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

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

张鹏[1]2004年在《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我国竞技游泳水平的提高和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我国的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概念,结构要素等基本理论问题进行了研究。同时对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包括3个层次的共51个指标。其中共有7个二级指标和43个叁级指标。2 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现状的整体评价为“强”。其中管理能力和训练能力较为突出评价为“强+”;教学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创新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评价为“强”;科研能力相对较差,评价为“一般”。强烈的事业心成为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获得成功的最主要的原因。3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的执教年限较长,平均为19年。教练员的执教年限和获得职称的时间呈高相关关系。而执教年限和创新能力成负相关关系,即执教年限越长,创新能力越弱。4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存在性别差异,女性教练员的教学能力要高于男性教练员。随着职称的升高,男女教练员之间的差异有变大的趋势。5不同职称的教练员在协调人际关系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上有所差异。高级教练员的创新能力和协调人际关系能力都要高于国家级教练员。6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的经验性大于科学性。有接近半数的教练员按照个人的运动和执教经验来解决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而有四分之一的教练员是采用向科研人员询问的方式来寻找问题解决的方法。7有四成以上的教练员希望通过教练员培训班的形式进行继续学习,其次是通过自己看书思考和向科研人员请教的方式。建议本研究所建立的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中的指标权重,可作为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课程的参考依据。同时还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对游泳教练员工作定量评价的参考指标。另外,从实践角度出发,高水平游泳教练员应该多于科研人员合作,通过与科研人员的交流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而科研人员则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建立起与教练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芦岩[2]2012年在《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开幕为契机,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进行研究。以往关于高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常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的论文就更为稀少。有关教练员执教能力的概念也没有明确的界定。笔者在通过阅读文献质料中了解到:“执教能力是指教练员在认识、反映运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具备的各种本领的综合。”以执教能力的概念为基础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的智力和知识因素、训练管理因素、群体组合因素、人际关系因素和自我完善因素这五个方面进行讨论与分析,揭示提高甘肃省高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办法和依据。为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本文以甘肃省第二届大学生运动会的11所高校的33位教练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对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从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的基本情况看,教练员执教经历丰富,年龄结构和职称情况比较合理。但教练员的运动等级普遍偏低。2.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在科研能力方面比较突出,近四年发表论文在6篇以上的有15人,占总人数的46%。但接受业务培训的次数普遍偏低,在4次以上的仅有1人,占总人数的3%。3.影响教练员训练能力的方面是:对项目特点规律认识能力,占总人数的13.7%。但严守训练计划能力较低,占总人数的4.3%。4.教练员带队参赛次数较少,在8次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9%。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情况决定了教练员主要以周训练计划和课时训练计划为主,分别占总人数的33.3%和45.5%。但多年训练计划和年度训练计划的制定较少,仅占总人数的3%和6%。5.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认为,群体组合因素非常主要,共有26人选择,占总人数的79%。认为不重要的只有1人,占总人数的3%。6.在同美国高校90%以上的专职教练员相比,甘肃省高校专职田径教练员仅占总人数的3%。并给出以下建议:1.甘肃省高校应重视和挖掘校内外的优秀资源,招聘具有教练员潜质或者高学历体育人才来担任高校田径教练员。2.聘请国内着名教练员和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使教练员了解最前沿的运动训练发展趋势,加强教练员的从业能力培训和学术交流。3.完善甘肃省高校高水平田径教练员队伍的管理制度,加强风险管理。发挥教练员的能动作用,采取教练员的聘任制和责任制。4.效仿国外教练员团队的这种模式,在给教练员减轻负担的同时,能够让工作更高效,训练更注重实效性。5.建立和健全教练员运动训练的激励机制,完善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练员群体投身运动训练的积极性。

马文[3]2011年在《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及方法的综合研究》文中提出本研究主要通过对10名资深培训教师、资深培训管理人员和高水平教练员采用专家访谈法,同时对60名教练员进行问卷调查法试图找出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的现存问题,系统分析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教学方法、执教教师,并且借鉴国外培训游泳教练员的先进经验,完善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理论体系,通过此研究得出以下结果:1优秀游泳运动员体能训练是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中最重要的内容,专项理论需求比基础理论和其他内容需求大;2运动生物力学在游泳技术中的运用是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基础理论内容中最重要的内容;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是专项理论内容中最重要的内容;现代游泳运动的发展趋势是其他内容中最重要的内容;3专家讲座是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其次是专题研讨、教学反思、录像播放、课堂观摩,最后是个体自修;4高校教师是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中最重要的执教教师,其次是高水平教练员、游泳协会专家、退休资深老师,最后是其他老师;5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基础理论内容以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和教学反思的教学方法为主;专项理论内容中除了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特点、优秀长、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采用专家讲座、课堂观摩、录像播放和专题研讨的教学方法,其余的内容采用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和教学反思的教学方法;其他内容采用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和教学反思的教学方法;6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的基础理论内容以高校教师为主,游泳协会专家为辅;专项理论与实践内容中除了优秀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优秀游泳运动员的技术风格与特点、优秀长、短距离游泳运动员的专项训练、游泳运动员的高原训练以高水平教练员为主,高校教师和游泳协会专家为辅,其余的内容以高校教师为主,游泳协会专家和高水平教练员为辅;其他内容中以高校教师为主,以退休资深老师和高水平教练员为辅;7在不同群体教练员中,参加和未参加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班的教练员都对游泳运动员的体能训练内容的需求是最大的;教学方法中专家讲座的需求是最大的,然后是专题研讨、教学反思、课堂观摩、录像播放,最后是个体自修;未参加高教班的教练员对游泳协会专家的需求比退休资深老师更大,参加过高教班的教练员对退休资深老师的需求比游泳协会专家的更大。

温燕子[4]2014年在《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体育比赛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高校的竞技体育已逐渐成为我国竞技体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网球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在高校比赛中的关注程度也不逊色。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执教水平的高低必然会影响运动队的训练、管理以及比赛成绩,因此提高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建立一套客观合理的、针对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刻不容缓。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等方法,对部分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现状进行调查,确定了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践应用。得出的结论如下:1、研究确定了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概念。即高校教练员所具备的指导、教育、管理高水平运动队及运动员的能力,具体是指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在一定的执教理念指导下,在教学、训练、比赛及日常管理过程中所具备的指导、教育、管理运动(队)员的能力。2、研究建立了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级别共59个指标,其中包括个人经历、训练能力、教学能力等8个二级指标,学历结构、运动等级、执教年限等50个叁级指标。3、研究确定了教练员执教能力二级、叁级指标的重要程度排序。二级指标按照能力强弱排序依次为:训练能力、比赛指挥能力、个人经历、运动队管理能力、教学能力、自我完善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科研及创新能力。其中训练能力最强,科研及创新能力相对较差。在所有叁级指标中得分较低的叁个指标是外语运用能力、网球理论与实践研究能力和超越自我的能力。4、研究论证了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某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某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实验研究,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适用性,可用于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自评或他评。最后,根据建立的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全面提高教练员执教能力提出建议。

吴阳[5]2017年在《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教练员是竞技体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教练员执教能力是竞技体育成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现代各国之间竞技体育的竞争,就是各国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竞争。我国网球项目近年来有了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整体水平不高,成为我国网球项目发展的掣肘。本文以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和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以运动训练学、运动心理学、管理学、系统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数理统计法,以我国中高级网球教练员、网球运动管理中心管理人员和高级教练员培训讲师为调查对象,在借鉴国内外教练员执教能力和影响因素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教练员执教能力概念的定义和内涵,构建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和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影响路径和机制。本研究为丰富我国网球教练员培养方式、提高培养质量、提升执教能力提供理论参考。本文的研究有两处创新点:第一,界定教练员执教能力概念,并根据网球运动项目特点和网球教练员职业特征,提出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构成要素,开发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测量题项,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根据得到的执教能力函数方程公式对指标体系四个维度按重要性进行排序;第二,在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一步构建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对指标体系的叁个维度按影响力大小排序,并全面地探讨和分析各影响因素。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体系具有四维结构,它们是指导训练能力、指挥比赛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2)指挥比赛能力是网球教练员最重要的执教能力,随后是指导运动训练能力、科研和创新能力、管理协调能力。3)科学选赛能力、赛间训练能力、心理调动和调整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是中国网球网球教练员区别于其他项目教练员的执教能力。4)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因素分为内部环境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具有叁个维度,它们是个人特质因素、个性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其中,个人特质因素和个性心理因素是内部环境因素,社会因素属于外部环境因素。5)个人特质因素对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最大,社会因素对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次之,个性心理因素对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影响程度最小。

刘翔宇[6]2016年在《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文中指出田径项目是一个国家综合体育实力的体现,然而它一直是我国的一个短板,发展相对滞后,因此提高和发展田径项目就成为我国体育长期以来的目标,而完成这个目标的关键是提高田径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对于正面临国际竞争压力的我国田径运动来说,加强和提高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研究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这已成为我国田径运动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层次分析法、实证分析法对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皆有所创新,从而为我国职能领导部门制定方针和对策及田径训练管理部门客观评价教练员的工作、合理选拔高水平教练员并全面培养他们的能力提供一定的依据与参考,并更好促进我国田径科学化训练水平与竞技水平的提高。本研究的结论如下: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的内涵定义为:田径教练员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中所具备的各种能力,既包括田径训练、比赛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核心专业能力,也包括除田径训练、参赛活动外的其它多种非核心专业能力,如田径运动员的选材、教育运动员、日常管理、人际交往及科研创新等能力。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结构指标体系主要由组织管理能力、教学训练能力、竞赛指导能力等6个二级指标和自我情绪的控制、储备后备人才的能力等28个叁级指标组成,叁级指标体系中所有指标共有35个。本研究还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武汉市某高校某田径教练员的执教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证明了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建议今后的研究能继续完善我国田径教练员的能力评价体系,使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指标更加科学合理、丰富多样,且评价效果更好。

许琦[7]2004年在《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摘要 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是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的重要保证。回顾历史,我们不禁提出以下问题:我国游泳运动竞技水平是如何发展变化的?具有哪些特征?受哪些因素影响?这些因素是如何作用和影响的?有哪些规律可循?从宏观上总结和研究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的特征、经验,从理论上探讨其发展影响因素,揭示其发展规律对于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健康发展以及奥运争光计划的实现都是十分重要和有现实意义的。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以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为切入点,用系统的观点,从社会、历史、发展的视角对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揭示其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上为我国竞技游泳运动的长期发展战略的研究和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在理论上丰富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理论研究,为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理论的研究进行理论探索和经验积累。 在本研究中文综合运用了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方法、系统观点与方法、数理统计等研究方法。 研究结果: 1.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在 20 世纪 70 年代以前分为起步阶段和停滞下降阶段。1972 年以来,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1)运动水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2)整体竞技水平的波浪式发展特征;3)整体竞技水平的周期性波动特征;4)技术性强项目为优势项目特征。不同时期我国竞技游泳整体竞技水平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要高于世界,但在 90 年代我国女子游泳整体竞技水平增长速度下降,与世界女子的提高形成反差。 2.本研究认为,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影响因素可以划分为社会环境、训练保障和核心层次,由 8 类因素组成的复杂系统,不同层次及各因素相互联系和作用共同推动着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层次包括社会政治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因素,是运动水平发展的外在动力;训练保障层次包括训竞管理、科研保障和训练环境因素,是运动水平发展的重要条件保障;核心层次包括运动员、教练员和训练理论与方法因素,是运动水平发展的内在动力。 3 在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过程中,国家政府需要和个人需要始终构成了推动我国游泳运动竞技水平不断发展的内外动力。我国游泳运动水平的发展是多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并通过有序的方式进行;在推动运动水平发展过程中不同要素的发展是不同步的;教练员、运动员因素始终是推动运动水平不断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这些共同构成了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的基本规律,即需求动力规律、多因素协调有序作用规律、影响因素非同步发展规律、核心层次主导规律。

赵丹彤[8]2016年在《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再设计》文中提出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依据课程体系中观层面内涵为研究逻辑,以提高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为根本目的,通过专家访谈、问卷调查、统计测评学等方法,构建[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模型]并编制测评量表对应届毕业生实施测试,测试结果将作为对运动训练专业本科培养课程体系再设计的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办学之初所实行的“大体育系”办学模式是运动训练、体育教育和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生就业流向趋同的原因之一。2.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模型包括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专业能力(执裁能力、计划制定与效果评价能力、指导组织专项训练能力、差异性训练与指导参赛能力、竞赛组织管理能力、训练监控与运动损伤防护能力);方法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与数字化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信息整合评价能力);社会能力(人文关怀与沟通协作能力、运动队管理与教育咨询能力、职业伦理道德)。3.依据职业能力模型,编制了包括13个分量表和65个题项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毕业生职业能力问卷】。4.毕业生在执裁能力、指导组织专项训练能力、差异性训练和指导参赛能力、信息整合评价能力、人文关怀与沟通协作能力、运动对管理与教育咨询能力、职业伦理道德等7种职业能力得到肯定。计划制定与效果评价、竞赛组织管理能力、训练监控与运动损伤防护能力、体育科学研究能力、专业发展与数字化能力、批判性反思能力等6种职业能力有待加强。5.培养方案的修订流程有待完善,修订指导思想与现实结果偏差大、缺乏对行业发展需求的整体预测、用人单位的循环反馈、专业对口就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分析。6.目标定位宽泛和模糊导致毕业生就业流向与专业培养不对口、授课教师较难进行针对性课程设计。7.教练员认证体系标准的分类、分级不详阻碍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认知。8.学生不能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造成课余时间浪费;选修课程自由度大,但缺少对学生职业规划引导,学生选课仅关注课程是否易通过;专业实践课程开始时间较晚,形式内容单一;课程分科过细,不利于学生完整知识体系的建立;培养规格与毕业要求模糊,不利于学生培养质量的提升。9.培养方案与课程内容更新较慢,授课方式与实际社会岗位需求脱节。

吕和武[9]2010年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练员研究状况的调查与分析》文中指出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非常重视教练员的培养和提高,而且越来越为全社会所重视。因此,加强教练员职业研究,探讨教练员职业的特殊性,建立有关教练员的理论体系,已经成为现时代提高教练员人才的素质和职业技能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所以,本文准备针对以往的教练员研究的文献进行内容分析,期望能够对我国教练员研究方面有所贡献。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303篇有关教练员研究的文章,这303篇文章来自于1978-2009年间13种中文体育类核心期刊中。采用内容分析法,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主题,研究主体等方面对这303篇文章进行详尽的内容分析。辅以文献资料法,历史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进行研究。本文结合文化历史背景对我国教练员研究的状况进行调查,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整体的梳理,通过分析能够了解和把握我国教练员研究的状况。针对以往我国教练员研究的内容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研究主体、研究方法、资料收集方法以及统计方法等方面来看,我国关于教练员研究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进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主体之间的合作交流的机会增多,进而促进了学术的发展。研究方法以及统计方法在改革开放初期是单一薄弱的,到改革开放后期变得丰富多样。我国关于教练员的研究在资料收集方法存在明显不足,资料收集方法过于单一,较改革开放初期虽有进步,但仍以调查法为主,观察法、实验法这两种方法运用的非常少。2从研究主题看,从不同时期热点研究主题的变化情况来看,1978-1992和1992-2001这两个时段最受关注的主题是教练员训练比赛研究和教练员培训研究。2001-2009年间教练员现状研究和教练员行为研究成为最热门的研究主题。从同一热点研究主题在改革开放30年中的研究情况来看,除教练员训练比赛研究以外其他热点研究主题均呈现上升趋势。从研究内容以及结论与建议角度进行分析,同一研究主题在各年代的研究倾向有较大的变化,各研究主题下的子主题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能够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教练员的研究状况,对后人的研究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教练员与社会、大众、媒体之间的人际关系,残疾人教练员研究等领域没有学者进行研究。

顾秋艳[10]2017年在《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文中提出由于运动员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且不断接近人类极限和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高科技的器材设备在田径运动竞赛中不断投入使用,当今的田径运动竞赛可谓进入一种空前的发展状态。而田径运动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对田径运动竞赛的组织和裁判工作的要求自然也就越来越高。目前,就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研究现状而言,虽然在田径裁判员的培养和管理方面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培养和管理体系,但对于各个级别的田径裁判员的评价和考核方面来说,仍然缺乏一套相对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所以本研究对于构建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评价体系可谓意义重大。本文以参于2016年天津举行的全国田径锦标赛测试赛的四名国际级裁判,24名国家级裁判员,53名国家一级裁判员,共计81人为调查对象,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影响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指标进行筛选、分析和总结,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构成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四个一级指标,即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从而构建出影响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结构模型,可以为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评价提供一定参考。2、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影响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指标58项,具体为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一级指标4项;以裁判修养、维护社会公德、严格公正执法、具有敬业精神、熟练掌握田径专业理论知识、精通竞赛规则和裁判法、良好的语言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工作细致耐心、善于发现问题、对执裁持有兴趣、能够胜任持续高强度的执裁工作等为代表的二级指标54项。确立了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3、本研究确定影响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各级相关指标的权重,并对指标体系进行量化,构建出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了评价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的操作性较强的评价方法。

参考文献:

[1]. 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D]. 张鹏.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2]. 甘肃省高校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研究[D]. 芦岩. 西北师范大学. 2012

[3]. 我国高级游泳教练员岗位培训内容及方法的综合研究[D]. 马文. 北京体育大学. 2011

[4]. 我国普通高校网球高水平运动队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温燕子. 首都体育学院. 2014

[5]. 中国网球教练员执教能力及影响因素研究[D]. 吴阳. 上海体育学院. 2017

[6]. 我国田径教练员执教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刘翔宇. 武汉体育学院. 2016

[7]. 我国竞技游泳运动水平发展特征、影响因素及发展规律的研究[D]. 许琦. 北京体育大学. 2004

[8]. 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我国高等体育院校运动训练专业课程体系再设计[D]. 赵丹彤. 北京体育大学. 2016

[9].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练员研究状况的调查与分析[D]. 吕和武. 上海体育学院. 2010

[10]. 我国田径裁判员综合能力评价体系的构建[D]. 顾秋艳. 北京体育大学. 2017

标签:;  ;  ;  ;  ;  ;  ;  ;  ;  ;  ;  

我国高水平游泳教练员执教能力体系的建立及现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