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灰岩化学风化碳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中国石灰岩化学风化碳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论文摘要

明确区域乃至全球碳酸盐岩化学风化碳汇的量级、空间格局及演变特征对解决陆地遗失碳汇难题、碳循环系统收支不平衡等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此,文章利用长时间高精度生态气象水文栅格数据以及中国和周边44个流域的监测数据,基于随机森林算法及碳酸盐岩最大潜在溶蚀模型,对中国碳酸盐岩中最主要的岩石类型即石灰岩在2000~2014年的化学风化碳汇进行估算,并对其空间格局、演变特征及趋势进行系统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石灰岩区域Ca2+及HCO3离子活度系数高值主要分布于中国北方和西北区域,整体上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少的态势;中国2000~2014年石灰岩年均风化碳汇通量为4.28t C km-2a-1,各区域差别较大,高值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岩溶区域,并且呈现出由西北向东南逐级递增的状态;在纬度上,中国南方28.14°N以南是通量波动最大的区域,整体上通量随着纬度的降低而呈现出增加的趋势;在气候带上,亚热带与热带区域是通量最大的区域,对于寒带、中温带、暖温带以及温带区域,荒漠气候带是这些气候类型中通量最小的区域,而草原气候带及阔叶林气候带是通量最大的区域;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显示,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处于轻微增加的状态,其通量增长速率约为0.036t C km-2a-1;全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总量为7.07Tg C a-1,在研究期间处于波动的状态,在2002、2008及2010年为总量最大的三个年份,在2011年为最低,同样处于轻微增加的趋势,其增长速率约为0.06Tg C a-1;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最大的行政区,总量达到了1.20Tg C a-1,南方岩溶区为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最大的岩溶分区,总量为4.95Tg C a-1,其碳汇占到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总量的70.01%;基于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风化碳循环差异及其关系估算得到中国碳酸盐岩的风化碳汇总量可达11.37Tg C a-1,其通量约为5.02t C km-2a-1,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总量相当于中国生物量碳汇的16.20%,这说明碳酸盐岩风化碳汇是中国碳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排除径流深为负值区域的干扰,中国碳酸盐岩风化碳汇通量可达6.54t C km-2a-1.文章的研究模式对未来进一步改进全球尺度碳酸盐岩风化碳汇的精确估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论文目录

  • 1 引言
  • 2 研究资料与方法
  •   2.1 数据来源及处理
  •   2.2 方法
  •     2.2.1 碳酸盐岩最大潜在溶蚀模型
  •     2.2.2 最大信息系数
  •     2.2.3 随机森林回归
  •     2.2.4 基于像元的趋势分析法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中国Ca2+及HCO3离子活度系数
  •   3.2 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通量时空演变特征
  •   3.3 中国石灰岩风化碳汇总量演变特征
  • 4 讨论
  •   4.1 不同岩性碳循环差异和主控因素分析
  •   4.2 对比研究
  •   4.3 局限性、不足和不确定性分析
  • 5 结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李汇文,王世杰,白晓永,操玥,吴路华

    关键词: 石灰岩,化学风化碳汇,时空演变,溶蚀,随机森林

    来源: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

    专业: 地质学

    单位: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科技厅普定喀斯特研究综合试验站,中国科学院大学

    基金: 喀斯特科学研究中心联合基金项目(编号:U1612441),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编号:2016YFC0502102,2016YFC0502300),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人才培养计划A类(2018)项目,中国科学院科技服务网络计划项目(编号:KFJ-STS-ZDTP-036),国际合作局国际伙伴计划项目(编号:132852KYSB20170029,2014-3),贵州省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十”层次人才项目(编号:黔科合平台人才[2016]56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1571130074,41571130042),贵州省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7-2966)资助

    分类号: P588.245

    页码: 986-1003

    总页数: 18

    文件大小: 6239K

    下载量: 370

    相关论文文献

    • [1].随气候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碳汇能力逐渐衰弱(英文)[J]. Science Bulletin 2020(06)
    • [2].我国海洋牧场蓝色碳汇补偿方案设计探讨[J].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3].黑龙江发展碳汇林业的有效路径初探[J]. 林业勘查设计 2020(01)
    • [4].林权改革视域下林业碳汇供给增益者权利的法律确认研究[J].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20(03)
    • [5].金融服务林业碳汇发展及问题研究[J]. 西南金融 2020(06)
    • [6].我国碳汇市场发展的问题及建议[J]. 中国林业经济 2020(05)
    • [7].单株碳汇既生态又扶贫[J]. 当代贵州 2020(30)
    • [8].林权改革与林业碳汇供给法律促进机制的耦合与对接路径探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8)
    • [9].林业碳汇交易会计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 辽宁经济 2020(08)
    • [10].基于古树自然分布的碳汇树种选择研究[J]. 湖北林业科技 2020(04)
    • [11].农业净碳汇测算方法研究综述[J]. 农业经济 2020(10)
    • [12].碳汇造林技术实证研究——以郴州碳汇林基地工程为例[J]. 绿色科技 2020(17)
    • [13].河南省主要果树净碳汇价值测算分析[J]. 上海农业科技 2020(05)
    • [14].黑龙江省林业碳汇发展战略研究[J]. 山西农经 2020(20)
    • [15].全球变化背景下碳汇林研究进展[J]. 林业科技通讯 2020(09)
    • [16].福建海洋碳汇交易及其法律问题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7].林业碳汇交易机制与政策体系[J]. 中国金融 2019(01)
    • [18].金融支持广西林业碳汇发展的路径选择探析[J]. 区域金融研究 2019(01)
    • [19].碳汇林供给的经济条件分析——兼论政府在碳汇交易机制中的作用[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3)
    • [20].广东林业碳汇交易问题与对策[J]. 绿色科技 2019(12)
    • [21].我国林业碳汇融资发展对策研究[J]. 中国林业经济 2019(04)
    • [22].浅议碳汇林的营造与监测[J]. 中国林业经济 2019(05)
    • [23].加快探索建立草碳汇交易市场[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08)
    • [24].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J]. 中国林业产业 2019(10)
    • [25].探索林业碳汇金融的“黑龙江模式”[J]. 经济师 2019(12)
    • [26].仙游县碳汇经济发展探讨[J]. 防护林科技 2018(02)
    • [27].浅析乡镇林业碳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相应对策建议[J]. 农家参谋 2018(06)
    • [28].浅析碳汇交易给林业带来的机遇及对策[J]. 南方农业 2018(15)
    • [29].我国林业碳汇价值实现路径及对策研究[J]. 工业技术与职业教育 2018(02)
    • [30].农户参与碳汇林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J]. 广东农业科学 2018(05)

    标签:;  ;  ;  ;  ;  

    中国石灰岩化学风化碳汇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