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金矿床论文-田京,陈华勇,张宇

铜金矿床论文-田京,陈华勇,张宇

导读:本文包含了铜金矿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磁铁矿,BSE,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过程

铜金矿床论文文献综述

田京,陈华勇,张宇[1](2019)在《磁铁矿结构和成分对成矿过程的制约——以菲律宾Atlas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Atlas斑岩型铜金矿床地处菲律宾宿务岛中部宿雾市以西约30公里处,是目前菲律宾发现的最古老的大型斑岩型矿床。目前已探明资源量达1420 Mt,其中Cu平均品位为0.42%,Au平均品位为0.24g/t,Mo平均品位为0.018g/t,Ag平均品位为1.8g/t (Singer et al. 2008)。Atlas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早白垩纪Cansi组(玄武岩,安山质火山碎屑岩)、晚白垩纪Pandan组(泥岩、砂岩、页岩夹玄武岩、灰岩和煤层)和渐新世Naga组(泥岩、页岩夹灰岩夹层)。构造主要为北东向的两个正断层。矿区的岩体主要是Lutopan岩(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许心悦,徐晓春[2](2019)在《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一个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体中的斑岩型矿床》一文中研究指出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金属量170余万吨,共/伴生金储量240余吨,另外还共/伴生有铅锌、银和硫。该矿床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目前仅有少量相关成果公开发表。本文基于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南翼之南陵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矿体赋存于(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9-12-13)

王钊飞[3](2019)在《西昆仑布伦口地区铁铜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布伦口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甜水海地体,属于布伦口—桑株塔格铁铜金成矿带。区内已发现20多处铁—铜—金矿床及矿化点,显示出巨大的找矿潜力。矿床赋存于碳酸盐岩建造内,后期受构造热液迭加改造,为沉积变质加后期热液改造型层控矿床。矿床整体上体现出地层含矿、构造控矿、热液改造及多期成矿的特点。通过对区内地层、构造、岩浆活动、矿体特征的综合分析,并类比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分析找矿潜力,提出层位岩性、地质构造、热液蚀变及化探异常等找矿标志,初步认为本区具有寻找大型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铜矿床和超大型沉积改造型铁矿床的良好前景。(本文来源于《有色金属(矿山部分)》期刊2019年06期)

郭剑衡,冷成彪,张兴春,张伟,尹崇军[4](2019)在《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铁氧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发育3种不同产状的磁铁矿,根据磁铁矿产出状态与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将其划分为浸染状分布的磁铁矿(Ⅰ类)、单一脉状磁铁矿(Ⅱ类)和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磁铁矿(Ⅲ类)。此外,矿区常见产于成矿期后白云石—石英大脉中的镜铁矿。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上述铁氧化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结果表明:3类磁铁矿均富集Ti、V、Cr、Ni、Co、Al、Mg、Mn、Ga和Zn等微量元素。早期Ⅰ类磁铁矿含有钛铁矿出溶体,与Ⅱ、Ⅲ类磁铁矿相比,相对富集Mg、Ni和V等元素,属于岩浆磁铁矿;Ⅱ类磁铁矿相对富集Mn、Zn、Sn和Sc等元素,属于热液磁铁矿。岩浆磁铁矿(Ⅰ类磁铁矿)与后期脉状磁铁矿(Ⅱ类和Ⅲ类)相比,Ti、Al和Cr等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后期热液蚀变对Ⅰ类磁铁矿的强烈改造,导致其中Ti、Al和Cr等元素含量降低(通常岩浆磁铁矿比热液磁铁矿更富集Ti、Al和Cr)。Ⅱ、Ⅲ类脉状磁铁矿属于热液磁铁矿且二者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属于同一期流体中沉淀的产物。与磁铁矿相比,镜铁矿中的Ti、Al和V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而Cr、Ga、Ni和Co等元素含量比磁铁矿低一个数量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Al、Mn、Mg和Sc元素在磁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a、S、Cu、Ba、Sr和Zr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钾化带中广泛发育的磁铁矿—赤铁矿共生组合、镜铁矿以及磁铁矿中异常低的Mn含量表明,烂泥塘矿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高达赤铁矿—磁铁矿缓冲线。(本文来源于《黄金科学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赵凯培,顾雪祥,章永梅,彭义伟,王冠南[5](2019)在《西天山库茹尔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库茹尔铜金矿床位于新疆西天山晚古生代伊什基里克裂谷带,赋矿围岩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安山质岩屑凝灰岩,矿体受一系列断裂构造控制。有关该矿床的成矿流体特征研究不足,限制了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以该矿床的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成矿流体性质、来源及演化规律,初步查明了矿床成因类型。库茹尔铜金矿床热液成矿过程可划分为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主成矿阶段(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自然金阶段)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含少量CO_2-H_2O叁相包裹体与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为184℃~359℃、250℃~319℃和229℃~263℃,盐度分别为4.1%~8.5%NaCl_(eq)、1.0%~6.0%NaCl_(eq)和32.7%~33.9%NaCl_(eq);石英-黄铜矿阶段和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方解石阶段均以气液水两相包裹体为主,均一温度分别为144℃~212℃和114℃~163℃,盐度分别为0.2%~6.7%NaCl_(eq)和0.1%~3.1%NaCl_(eq)。库茹尔铜金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中—高温、中—低和高盐度的岩浆热液特征,流体不混溶是导致Au-Cu富集成矿的主要机制,矿床成因类型应属于与斑岩成矿系统相关的次浅成低温热液矿床。(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亓华胜[6](2019)在《不同构造环境下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博士论文主要内容是对两个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型铜-金矿床相关的侵入岩及其成矿作用。该研究由两个部分组成:首先是对印尼巴布亚Grasberg铜-金矿床主成矿期的埃达克质岩的成岩与成矿研究;然后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新发现的茶亭铜-金矿床两类的含矿埃达克质岩与不含矿闪长玢岩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其含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进行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从岩石属性及成因机制、源区组成的研究,对不同构造背景下斑岩铜-金矿床的成岩与铜金成矿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一个有效的制约。并通过两者成矿相关的埃达克质岩进行地球化学特征对比,探讨岩浆源区组成和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具体如下:(1)印尼巴布亚Grasberg成矿埃达克质岩与铜金成矿新生代的斑岩在印尼巴布亚Grasberg地区孕育了一个世界级的斑岩铜-金矿床。本次主要针对Grasberg铜-金矿床主成矿期的埃达克质岩开展了相关的成岩、成矿地球化学研究。主成矿期的侵入岩是二长斑岩,对其叁个样品锆石LAICP-MSU-Pb年龄分析显示,主成矿期侵入岩形成于3.06~2.86Ma,属于上新世。这些岩石表现出埃达克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如高Sr,低Y,Yb含量,与高Sr/Y(48.8~6 5.5)和(La/Yb)N。它们还表现出高的Al2O3、K2O含量,以及高的K2O/Na2O(0.94~1.33)比值,属于钾质埃达克质岩。它们还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LIELs)元素,贫化高场强(HFSEs)和重稀土元素,无Eu负异常(Eu/Eu*=0.97-1.28,av.1.04),Nb-Ta-Ti明显负异常,Pb正异常。同位素上,它们还表现出富集的(87Sr/86Sr)i=0.7052~0.7060,负的 εNd(t)=-11.8~-14.6 和高的放射成因 Pb,(206Pb/204Pb)i=17.88~18.19,(207Pb/204Pb)i=15.54~15.58,(208Pb/204Pb)i=38.49~38.59。结合其锆石中发现古老的继承锆石核以及负的εHf(t)=-6.7~-20和老的二阶段模式年龄1.6~2.3Ga,指示了 Grasberg埃达克质岩源区有大量古老下地壳的加入。同时,其适中的MgO含量和Mg#(38-52,av.42)和同位素证据,指示了地幔物质的参与。Th/Yb-Ba/Th和Nb/Y-Ba/La图解也证明了地幔端元为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锆石Ce4+/Ce3+和Eu/Eu*结合硫同位素特征表明Grasberg含矿埃达克质岩具有高氧逸度,高水含量以及深源的硫。因此,我们认为Grasberg埃达克岩是古老下地壳部分熔融与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熔体混合后,经历单斜辉石和角闪石分离结晶,之后同化混染部分下地壳形成的,其铜-金矿化是古老下地壳与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共同作用的产物。通过同位素和微量元素特征,结合该区新生代的构造演化,我们判定Grasberg埃达克岩处于一个后碰撞背景。在约25 Ma时,澳大利亚北缘洋壳开始向北俯冲到太平洋板块下,在俯冲的早期阶段是洋壳向下俯冲,俯冲作用导致玄武岩和沉积物脱水,中间释放的大量的水和含Cl等卤素流体交代上覆岩石圈地幔,形成受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随着澳大利亚板块继续俯冲,碰撞造山活动开始。约6 Ma,澳大利亚大陆岩石圈向东北俯冲中开始发生碰撞拆沉,重的大陆岩石圈向下拆沉后,由于热软流圈上涌和岩石圈地幔的伸展减压作用,约6~3Ma发生了古老下陆壳的部分熔融。同时,受流体交代的大陆岩石圈富集地幔由于软流圈上涌提供的热量而发生部分熔融。部分熔融的富集的岩石圈地幔熔体与部分熔融的古老下地壳混合形成埃达克质岩浆,在之后的上升过程中发生单斜辉石和角闪石的分离结晶。在4~2 Ma,俯冲带的碰撞过程以巴布亚造山带发生大规模的走滑断裂结束。而这一走滑事件为岩浆的上升以及后来岩浆侵入到浅部形成铜金矿床创造了通道。(2)长江中下游成矿带茶亭成矿埃达克岩与不成矿闪长玢岩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新发现一个与白垩世侵入岩有关的超大型茶亭斑岩型铜-金矿床。在茶亭地区有两类侵入岩被识别出来,与铜金矿化相关的石英闪长斑岩(埃达克质岩)和不含矿的闪长玢岩。锆石LA-ICP-MSU-Pb定年显示茶亭侵入岩在145-136Ma侵入。两者都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显示出轻微的Eu的负异常。赋矿石英闪长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的特征,具有高的Sr和Sr/Y比值,低的MgO(1.31-2.09 wt.%),中等的(La/Yb)N 和 Mg#(34.6-54.6)和低的 K2O/Na2O(<1)比值,脱耦的Sr/Y和(La/Yb)N,以及低的Th/U(3.49-6.08)比值。赋矿石英闪长玢岩具有略微富集 Sr-Nd-Hf 同位素((87Sr/86Sr)i=0.70655~0.70717;εNd(t)=-6.9~-8.8;εHf(t)=-7.6~-10.6)和高的放射成因Pb同位素((206b/204Pb)i=18.22~18.70,(207Pb/204Pb)i=15.63~15.66和(208Pb/204Pb)i=38.49~38.97),表明赋矿石英闪长斑岩来源于俯冲洋壳的部分熔融混合了富集地幔并在上升过程中混染了少量下地壳物质。而贫矿的闪长玢岩,因其具有低的Si02含量和高的MgO(3.894.06 wt.%),Cr、Ni(平均值47.6 ppm和15.01 ppm)和高的Mg#(51.2~69.8),结合与赋矿侵入岩相似的Sr-Nd-Pb-Hf同位素特征,显示其形成于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并同化了陆壳物质。锆石Ce4+/Ce3+和Eu/Eu*表明茶亭赋矿石英闪长斑岩比贫矿的闪长玢岩具有更高的氧逸度,可能与部分熔融的俯冲洋壳密切相关,因此有利于铜金矿化的形成。结合该区中生代的构造演化,茶亭地区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背景下处于一个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在约148 Ma之前,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到扬子地块的大陆岩石圈之下,俯冲洋壳的脱水或流体使岩石圈地幔交代,形成富集地幔。在大约145 Ma时,俯冲的大洋板片和沉积物的部分熔融发生在茶亭地区,产生了原生埃达克质熔体。埃达克质熔体不可能直接上升到浅部地壳,而是与来自交代的幔源岩浆的熔体混合。混合后的高氧逸度岩浆在岩浆上升过程中经历了部分地壳同化作用,并就位于地壳浅层,在茶亭地区形成了含矿石英闪长斑岩体及其相关铜金矿床。几个百万年后,同化了部分下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的富集地幔熔体侵位到浅部地壳中,形成不含矿的闪长玢岩侵入体。通过对印尼巴布亚Grasberg和长江中下游茶亭两个斑岩铜-金矿床的研究,我们认为不同的构造背景下的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成岩、成矿机制与其源区组成及其构造动力学背景密不可分。(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9-09-30)

高作宇,刘云华,韩一筱,雷万杉,邓楠[7](2019)在《西秦岭天水范家山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范家山铜金矿位于西秦岭北成矿亚带,温泉复式花岗岩-天水斑岩-夕卡岩钼铜金矿带的核心位置。矿床地质特征表明:范家山铜金矿体主要受岩体与围岩接触带以及岩体附近的断裂破碎带的控制,以金铜矿化为主,围岩蚀变为夕卡岩化、角岩化及硅化、绢英岩化等。范家山铜金矿床主矿脉包裹体温度、盐度及H-O同位素研究显示,主成矿流体的盐度(S)为2.0%~11.0%(w(NaCl)_(eq)),均一温度为120~345℃,主要集中在150~280℃范围,具有中温和中低盐度的特征,为岩浆水和大气降水的混合。成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为(248.3±1.9)Ma(MSWD=0.67,N=9),表明成矿活动发生在印支早期。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范家山铜金矿为印支期早期陆陆碰撞导致地壳加厚背景下的夕卡岩型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成矿的潜力。(本文来源于《地学前缘》期刊2019年05期)

朱先艳[8](2019)在《鸡笼山铜金矿床找矿远景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鸡笼山金铜矿资源接近枯竭情况,根据鸡笼山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了找矿标志,在东区、外围、深部、残矿等范围进行找矿远景预测。(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6期)

马鹏程[9](2019)在《四川木里博念沟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博念沟铜金矿床位于甘孜-理塘结合带南段与格咱岛弧斑岩型多金属成矿带北缘的结合部,该矿床目前仍处于勘查阶段,研究程度较低。本文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矿床地质特征、成岩成矿年代、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成矿流体特征及成矿动力学背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与区域同类矿床进行对比,确定了矿床的成矿动力学背景,为揭示甘孜-理塘结合带铜金矿的找矿潜力、找矿方向提供了理论依据。1.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叁迭系与二迭系地层,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叁迭系上统曲嘎寺组(T_3q)、叁迭系中统纳松云组(T_2n)。矿区的构造属性和类型基本继承了甘孜-理塘结合带内的构造特点,主要发育有一组NNW向、一组NE向和一组近EW叁组断裂构造,铜钼矿化属于斑岩铜钼矿型,控矿因素为一套复式斑(玢)岩体,这些侵入岩体侵位于嘎寺组(T_3q)和纳松云组(T_2n)一套沉积相的灰岩和长石石英砂岩中。2.博念沟矿区内的石英二长斑岩的SiO_2含量为65.67%~68.49%;全碱含量为7.11%~7.89%;里特曼指数为2.21~2.62;铝饱和指数A/CNK的值为0.88~0.94,平局值为0.91(<1.1);固结指数(SI)13.16~15.29,分异指数(DI)73.71~80.88;LREE/HREE比值为9.53~13.56,(La/Yb)_N的比值为11.44~17.89,表明轻稀土富集的特点,δEu的值为0.71~0.84,表现弱的负异常;岩石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类,其源岩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且岩浆分异较为彻底。3.博念沟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中低盐度富CO_2流体,盐度的范围为2~18 wt%NaCleqv,通过温度与盐度数据的计算可得流体的密度为0.70~0.94 g/cm~3,平均值为0.80 g/cm~3,流体的压力为421.9~1088.49×10~5 Pa,平均为781×10~5 Pa,矿床的成矿深度为5.15~8.64 km,平均深度为7.17 km。流体来源主要是岩浆水,运移过程中降水参与程度不明显,矿物质的沉淀主要是因为体系温压条件改变时,流体的沸腾作用导致的。4.博念沟矿床岩体锆石U-Pb年龄所代表的矿床成岩年龄为216±1.6 Ma,辉钼矿Re-Os同位素年龄所代表的矿床成矿年龄为212±1.8 Ma。结合大地构造背景,认为博念沟矿床形成于义敦岛弧造山带由俯冲造山作用向碰撞造山作用过渡这个构造体制的转换节点上,从而显示矿化现象的多样性,辉钼矿Re含量为248.5×10~(-6)~357.9×10~(-6),显示成矿物质是以地幔物质为主与部分地壳的混合。(本文来源于《西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14)

周放[10](2019)在《北衙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叁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金沙江-红河巨型构造-岩浆-成矿带中段的北衙斑岩-矽卡岩型铜金矿床,是青藏高原东南缘典型的斑岩型金多金属矿床。近年来,矿床浅部地质结构与资源状况已得到初步揭示,但是其深部地质结构、深部控矿构造及深部找矿潜力还不清楚,制约了深部的找矿发现。本研究以北衙金多金属矿床万硐山矿段1000m以浅空间地质体为研究对象,采用GOCAD建模软件,结合国内外先进的建模方法,实现了北衙金矿万硐山矿段叁维可视化,取得了如下成果和认识:(1)通过数字化勘探线剖面图中岩体、地层、矿体界线和导入地质界线数据,选择非流程建模方法,合理建立了万硐山地层-构造-岩体-矿体精细叁维面模型和体模型,实现了矿床透明化。(2)根据万硐山钻孔数据和矿体体模型,运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首次实现了万硐山所有规模矿体品位模型的初步应用。一是评估了万硐山资源量,计算出万硐山矿段金元素资源量(111b+122b+331+332+333)为246146kg;二是探讨了品位模型高值体(品位>4g/t)分布规律,认为万硐山矿段沿品位高值体存在一条40°方向的隐伏深大断裂,是主要控矿构造,为深部找矿有利地段;叁是依据矿体高厚区与品位高值体不对应性,认为北衙金矿存在多阶段成矿作用:早期成矿阶段奠定了成矿矿体空间位置,其次金元素存在再富集过程,晚期迭加成矿金。(3)探讨了叁维可视化下万硐山地下地质体空间耦合关系。通过对叁维可视化下“岩体-断裂-地层-矿体”空间关系的研究,认为断裂是控制矿体形成和岩体发育的主要因素,地层岩性界面则是控制矿体发育的次要因素。综合认为是“断裂-岩体-地层”叁个因素共同控制了矿体发育和深部空间展布。(4)通过对比重力和磁法叁维反演结果,认为万硐山地区重力和磁法异常与矿体耦合对应关系较好,具有高磁异常和低重异常特征,据此推测矿区及外围低重高磁异常区具有较大找矿潜力。(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期刊2019-05-01)

铜金矿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浅覆盖区新发现的一个大型矿床,目前已探明的铜金属量170余万吨,共/伴生金储量240余吨,另外还共/伴生有铅锌、银和硫。该矿床发现较晚,研究程度较低,目前仅有少量相关成果公开发表。本文基于矿床地质学和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探讨了该矿床的形成机制和成因类型。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位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东段南翼之南陵中-新生代火山-沉积盆地中,矿体赋存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铜金矿床论文参考文献

[1].田京,陈华勇,张宇.磁铁矿结构和成分对成矿过程的制约——以菲律宾Atlas斑岩型铜金矿床为例[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2].许心悦,徐晓春.安徽宣城茶亭铜金矿床:一个赋存于隐爆角砾岩体中的斑岩型矿床[C].第九届全国成矿理论与找矿方法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9

[3].王钊飞.西昆仑布伦口地区铁铜金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潜力分析[J].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9

[4].郭剑衡,冷成彪,张兴春,张伟,尹崇军.滇西北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铁氧化物LA-ICP-MS微量元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黄金科学技术.2019

[5].赵凯培,顾雪祥,章永梅,彭义伟,王冠南.西天山库茹尔铜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矿床成因[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9

[6].亓华胜.不同构造环境下斑岩型铜金矿床地球化学对比[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9

[7].高作宇,刘云华,韩一筱,雷万杉,邓楠.西秦岭天水范家山夕卡岩型铜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J].地学前缘.2019

[8].朱先艳.鸡笼山铜金矿床找矿远景预测[J].中国金属通报.2019

[9].马鹏程.四川木里博念沟铜金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9

[10].周放.北衙斑岩—矽卡岩铜金矿床叁维可视化建模与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9

标签:;  ;  ;  ;  

铜金矿床论文-田京,陈华勇,张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