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林地论文_刘增庆,薛建华,初国庆

导读:本文包含了疏林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林地,作业,山西省,群落,过程,胸径,材积。

疏林地论文文献综述

刘增庆,薛建华,初国庆[1](2019)在《疏林地防风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与示范》一文中研究指出2019年中央财政林业科技推广示范资金项目"疏林地防风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与示范"即将在宾县新甸林场实施。宾县新甸林场位于宾县东北35 km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27°52′30″~127°57′38″,北纬45°50′43″~45°55′38″。1推广的主要技术及内容1.1种源选择。选择适合东北地区种植的形态好、药用价值高的东北地区地道药材关防风进行播种。1.2种植地选择(本文来源于《现代农村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马莉[2](2017)在《城市疏林地与草地表层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探究——以宝鸡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野外定点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宝鸡市疏林地和草地土壤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疏林地、草地的土壤表层呼吸日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大于疏林地,分别为2.37、1.83μmol/(m2獉s)。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相关关系不显着,水分并非是限制城市绿地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土壤呼吸与土壤全N、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质地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速效P、全P、有机质和p H值之间无显着相关性。因此,在城市绿地环境建设中,应通过适当的种植措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熟化土壤的同时,采用人工灌溉和发展复合型疏林结构植被来减少城市土壤CO2的排放量。(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8期)

白雪娇,钟博文,魏亚伟,秦胜金,周永斌[3](2016)在《基于大样地研究方法的辽宁西北部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树种组成与群落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彰武县地处辽宁西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其区域植被群落恢复与重建是研究的焦点。以往的研究因缺少群落个体的空间定位,无法准确描述群落物种的空间分布及动态变化。因此,本研究应用森林大样地监测方法,于2014年7月在彰武县阿尔乡建立了1块100 m×100 m的疏林地长期监测样地,对样地内所有胸径不小于1 cm的所有木本植物进行定位调查。结果表明:样地内物种数较少,共10个树种,分属于9科9属;样地内独立个体数为393,包含分枝的个体数为592;群落中优势树种明显,从重要值分析来看,山里红(Crataegus pinnatifida var.major)和加杨(Populus×canadensis)在群落中占有绝对优势(重要值分别为0.316、0.295);家榆(Ulmus pumila)和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mongolica)在其中亦占有一定的比例(多度分别为47、26),更新较为良好;从物种的空间分布来看,主要树种除樟子松外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聚集性分布,部分小乔木和灌木树种则表现出相对聚集性分布,但并没有表现出与地形明显的相关性。(本文来源于《生态学杂志》期刊2016年09期)

邝立刚,雍鹏,郝芳华[4](2016)在《疏林地密度改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充分利用山西省2010年森林资源清查本底数据和现地调研核实数据,分析全省疏林地优势树种油松的密度与林分生长指标的关系,利用SPSS 17.0软件和Excel 2013分别对油松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平均材积、蓄积量和密度进行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进行曲线拟合,确定适宜的曲线模型。结果表明:平均胸径和平均材积均随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平均树高和蓄积量均随密度的增大呈先增大后稳定的趋势。(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葛寒英[5](2016)在《山西省疏林地调查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结果,截止2010年,山西省有疏林地17.92×104hm2,占全省有林地面积的6.9%,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5%.经研究分析,近年来,有不少造林地转变为疏林地。因此,笔者以山西省第八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对全省疏林地生长现状和结构组成进行了研究,分析其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为管理部门及领导决策和加快山西省绿化速度提供科学依据。(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6年01期)

郝芳华,葛寒英[6](2015)在《山西省疏林地主要树种生态功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主要对山西省疏林地主要树种油松、刺槐、落叶松和侧柏进行生态功能评价。首先采用专家咨询打分方法对影响生态功能的生态因子进行选取和划分,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生态因子的权重,并根据K=1/∑WiXi求出疏林地主要树种的平均生态功能指数,最后对其树种的生态功能进行评价。结果得出,油松、落叶松、侧柏和刺槐的平均生态功能指数分别为0.628 5,0.583 7,0.438 5,0.436 9.表明油松和落叶松的生态功能相对较好,而侧柏和刺槐的生态功能相对较低。(本文来源于《山西林业科技》期刊2015年03期)

张文军[7](2014)在《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林地补植、补造的目的是为了提升疏林地的使用率,真正发挥出疏林地的生产力,通过科学的方式合理协调林木树种的构成,真正提升疏林的密度以及林地的品质,这也是有效培育新生森林的方式,因此,同过去的造林有着较大的区别,本文从透过作业过程的强化管理来进行论述。(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4年15期)

周树行[8](2013)在《浅谈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林地补植、补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疏林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疏林地的生产力,科学调整林木树种组成,以切实提高疏林的密度与林分品质,是针对疏林的一种新生森林培育措施,是使疏林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挥得到根本增强的重要手段。所以,与以往造林有着诸多的不同,比如,苗木必须是容器苗,这点与以往使用裸根苗大相径庭,致使营造工艺,营造技术,营造工具都相差很大,其各项指标的要求较以往又明显提高与严格,这就迫切需要通过实际作业过程中加强管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文章通过作业过程的强化管理来加以阐述。(本文来源于《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期刊2013年05期)

周树行[9](2013)在《浅谈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疏林地补植补造的目的是为了提高疏林地的利用率,充分发挥疏林地的生产力,科学调整林木树种组成,以切实提高疏林的密度与林分品质,是针对疏林的一种新生森林培育措施,是使疏林地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发挥得到根本增强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作业过程的强化管理来加以阐述。(本文来源于《企业导报》期刊2013年07期)

周永斌,杜宪,王芸芸,刘娉婷,牛沙沙[10](2013)在《辽西北半干旱风沙区疏林地群落特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辽西北半干旱风沙区属森林草原过渡带,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生态系统脆弱区,为揭示该区域疏林地木本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该地区的植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样地内木本植物共有19种,其中乔木12种,灌木6种,藤本1种,隶属于14科18属;植物组成上属于温带植物区系,并混有亚热带成分;加杨、野生山里红和家榆是该群落的优势种,但郁闭度小;优势树种中加杨和家榆的径级结构分别近似于正态分布和双峰分布,高度结构呈偏正态分布(如野生山里红)或正态分布(如家榆);群落及各优势种均为聚集分布,物种类型较为单一,且分布不均匀,多样性小。(本文来源于《辽宁林业科技》期刊2013年01期)

疏林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采用野外定点观测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宝鸡市疏林地和草地土壤CO2通量进行了观测研究。结果表明,疏林地、草地的土壤表层呼吸日动态变化为单峰曲线,草地土壤呼吸速率大于疏林地,分别为2.37、1.83μmol/(m2獉s)。土壤表层温度与土壤呼吸速率之间呈指数函数关系,而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呼吸的日动态相关关系不显着,水分并非是限制城市绿地土壤呼吸的关键因子;土壤呼吸与土壤全N、土壤容重、总孔隙度、土壤质地极显着正相关(P<0.01),而与土壤速效P、全P、有机质和p H值之间无显着相关性。因此,在城市绿地环境建设中,应通过适当的种植措施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熟化土壤的同时,采用人工灌溉和发展复合型疏林结构植被来减少城市土壤CO2的排放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疏林地论文参考文献

[1].刘增庆,薛建华,初国庆.疏林地防风复合经营模式推广与示范[J].现代农村科技.2019

[2].马莉.城市疏林地与草地表层土壤呼吸及影响因素探究——以宝鸡市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7

[3].白雪娇,钟博文,魏亚伟,秦胜金,周永斌.基于大样地研究方法的辽宁西北部彰武县阿尔乡疏林地树种组成与群落结构[J].生态学杂志.2016

[4].邝立刚,雍鹏,郝芳华.疏林地密度改造研究[J].山西林业科技.2016

[5].葛寒英.山西省疏林地调查分析[J].山西林业科技.2016

[6].郝芳华,葛寒英.山西省疏林地主要树种生态功能评价[J].山西林业科技.2015

[7].张文军.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的探讨[J].管理观察.2014

[8].周树行.浅谈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3

[9].周树行.浅谈疏林地补植补造作业过程管理[J].企业导报.2013

[10].周永斌,杜宪,王芸芸,刘娉婷,牛沙沙.辽西北半干旱风沙区疏林地群落特征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13

论文知识图

研究区坡向范围专题图赵孟俯《疏林秀石图》纸本水墨27.56...研究区地势图中国早白垩世气候分区图(赵锡文等[...研究区坡度图上海人民广场

标签:;  ;  ;  ;  ;  ;  ;  

疏林地论文_刘增庆,薛建华,初国庆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