E .kradungense,E .nautiliforme ,E .nigrum和E .thwaitesii等谷精草属 (EriocaulonL .) 11个种的分类问题进行了详细的研究 .补充并纠正了E .nigrumLec .和E .halmitoniamumMartius的形态描写 .公开发表新种E .pseudotruncatum和新变种E .truncatumHam .exMartiusvar.florensense.E .seticuspeOhwi,E .echinulatumMartiusvar.seticuspeOhwi,E .echinulatumMartiusvar.tenueSatake ,E .robinsoniiMoldenke和E .poilaneiMoldenke 5个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5期)

张志翔,Thomas,Sttzel[9](2001)在《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Ⅱ)》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谷精草属 (EriocaulonL .)世界性及亚洲分布 19个种的分类问题 .公开发表新种Eriocauloneglandula tum和新变种EriocaulonsiamenseMold .var .leiophyllum .补充纠正了E .achitonKoern .,E .eberhardtiiLec.,E .leianthumW .L .Ma,E .xenopodiumT .Koyama的形态描写 .6个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张志翔,ThomasStützel[10](2000)在《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I)》一文中研究指出讨论谷精草属 (EriocaulonL .)世界性及亚洲分布的E .setaceum ,E .australe,E .exangulare,E .willde novianum ,E .decemflorum ,E .wightianum ,E .cinereum ,E .alpestre 8个种的分类问题 .补充纠正了E .alpestreKoern .的形态描写 .10个种 (变种 )处理为同物异名 .(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00年06期)

谷精草属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谷精草属植物广泛地分布于全球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该属的部分植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作为中药使用。迄今,国内外对该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报道比较多。系统查阅Springer Link、Elsevier SD、Web of science、CAS、Sci Finder等英文文摘和全文数据库以及CNKI学术文献总库,1952年至今共有33篇与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相关的参考文献,其中国外文献16篇,国内文献17篇。本文对已报道的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行系统地总结,并据此展望了该属植物的进一步药用开发的前景。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精草属论文参考文献

[1].刘学利.中国谷精草属(谷精草科)分类学的初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

[2].张菲,王斌.谷精草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的研究进展[J].中成药.2014

[3].陈星,郑彩霞,张志翔.谷精草属六个种的同工酶聚类分析[J].吉林林业科技.2008

[4].陈星.谷精草属植物个体早期发育及种间亲缘关系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8

[5].张志翔,林善枝,薛娴.利用ITS序列探讨谷精草属5个种的系统发育[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7

[6].张志翔,Thomas,Sttzel.亚洲谷精草属种皮扫描电镜研究(I)[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7].张志翔,张秀,ThomasStützel.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Ⅳ)[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2

[8].张志翔,Thomas,Stützel.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III)[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

[9].张志翔,Thomas,Sttzel.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Ⅱ)[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

[10].张志翔,ThomasStützel.亚洲谷精草属植物研究(I)[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

论文知识图

谷精草属植物种子发育过程的外...谷精草属ITS序列的系统发育树谷精草属植物表皮毛及其发生过...谷精草属植物种子发育的内部形...谷精草属植物发育过程外部形态...谷精草品种等位酶性状的树状聚类图

标签:;  ;  ;  ;  ;  ;  ;  

谷精草属论文_刘学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