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风速控制论文_辛颖,易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稳风速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风速,风洞,神经网络,控制系统,多点,静压,落差。

稳风速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辛颖,易晖[1](2015)在《基于PSDNN神经网络的稳风速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采用多点静压落差法测量风洞试验段的风速,并对其特点进行说明;针对低速直流式风洞稳风速控制困难,易受外部环境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多层前向神经元网络PSDNN。PSDNN神经网络的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不仅保留了原来的控制系统,同时还提高了稳风速控制的精度,为得到更好的试验数据提供保障。(本文来源于《直升机技术》期刊2015年04期)

宋旸,苏敏[2](2010)在《基于6RA70的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XX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装置完成电机转速的控制,软调节器采用参数智能决策和PID相结合的控制结构,确保了试验段风速的精确控制。(本文来源于《测控技术》期刊2010年02期)

吕鹏涛,惠增宏[3](2009)在《NF-3风洞神经网络自适应稳风速控制系统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西北工业大学NF-3大型低速直流式翼型风洞改进后的稳风速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和性能特点。针对低速直流风洞风速控制系统建模困难,易受外界干扰影响,且自身参数时变不确定,控制难度大的特点,新系统采用了多线程、数字式数据采集方式,带死区控制的PSD神经网络自适应控制算法。通过在NF-3风洞叁元试验段和二元试验段的实际应用,与正在使用的模糊控制系统相比较,新系统的适应性和鲁棒性更强,调试时间大为缩短,风速控制精度在风速大于10m/s时从国军标的合格指标0.3%提高到先进指标0.1%,稳定时间减少了10%左右,人机交互也更加友好。(本文来源于《实验流体力学》期刊2009年04期)

宋伟,施洪昌[4](2005)在《低速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风洞模型试验过程中,洞内风速是否稳定将直接影响到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因此,稳风速控制系统是风洞测控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以江苏技术师范学院信控研究所研制的低速风洞测控系统为例,简要介绍其稳风速控制过程。(本文来源于《电脑开发与应用》期刊2005年12期)

吴允柱[5](2004)在《汽车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今世界,汽车空气动力特性已成为评价汽车造型优劣的重要依据,也是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能否取胜的重要条件[1]。汽车风洞是进行汽车空气动力学研究的主要试验设备。要把本项研究的汽车风洞建成世界一流的风洞,关键在于测量与控制系统的设计。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是整个风洞测控系统的核心。它是一个大滞后、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难以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设计具有良好的动态和稳态性能的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对提高汽车风洞试验的精度非常重要。本项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国内外汽车风洞测控系统现状的研究,结合我国首座汽车风洞的建设提出风洞测控系统整体方案。通过对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研究,提出一个解决大滞后非线性复杂系统的控制方案。风洞测控系统是风洞的核心部分。它包括测量系统和控制系统。测量系统是风洞试验得以进行的执行部分,而控制系统则是保证风洞试验能够自动、顺利、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良好的风洞测控系统总体设计,可使风洞达到测量控制的自动化,提高风洞测量精度,减少风洞测量过程中人为因素造成的误差。完善的测控系统还能提高风洞的运转效率,降低风洞的运转成本。为把本项研究的风洞建成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汽车风洞,在对当前国内外汽车风洞测控系统现状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提出基于PC机的分布式网络化测控系统方案,并给出构建完善的风洞测控系统叁阶段实施的计划。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主要由风洞稳转速控制系统和风洞稳速压控制系统构成。为保证风洞试验精度,试验段气流必须保持均匀稳定。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控制对象正是试验段气流,控制目标是使试验段内风速稳态精度高,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国内部分风洞建设初期,普遍采用稳转速控制系统。由于空气动力试验所需要稳定的参数并不是电机的转速,而是风洞试验段的风速。电机转速稳定的条件下,试验模型姿态变化、风道的堵塞比变化都将引起试验段风速的<WP=66>改变。当大气压力、温度发生变化时,试验段风速也将发生变化。姿态角由小到大,阻塞比增加,能量损失也增加,要保持风速“不变”,就必须使电机升速,增大风扇驱动电机的输出功率,反之亦然。过去,风洞操作人员必须通过改变电动机转速的给定值,使电机转速增加或者减少,以保持试验段风速不变。这种操作实际上是一种开环控制,由于洞体及系统的惯性等原因,操作很费时,误差也很大[2]。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叁闭环反馈控制方案——在稳转速控制系统采用电机转速和电流双闭环反馈控制的基础上增加稳速压反馈控制环节。针对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是一个大滞后、非线性的复杂系统,难以建立起精确的数学模型的问题,根据对国内外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各种控制原理的分析,提出基于Fuzzy-PID控制的稳速压反馈控制环节。稳速压控制器采用Fuzzy-PID(模糊PID)调节器,即系统在大偏差时采用基于专家经验的模糊控制,在小偏差时才投入PID调节。应用LabVIEW软件对Fuzzy-PID调节器和采用传统PID调节器的两种控制方案进行的仿真对比表明:采用Fuzzy-PID调节器的控制方案可以使风速快速达到设定值,同时在稳态时具有较高的精度,实现了大滞后风速参数的高精度控制。本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是LabVIEW软件和Fuzzy-PID控制理论。LabVIEW是一个划时代的图形化编程语言(被称为G语言)。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程序编写方法,即对称之为“虚拟仪器”的软件对象进行图形化的组合操作。用户只需将各个图标连在一起创建各种流程图表,即可完成虚拟仪器程序的开发,而这也正好符合工程师和科学家们的原始设计理念。利用图形化编程,在保持系统的功能与灵活性的同时,大大加快了系统的开发速度。Fuzzy-PID控制将模糊控制和PID控制两者结合起来,扬长避短,它既具有模糊控制灵活且适应能力强的优点,又具有PID控制精度高的特点。这种复合型控制器,对复杂控制系统和高精度伺服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最后,本文对今后汽车风洞测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还对基于Fuzzy-PID控制的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进一步优化改进提出了新的见解。(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04-05-01)

稳风速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XX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采用西门子6RA70直流调速装置完成电机转速的控制,软调节器采用参数智能决策和PID相结合的控制结构,确保了试验段风速的精确控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稳风速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辛颖,易晖.基于PSDNN神经网络的稳风速控制系统的分析与应用[J].直升机技术.2015

[2].宋旸,苏敏.基于6RA70的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测控技术.2010

[3].吕鹏涛,惠增宏.NF-3风洞神经网络自适应稳风速控制系统研制[J].实验流体力学.2009

[4].宋伟,施洪昌.低速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设计[J].电脑开发与应用.2005

[5].吴允柱.汽车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研究[D].吉林大学.2004

论文知识图

稳风速控制系统硬件结构图汽车风洞稳风速控制系统的主操...3稳风速控制系统原理框图其中...-90~60m/s风速变化曲线系统控制原理带电流内环的转速调节原理图

标签:;  ;  ;  ;  ;  ;  ;  

稳风速控制论文_辛颖,易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