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协调控制论文_刘雪莲,焦新龙,胡筱渊,胡洁,俞恬恬

导读:本文包含了动态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动态,混合动力,子区,特性,通流,特征值,模型。

动态协调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刘雪莲,焦新龙,胡筱渊,胡洁,俞恬恬[1](2019)在《城市交通流动态特性及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交通流量是实现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积累的交通需求的结果。由于人、车辆和道路之间的相互关系,交通流量的形成非常复杂。交通流的动态特性主要揭示了速度、密度和流量等3个参数之间的瞬态和稳态关系,以动量方程的形式再现了各种交通拥堵现象。合(本文来源于《交通企业管理》期刊2019年06期)

张文钢,李春桃[2](2019)在《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科恩的极大代数方法讨论了一类具有流水线结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对无缓冲系统非阻塞均匀时间的控制条件进行了讨论,证明了无缓冲非阻塞均匀时间控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线性状态的反馈。系统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的处理时间矩阵直接表示,同时避免了矩阵维数过大造成的计算复杂性。(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李广含[3](2019)在《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多模式能量管理与动态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重型商用运输车辆在国家的现代化基础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我国当前广阔的市场需求、严格的油耗限值以及更高的整车综合性能需求的背景下,发展高效商用车混合动力系统已经逐渐成为国内商用车行业发展的共性需求。其中,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凭借其功率密度大、质量体积小、综合成本低等优点,在重型商用车领域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与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作为一种新型液压混合动力系统,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具备非常好的应用潜力,其不仅可以显着改善重型车辆在低附着路面的通过性;还可以在车辆制动时通过蓄能器实现再生制动能量回收以提高整车经济性,同时通过蓄能器的液压辅助制动可改善制动安全性。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重型商用车辆轮毂液压混动系统多模式动态协调与非线性控制”(编号51675214)的资助下,对重型商用车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以及非线性动态协调控制等关键环节开展了研究工作。本文首先结合参数辨识技术以及节点容腔法,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了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仿真平台,包括机械传动路径动力学模型以及液压传动路径动态模型,并利用成熟商业软件AMESim对集成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对比验证,为多模式能量管理与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的开发提供了准确的计算环境;第二,建立了重型商用车行驶工况及车辆关键状态参数联合观测算法,包括基于改进卡尔曼滤波算法的道路坡度估计、基于运动学方法的纵向车速估计、基于模型的轮胎力及路面附着系数的联合估计以及基于递推最小二乘算法的整车质量辨识,通过利用车辆总线上的易获取状态信息以及车载低成本传感器采集信息,可以实现其他不宜直接获取的状态参数的准确估计,为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提供了精确的参考输入;第叁,提出了基于能量计算的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理论油耗计算模型,基于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内部能量流角度,提出了混合动力系统平均综合传动效率概念,并得到了理论油耗计算模型,可实现理论油耗的宏观计算以及油耗影响因素的细节定量分析,为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第四,提出了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全局优化改进算法,以保证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的最优性,其中考虑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高速行驶时蓄能器放能限制的工作特性以及全局优化算法的“维度灾难”问题,本文分别设计了基于车速-蓄能器SOC(SOC,state of charge)的等效燃油消耗因子计算方法以及基于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工作特性的全局优化降维改进算法,在不影响优化结果精度的前提下可实现更高的计算效率;第五,提出了基于分层控制的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控制架构,在工况适应层利用模糊逻辑建立不同工况、车辆状态与目标工作模式之间的映射集合,解决车辆行驶工况与系统工作模式匹配问题,在最优控制层,根据对全局优化结果的深入分析,通过规则提取以及LQR(LQR,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二次型调节器的设计,形成一种基于固定门限值以及SOC目标跟踪控制的最优控制层控制方法,可以实现近似最优的控制效果;最后,设计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驱动力协调控制策略以及基于Lyapunov稳定性原理的非线性控制器,最终得到具备良好实施效果的非线性动态协调集成控制器,以解决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驱动力协调控制与液压系统本质非线性的耦合控制问题,保证系统工作过程中的动态控制品质。为验证所提出的多模式能量管理与非线性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本文利用dSPACE/Simulator以及TTC200快速原型控制器,搭建了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HIL(HIL,hardware-in-the-loop)测试平台进行集成控制测试验证。分别在重型商用车CBDTRUCK循环工况、实车道路试验采集工况以及名义仿真工况下,验证了所设计的行驶工况与系统状态联合观测算法、多模式能量管理策略以及非线性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的有效性与实时性,实现了系统经济性与工况适应性、动力性与通过性以及动态控制品质的综合提升。(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李成靖[4](2019)在《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软件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布式电源等新能源的发展为实现能源的多样性、经济性、环保性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它的波动性、随机性和非线性也带来了许多复杂的协调控制问题。随着分布式电源等新能源渗透率的不断升高,配电网的潮流变化动态过程也变得更加复杂,给配电网的安全可靠运行带来了巨大挑战。在此背景下,本文以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软件设计为研究方向来开展工作。论文首先对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软件进行需求分析,通过业务需求分析软件的业务流程,通过功能需求分析软件的功能模块组成和各功能模块包含的内容,通过性能指标需求分析软件运行时应满足的性能指标。需求分析结果为后续软件总体设计、具体实现和应用效果测试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阐明了影响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的因素,介绍了适用于主动配电网的动态特性评估方法和传统的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过程。考虑到传统控制策略制定方法灵活性不足,提出了具有高数据利用率的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策略制定方法,对应用该方法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过程进行了详细阐述。在此基础上,对软件的总体设计进行了详细介绍,包括软件的总体架构设计、数据库实体属性图设计、数据流图设计和工作流程设计,为后续软件具体实现打下坚实基础。最后,基于本文对软件的总体设计,进行了软件的具体开发。设计了软件的数据库表格内容,并详细介绍了软件包含的数据交互、评估指标计算、可视化展示、控制策略制定、控制策略命令发送这五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及其优越性。并在软件实现的基础上,应用简单实例对软件进行了功能测试和性能指标测试,验证了软件在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方面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9-05-26)

陈明[5](2019)在《基于MFD的干线动态分区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各大城市交通拥堵频发、严重影响城市交通通行效率。作为城市主干网络的城市干道,承担城市主要交通出行量,其交通效率的提升对于改善城市整体通行效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城市主干道,采用交通流基本图理论方法分析干线交通运行状态并结合干线子区划分研究拥堵子区控制问题。论文主要研究工作和创新之处包括:(1)以城市干道交通流为基础,建立了城市交叉口基本图模型,分析了单点控制与协调控制对交叉口基本图模型的影响,并分析了基于传统交通评价指标与基于基本图的交通状态分析间的对应关系;(2)基于仿真数据建立了城市干道宏观基本图模型,描述城市干道交通状态宏观演化趋势,并分析了交叉口间距、信号控制方式与协调等因素对干道宏观基本图的影响;(3)在城市干道宏观基本图模型基础上,分析了干道协调路口数量的影响,综合考虑相邻路口间距、信号配时、车流离散性、饱和度、车速等指标,建立了协调路口关联度模型,对不同阈值取值情况下干道分区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宏观基本图进行评价。进而基于干线子区宏观基本图模型,建立子区车辆输入输出模型并设计子区边界输入流的反馈控制律,通过仿真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研究成果可为城市干线交通信号控制和管理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9-05-22)

苏攀攀[6](2019)在《基于模型预测的PHEV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arallel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包含两种动力源,可根据行驶工况或驾驶环境进行多种工作模式间的切换。在切换过程中,由于发动机、电机的动态特性不同,且存在离合器的分离或结合情况,容易导致传动系统动力中断或转矩波动,产生较大的离合器滑磨功,影响车辆驾驶平顺性和离合器使用寿命。因此,本课题针对PHEV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展开研究。首先,整车结构分析及动力学模型建立。在分析PHEV系统结构的基础上,对转动惯量进行整合,将其简化为电机侧、发动机侧两部分。分别建立混合动力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和仿真模型。其次,工作模式划分与切换规则设计。根据动力源及离合器状态,划分了不同的工作模式,并根据整车运行状态以及离合器动作与否,对各种模式之间的切换进行分类。根据电池荷电状态、整车需求转矩和转速,设计各工作模式间的切换规则,确保发动机与电池工作在高效率区域。然后,基于模型预测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策略设计及仿真验证。首先在对切换过程动力学分析基础上,建立预测模型。然后,以整车在电机驱动下的速度响应作为目标转速,基于此构造目标函数,考虑其非可行解问题、动力部件物理约束以及最大冲击度限制要求,引入松弛因子,设计约束条件,保证其解的可行性与切换平顺性,实现较小冲击度与滑磨功。最后,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与传统策略相比,冲击度与滑磨功明显降低,保证了切换平顺性,提高了驾驶性能。最后,基于串级预测的模式切换协调控制策略制定及仿真验证。该策略使用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引入新的控制变量,将滑磨功设计到目标函数中,结合所设计的约束条件获得电机、发动机和离合器的最优需求转矩,使整车冲击度满足要求下,滑磨功最小。采用高采样频率的PID控制器对每个模型预测周期的发动机输出转矩进行补偿,实现平稳的模式转换。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协调控制策略与模型预测控制策略相比,预测误差明显减小,冲击度与滑磨功得到了进一步降低,验证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大学》期刊2019-05-01)

宋大凤,云千芮,杨南南,曾小华,王星琦[7](2019)在《行星式混合动力客车的模型预测动态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行星式混合动力客车在驱动模式切换时会产生较大冲击度,以往基于PID的控制器在模式切换过程中无法有效保证车辆驾驶平顺性.基于此问题,利用模型预测控制(Model Predictive Control,MPC)可以在线滚动优化获得最优控制序列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MPC的动态协调控制方法,实现发动机的启动控制.依据整车动力学方程和实车历史数据,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中搭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发动机模型和车辆闭环仿真模型,并将发动机启动过程视为受约束的多目标优化问题,根据系统状态空间方程和优化问题设计基于数据驱动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在纯电动模式向混合动力模式切换过程中,与传统基于PID的控制方法以及被动切换展开对比.仿真结果表明,在保证车辆动力性的前提下,相比于PID控制方法和被动切换,在模式切换过程中,基于MPC的动态协调控制方法不仅可以实现发动机的正常启动,还能大幅度降低峰值冲击度,同时使车辆良好地跟随目标车速.本文提出的模型预测控制器可以降低整车冲击度,保证车辆模式切换时的平顺性.(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李红娟,徐敏,张皓[8](2018)在《基于负荷变化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电压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主动配电网电压调控复杂的现状,基于负荷变化,建立电压偏差、网损、系统最低电压为目标函数的数学模型,实现动态电压控制.该模型运用灰狼算法协调分布式电源和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得到Pareto解集,然后选择公共区域解作为电压控制策略,在出现多个解时,优先选择系统最低电压最优的解.IEEE33算例结果表明,在考虑负荷变化基础上提出的电压控制策略解决了电压越限的问题,调控后电压均在GB/T12325-2008范围之内,同时降低了网损,实现了动态电压协调控制.(本文来源于《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曾小华,孙可华,李广含,肖利军,宋大凤[9](2018)在《基于部件动态特性的城市混合动力SUV协调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汽车部件特性和复杂工况,针对发动机动态响应性能多变和各子控制器报文周期不同带来的通信相对时延和控制相对滞后的问题,提出"发动机动态响应性能识别+发动机响应转矩预估+电动机同步补偿"的协调控制方法。实车测试结果表明,上述方法在发动机动态响应过程中,可使动力源总输出转矩与总需求转矩最大误差减小43%,从而有效满足整车动力性和平顺性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汽车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魏永涛,高原,孙文义,王秀蒙[10](2019)在《交通流动态扰动下的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区域交通信号,考虑智能交通系统中交通流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区域交通系统改进的存储–转发模型.考虑大型区域的复杂性和协调性,将区域交通划分成N个子区域,分别建立了对应的子区域模型.针对子区域模型,提出了基于分层模型预测控制的过饱和区域交通信号控制优化目标.通过引入拉格朗日对偶原理解决约束条件问题的方法,对子区域的车辆排队数量进行了预测,并对有效绿灯时间进行优化控制.为了验证所提区域交通控制算法的有效性,给出了本文改进的模型与存储–转发模型的对比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达到相同的控制效果时,本文改进模型的控制算法所需的计算时间较短,计算成本较低.(本文来源于《自动化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动态协调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科恩的极大代数方法讨论了一类具有流水线结构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对无缓冲系统非阻塞均匀时间的控制条件进行了讨论,证明了无缓冲非阻塞均匀时间控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线性状态的反馈。系统的重要参数可以通过系统的处理时间矩阵直接表示,同时避免了矩阵维数过大造成的计算复杂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动态协调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刘雪莲,焦新龙,胡筱渊,胡洁,俞恬恬.城市交通流动态特性及协调控制方法研究[J].交通企业管理.2019

[2].张文钢,李春桃.一类离散事件动态系统的协调控制问题(英文)[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李广含.轮毂液压混合动力系统多模式能量管理与动态协调控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9

[4].李成靖.主动配电网动态特性优化协调控制软件设计[D].华中科技大学.2019

[5].陈明.基于MFD的干线动态分区与协调控制方法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9

[6].苏攀攀.基于模型预测的PHEV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D].河南科技大学.2019

[7].宋大凤,云千芮,杨南南,曾小华,王星琦.行星式混合动力客车的模型预测动态协调控制[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19

[8].李红娟,徐敏,张皓.基于负荷变化的主动配电网动态电压协调控制[J].中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9].曾小华,孙可华,李广含,肖利军,宋大凤.基于部件动态特性的城市混合动力SUV协调控制研究[J].汽车工程.2018

[10].魏永涛,高原,孙文义,王秀蒙.交通流动态扰动下的区域交通信号协调控制[J].自动化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动态协调控制算法流程图再生制动与ABS动态协调控制策略...5- 6 再生制动与 ABS 动态协调控制再生制动与ABS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再生制动与ABS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深度混合动力轿车牵引力控制系统算法...

标签:;  ;  ;  ;  ;  ;  ;  

动态协调控制论文_刘雪莲,焦新龙,胡筱渊,胡洁,俞恬恬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