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理论论文_周海波,邵明亮

导读:本文包含了流动理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理论,流动人口,社会,隆昌,平湖,乡村,资本。

流动理论论文文献综述

周海波,邵明亮[1](2019)在《流动讲堂送来理论“大餐”》一文中研究指出11月18日下午,一场学习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专题讲座在内江市市中区全安镇花洞村村委会办公室举行。一个小时里,“大千流动讲堂”讲师周昭荣旁征博引、妙语连珠,赢得现场30多名党员群众热烈掌声。把理论讲堂搬到乡村、社区、企业、机关,今年5月内江创新(本文来源于《四川日报》期刊2019-11-23)

孙丽华,张颖[2](2019)在《乡村幼儿教师单向流动:因与果——基于社会角色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乡村幼儿教师频繁地单向流动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借鉴社会角色理论,寻"因"得"果"。幼儿教师单向流动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多重角色冲突给幼儿教师带来的疲惫感加剧;二是现代管理制度下过度苛刻的角色要求引发幼儿教师情感缺失;叁是家长与社会畸形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教师信念迷失。本文从叁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角色地位,让幼儿教师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深化角色互动,让幼儿教师过上幸福的专业生活;增强角色认同,让幼儿教师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有尊重乡村幼儿教师,让幼儿教师过上美好的生活,学前教育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好。(本文来源于《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唐唯,李娟[3](2019)在《基于推-拉理论下的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京津冀一体化实施以来,叁地纷纷实行人才政策来促进人才的流动。高等教育是人才的重要输出部分,因此高校教师在该区域内的流动显得尤为重要。河北省在与京津的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本文基于推-拉理论分析引起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因素,对如何促进河北省高校教师的良性流动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智库时代》期刊2019年46期)

姚尧[4](2019)在《非物质补偿视角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流动人口子女非物质补偿,主要是指采取非直接物质的方式对弱势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实施补偿的措施。非物质补偿能够促进流动人口子女在文化资本、社会资本和心理资本上的积累,从而帮助他们身心健康发展。对流动人口子女实施非物质补偿也是现代社会弱势补偿理念的具体落实以及我国真正实现全面教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当前教育实践中非物质补偿的系统性考量不足,执行力度较弱,且补偿效果不彰显。为了充分发挥非物质补偿的作用,国家应根据流动人口子女需要的多维度和责任主体的多方面的特点构建体系化的非物质补偿机制,强化相关责任主体非物质补偿的执行力度,并周期性评估流动人口子女非物质补偿的实践效果。(本文来源于《教育导刊》期刊2019年11期)

杜薇[5](2019)在《流动人口、性别失衡与产业发展——来自省份—行业层面的理论和经验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经济逻辑揭示了流动人口不仅影响区域劳动供给总量,还通过改变劳动力市场性别结构,影响产业结构乃至经济发展。利用城市模型论证了不同产业中,存在最优的男女比例,劳动力构成发生变化会影响产出。同时,基于2003~2012年31省中的劳动力数据,利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理论模型命题进行了验证。经验分析:流动人口增加了第一、二产业男性占比,降低了男性劳动力在第叁产业中占比;在第一、二产业中,增加男性占比有助于地区经济发展,在第叁产业中则情况相反;将人口迁入和迁出等动态空间因素纳入实证框架后,发现一些行业中存在人才抢夺或拥挤现象。从而得出具有鲜明的政策含义研究结论,即在当前各省份城市之间日渐激烈的人才大战中,更需要注重结构性的人才战略,才能助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本文来源于《西北人口》期刊2019年06期)

朱秀红,刘善槐[6](2019)在《乡村青年教师的流动意愿与稳定政策研究——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分析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何稳定青年教师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命题。其中,青年教师的个体特征、现实需求、职业期待与组织环境供给的匹配度对员工的流动意愿具有决定性影响。本文基于18省35县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表明,乡村青年教师流动意愿强,其中,工作负担、相对待遇、发展机会、工作氛围等因素作用显着。从匹配理论的视角来分析,政策定位与个体决策偏好不一致、职业期待与实际获得不匹配和组织环境与现实需求不对应是主要原因。为了建设一支总量稳定的乡村青年教师队伍,应全面分析乡村青年教师的个体决策偏好、现实需求和职业期待,构建系统化的政策体系。(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9年20期)

刘锦胜[7](2019)在《大学生就业考试之统一与分闱方案的理论构建(下)——公平而有质量的社会流动可为中小学生有效“减负”并给大学生合理“增负”》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能就业与耕者有其田本质相同,同属于壮有所用之劳者有其业。就业机会分配方式之人事制度事关国体,社会主义国家的土地明确国有,国家提供的就业机会也应当同样明确国有,包括公职部门、企事业单位等社会所提供的就业岗位。其中适合大学生就业的岗位国家可通过统一考试的方式分配,这将有效解决两个领域的四个问题。需要强调的是:社会主义基本的分配制度是按劳分配。就业机会需按劳动能力分配,即按能力分配;而升学机会需按劳动潜能分配,即按潜能分配。中小学生体脑劳动的潜能,可通过考试测量;大学生体脑劳动的能力,也可通过考试测量。(本文来源于《湖北招生考试》期刊2019年05期)

刘风,葛启隆[8](2019)在《人口流动过程中推拉理论的演变与重塑》一文中研究指出推拉理论在人口流动领域具有一定解释力。以推拉理论在我国的应用和发展为分析脉络,梳理人口流动高潮期、返乡回流期、双向流动期等不同阶段的研究可以发现:第一,20世纪80年代的人口流动更多在于结构因素的推拉,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影响成为其流动的根本动因。第二,随着流动性社会到来,影响人口流动的结构性因素出现反推拉效应,导致推拉理论解释力式微。第叁,学者对推拉理论的反思和批判,深化了其内涵,拓宽了其新时代外延。由此而知,国内关于推拉理论在流动人口中的应用研究,多侧重于从社会结构或宏观视角来分析,忽略以个体为中心的研究视角。通过引入流动人口主体性的概念,可重新建构推拉理论,以解释新时代流动人口的推拉因素,丰富推拉理论的内容,并预测其对后现代社会中人口流动的可能性。(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动态》期刊2019年10期)

张衷平,韩驰[9](2019)在《从人员流动理论视角探寻民办应用型院校教师流失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对于高技能实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有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旨在促进民办应用型院校的快速发展。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民办应用型院校在师资队伍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教师的频繁流失已成为制约民办应用型院校不断发展的重要阻碍。如何有效应对教师流失问题是各民办应用型院校亟待思考的问题。目前,民办应用型院校教师流失问题主要体现在政府层面、学校层面以及教师层面。对此,基于人员流动理论视角来看,还需从这叁个层面出发,解决民办应用型院校的教师流失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国成人教育》期刊2019年19期)

栾青霖[10](2019)在《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关注重心也正逐步由就业率向就业质量转变。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其就业质量多年来一直在相对低位徘徊,普遍存在工资水平低、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社会保障与职业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努力改善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有利于激发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优化劳动力资源配置,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社会创新能力,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此同时,学术界在“人口迁移”领域的长期探索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基础理论框架,分别从就业歧视、收入差异、就业安全与社会保障等视角对就业质量的研究尽管还存在一定争议,但已经足以支撑对就业质量核心指标体系的构建。围绕就业质量的影响因素,现有的文献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角度进行的分项研究较多,而从微观视角进行的系统、整体性研究仍显不足。基于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研究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新命题。围绕研究目的,本文做了以下几项主要的研究工作,以充分体现就业理论从侧重就业总量过渡到就业结构分析、就业质量的形势变化。(1)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指标体系构建。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和流动人口就业特点,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社会保障和劳动关系四个角度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体现了理论合理性和现实可操作性。运用该指标体系测评的2010-2017年我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虽有所改善但整体上仍旧不高,且不同细分群体就业质量水平及改善情况有所差别。其中,不同就业身份的流动人口中,雇员的就业质量高于自雇群体,自雇群体中雇主的就业质量高于自营劳动者;女性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略高于男性;非农流动人口就业质量显着高于农业户口流动人口;不同行业与职业流动人口的就业质量差异较大,管理技术人员就业质量最高。(2)按照叁重身份属性对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作用机理进行深入解读。基于自然人、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叁重身份属性,流动人口的跨区就业如同处于生物层、生存层、生态层叁个层级,由此构建的理论框架将影响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因素区分为个体、家庭和社会叁个集合,每个因素集合下又包括多个子因素,而且每种因素影响流动人口就业质量的机理存在差别。个体因素通常会通往公平就业难题,年轻人在找工作时经验缺失的沮丧有时类似于遭受性别歧视者的感受;家庭因素把流动人口圈入一个就业的生命周期之中,婚姻和家人随迁都会让他们背负家庭责任来确立自已的流动目标;而社会因素则会无形中产生一种资本累积效应,无论是流动的频次和距离还是社会资源的调动能力,都影响着流动人口找工作时的经验值和便利性。(3)基于理论构建的计量模型和使用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进行了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各种因素对于流动人口整体就业质量的作用是交错产生的,既有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拥有城市户籍等因素带来的线性正效应,也有家庭随迁、流动次数等因素产生的线性负效应,还有年龄因素带来的先上升后下降的U型效应,以及婚姻状况所引发的不确定性。分位数回归的结果进一步增加了各种因素在不同就业质量等级人群中的复杂性,随着就业质量的提高,受教育程度和户口类型的影响力都在减弱,而在低就业质量层级男性不如女性的现象却发生了逆转,即在高质量就业层级男性就业质量超越了女性。划分群体进一步实证分析表明,雇员、自营劳动者和雇主群体的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存在一定差异。在雇员群体中,个体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和家庭因素中初婚状况、家庭收支以及社会因素中的流动时间、非农户口都发挥着正向促进作用,而同居状况、家庭成员随迁、流动次数等因素则变成了阻力;对于自营劳动者群体而言,年龄的影响表现为一次单调递增函数,党员身份、家庭支出、与子女一起随迁会提高其就业质量,汉族、再婚、同居、非农户口和流动次数则有负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的作用相对不明显;在雇主群体中,年龄拐点要晚于雇员,大专以上受教育程度、党员身份和家庭支出都对其就业质量有正向促进作用,而汉族、配偶随迁和流动次数的增加则形成相反的力量。运用夏普利值分解法对各因素影响强度和贡献率的分析发现:对雇员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贡献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受教育程度和家庭支出情况;在自营劳动者中,年龄、家庭支出和流动次数对就业质量的贡献率较大;对雇主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贡献最大的影响因素是家庭支出、大专及以上受教育程度和年龄因素。本文的创新之处体现在,探索性地从微观视角对我国流动人口群体性就业质量进行分析,尝试性地构建流动人口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面系统地考察了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变化特征,对就业质量基本原理进行了全新阐释,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构建了实证模型,运用多种方法从不同角度对我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检验,这为后续系统地进行不同群体就业质量研究工作提供了思路和框架借鉴。(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10-01)

流动理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乡村幼儿教师频繁地单向流动是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借鉴社会角色理论,寻"因"得"果"。幼儿教师单向流动的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多重角色冲突给幼儿教师带来的疲惫感加剧;二是现代管理制度下过度苛刻的角色要求引发幼儿教师情感缺失;叁是家长与社会畸形的角色期望导致幼儿教师信念迷失。本文从叁个方面提出改进措施:提高角色地位,让幼儿教师过上体面的物质生活;深化角色互动,让幼儿教师过上幸福的专业生活;增强角色认同,让幼儿教师过上丰富的精神生活。只有尊重乡村幼儿教师,让幼儿教师过上美好的生活,学前教育事业才会发展得更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流动理论论文参考文献

[1].周海波,邵明亮.流动讲堂送来理论“大餐”[N].四川日报.2019

[2].孙丽华,张颖.乡村幼儿教师单向流动:因与果——基于社会角色理论[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3].唐唯,李娟.基于推-拉理论下的河北省高校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J].智库时代.2019

[4].姚尧.非物质补偿视角中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导刊.2019

[5].杜薇.流动人口、性别失衡与产业发展——来自省份—行业层面的理论和经验分析[J].西北人口.2019

[6].朱秀红,刘善槐.乡村青年教师的流动意愿与稳定政策研究——基于个人-环境匹配理论的分析视角[J].教育发展研究.2019

[7].刘锦胜.大学生就业考试之统一与分闱方案的理论构建(下)——公平而有质量的社会流动可为中小学生有效“减负”并给大学生合理“增负”[J].湖北招生考试.2019

[8].刘风,葛启隆.人口流动过程中推拉理论的演变与重塑[J].社会科学动态.2019

[9].张衷平,韩驰.从人员流动理论视角探寻民办应用型院校教师流失问题[J].中国成人教育.2019

[10].栾青霖.中国流动人口就业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不同煤阶煤层气资源分布图应力-应变-声发射-气体压力-渗流速度...机载灭雷系统、超空泡鱼雷及“水下快...均质煤粒瓦斯扩散规律的数值解=10,000时的理论扩散率注惰射流与密闭火区内可燃气体层的相...

标签:;  ;  ;  ;  ;  ;  ;  

流动理论论文_周海波,邵明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