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荞壳论文_王宏

导读:本文包含了苦荞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苦荞,黄酮,超声,含量,形貌,提法,胃肠。

苦荞壳论文文献综述

王宏[1](2018)在《苦荞壳失眠散药枕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寐症采取苦荞壳失眠散药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不寐症患者120例作为对象,根据入组先后顺序,以简单随机化法分为中药组与西药组,每组60例,分别接受苦荞壳失眠散药枕与艾司唑仑片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与不良反应。结果中药组总有效率明显比西药组更高(P≤0.05),但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明显。结论不寐症患者接受苦荞壳失眠散药枕治疗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8年06期)

耿敬章[2](2017)在《苦荞壳黄酮响应面优化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研究了苦荞壳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苦荞壳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液料比19(m L/g)、超声功率290 W、乙醇浓度88%、超声时间35 min。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壳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能力,苦荞壳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本文来源于《粮食与油脂》期刊2017年12期)

段为甲[3](2017)在《Cu_2O的制备及其在苦荞壳上的抗菌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大,失眠以及睡眠质量不高都已成为都市人们的困扰,这些问题将直接导致第二天日间的疲劳或全身不适、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等。而苦荞壳由于具有清脑和明目的功效,作为枕芯能够清热安神,起到促进睡眠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睡觉时呼出的不纯净气体,以及头皮产生的汗渍和油脂等渗透到枕芯,使苦荞壳枕芯极易滋生细菌。本文以解决苦荞壳容易滋长细菌这一问题,研究了一种抗菌性能好、成本低廉的抗菌助剂Cu_2O。以氧化亚铜为研究材料,通过对不同形貌的探索、尺寸的控制以及形貌的转化,用简单有效的化学合成方法制备出抗菌性能优异的纳米空心球Cu_2O。并以苦荞壳为应用基材,成功的将抗菌剂Cu_2O后整理到苦荞壳上,赋予了苦荞壳较好的抗菌性能。主要的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首先对课题选用的Cu_2O进行不同形貌的调控与合成,利用铜盐与氨水容易形成铜氨溶液,而铜氨溶液存在解析平衡的特点,通过加入还原剂,使平衡缓慢移动,成功制备了空心球Cu_2O。然后使用其他的制备方法,合成了立方体和多面体Cu_2O。测试结果表明:立方体Cu_2O的平均粒度为125 nm,为砖红色;多面体Cu_2O的粒度为115 nm左右,呈黄红色;而空心球Cu_2O是由较多小颗粒组成的橙黄色粉末,粒度约为175 nm。抗菌研究结果显示,叁种形貌的Cu_2O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都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空心球Cu_2O的抗菌效果最好。通过抗菌机理研究表明,与立方体和多面体Cu_2O相比,空心球Cu_2O对细菌的静电吸附最强,能更好的吸附在细胞表面,破坏细胞壁,因而呈现出最明显的抗菌效果。(2)基于优化结构和提升样品抗菌性能的目的,通过在反应过程中加入叁乙醇胺(TEOA),利用叁乙醇胺与铜盐发生铜胺络合反应,在还原剂作用下实现形貌的转换,将实心多面体Cu_2O转化为空心球Cu_2O,从而优化样品产物的抗菌效果。测试结果表明:铜胺溶液中制得的空心球Cu_2O,晶粒尺寸相对较小,大约在10.1 nm左右。TEOA的浓度在形貌转换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并且存在一个浓度阈值,只有TEOA浓度在1 M~5 M时,才能制备出形貌均一的空心球Cu_2O。而不同反应时间的TEM图表示:空心球Cu_2O的形成与“溶解—再结晶”机制有关,同时伴随着Ostwald熟化过程。此外抗菌结果进一步说明:通过形貌转化可以起到提升Cu_2O抗菌作用的效果。(3)最后用Cu_2O作为抗菌剂,对苦荞壳进行抗菌整理,赋予苦荞壳抗菌效果。测试发现,苦荞壳外表皮不平,存在大量孔隙和褶皱,经过整理后,Cu_2O能够进入空隙中或者覆盖在褶皱表面形成一层抗菌“薄膜”固着在苦荞壳上。并通过奎因法对苦荞壳的抗菌结果得出:浸渍整理工艺下,纳米Cu_2O对苦荞壳具有最好的负载效果;采用空心球Cu_2O整理后的苦荞壳抗菌效果最明显,抑菌率高达99.9%,并且空心球Cu_2O整理后的苦荞壳耐水洗牢度最好;空心球Cu_2O整理的苦荞壳水洗次数达到20次时,抑菌率仍在90%以上。(本文来源于《苏州大学》期刊2017-05-01)

左蕾蕾,徐沛,饶朝龙,徐飞[4](2016)在《超微粉碎对苦荞米与苦荞壳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考察两种超微粉碎方法对人工胃肠液中苦荞米与苦荞壳总黄酮溶出规律的影响。用振动超微粉碎机、气流超微粉碎机及万能粉碎机分别粉碎苦荞米和苦荞壳,以总黄酮溶出得率为指标,比较各粉体在浆法模拟的人工胃肠液中的溶出规律。相较普通粉碎对总黄酮在人工胃液和人工肠液中的溶出得率,对于苦荞米,气流超微粉碎均能极显着提高(p<0.01),振动超微粉碎能在人工肠液中极显着提高(p<0.01),但在人工胃液中提高不显着(p>0.05);对于苦荞壳,两种超微粉碎均能极显着提高(p<0.01),但振动超微粉碎在人工胃液中更高,气流超微粉碎在人工肠液中更高。超微粉碎技术能有效促进苦荞米与苦荞壳中总黄酮在人工胃肠液中的溶出。不同超微粉碎方式,促进作用不同。(本文来源于《食品工业》期刊2016年06期)

刘秋丽,冯远[5](2016)在《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了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所得最佳超声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60 min,料液比1:25 g/m L,超声温度60℃;最佳苦荞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 W,超声时间50 min,料液比1:25 g/m L,超声温度60℃。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荞壳和苦荞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4.052%,6.559%,苦荞壳中总黄酮含量丰富,作为苦荞的副产物完全可以在饲料中开发利用,提高苦荞壳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饲料广角》期刊2016年07期)

刘秋丽,冯远[6](2016)在《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研究了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超声提取工艺。在单因素实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提取工艺条件。优化所得最佳超声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60min,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60℃;最佳苦荞籽总黄酮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60%,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50min,料液比1:25g/m L,超声温度60℃。对应的最佳提取条件下,苦荞壳和苦荞中总黄酮的提取率分别为4.052%、6.559%、苦荞壳中总黄酮含量丰富,作为苦荞的副产物完全可以在饲料中开发利用,提高苦荞壳的经济价值。(本文来源于《广东饲料》期刊2016年03期)

杨芳,杨万林,陈锦玉,邵金良,兰珊珊[7](2015)在《苦荞壳总黄酮超声辅助醇提工艺的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苦荞壳为研究对象,对超声辅助醇提法提取苦荞壳总黄酮的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通过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考察指标,分别考察超声时间、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对总黄酮得率的影响,初步确定各因素的适宜水平;通过响应面法试验,确定苦荞壳中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苦荞壳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69%,料液比1∶51(m∶V),提取时间30 min,提取温度59℃,该条件下苦荞壳总黄酮得率为3.542%。(本文来源于《食品与机械》期刊2015年05期)

杨旭,吕远平[8](2015)在《苦荞壳活性组分的鉴定及其DNA损伤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苦荞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食品资源,为了能够对其有效地利用,以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为指标,通过极性萃取和柱层析的方法对醇提法得到的苦荞壳粗提物进行分离纯化。采用紫外光谱和HPLC-ESI/MS鉴定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结果表明,其主要成分为槲皮素,还包括微量的槲皮素-3-鼠李糖苷和山奈酚。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中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显示出良好的DNA损伤保护作用,并表现出了明显的浓度依赖性。DNA损伤保护的定量研究中,当浓度为5~15 mg/m L时,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对羟自由基和双氧水的清除活性分别为(68.46±0.52)%~(90.32±0.37)%和(72.19±0.42)%~(96.82±0.34)%。因此,纯化的苦荞壳活性组分具有的抗氧化性和DNA损伤保护作用为苦荞壳在食品、医药领域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粮油学报》期刊2015年08期)

魏增云,张海容,陈金娥[9](2015)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苦荞壳中总黄酮工艺。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原理,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固比4个因素对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6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实验结果表明,苦荞壳中总黄酮超声辅助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功率50 W,超声时间26 min,温度53℃,液固比49 mL/g,提取次数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2.02%。响应面法优化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可靠,为开发利用苦荞壳黄酮提供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粮油食品科技》期刊2015年04期)

陈金娥,王亚君,赵志刚,刘勇麟,张海容[10](2015)在《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苦荞壳黄酮超声提取工艺》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响应面分析方法优化苦荞中黄酮的超声提取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星点设计-中心组合法研究了超声功率、超声时间、超声温度、液固比对黄酮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黄酮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超声提取功率50 W,超声提取时间26 min,超声提取温度53℃,液固比49 m L/g,提取次数2次,在此条件下黄酮得率为2.02%。(本文来源于《食品研究与开发》期刊2015年12期)

苦荞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主要研究了苦荞壳黄酮的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通过响应面分析法确定苦荞壳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即液料比19(m L/g)、超声功率290 W、乙醇浓度88%、超声时间35 min。试验结果表明,苦荞壳黄酮对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具有较强清除能力,苦荞壳黄酮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苦荞壳论文参考文献

[1].王宏.苦荞壳失眠散药枕治疗不寐症的临床研究[J].心理月刊.2018

[2].耿敬章.苦荞壳黄酮响应面优化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J].粮食与油脂.2017

[3].段为甲.Cu_2O的制备及其在苦荞壳上的抗菌应用研究[D].苏州大学.2017

[4].左蕾蕾,徐沛,饶朝龙,徐飞.超微粉碎对苦荞米与苦荞壳总黄酮的体外溶出影响[J].食品工业.2016

[5].刘秋丽,冯远.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J].饲料广角.2016

[6].刘秋丽,冯远.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J].广东饲料.2016

[7].杨芳,杨万林,陈锦玉,邵金良,兰珊珊.苦荞壳总黄酮超声辅助醇提工艺的优化[J].食品与机械.2015

[8].杨旭,吕远平.苦荞壳活性组分的鉴定及其DNA损伤保护研究[J].中国粮油学报.2015

[9].魏增云,张海容,陈金娥.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苦荞壳总黄酮工艺[J].粮油食品科技.2015

[10].陈金娥,王亚君,赵志刚,刘勇麟,张海容.星点设计-响应面优化苦荞壳黄酮超声提取工艺[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5

论文知识图

一40苦荞壳中总黄酮提取液离子流...一2苦荞壳提取物对高脂血症大鼠肝...悬浮速度测定试验装置示意图超临界CO2萃取设备工艺流程图一39榭皮素质谱图(分子量为303.3)皮托管测试原理图

标签:;  ;  ;  ;  ;  ;  ;  

苦荞壳论文_王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