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

四川省攀枝花市米易县文化馆617200

摘要: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而且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将少数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发展,既可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对外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促进地方旅游经济发展,还可以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水平。本文在分析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产业化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原则和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

我国目前有400多项被列入国家级“非遗”保护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市县级的“非遗”保护名录。这些“非遗”名录体系,既方便了非遗的传承,又为非遗的产业化奠定了基础。,本文在论述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化的内涵、意义、原则的基础上,来探讨如何对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产业化发展,进而达到保护与发展非遗的目的。

一、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化的内涵

非遗产业化的主要内涵是通过市场经济,将‘非遗’的经济价值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取得经济效益又将会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提供资金,进一步的提升非遗的文化价值,如此进行一种良性的循环。

在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的时候,不仅要发挥它的经济价值,获得经济效益,还要展现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是,它的诞生和发展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民族历史的见证者,能够让我们看到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面貌、可以有效的提升促进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二、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化的意义

2.1.促进地方旅游业发展

相比于汉文化和西方文化,非遗是一种神秘而又独特的文化。非遗散发的艺术文化气息能够有效的吸引游客,可以让游客在旅游中体会到和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少数民族生活。非遗的存在就是一些地方旅游最好的宣传名片,能够无形中吸引游客,是地方旅游发展中无形的资本。而且正是引文这些文化遗产对旅游业的奠基作用,旅游业才可以创造更多的利润。如果没有人关注这些非遗,也无法从这些非遗中受益,那么非遗的传承就很难继续下去了。而如果没有持续性的经营管理,旅游业也将失去发展潜能。

目前,很多少数民族的“非遗”已经在拉动地方经济,为旅游业创造价值,比如重庆土家族的秀山花灯,云南彝族的阿诗玛、火把节、海菜腔,傈僳族的阔时节、刀杆节等。

2.2.为“非遗”的保护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要进行健康有效的传承、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质投入。但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少数民族处于经济不发达地区,他们的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还比较落后,没有更多的资金和余力去传承和发展非遗。而对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产业化的开发,不仅可以促进非遗自身发展,提升非遗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还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今天,非物质文化产业化应该顺应实际经济的运作方式,进一步的整合资源,形成规模,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产生利润,更好的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发展。

2.3提高传承人的生活水平

“非遗”的保护是一项公益事业,非遗的传承人完全是出于自觉在进行这种义务付出。但是在市场经济的今天,如果非遗无法像其他现代产品一样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传承人很难在坚持传统文化而导致的拮据生活中持续坚持下去。甚至有的人会因此否定非遗的价值。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将非遗进行产业化,有效的发挥非遗的经济价值,可以很好的提升传承人的生活水平,促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传承自觉性。能够更好的对非遗进行保护和发展。

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产业化的模式来进行保护,可以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的融入社会,能够使它与时代共同进步,而不是在自我封闭发展中逐渐被时代淘汰。在社会中发展的非遗,能够更好的与其他多元的文化进行交流,在交流中更好的传播非遗,提升非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少数民族“非遗”产业化开发的原则

在对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时候,应该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基础原则。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原则也应该注重。

3.1.有限度地选择性开发

在对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产业化发展的时候,应该有所选择的进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些非遗进行产业化发展,不会对项目本身进行实质改变,还可以更好的物化传播。比如傈僳族的传统乐器琵琶、口弦、四弦和芦笙等。各类的民间工艺品,音乐等,都能够很好的进行物化传播。而那些无形的精神文化,比如宗教仪式,伦理道德等,这些无法直接进行产业化开发的东西,可以通过其他诸如网络、影像等方式进行开发。

3.2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协同发展

对少数民族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护和传承非遗,所以在开发利用中,不能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了非遗的保护。在非遗的产业化中,在最大限度开发利用非遗的经济价值的同同时,也应该将所得的经济利益投入到非遗的保护和发展中去,使保护传承与产业化开发协同发展。

3.3多样化与差异性原则

少数民族的非遗形态多样,形式多元,内涵多层。所以在对非遗进行产业化开发的时候,应该采用多样化的开发模式,这样既可以保持非遗的多样化特色,也可以让非遗产业更加独特,更加具有市场竞争力。不能够一味地追赶市场潮流,而放弃了非遗自身的文化特色。

3.4.政府引导与民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让政府可以在市场经济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所以在非遗产业化开发的时候,政府可以提供相关的政策支持,出台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将政府主导和民众参与相结合,这样能够有效的提升非遗产业化的进程,增强非遗产业化的竞争力。

结语

少数民族“非遗”是各少数民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是由普通人在日常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他代表了民族的精神和历史。非遗的产业化,能够有有效的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同时还可以拉动地方经济,提升人民物质水平和经济水平。所以面对非遗产业化,政府和民间应该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详细分析非遗开发中的优势和劣势,有计划有策略的进行产业化发展,这样才能够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非遗文化。

参考文献

[1]秦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问题研究.2016-05-04

[2]]李琦.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其产业化经营探索[J].商业时代,2008,(24).

标签:;  ;  ;  

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