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_杨劲松,郝瑞祥,王永

导读:本文包含了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乌苏,萨拉,环境,酒坊,地球化学,河流,剖面。

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文献综述

杨劲松,郝瑞祥,王永[1](2018)在《萨拉乌苏河流域钙结核中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酒坊台剖面中普遍发育的钙结核进行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各岩性组中同位素分布特征差异较大,无明显线性关系。利用钙结核中碳同位素值推算了不同岩性组中C_3和C_4植物的相对贡献量,结合孢粉数据,探讨了不同气候条件下植被演变情况,这与邻区的黄土高原研究成果基本吻合。同时,利用氧同位素和温度的经验公式,定量恢复了倒数第二次冰期-末次冰期的温度变化,其中末次间冰期表现为相对温暖的气候特征。总之,利用钙结核的碳氧同位素可作为定量恢复古温度、古植被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需要注意与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对比分析。(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张成君,张菀漪,张丽,张静雅,程明明[2](2017)在《末次冰期MIS 2阶段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环境演变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米浪沟湾地层(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有机分子化合物正构烷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S2阶段(6.0~16.5m、11~30ka BP)主要以湖沼相(砂质粉砂)-古土壤(泥质粉砂)-河流相(粉砂质砂)组成;总有机碳在湖沼相和古土壤沉积物中较高,而在河流相沉积物中较低;在23~29ka BP期间,正构烷烃主要以C_(27)、C_(29)、C_(31)为主,指示了稀疏森林草原特征;在17~19ka BP期间,沉积物中正构烷烃虽然仍以C_(27)、C_(29)、C_(31)为主,但明显低碳数和中等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加,指示了森林草原和较长时间淡水湖泊环境;19~23ka BP期间为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干冷状态下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中期2.3ka BP左右至8.0ka BP左右主要以指示菌藻源的C14~C18为主峰碳,为荒漠草原和分散湖泊或水洼环境;MIS 2阶段主要以西风环流水汽输入为主,全新世期间则由夏季风带来降雨;处于季风边缘的沙漠-黄土过渡带,极端干冷环境下冬季风盛行,风沙活动增强,凉湿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繁盛;较高的温度下,尽管绝对降雨量有所增加,但干燥度增加更明显时,生态环境仍然面临恶化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期刊2017年04期)

陈璐,鲁瑞洁,刘小槺,贾飞飞,李腾飞[3](2017)在《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左岸沉积剖面常量元素Si、Al、Fe、Ca、Mg、K、Na含量及其比值变化的分析,结合~(14)C测年结果及粒度、有机质指标,并综合已有研究,探讨了该地区全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研究表明,9.6ka BP前气候干冷,沉积相为风成沉积;9.6~>8.4ka BP气候由干冷向暖湿转变,期间存在干冷波动;8.4~>4.0ka BP进入全新世大暖期,其中,8.4~>6.5ka BP为全新世大暖期的鼎盛时期,降水增加,积水成湖,湖泊水位高且稳定;6.5ka BP气候发生明显转变;6.5~>4.0ka BP湖泊水位逐步下降形成富含螺壳的浅水环境,但气候整体仍较为湿润;4.0~>1.2ka BP气候变干冷,发育沼泽;1.2~>0.7ka BP气候转暖湿,沉积相由沼泽相转变为湖泊相;0.7~0.5ka BP为河流相沉积,气候较为干冷.剖面记录的气候变化可与东亚季风变化、温度变化、太阳辐射进行对比,反映了该区域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的一致性.(本文来源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3期)

杨劲松,王永,赵红梅[4](2016)在《晚更新世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酒坊台剖面较高精度的主元素氧化物及比值分析,结合测年结果,恢复了流域内晚更新世以来气候环境演化历史,指示了冰期-间冰期旋回在该区有很好的沉积响应。尤其是末次间冰期对应的萨拉乌苏组,各主要指标与深海氧同位素5阶段(MIS5)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同时,针对剖面中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古地理特征、气候条件、元素的赋存状态对流域内地球化学特征有明显影响。(本文来源于《干旱区资源与环境》期刊2016年11期)

牛东风,李保生,魏建国,温小浩,舒培仙[5](2016)在《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 Rb和Sr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拉乌苏河流域米浪沟湾剖面全新世地层MGS1层段记录了11个由风成砂与河流相或湖沼相构成的沉积旋回。对该层段63个样品的Rb、Sr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沙丘砂至上覆河湖相Rb和Sr含量由低增高,而Rb/Sr比值的分布则显示出与Rb和Sr含量变化相反的趋势,叁者与平均粒径Mz(?)的相关系数都在0.43以上。研究表明MGS1至少经历了11次冷干和11次暖湿的气候波动。米浪沟湾剖面MGS1记录的千年尺度气候波动既是对东亚季风环流演变历史的体现,同时也是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的响应。(本文来源于《地球化学》期刊2016年02期)

牛东风,李保生,舒培仙,陈敏,郭亿华[6](2015)在《萨拉乌苏河流域DGS1层段主量元素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毛乌素沙漠东南部边缘萨拉乌苏河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1层段,通过测定样品的主量元素——Si O2、Al2O3、TOFE(全铁)、Ca O、Mg O、K2O、Na2O、Ti O2的含量并分析其特征,结合年代测定结果,探讨该地全新世气候演变.结果表明,主量元素表现出2个不同时期的不同波动方式:1CS~9P期间(0~3 760 a BP),Al2O3、TOFE、Ca O、Mg O、K2O、Na2O、Ti O2基本表现为在湖沼相中含量大于次生黄土,次生黄土中含量大于沙丘砂;10LS~21LS期间(3 760~11 000 a BP),Ca O、Mg O在湖沼相中出现峰值,尤其是在15LS(7 340~8 170 a BP)及其上下达到顶峰,其他主量元素表现为低值.通过分析发现,DGS1层段实际上是全新世以来多次东亚冬夏季风的交互演替过程下的堆积-风化产物,是气候地层的真实记录.依据CIA值与Si O2/(Al2O3+TOFE)比值,将DGS1层段主量元素信号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可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气候好转、全新世鼎盛期、大暖期向寒冷期转变的波动期、降温不稳定和沙漠化频繁变化时期.(本文来源于《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赵琦,樊荣,李保生,Steffen,Mischke,张成君[7](2013)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全新世早—中期湖相沉积的地球化学古气候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毛乌素沙漠南缘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沉积物粒度、有机碳含量(TOC)、碳酸盐含量、无机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等分析测试,在已有的大量年代测定数据基础上,重建了该地区末次冰期晚期到中全新世期间的古环境。分析表明,11 000~9 950aBP滴哨沟湾地区气候干凉,萨拉乌苏河受陕北高原降水和当地冰溶地下水补给;9 950~9 100aBP为全新世初温度、降雨增加时期,有效湿度较高,滴哨沟湾湖泊开始形成;9 100~5 850aBP气温继续上升,降雨增加,但相对湿度减小,该时期是滴哨沟湾湖泊发育最大时期,湖泊水体滞留时间较长;5 850~5 100aBP气温和降水开始下降,湖泊收缩;5 100~4 700aBP期间温度和降水继续下降,湖泊环境逐渐转变为沼泽环境;4 700~4 500aBP期间滴哨沟湾沙漠化,形成了古流动沙丘沙沉积,干旱化加强;而在4 500~4 380aBP时又一次短暂的温湿气候,在沙丘表层钙板隔水层之上形成了短暂的小规模积水;自4 380aBP之后,滴哨沟湾地区沙漠化,干旱状况持续到现在。(本文来源于《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期刊2013年04期)

杨劲松[8](2013)在《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150 ka BP以来的古环境记录》一文中研究指出晚更新世以来,全球经历了末次冰期—间冰期气候大尺度气候旋回,同时也发生了一系列百年—千年尺度的气候突变事件。该段时间的古环境研究对于了解全球变化的时间、过程和机制都有重要的科学意义。而萨拉乌苏河流域在地理格局上位于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在气候分区上属于我国季风边缘区,对气候环境变化的记录十分敏感,是研究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的良好载体。本文选取流域下游的酒坊台剖面作为研究对象,依据AMS-14C、OSL、ESR等多种测年手段,建立了可信的年代格架。同时通过粒度、磁化率、地球化学、孢粉的常规指标分析,恢复了流域内150kaBP以来的古环境变迁历史,与流域内、区域内以及全球性气候变迁过程有很好的对比。首先,酒坊台的沉积学与年代学资料表明,全新统包括上部滴哨沟湾组,为粘土质粉砂,底部以黑垆土为界,对应时代为2ka BP至今;下部大沟湾组粉砂,对应时代为2~11ka BP;上更新统上部城川组,主体为风成砂,但在中部有明显的湖沼相粘土层发育,对应时代为11-72ka BP;下部为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以湖相粘土层为主,整体岩性与城川组差异较大,依据组内岩性的组合特征,可细分为5段,对应时代为72~153ka BP;剖面底部为离石组黄土,成分为均匀的粉砂,钙结核丰富,对应时代为153~207ka BP。通过较高分辨率的常规气候代用指标分析,对晚更新世以来酒坊台剖面的各气候指标进行了阶段划分,并选取各个指标中代表性较好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酒坊台剖面的气候记录在区域内有较好的对比性,与深海氧同位素的阶段性划分(MIS1-5)大致相当,说明该剖面在东亚冬、夏季风的交替变化下,对全球变化有很好的响应。MIS5(72~152ka BP),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植物生长,包括部分阔叶林植被。MIS4(54~72ka BP),冬季风迅速增强,沙漠带南移,整体气候寒冷干燥,植被稀疏。MIS3(38~54ka BP),夏季风相对增强,相应的降雨量增加,植被开始大量复苏,植被景观应是草原型。MIS2(11~28ka BP),冬夏季风相互作用下,气候相对波动较大,整体表现为干凉的气候特点,植被景观为松和杉为主的针叶林草原型植被。MIS1(11ka BP至今),相对干旱的气候条件,植被景观主要为草原型,但在中期存在温湿亚段。就代用指标的对比分析来看,各指标在环境指示上存在细微差异。这可能是由于各指标对环境记录的指示意义和分析条件并不相同所致。本论文综合分析常规指标后,认为常规指标中常量元素氧化物的比值及粗颗粒含量,相对于其他指标,更能真实地反映酒坊台剖面的环境变迁记录。(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科学院》期刊2013-05-30)

杨劲松,王永,闵隆瑞,陈兴强[9](2012)在《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毛乌素沙漠—黄土高原过渡带,对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驱动的古环境波动及全球冰期—间冰期旋回有良好的地质记录。流域内河湖相和风成相沉积交错互层,发育有华北地区晚更新世标准地层——萨拉乌苏组,并含有河套人化石、萨拉乌苏动物群和丰富的文化遗迹。从其发现定名至今,就得到了古人类学家和地质学家的广泛关注。研究表明,流域内出露的第四纪地层主要包括晚更新世萨拉乌苏组和城川组,全新世大沟湾组、滴哨沟湾组和范家沟湾组,这与古气候代用指标所反映的沉积环境有很好的阶段响应。本文通过对滴哨沟湾和米浪沟湾剖面研究进展的回顾和总结,认为在建立精确的地层年代序列,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的高分辨率古环境历史,明确萨拉乌苏动物群及文化层的归属和厘定萨拉乌苏组沉积相等方面有待更深入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地质论评》期刊2012年06期)

杨劲松,周赤华,王永[10](2012)在《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城川组的沉积环境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萨拉乌苏河流域,位于我国北方季风边缘区,该地区广泛发育的第四纪晚期沉积物很好地记录了晚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其岩石地层单元主要包括全新统范家沟湾组、滴哨沟湾组和大沟湾组,晚更新统城川组和萨拉乌苏组,中更新统离石组(李保生等,2004)。通过对流域下游酒房台剖面(37°46'14.06"N;108°33'49.19"E)城川组地层(本文来源于《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18)

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毛乌素沙漠南缘米浪沟湾地层(位于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沉积物粒度、总有机碳(TOC)、碳酸盐碳氧同位素组成以及有机分子化合物正构烷烃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MIS2阶段(6.0~16.5m、11~30ka BP)主要以湖沼相(砂质粉砂)-古土壤(泥质粉砂)-河流相(粉砂质砂)组成;总有机碳在湖沼相和古土壤沉积物中较高,而在河流相沉积物中较低;在23~29ka BP期间,正构烷烃主要以C_(27)、C_(29)、C_(31)为主,指示了稀疏森林草原特征;在17~19ka BP期间,沉积物中正构烷烃虽然仍以C_(27)、C_(29)、C_(31)为主,但明显低碳数和中等碳数正构烷烃含量增加,指示了森林草原和较长时间淡水湖泊环境;19~23ka BP期间为该地区末次盛冰期,干冷状态下风沙活动强烈;全新世中期2.3ka BP左右至8.0ka BP左右主要以指示菌藻源的C14~C18为主峰碳,为荒漠草原和分散湖泊或水洼环境;MIS 2阶段主要以西风环流水汽输入为主,全新世期间则由夏季风带来降雨;处于季风边缘的沙漠-黄土过渡带,极端干冷环境下冬季风盛行,风沙活动增强,凉湿气候条件有利于植被的繁盛;较高的温度下,尽管绝对降雨量有所增加,但干燥度增加更明显时,生态环境仍然面临恶化的可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参考文献

[1].杨劲松,郝瑞祥,王永.萨拉乌苏河流域钙结核中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8

[2].张成君,张菀漪,张丽,张静雅,程明明.末次冰期MIS2阶段沙漠-黄土过渡带萨拉乌苏河流域环境演变记录[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17

[3].陈璐,鲁瑞洁,刘小槺,贾飞飞,李腾飞.萨拉乌苏河流域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元素地球化学记录[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4].杨劲松,王永,赵红梅.晚更新世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主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古环境意义[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

[5].牛东风,李保生,魏建国,温小浩,舒培仙.萨拉乌苏河流域MGS1Rb和Sr记录的全新世千年尺度气候变化[J].地球化学.2016

[6].牛东风,李保生,舒培仙,陈敏,郭亿华.萨拉乌苏河流域DGS1层段主量元素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变化[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7].赵琦,樊荣,李保生,Steffen,Mischke,张成君.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全新世早—中期湖相沉积的地球化学古气候响应[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3

[8].杨劲松.萨拉乌苏河流域下游150kaBP以来的古环境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3

[9].杨劲松,王永,闵隆瑞,陈兴强.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纪地层及古环境研究综述[J].地质论评.2012

[10].杨劲松,周赤华,王永.内蒙古萨拉乌苏河流域城川组的沉积环境演变[C].第十二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12

论文知识图

3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沉积...年萨拉乌苏河流域NDVI分布图...1 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位置及其所在萨拉萨拉乌苏河流域及邻近地区地貌类...萨拉乌苏河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布...萨拉乌苏河流域自然地理图(据董光...

标签:;  ;  ;  ;  ;  ;  ;  

萨拉乌苏河流域论文_杨劲松,郝瑞祥,王永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