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化现象论文_郭淑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名物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语法,功能,形态学,语言学,动词,分布式,巴马。

名物化现象论文文献综述

郭淑文[1](2019)在《医学期刊摘要中名物化现象的语法隐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名物化是英语中一个非常普遍的语法现象,韩礼德将语法隐喻转换分为十叁种类型,其中有五种涉及名物化。名物化是创造语法隐喻的主要手段,代表着认知朝事物性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与国际检索系统的出现,医学期刊摘要逐渐成为一种信息高度密集的相对独立文体,为广大医学类读者查阅资料提供了便利。以往的研究关注名物化涉及语言结构的变化,例如法律、新闻和政治语篇中名物化的特征。目前来看,关于名物化在医学期刊摘要中分布与功能的研究不多,存在理据不明、例子分析不具体等问题。基于此,本文尝试从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法隐喻理论角度出发,从《自然》和《柳叶刀》这两份国外权威期刊中抽取了60篇摘要作为语料,对医学期刊摘要中的名物化现象及其在语篇中的功能进行阐释和分析。研究过程如下:先确定语料中名物化的实现形式,再进行数量和百分比以呈现名物化分布特点,最后结合具体实例进行详细说明。研究发现:(1)五大类名物化现象都能在医学期刊摘要中找到。名物化的高频次出现是医学期刊摘要的重要特点。(2)其中,“性质-实体”和“过程-实体”两种名物化出现的频次最高,分别占17.22%和78.63%。过程名词化可以缩短摘要中小句的长度使其变得简洁,性质名词化可以使表达变得更加正式与客观。其余叁种名物化由于转换过程复杂,在医学期刊摘要中鲜有出现。(3)名物化在医学期刊摘要中主要承担叁大纯理功能:从概念元功能角度上看,名物化有助于提升小句词汇密度与信息承载量,使摘要变得更加正式与简洁;从人际元功能角度上看,名物化可以提高摘要客观程度,并帮助作者隐含个人立场,使得摘要客观性得以增强;从篇章元功能角度看,名物化可以实现篇章连贯,使语篇更完整,转移新信息的位置,有助于语句中的衔接。本研究丰富了名物化以及医学期刊摘要的研究,并提供了一些撰写摘要的指导建议。(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大学》期刊2019-06-04)

李娴[2](2018)在《从语法隐喻视角看英文表达中的名物化现象——以新闻文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系统功能学派认为名物化结构是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名物化具有多种功能,大多应用于英语正式语篇中。本文以新闻语篇为例分析了名物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作用。由于名物化结构的使用,可使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句子信息量增大、客观性增强、且语篇衔接更加紧密。因此,了解并学会使用名物化结构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写出语言更加地道、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可读性更强的新闻文章。(本文来源于《文化创新比较研究》期刊2018年11期)

陈英,杨劲松[3](2018)在《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名物化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采用语料库的方法进行定量统计和对比分析,考察了中英作者医学英文论文摘要中名物化使用的异同。研究发现:(1)词汇名物化远多于句法名物化,且词汇名物化手段多用派生性名词,而句法名物化多用V-ing分词结构;(2)中国作者的名物化使用频率低于英语本族语者,并在动词派生、动词转类和V-ing分词这3种手段的使用上与本族语者具有显着差异。本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医学英语名物化特点的认识,同时对医学论文摘要的写作和阅读教学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春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宋丽苹[4](2016)在《汉语谓词名物化现象新论——以网络流行语“各种+X(谓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流行语"各种+X(谓词)"的以往研究,结构上大多着眼于对"各种"的词性或其功能进行定位,其后对整个结构从语义、语用、认知角度分析。本文的观点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搜集到的大量的语料分析后发现:"各种+X(谓词)"结构中的"各种"词性和功能并未发生明显的改变,而"谓词"结构上受到指量结构的压制,其语义上从述谓义转化为较强的指称义,具有名物化倾向。并分别从语言内部机制和语言外部机制对造成名物化现象的动因作了初步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3期)

伍雅清,杨彤[5](2015)在《在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名物化现象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布式形态学的框架下,名词化与名物化结构均由句法生成,其差别取决于轻动词v的隐现。名词化结构生成真正的名词;名物化结构内含动词性投射vP,允准vP附加语的嫁接。名物化结构的差异取决于轻动词v,词根和内论元。文章给大部分名物化结构的生成研究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本文来源于《语言科学》期刊2015年05期)

陈倩[6](2015)在《语法隐喻以及浅析名物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由韩礼德提出的语法隐喻,是系统功能语言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语法隐喻对语言使用的研究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国内外学者们进行了许多与语法隐喻相关的研究。本文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拟对名物化语法隐喻进行尝试性分析,望对学习者有所启发,有助于其语言理解。(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5年23期)

周福伟[7](2015)在《名物化现象在政治演讲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名物化是英语书面语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能使行文更加正式和客观。政治类演讲同时具备了书面和口语的特征,名物化的运用不仅能增加演讲的信息密度,而且会使演讲变得更为客观、权威。本文以奥巴马总统就职演讲为例,对其中的名物化现象进行统计,以期分析其在政治演讲中的分布情况及功能特征,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类演讲的语篇意义和演讲者的意图。(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14期)

杨彤[8](2015)在《汉语名物化现象的句法生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运用句法生成法来构建及推导汉语的名物化结构。我们以分布式形态学为基本理论框架,采用其基本理论假设,即句法是生成词与句子的唯一引擎,主要研究了以下几个问题:(1)汉语名物化现象有哪些特点?(2)如何构建汉语名物化结构?(3)汉语名物化结构是如何生成的?跟Fu(1994)和Alexiadou(2001)的观点一致,我们认为汉语名物化结构包含动词性的功能投射v P,而由此构建的汉语名物化结构基于汉语名物化结构的特点。名物化结构中限定词、量词和数词的出现表明与其对应的名词性的功能投射如DP,Cl P和Num P的存在,如“我们对这个案件的调查”;而动词性功能投射v P和Aspect P的出现则允准了v P附加语如行为副词、PP和时间短语的合理嫁接,如“他的不来”和“张叁的在美国留学”等等。名物化结构的事件性解读同样来源于名物化结构中的动词性功能投射v P和Aspect P。除此之外,标示汉语时体特征的“了”“过”等小词和焦点话题等结构不能出现在名物化结构中,这表明IP及处于IP投射以上的功能投射均不能出现在名物化结构中。我们主要通过移位和合并的方法来生成名物化结构,移位的动机是特征核查。决定名物化结构最重要的叁个要素是词根、论元和轻动词v,不同的因素组合对应着不同的名物化结构。词根的语义特征决定其能否进入名物化结构,而是否携带论元与轻动词v的功能是否完整会生成不同的名物化结构。与其他句法生成解释不同,本文提出句子的生成和名物化结构的生成没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即句子与名物化结构不存在“转换”的生成关系。不仅如此,在语义上,汉语名物化仅包含两种基本事件类型,即[DO]和[STATE],并且每一个名物化结构有且仅有一种事件解读。(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4-20)

宁晓洁[9](2014)在《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一文中研究指出功能语法理论是英国语言学家韩礼德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提出的,语言作为人类关系的交流和维持的工具,承担着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叁种功能,而作为语法中的一个方面,名物化也具有这叁个方面的功能。因此,从功能语法理论和名物化的概念出发,具体探讨名物化结构及其概念功能、人际功能、语篇功能的表现。(本文来源于《新课程(中旬)》期刊2014年02期)

梁钟文[10](2013)在《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名物化现象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法隐喻是功能语法中的一个重要概念,而名物化是语法隐喻的一项重要来源。试以Halliday的功能语法为理论基础,浅析名物化的表现形式、在语篇方面的优点、功能特点及其潜在缺点,指出名物化现象可以使得语篇语言简洁、内容客观、信息度高、术语丰富,我们需要根据语篇类型恰当使用它。(本文来源于《鸡西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6期)

名物化现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系统功能学派认为名物化结构是语法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名物化具有多种功能,大多应用于英语正式语篇中。本文以新闻语篇为例分析了名物化结构在新闻语篇中的作用。由于名物化结构的使用,可使英语新闻语篇中的句子信息量增大、客观性增强、且语篇衔接更加紧密。因此,了解并学会使用名物化结构有利于英语学习者写出语言更加地道、内容更加真实可靠、可读性更强的新闻文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名物化现象论文参考文献

[1].郭淑文.医学期刊摘要中名物化现象的语法隐喻分析[D].内蒙古大学.2019

[2].李娴.从语法隐喻视角看英文表达中的名物化现象——以新闻文体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

[3].陈英,杨劲松.医学论文英文摘要的名物化现象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8

[4].宋丽苹.汉语谓词名物化现象新论——以网络流行语“各种+X(谓词)”为例[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

[5].伍雅清,杨彤.在分布式形态学框架下的名物化现象再思考[J].语言科学.2015

[6].陈倩.语法隐喻以及浅析名物化现象[J].课程教育研究.2015

[7].周福伟.名物化现象在政治演讲中的分布及功能分析——以奥巴马就职演讲为例[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

[8].杨彤.汉语名物化现象的句法生成研究[D].湖南大学.2015

[9].宁晓洁.从功能语法角度看英语中的名物化现象[J].新课程(中旬).2014

[10].梁钟文.功能语法视角下的英语名物化现象探究[J].鸡西大学学报.2013

论文知识图

一致式隐喻式:加的夫语法及物性影响过程的主要选...

标签:;  ;  ;  ;  ;  ;  ;  

名物化现象论文_郭淑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