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边缘空间控规编制策略探析

城市边缘空间控规编制策略探析

乌鲁木齐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摘要:城市边缘空间一般会面临城乡用地犬牙交错、建设无序、形态混乱、用地粗放等问题,但同时又具备着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与丰富的人文资源。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扩展,对于边缘空间控规编制,应遵循城市建设用地拓展连续性和空间惯性的客观规律,以区域观、生态观、人本观为切入点,以边缘空间特征及典型问题、城市发展趋势为出发点,将片区置于区域范围内进行客观研判,提炼片区典型特征,强化自身资源优势,协同提升区域功能,达成城市空间的优化与生态空间的生长。

1.城市边缘空间

“边缘”是指延边的部分,靠近界限的区域。城市边缘空间是“一种在土地利用、社会和人口特征等方面发生变化的地带,它位于连片建成区和郊区以及具有几乎完全没有非农业住宅、非农业占地和非农业土地利用的纯农业腹地之间的土地利用转换地区。”不同于城市外围,城市边缘是介于城市外围与城市内部之间的部分,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形成的一种紧靠城区的地域实体,是城市发展动态过程中的暂时性状态。

2.城市边缘空间的特征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内部用地趋于紧张,向外延展趋势加强,城市边缘空间逐渐成为城市开发的活跃地带。城市边缘空间通常具备以下几点特征:

(1)城乡用地交错,土地利用效率不高

城市边缘地带一般城市建设用地与村庄建设用地犬牙交错,土地权属相对混杂,城市活动、农业种植、初级工业等各类型活动并存。地面附着建筑以多层为主,与周边开发成熟区域相比较为土地价值与效益价值洼地,开发强度相对较低。

(2)生态本底优越,资源整合利用不充分

较核心区域而言,该类区域林地、耕地、水系等自然分布,通常生态环境较为优越,但生态效益有限;同时,边缘空间由于生活成本相对较低,通常是为城市服务的各类流动人口集聚的区域,人群构成的复杂性决定了文化与空间的多元性,各类民间文化积淀丰厚,容易形成区域开发特色。

(3)产业业态低端,发展动力不足

产业方面由三次产业共同构成,一般以农业种植、初级加工、仓储等功能为主。产业层次较低,产出效益不高,缺少规模以上企业或者带动力较强产业,片区发展动力不足。

(4)对外交通便捷,内部微循环不通畅

边缘空间紧邻城市开发成熟的区域,一般对外交通条件较为便捷。但由于缺少统筹规划且投资力度不足,片区内部道路通常由自发形成的便道发展而来,道路断面、流线组织、交叉口衔接、路网密度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缺少统筹及协调。

(5)片区建设无序,环境品质亟待提升

边缘空间较城市核心区而言,通常监管力度不大,各项建设自发性、随意性较强,在建筑形式、建筑色彩等方面缺乏合理的规划引导。同时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存在较大的缺口,整体建成环境品质有待提升。

(6)建设用地分散,村庄改造压力大

用地权属的复杂性、土地开发的粗放以及规划引导、监管力度的不足等众多因素与边缘空间建设用地的分散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由于土地权属的复杂性与各类历史遗留问题,通常村庄改造成本略高,片区整体开发难度较大。

3.城市边缘空间控规编制策略

(1)区域协同互补,因地制宜,合理定位

除植入带动效应突出的项目或者产业外,大部分边缘空间发展动力相对不足。片区控规编制时,应客观审视、正视这一点,大胆舍弃“中心发展论”,有机融入周边组团,以协调促发展,以补充升价值,弥补周边功能组团发展空白,完善市政及公服配套,借势发展。

(2)整合优势资源,治山引绿,稳固共生

以多元人群为出发点,围绕片区各项优质生态资源与文化资源,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延续并强化现状优越生态格局,对山体、水系进行梳理与功能提升,促进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秀美浮翠,将生态文明融入城市建设全过程,稳固城市与自然的共生逻辑,在绿色、低碳和循环的道路上推动更高水平的发展。

(3)转型内涵增长,提质增容,紧凑高效

产业与功能的合理定位与提升是破解片区发展动力不足的核心。边缘空间应从城市功能需要、片区居民需要、土地增值需要、问题解决需要等方面切入,合理选择主导产业与功能,提升土地开发强度,实现生产、生活、生态的融合发展、高效发展、集约发展。

(4)拉开片区骨架,筑路通脉,优化格局

围绕边缘空间的交通区位优势,结合现状建设实际,从区域、片区及交通发展趋势等方面,合理拉开片区发展骨架,以道路有机划分功能空间,合理组织片区内部交通微循环,优化整体发展格局。

(5)城市设计引导,组景串城,激活片区

城市设计是对城市形体环境所进行的三维空间的合理设计,它既包含了物质空间设计,也包含了人们社会生活以及精神文明方面的设计。对城市边缘空间,应以城市设计视角从延续边缘空间文脉、提升空间界面特色、构建多元开敞空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设计。一方面,择优秉真,延续城市记忆。保留利用现状特色生态资源、工业遗迹、特质文化等,使其在后续建设中成为新的景观节点;另一方面,围绕优质生态资源及其它景观节点,合理规划设置慢行系统,串联片区主要人流聚集点及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通过点状激发、线状链接、面状缝合带动,激活片区整体活力。

(6)创新开发模式,有序收储,整体开发

以重塑区域价值为目标,以精选产业方向和城市品质塑造为对策,识别再开发现实难题,通过引入开发管理公司或者政府力量介入,对混杂用地进行整体收储与再开发,合理变更用地性质,调整容积率、建设密度等各项指标,释放更多的出让空间,缩小开发的平均成本。

4.小结

城市边缘空间的发展是持续的、动态的、复杂的,本文通过对城市边缘空间的特征及问题梳理,从城市经营、城市设计、空间更新等角度综合审视同类型空间再开发策略,以期对同类项目控规编制提供依据与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上海东滩投资管理顾问有限公司.论城市边缘区升级改造的现实难题及其破解之道——南昌幸福水城策划.[DB/O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d179b6e80101advp.html,2013-07-13/2018-03-20

[2]刘悦德.城市边缘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方法探讨[J].福建建设科技,2014.NO.3:34-41

[3]王丽霞,张杰.浅析城市边缘区的特征与功能[J].干旱与地理,2010,33(5):825.

[4]岳欢.城市设计视角下的城市边缘空间探析[J].中外建筑,2014(03).

标签:;  ;  ;  

城市边缘空间控规编制策略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