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荡性河段论文_薛志良,陈玉芳,赵颖颖

导读:本文包含了游荡性河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黄河,河道,河段,下游,河槽,径流,横河。

游荡性河段论文文献综述

薛志良,陈玉芳,赵颖颖[1](2012)在《基于河势稳定原理在张村河段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张村河段游荡性河段河势查勘资料分析,运用河工实体动床模型试验,探讨了游荡性河道河势稳定原理,研究河势相对稳定原理的河道整治机制。研究表明,尽管游荡性河道河势调整多变,但其调整是遵循河势稳定原理的游荡性河道整治的。以此研究成果建设的工程体系运行实践表明,在近年来不同流量级洪水下整治工程体系可以明显起到理顺流路、稳定河势的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2年05期)

刘云生,张保同,李振博[2](2011)在《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综合治理措施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以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萎缩。在新形势下,对河南黄河宽河段整治首要的任务还是确保黄河大堤和防洪安全,但其整治的重点应转向中水河槽,采取调水调沙和挖河疏浚等措施,保持河道主槽纵向输沙平衡和河势稳定;其次要充分考虑滩区群众的安全和发展需要,分区治理,引洪放淤,减缓二级悬河的发展;第叁应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滩区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黄河本身具有的各种资源,加快滩区群众致富步伐,建立和谐共赢的治河发展局面。(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1年02期)

孙东坡,张菲菲,王鹏涛,耿明全,陈永豪[3](2010)在《游荡性河段新型整治工程局部冲刷模型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黄河下游河道特性分析,统计了河湾平面、断面几何参数,确定了典型游荡型河弯;根据黄河下游洪水特性分析,确定了四种典型水流条件与槽滩分流比。为研究新型板桩潜坝导流功效与局部冲刷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动床模型设计。分析确定了满足水流泥沙运动相似与河床变形相似的控制比尺,选择的模型沙及其粒径能够满足起动相似条件。模型设计采用了槽滩分流的进流控制模式、滩地加糙模式,同时采用VDMS流场实时监测系统进行流态与导流效果的观测,以便正确模拟研究河段特点及新型整治工程作用。(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10年05期)

韩巧兰,杨明,林秀芝,荆新爱[4](2010)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布设对口丁坝工程对下游河道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小浪底水库白2002年调水调沙运用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持续冲刷,平滩流量初步得到恢复,但部分河段的平滩流量依然较小,下游防洪形势仍十分严峻。针对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流宽浅散乱、河床极不稳定的特点,在花园口~夹河滩河段两岸布置对口丁坝整治工程。利用黄河下游水动力学泥沙数学模型,采用15年设计水沙系列,对黄河下游各河段的冲淤、典型断面的平滩流量变化进行了计算,分析了该整治工程对黄河下游"驼峰"河段及艾山以下窄河段带来的影响。并与现状工程方案进行了比较,得出:铁谢~高村河段冲刷效果明显,高村~孙口河段微冲,孙口~利津河段微淤。(本文来源于《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期刊2010-04-23)

贾新平,耿明全,郑慧[5](2008)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槽塑造与维持措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一直是黄河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经过系统的中水河槽整治后,在控制大中洪水河势变化、护滩保村、保证黄河防洪安全等方面取得了很好作用,但随着黄河水资源日趋短缺、人类管理洪水强度加大,下游来水长期偏小情况下,现有中水河道整治工程对小水河势适应性不佳,加之缺乏大洪水自然裁弯取直,近几年小水畸形河势发育,给主槽塑造与维持、保证滩区群众生产、生活安全带来困难。应在中水河道整治工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进行黄河调水调沙和超低型潜坝科学上延或下续,构建"河道安全排洪,河槽高效输沙,河渠稳定供水"叁位一体的黄河下游河道治理目标。(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期刊2008-09-01)

李永强[6](2007)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游荡性河段的进一步治理,河段的防洪压力有所下降,然而河道整治工程带来的负面影响也逐渐表现出来。今后在河道整治的同时,尽可能消除工程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考虑河道的输沙要求应该成为河道整治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同时,非工程措施也应该成为今后河道整治的重要补充手段。(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07年05期)

王卫红,李舒瑶,张晓华[7](2006)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流线调整与水沙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多年河势资料的统计整理,分析了主流线的调整规律。研究表明,主流线弯曲系数与汛期水量和洪水径流量成反比,与汛期平均含沙量关系不大,但与年径流量也有关;主流线弦高与汛期水量之间无明显增减关系,对于长河段平均意义而言,弦高基本稳定在1000~1500m之间,而弦长与汛期径流量有明显的正比关系;近年来,主流线弯曲系数增加,同时河湾个数增多,但两者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主流线长度随汛期水量增加而减小,且其递减率与汛期水量成线性统计关系。(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王海雷,崔伟,于文涛[8](2006)在《菏泽市黄河游荡性河段治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菏泽市河段河道治理的形势.认为发生横河斜河依然是威胁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极大。一旦发生,轻者垮坝,重者可能造成堤防工程决口,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认为防止"横河、斜河"的重点应加大研究力度,加强河势观测,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科技论坛》期刊2006年00期)

王海雷,崔伟,于文涛[9](2006)在《菏泽市黄河游荡性河段治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分析菏泽市河段河道治理的形势.认为发生横河斜河依然是威胁防洪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危害极大。一旦发生,轻者垮坝,重者可能造成堤防工程决口,应引起高度重视。文章认为防止“横河、斜河”的重点应加大研究力度,加强河势观测,有针对性地加强治理。(本文来源于《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期刊2006-06-30)

周静,王兆印,李昌志,刘继祥[10](2006)在《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弯发育与来水来沙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道中河弯的运动与变形反映了河道的平面河势演变。研究表明,河弯的运动和变形与上游来水来沙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采用相关分析方法讨论了黄河下游铁谢至高村河段中受工程控制较小、运动较为自由的河弯随水沙变化而演变的趋势以及与河弯演变相关性最好的累积水沙作用时间;分析了各年年径流量的权重变化对多年径流量与河弯特征的相关性的影响和河弯跨度与水沙之间的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对预测黄河下游河势演变趋势、科学调度小浪底水库以满足下游河势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文来源于《泥沙研究》期刊2006年01期)

游荡性河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黄河干支流已建的大量水库、电站、引水工程以及大面积水土保持措施等,极大地改变了进入黄河下游河道的水沙条件,引起了黄河下游河道淤积萎缩。在新形势下,对河南黄河宽河段整治首要的任务还是确保黄河大堤和防洪安全,但其整治的重点应转向中水河槽,采取调水调沙和挖河疏浚等措施,保持河道主槽纵向输沙平衡和河势稳定;其次要充分考虑滩区群众的安全和发展需要,分区治理,引洪放淤,减缓二级悬河的发展;第叁应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完善滩区政策,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黄河本身具有的各种资源,加快滩区群众致富步伐,建立和谐共赢的治河发展局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游荡性河段论文参考文献

[1].薛志良,陈玉芳,赵颖颖.基于河势稳定原理在张村河段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中的应用[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2

[2].刘云生,张保同,李振博.新形势下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综合治理措施探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1

[3].孙东坡,张菲菲,王鹏涛,耿明全,陈永豪.游荡性河段新型整治工程局部冲刷模型设计[J].泥沙研究.2010

[4].韩巧兰,杨明,林秀芝,荆新爱.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布设对口丁坝工程对下游河道的影响[C].中国河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专刊.2010

[5].贾新平,耿明全,郑慧.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槽塑造与维持措施分析[C].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黄河中下游水资源综合利用专题论坛文集.2008

[6].李永强.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道整治工程环境影响评价[J].中国水利.2007

[7].王卫红,李舒瑶,张晓华.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主流线调整与水沙关系研究[J].泥沙研究.2006

[8].王海雷,崔伟,于文涛.菏泽市黄河游荡性河段治理探讨[J].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

[9].王海雷,崔伟,于文涛.菏泽市黄河游荡性河段治理探讨[C].山东水利科技论坛2006.2006

[10].周静,王兆印,李昌志,刘继祥.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弯发育与来水来沙的关系[J].泥沙研究.2006

论文知识图

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Fig.2Plan-f...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平面图游荡性河段典型断面河宽与流量...黄河下游游荡性河段(河南)河道测...一1964年黄河下游全断面年冲淤强...艾山1964^-1999年横断面形态变化

标签:;  ;  ;  ;  ;  ;  ;  

游荡性河段论文_薛志良,陈玉芳,赵颖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