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病症进行分析

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病症进行分析

孙彦芳(辽宁省鞍山市传染病医院辽宁鞍山114016)

【中图分类号】R512.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28-0070-02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重叠感染戊型肝炎病毒临床特点及戊型肝炎病毒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影响。方法对60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组患者与60例单纯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2组的临床生化指标,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凝血酶原活动度、血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组HBeAg阴转率、HBV—DNA阳性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可使病情急性加重,易形成重症化,但戊型肝炎病毒对乙肝病毒复制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性肝炎戊型重叠感染

乙型肝炎病毒(heptaticBvirus,HBV)与其它各型肝炎病毒之间没有交叉免疫,患者仍可重叠感染其他肝病毒。在我国病毒性肝炎中,以乙肝和戊肝感染多见,我国有9300万慢性HBV感染者,基础人群多,故慢性HBV感染重叠戊型肝炎病毒(hepaticEvirus,HEV)感染临床多见。为探讨慢性HBV感染重叠HEV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重叠HEV感染是否对HBV标志物产生影响。笔者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60例HBV重叠HEV感染患者和60例单纯HBV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现作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资料住院慢性HBV重叠HEV感染患者60例(重叠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3岁。慢性HBV感染患者60例(单纯组),男30例,女30例,年龄28~60岁,平均年龄46岁。并排除合并其他肝炎病毒、酒精性、药物性、中毒性、自身免疫性肝病。诊断符合2000年《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的标准。重叠感染的诊断标准:有慢性乙肝、肝硬化的诊断依据,同时本次呈急性肝炎发作,抗HEVIgM阳性。入院前6个月和住院过程中均未应用过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等抗病毒药物。2组年龄、性别以及发病后入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血清中HBV及HEV标志物的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乙肝五项标志、抗HEVIgM,试剂由上海科华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抗HEVIgM阳性判定为HEV感染。采用PCR法检测HBV—DNA,检验灵敏度为1000copy/ml。以HBVDNA>103拷贝/ml视为阳性,试剂由深圳健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用日本日立公司703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等。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肝功能、HBV—DNA定量、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

1.3统计学方法,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生化指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戊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与单纯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BIL、ALT、AST、ALB、P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2.2血清病毒标记物比较慢性乙肝重叠戊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V—DNA阳性率低于单纯慢性乙肝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近年来,有关病毒性肝炎的重叠感染国内已有不少报道,肝炎病毒重叠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对病情转归的影响已受到人们的重视。据邹桂舟等报道,在慢性乙肝或乙肝肝硬化基础上重叠感染戊肝是导致慢性乙肝重症化的一个重要诱因。我们研究发现,慢性HBV重叠HEV感染后会导致患者原有病情加重,肝功能出现严重损害,总肝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合成白蛋白能力下降,这与国内文献研究一致,提示在HBV感染基础上重叠HEV感染后病情有重症化倾向。在感染乙肝情况下,重叠感染HEV通过病毒直接破坏及诱发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的广泛损害,使胆红素不能脂化和分泌障碍加重,肝内毛细胆管损害加剧,引起胆红素排泄严重障碍,使原有的肝脏损害进一步加重,诱发急慢性重型肝炎的发生。这可能与细胞免疫反应介导有关,有报道称重叠感染与肿瘤坏死因子有关,HBV、HEV本身可作为TNFα、IL6(白细胞介素6)的诱导剂,刺激机体产生大量TNFα、IL6,而TNFαIL6进一步促进肝内炎症反应,介导肝细胞损伤与坏死,从而使病情加重。重叠感染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恶化,造成原有肝脏炎症再次活跃和扩散,肝细胞炎性坏死和再生反复发生,导致多种严重并发症的形成。然而,庞增等发现,慢性HBV重叠HEV感染发生慢性重症肝炎后的病死率低于慢性乙肝患者,提示重叠感染后发生重肝存活率相对较高,对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目前国内对慢性乙肝重叠感染戊肝后,HBV—DNA水平是否受到抑制意见尚不一致。我们通过研究发现,重叠组血清HBeAg的阳性率明显低于单纯组,anti-HBe的阳性率高于单纯组,而HBV—DNA阳性率降低,这与庞增等报道HEV在HBeAg阴性组的重叠感染率为56%,而在HBeAg阳性组为20%的结果相一致。提示前C区变异病毒更容易重叠HEV感染,HBV重叠HEV感染后,HBV的在复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一致,其基本机制,可能是:重叠感染过程中,HBV—DNA和HEV—RNA相互竞争合成所需核苷酸,进而影响HBV—DNA的合成,重叠感染后机体产生细胞毒T淋巴细胞(TCL),从而抑制HBV—DNA复制。而TCL不能有效清除HBV—DNA致使HBV感染长期持续存在。其次,重叠感染后2种病毒相互干扰和抑制,可能使HBV基因突变,使核苷酸表达下降,可能影响HBV—DNA的复制水平。一般来说,两种或两种以上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或机体时,常常发生一种病毒抑制另一种病毒的现象,但也有报道HEV对HBV复制无明显影响,可能与HEV含量在体内不足以抑制HBV复制或抑制不明显,血清不易检出有关,今后有待进一步研究。

随着戊肝流行趋势上升,应特别加强对乙肝患者宣传戊肝传播途经,有效预防重叠感染的发生,同时,在临床工作中,若发现乙肝(特别是乙肝肝硬化)患者临床病情突然加重或出现其它急性症状(如发热等),应注意是否合并感染戊肝可能,这对我们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赵守松,陈子安,张莉.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急性戊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的检测及意义[J].微生物与感染,2010,4(2):8891.

标签:;  ;  ;  

对慢性乙型肝炎重叠感染病症进行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