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_鲁珈瑞

导读:本文包含了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密度,材料,电容器,锂电池,正极,石墨,储能。

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鲁珈瑞[1](2019)在《开辟超级电容新路径》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储能系统在不同领域内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比较典型的领域如电动交通工具、电力系统等。在这种背景下,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储能技术,具有功率密度高、免维护、寿命长等优异性能,成为学术界和产业界关注的热点。广阔应用前景促产业良性发展近(本文来源于《中国电力报》期刊2019-08-08)

[2](2019)在《有机阴极材料打造高能量密度锂电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期,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锂电池设计了一种新型有机阴极材料。该材料以硫为核心,与锂电池中传统的阴极材料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更具成本效益、更环保。随着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优化阴极材料,以提升锂电池系统的整体性能。除了解决电池系统面临的能量挑(本文来源于《汽车与配件》期刊2019年13期)

陆浩[3](2019)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商业化锂离子电池的常用负极材料为石墨。近年来,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锂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高端石墨的质量比容量已经达到360-365mAh/g,非常接近其理论质量比容量372mAh/g,很难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硅材料由于其更高的理论质量比容量(室温3580mAh/g)而成为极具潜力的下一代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硅基负极材料主要为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和纳米硅碳材料。本论文则主要研究了不同含量碳包覆、不同颗粒尺寸和不同导电添加剂对氧化亚硅/碳/石墨复合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将四种不同碳包覆量的氧化亚硅单体(5wt%、10wt%、15wt%、35wt%)分别混合石墨得到质量比容量约为600mAh/g的氧化亚硅/碳/石墨复合材料,发现15wt%对应的复合材料具有最优的电化学性能。分析表明15wt%对应复合材料的离子电导较小,使得对应电池的极化和阻抗较小,从而提升了电池的循环稳定性。电池拆解后发现15wt%对应电极表面的SEI更少,且更加平整,我们认为这是造成电池阻抗较小的微观原因之一。将叁种不同颗粒尺寸(2μm、5μm和10μm)的碳包覆氧化亚硅分别混合石墨得到质量比容量约为600mAh/g的硅基复合材料,发现2μm对应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最优。可以确定2μm对应复合材料的电子电导较小是对应电池的阻抗和极化较小的原因之一,但离子电导的影响尚不能确定。电池拆解后的分析结果表明,除电极表面SEI生长情况的优势外,2μm所对应电极的膨胀也较小,说明小颗粒可以更好地释放硅在脱嵌锂过程中体积变化所产生的应力,保护SEI不会反复地破裂和生长,从而提高电极的循环稳定性。将市面上常见的几种导电添加剂加入氧化亚硅/碳/石墨复合材料制备成扣式半电池的负极,讨论对应电池电化学性能的差异,并从极化、阻抗、电极表面SEI和电极膨胀等方面解释了产生差异的原因。我们对更深层次的原因如导电添加剂的形貌特点、分散性、导电性、碳的结晶度、表面的官能团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但仍有较大的研究空间。如果将导电添加剂按形貌特点分为点、线、面叁类,其对应半电池电化学循环性能由优到劣的次序为科琴黑>乙炔黑>Super-P,单壁碳纳米管>多壁碳纳米管>气相生长碳纤维,石墨烯>KS-6。在硅基负极材料的产业化推进方面,我们已经开发出了可以批量生产和销售的碳包覆氧化亚硅材料和纳米硅碳材料,并且其综合性能与大部分竞争对手相比均具有一定优势。(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期刊2019-06-01)

张月[4](2019)在《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储能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过去的20年里,锂离子电池因其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已成为便携式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方面的领先储能技术。在此期间,其他储能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以达到锂离子电池的电化学性能,甚至希望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与锂离子电池相比,钠离子电池在大型储能方面具有更大的应用前景,因钠资源丰富且在地球表面分布较均匀,弥补了锂资源的丰度低与分布不均,进而降低了整个储能系统的成本,最近几年成为了研究热点。然而,钠离子的离子半径相对于锂离子的大55%,这就意味着不能简单地将锂离子的电极材料直接应用到钠离子电池中。另一方面,由于钠离子相对于锂离子较重且还原性较差,一般钠离子电池相对于锂离子电池具有较低的能量密度。因此,制备并研究具有优异电化学性能的高能量密度钠离子电池电极材料成为了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1.本文选择聚丙烯腈为基底,在碱性条件下使其表面的氰基水解成酰胺基,进而得到表面带有大量酰胺基官能团的改性聚丙烯腈。我们将该改性聚丙烯腈应用到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中,首先在负极材料的制备中,由于该改性高分子表面原子级分布着大量的酰胺基,碳化后一部分含氮官能团仍然残留在得到的碳材料中,进而成功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氨基化碳纳米片构成的叁维多孔碳材料。与其他杂原子掺杂类似,氨基官能团掺杂到碳材料中也可以拓宽石墨层间距,提供更多的活性位点,进而有利于实现高度可逆的储钠反应。此外,超薄纳米片构成的敞开式储槽状纳米孔使电化学反应活性位点的分布得到了从表面到整体的转变,从而充分利用了材料内部具有电化学活性的官能团。该方法同时实现了高质量氨基官能团的均匀混合以及敞开式储槽状纳米孔特殊形貌的构造,显着提高了钠离子快速存储的能力,将该负极材料应用到钠离子电池中展现了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大倍率循环稳定。根据理论计算结果,可以进一步确定其容量的提高是由于氨基增强了碳材料对钠离子的吸附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层状过渡金属氧化物通常具有较高的充放电电压和比容量,是锂离子电池和钠离子电池中最有前景的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我们也将该改性聚丙烯腈应用到此类正极材料中,首先通过利用沿着改性聚丙烯腈链骨架的酰胺基团原位螯合过渡金属离子(Ni~(2+)、Co~(2+)和Mn~(2+))以实现原子级水平混合过渡金属离子,成功制备了分级LiNi_(1/3)Co_(1/3)Mn_(1/3)O_2多面体组件。由于该正极材料具有优越的分级结构,例如高比率的{010}暴露晶面为Li~+扩散提供了更多的通道,特殊的介孔/大孔结构为Li~+和电子的迁移提供了捷径,使该组件表现出优异倍率性能、高体积能量密度以及超长大倍率循环性。其次,我们也利用了改性聚丙烯腈链骨架上的酰胺基团,成功地制备了书状P2-Na_(0.7)MnO_(2.05)层状钠离子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其具有的特殊书状结构显着地缓解了因钠离子脱嵌而带来的形变应力,在5 C和10 C下循环300圈后的容量保持率分别高达89.3%和88.8%。在目前我们所了解的该类层状钠离子过渡金属氧化物正极材料中,具有最优异的大倍率循环稳定性。可见本文提出的采用改性聚丙烯腈为螯合剂有利于实现过渡金属离子的原子级混合,为合成其他该类正极材料提供了有效的途径。2.Na_3V_2(PO_4)_2F_3因其较高的理论容量(128 mAh g~(-1))和充放电平台,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其高达500 Wh g~(-1)的能量密度更是一个达到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水平的重要里程碑。然而,与其他磷酸体系正极材料类似,具有较低的电子导电率,阻碍了其进一步的工业化发展。本文采用简单的溶胶凝胶法成功地制备了Na_3V_2(PO_4)_2F_3/rGO&C正极材料,Na_3V_2(PO_4)_2F_3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由rGO&C构建的叁维连续导电网络结构中,使电子可以快速有效地传输,从而提高了该材料的电子导电率,并且其独特的叁维连续导电网络结构具有一定的柔韧性,缓解了长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该电极材料展现出了良好的倍率性能(0.5 C、10 C以及30 C下放出的容量分别为120、90以及80 mAh g~(-1))和优异的大倍率循环稳定性(30 C下循环1000圈的容量保持率可达81.9%)。然而,缺乏具有高能量密度和良好循环寿命的正极极材料,仍是阻碍钠离子电池发展的关键性问题。Na_3V_2(PO_4)_2F_3虽然是目前所报道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之一,但钒源很贵,很难进行商业化。本文将成本较低的铁原子替代部分钒原子,采用同样简单的溶胶凝胶法首次成功制备了具有高能量密度的新型钠快离子导体Na_3FeV(PO_4)_3正极材料,该正极材料在小电流密度下(0.2 C)能放出高达175 mAh g~(-1)的容量,库伦效率接近100%,表明该电极材料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可逆性。除此之外该正极材料也展现了良好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且其能量密度可高达450 Wh kg~(-1),有望成为最有前景的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之一。我们也进一步结合XPS表征方法和理论计算,探讨了该正极材料的储钠机理。3.电极材料的结构或形貌对其电化学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二维纳米片结构因其有着较短的离子传输路径以及较大的开放式暴露面,使由其构成的块体电极材料一般具有优异的快速充放电性能。NASICON型正极材料由于其具有叁维的离子传输通道以及较小的体积膨胀而受到研究者的关注,其中研究最广泛的是钒基的Na_3V_2(PO_4)_2F_3、NaVPO_4F及Na_3V_2(PO_4)_3,但其组份比较复杂,并且制备过程通常需要长时间高温煅烧,颗粒极其容易生长、团聚,很难此条件下得到该特殊的二维纳米片结构。本文采用廉价的支链淀粉作为有机碳源和结构导向剂,成功地制备了一系列钒基NASICON型正极材料(Na_3V_2(PO_4)_2F_3、NaVPO_4F及Na_3V_2(PO_4)_3)/C复合纳米片,其在半电池的测试结果在中都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尤其是其良好的的电接触、二维的快速离子传输通道以及突出结构稳定性与其优异的大倍率性能密切相关,其中,我们将Na_3V_2(PO_4)_2F_3/C进一步应用到全电池中,与已制备的氨基化碳纳米片构成的多孔碳负极材料匹配,组装成全电池,该全电池展现出了高的能量密度(94.8 Wh kg~(-1))和功率密度(7295W kg~(-1)),并且具有较好的循环稳定性。由此可见,本文提出的方法是在高温条件下制备钒基二维纳米片结构的通用方法,对合成该类材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新疆大学》期刊2019-06-01)

金雅楠[5](2019)在《叁维多孔氮掺杂碳材料自支撑柔性膜及其在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储能器件,以其高功率密度、长循环寿命、安全稳定等特点受到广泛的关注,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快速充放电场合和能源自给型设备。然而商业超级电容器的低能量密度(一般为碳材料,不超过10 Wh kg~(-1))限制了其进一步应用。一般来说,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性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电极材料。氮掺杂碳材料中氮原子掺杂进入sp~2杂化的碳层,在提高了碳材料能量存储能力的同时可以保持良好的电化学稳定性。目前这类材料已报道的比电容可高达855 F g~(-1),然而粉末状的多孔材料氮掺杂材料需要借助借助导电剂和粘结剂制备成电极,这些非活性物质的引入拉低了电极的整体性能。而不需添加剂的氮掺杂碳材料的自支撑膜电极性能有待进一步提高,其比容量一般不超过340 F g~(-1),且倍率性能较差。这主要是由于目前常用的制备多孔氮掺杂碳材料的方法如化学气相沉积、化学活化等方法难以在自支撑膜的制备中应用。同时具备高能量密度、良好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的自支撑柔性电极的实现是一个挑战。凝胶现象广泛地应用于氮掺杂多孔块体材料的制备,然而受材料结构的稳定性所限,其较少用于膜电极材料的制备中。因此,本文利用凝胶策略和柔性衬底相结合的制备方法,获得了一系列具有相互连通大孔结构的柔性自支撑氮掺杂碳材料膜电极,一方面其相互连通的大孔结构有利于离子的传输和吸脱附,另一方面其均匀的氮掺杂和石墨烯网络结构提供了稳定的电子快速转移通道,获得了较高的质量比容量和能量密度。1.氮掺杂石墨烯柔性膜的可控制备我们首先利用吡咯作为含氮交联剂,使氧化石墨烯(GO)分散液形成凝胶。采用真空抽滤的方法,并以薄层GO底层作为凝胶的柔性载体,经过后续的冷冻干燥以及高温热解的过程,得到自支撑的氮掺杂石墨烯柔性膜。通过调节含氮交联剂的用量,获得了一系列不同氮掺杂量的自支撑氮掺杂石墨烯膜(NG-x)。我们对它们分别进行了形貌、结构以及电化学表征。结果发现NG-3膜呈现出丰富的相互连通的大孔结构以及最优异的电化学性能。结构中氮原子有效地掺入碳sp~2结构中,氮含量为3.27%。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可取得455.4 F g~(-1)的比容量。在5 A g~(-1)下,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2.基于氮掺杂石墨烯柔性膜的高能量密度的获得我们在上述结果基础上,利用与NG-3相同的制备比例,以冻干后未热解的气凝胶膜片为骨架,在不同吡咯浓度的反应液中复合聚吡咯,得到一系列聚吡咯复合的石墨烯气凝胶膜片。这些石墨烯/聚吡咯复合膜具有和NG-3相似的双层大孔结构。进一步地,我们用NG-3作为负极,聚吡咯复合气凝胶膜片作为正极,组装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其工作电压窗口可达1.7 V,在849.8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获得了34.5 Wh kg~(-1)的较高能量密度,并且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3.高氮掺杂量的氮掺杂碳材料柔性膜的制备及其不对称超级电容器的组装与测试这一部分工作中,我们利用相似的凝胶化策略探索氮掺杂柔性膜的大面积低成本制备。以GO/CNT水凝胶作为起始物质,将其滴涂在柔韧的薄层PAN(聚丙烯腈)膜柔性衬底上,进一步经过聚合、热解后得到自支撑的柔性膜。随后一系列表征发现该柔性膜显示了双层相互连通的大孔结构,并具有9.1%的氮掺杂量。其对称超级电容器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能取得351.6 F g~(-1)的比容量。电流密度增大至20 A g~(-1)时,仍能保持55.7%的电容保持率。将热解前后的两个膜片组装成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可实现1.7 V的工作窗口。当功率密度为850.2 W kg~(-1)时,能取得60.6 Wh kg~(-1)的能量密度,表现出良好的循环稳定性。(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9-06-01)

安永灵[6](2019)在《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锂离子电池具有绿色环保、循环寿命长、比能量高、输出电压高等优点,所以被大量研究。目前商业化的石墨负极的理论比容量是372 mAh g-1足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需求,因此开发高比容量电极材料(如Li、Si等)尤为重要。硅负极存在的问题是循环过程中会产生大的体积膨胀,导致电池的循环性较差。对于锂负极而言,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形成锂枝晶,使电池具有较短的循环寿命和严重的安全隐患。钾离子电池中钾资源储量丰富、价格低廉,因此被广泛研究。但是,钾离子的半径比锂离子的半径更大,采用高比容量的负极材料时,在循环过程中会产生更大的体积膨胀。本文利用真空蒸馏技术成功制备出形貌可控的纳米多孔铜、纳米多孔硅、纳米多孔锑等,研究了真空条件、温度、时间及前驱体组分对产物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1)通过真空蒸馏法从商业化的黄铜中合成出形貌可控的纳米多孔铜,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其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叁维多孔铜的孔隙率和孔径可以通过真空条件来调控,挥发出的锌元素可以被回收利用。优化后的叁维多孔铜作为集流体时,可以抑制锂枝晶生长,形成稳定的固态电解质膜和电极结构,使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当用Li(Ni0.8Co0.1M0n0.1)O2极材料时,Li@Cul Li(Ni0.8Co0.1M0n0.1)O2电池具有良好的循环性能,说明采用该方法合成的叁维多孔铜具有一定的实用潜力。(2)通过真空蒸馏法从商业化的硅镁合金中合成出形貌可控的纳米多孑孔硅,研究了真空温度和真空时间对其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叁维多孔硅的孔隙率和孔径可以通过真空温度和真空时间来调控,挥发出的镁元素可以被回收利用。优化后的多孔硅作为铿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时,可以缓解循环过程中产生的体积变化,加快离子传输速度,因此表现出了优异的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这些结果表明这种绿色的、可控的、大规模的方法加速了硅负极的商业化,也为其他多孔材料的合成开辟了新的道路。(3)通过真空蒸馏法从商业化的锌锑合金中合成出形貌和孔隙率可控的纳米多孔锑,研究了锌锑合金组分和真空温度对其微观结构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从合金中挥发出的锌元素可以被回收利用,叁维多孔锑的孔隙率和孔径可以通过真空温度和前驱体组分来调控,适宜的孔结构可以加速离子传输、缓解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因此优化后的多孔锑作为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表现出了提高的储钾性能。(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10)

李田莉[7](2019)在《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化石燃料的短缺和日益恶化的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的威胁。因此,大力开发新型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等)及其应用技术备受广泛关注,也必将成为减少环境污染、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然而,这些能源的间歇性和低存储效率特征,使得高效电能存储技术的发展变得迫切。在各种电化学能量储存装置中,可充电电池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在多种应用中按需提供电能。特别是锂离子电池在便携式电子设备上取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并开始进入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市场。不幸的是,它们的安全缺陷和低能量密度阻碍了其在汽车行业的大规模应用。超级电容器具有很高的功率密度,可以根据需要以满足不同电子设备的需求而弥补电池的局限性。从储能机理的角度来说,超级电容器可分为:(1)双电层电容器(EDLCs);(2)法拉第赝电容器(pseudocapacitors)。伴随着电化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又出现了混合型超级电容器。超级电容器的电化学性能与电极材料的设计密切相关,因此研究人员的重点是开发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即在高功率密度的前提下获得高能量密度的电极材料。本论文主要讨论了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并对其特性和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包括以下叁个部分:(1)制备表面改性的二维Ti_2CT_x正极材料,经尿素处理后,其比表面积高达41.92 m~2 g~(-1)。在1 A g~(-1)的电流密度下充放电循环10000次后,比电容仍为267.2 F g~(-1),高于未掺杂的Ti_2CT_x(119 F g~(-1))。组装的AC//N-掺杂TiO_2@Ti_2CT_x纳米混合物混合储能装置,能量密度高达27.61 Wh kg~(-1)。以上结果表明,掺杂后的Ti_2CT_x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和可逆性,在超级电容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2)采用溶液法获得Ti_2CT_x、Mg-MnO_2和Ti_2CT_x/Mg-MnO_2材料。结果表明,Ti_2CT_x/Mg-MnO_2在电流密度为1 A g~(-1)下充放电循环1000次,比容量仅损失14.8%,表现出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此外,组装的AC//Ti_2CT_x/Mg-MnO_2不对称超级电容器在339.95 W kg~(-1)的功率密度下,能量密度高达20.68 Wh kg~(-1),这表明Ti_2CT_x/Mg-MnO_2复合材料在高性能、长寿命储能器件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3)对高性能储能材料的需求推动了研究者开发高倍率和高容量的新能源材料。因此我们用温和的方法合成出NiMnO_3,NiMnO_3/Mn_2O_3/NiO和NiMn_2O_4/MnNi_2O_4材料,并研究各自的电化学性能。其中NiMnO_3样品在电流密度为1 A g~(-1)时表现出232.08 F g~(-1)的高比电容,远高于其它样品的比电容(NiMnO_3/Mn_2O_3/NiO为120 F g~(-1),NiMn_2O_4/MnNi_2O_4为54.79 F g~(-1))。此外,NiMnO_3在电流密度为1 A g~(-1)下充放电循环10000次后,电容量保留率仍达92.39%。NiMnO_3作为正极材料、AC作为负极材料,组装成水系混合储能装置,该系统能量密度高达28.71 Wh kg~(-1)。(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8](2019)在《新型正极材料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80%》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日开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会社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锂电池新型正极材料"MF-18"。这种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体同沉积方法合成的纳米级材料。目前车用锂电池最好的叁元电极材料是NCM(镍钴锰)和NCA (镍钴铝)。而新型正极材料"MF-18"具有安全、高能量密度、低温性能好的优点,可使目前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本文来源于《防灾博览》期刊2019年02期)

[9](2019)在《新型正极材料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80%》一文中研究指出2月27日开幕的日本智能能源周上,日本水素株式会社技术总监夏晓明向科技日报记者展示了锂电池新型正极材料"MF-18"。这种新型化合物是利用混合前体同沉积方法合成的纳米级材料。水素株式会社技术总监夏晓明(右)展示新型纳米级正极材料"MF-18"。目前车用锂电池最好的叁元电极材料是(本文来源于《汽车实用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王万军,李欢,潘仁明,朱卫华[10](2019)在《双(3,4,5-取代吡唑基)甲烷衍生物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分子设计(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了一系列双(3,4,5-取代吡唑基)甲烷衍生物作为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候选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它们的生成热、电子结构、能量特性和热稳定性.二氟氨基能增加目标化合物的电子结构、密度和爆轰性能的能隙.其中二[3,5-双(二氟氨基)-4-硝基吡唑]甲烷(C2)显示了优异的潜在高能量密度材料的性能,其晶体密度(2.11g/cm3)、冲击感度(h50,6.8 J)均高于六硝基六氮杂异伍兹烷(CL-20),而爆速(9.80 km/s)和爆压(46.62 GPa)与CL-20非常接近.(本文来源于《有机化学》期刊2019年05期)

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近期,美国能源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为锂电池设计了一种新型有机阴极材料。该材料以硫为核心,与锂电池中传统的阴极材料相比,能量密度更高、更具成本效益、更环保。随着人们对此类产品的需求不断增长,科学家们一直在研究如何优化阴极材料,以提升锂电池系统的整体性能。除了解决电池系统面临的能量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鲁珈瑞.开辟超级电容新路径[N].中国电力报.2019

[2]..有机阴极材料打造高能量密度锂电池[J].汽车与配件.2019

[3].陆浩.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19

[4].张月.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储能机制研究[D].新疆大学.2019

[5].金雅楠.叁维多孔氮掺杂碳材料自支撑柔性膜及其在高能量密度超级电容器上的应用[D].河南大学.2019

[6].安永灵.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山东大学.2019

[7].李田莉.高能量密度电极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9

[8]..新型正极材料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80%[J].防灾博览.2019

[9]..新型正极材料提高锂电池能量密度80%[J].汽车实用技术.2019

[10].王万军,李欢,潘仁明,朱卫华.双(3,4,5-取代吡唑基)甲烷衍生物高能量密度材料的分子设计(英文)[J].有机化学.2019

论文知识图

生长在泡沫镍上的Ni(OH)2纳米片的结...按生产工具硬度划分的时代顺序求解Kohn-Sham方程的自洽循环的过程探索能量最小值的过程遗传算法的流程图继承操作示意图

标签:;  ;  ;  ;  ;  ;  ;  

高能量密度材料论文_鲁珈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