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及对策研究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及对策研究

a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第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脚步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孩子被父母搁置,或与隔辈家长生活,或无监护人看管,这些孩子集中起来便组成了一个中国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生活事件作为影响留守儿童健康的因素之一,理应受到重视。本文通过探讨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的特点,以及改善相关现状的措施,为相关教育者及管理部门政策的制订提供相应的理论根据,亦为教师、家长、社会提供了新的教育教学思路。

关键词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措施

1.留守儿童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大批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由于户籍管理体制、经济状况等多种原因,进城务工人员不得不将子女留在户籍所在地,因此产生了大批的留守儿童。有资料表明[1],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37.7%,占全国儿童的21.88%。2016年3月底以来[2],民政部、教育部、公安部在全国范围内联合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摸底排查工作,截至11月,不满十六周岁的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为902万人。父母外出打工随之引发的家庭结构的不完整性以及亲子教育的缺失,给儿童带来的负面生活事件,严重影响到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有关生活事件如何影响个体发展的问题,心理学界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其中广为人知的是消极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制约京津冀一体化中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为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对生活事件的应激状况及其改善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2.生活事件(LifeEvents)的含义

生活事件是指可造成心理应激并可能损害个体健康的生物性、心理性、社会性和文化性刺激,是一种应激源。个体对生活事件的应激方式,直接决定着生活事件对其影响的性质,其给身心健康带有广泛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处于不利环境中的留守儿童面对的生活压力事件明显大于非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对留守儿童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3]。同时留守儿童又以初中以下儿童为主,这段时期正是儿童生长发育、心理逐渐发育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各种危险因素表现最为敏感的时期,此时若儿童生长发育受到干扰后后果不堪设想,其结局不可逆转,同时也将会对其成年后的健康状况和劳动水平产生深远的影响。

3.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特点

3.1生活事件应激的生理特点

个体在经历压力性生活事件时,可导致以交感-肾上腺髓质和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兴奋为主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及一系列的呼吸、循环、运动、消化、泌尿、生殖、神经、肌肉系统之功能代谢改变等躯体功能性不适应症状,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肌肉紧张、胃肠松弛、肾上腺素水平升高,血糖与游离脂肪酸升高,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分解代谢加快、负氮平衡、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浓度升高等,严重者会引起强烈而持续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反应—机体的免疫调控失衡、细胞免疫功能下降、体液免疫反应功能不足等系统性功能变化,最终易诱发感染性疾病和肿瘤。

3.2生活事件应激与人格特质特点

近几十年来,生活事件应激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心理学研究的热门课题。比如艾森克生物类型论认为内外向性和神经质是两个相互垂直的基本的人格维度;赵静波等人针对高原军人的研究表明,来自人际事件的主观应激即可通过人格的内外向维度间接作用于积极的应对行为等[4]。这些研究表明生活事件会影响人们的心理健康。负性生活事件出现的越多,越容易引起人们出现各种心理健康疾病。在日常生活中,负性生活事件的发生,不仅会带给负面情绪,还会影响我们心境,更会对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产生影响,特别是对于一些自我调节能力差的人来说,如果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负面情绪长时间的积累必会对心理方面产生影响,严重者则可能产生心理健康问题。

3.3生活事件应激和社会适应能力特点

国内外的很多研究表明,生活事件应激和社会适应能力之间有直接的关系,但这种关系不能简单说是正相关还是负相关,因为应激既可能会促进适应,也可能会导致适应不良。应激对个体的影响,会因个体的年龄、个性特征、文化背景、经济基础、应对方式、心理资源的不同而不同[5]。通过了解留守儿童各方面的生活事件影响因素,把握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状况,尽可能的让生活事件更多的促进其社会适应。

4改善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现状措施

4.1家庭方面

生活方面,父母应与孩子经常沟通交流情感,尽可能抽取多一点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同时,不仅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养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方面,不要一味的过分看重孩子的学习成绩,父母应该注重的是孩子综合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另外,对于农村留守儿童中无监护人看管或者隔代监护看管现状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可在社区兴办农村家长学校,向家长普及教育观念、亲子沟通等方面正确的知识,把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提到日程安排上来。

4.2学校方面

学校教育对引导农村留守儿童健康发展起着必不可少的作用。学校有义务承担起家长或监护人的部分责任,应多与留守儿童交流谈心,提高留守儿童对其的信赖程度,从而为留守儿童提供更多关爱和正面教育打下了基础。学校还可通过开通亲情服务通话功能,为外出打工的家长与儿童之间适时的沟通提供方便,并使外出务工家长可随时与学校取得联系,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学校还应广泛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培养儿童互助互爱的品质,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集体的温暖。

4.3社会方面

关爱留守儿童需要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行动。同时国家应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监护权方面的立法,规范留守儿童监护人应承担的责任,营造一个全社会关爱留守儿童的氛围,逐步实现监护农村留守儿童一体化的内部结构。

参考文献:

[1]邹湘江.农村留守儿童状况及安全问题[J].人民公安,2015(10):8-11.

[2]杨期望.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J].中外交流,2017(38).

[3]余应筠,石水芳,敖毅,朱焱.不同类型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3,29(3):339-342.

[4]侯友,李杰.大学生生活事件与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23(1):75-78.

[5]王大涛,王钦,李琪,汪俊洁.汉、裕固族中学生心理应激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比较研究[J].社会心理科学,2014,6(29):24-27.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王欢,女,1994年,河北省邯郸市,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预防医学;第二作者:张红媛,女,1994年,河北省邢台市,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预防医学;第三作者:张玉欣,女,1995年,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预防医学;第四作者:周兴业,男,1996,海南省海口市,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学生。研究方向:预防医学

通讯作者:邬雪山,男,1974年,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慢性病防治

标签:;  ;  ;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事件应激及对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