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一、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脂质水平关系的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董妍,马丽[1](2022)在《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讨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对冠心病患者诊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1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疾病类型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组(n=38)、不稳定性心绞痛(UA)组(n=45)和急性心肌梗死(AMI)组(n=37),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5名作为对照组,检测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3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冠心病组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显着降低,而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着提升。UA组、SA组和AMI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患者病情的加重和发展,血清总胆红素水平下降,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结论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与UA、SA和AMI的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冠心病进展的风险观察指标。

朱诚[2](2022)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应用价值》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该院收治的376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设定为研究组,之后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甲组(0~1分)、乙组(2~20分)、丙组(21~40分)、丁组(>40分),同时选取健康体检者376名为对照组。对所有受检者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进行检验,之后统计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检验结果 ,并对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检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分别为(11.43±2.34)、(2.85±1.03)、(371.32±35.42)μmol/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18、7.194、42.436,P<0.05)。甲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尿酸水平分别为(15.95±2.57)、(4.37±1.15)、(274.95±26.98)μmol/L,乙组分别为(13.37±2.49)、(3.45±1.07)、(335.62±28.64)μmol/L,丙组分别为(11.71±2.18)、(2.63±1.01)、(370.62±30.12)μmol/L,丁组分别为(9.65±1.75)、(1.89±0.86)、(425.31±36.52)μmol/L,各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诊断中,通过对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的检验,不仅可以对患者疾病予以尽早诊断,还可以准确判断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临床应用价值非常高。

付琳[3](2021)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A1)即ApoB/ApoA1比值、胱抑素(Cystatin C,Cys 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进一步明确其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3月于本院诊治的冠心病患者208例为观察组,按照Gensini评分将其分为轻度冠状动脉病变组、中度冠状动脉病变组和重度冠状动脉病变组三组,另选本院同期经冠脉造影确诊的非冠心病患者123例为对照组。分析两组患者基础资料、生化指标以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建立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以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分析ApoB/ApoA1比值、Cys C、血清胆红素对冠心病诊断价值。结果:1.轻度冠脉病变组、中度冠脉病变组及重度冠脉病变组中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升高,而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水平较对照组均有所降低,且存在显着差异(P<0.05);随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各组间患者的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逐渐升高,而TBIL、DBIL、IBIL水平逐渐降低,且存在显着差异(P<0.05)2.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poB/ApoA1比值、Cys C水平与Gensini评分均呈正相关(r=0.267,P<0.05;r=0.374,P<0.05),TBIL、DBIL、IBIL与Gensini评分均呈负相关(r=-0.340,P<0.05;r=-0.223,P<0.05;r=-0.337,P<0.05)。3.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oB/ApoA1比值(OR=1.441,95%CI1.192~1.743,P<0.001)和Cys C(OR=1.531,95%CI 1.305~1.795,P<0.001)均可作为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DBIL(OR=0.706,95%CI 0.516~0.966,P=0.029)和IBIL(OR=0.885,95%CI 0.814~0.962,P=0.004)均可为影响冠心病发生的独立保护危险因素。4.ROC曲线显示,ApoAl、ApoB、ApoB/ApoAl比值、Cys C、DBIL、IBIL预测冠心病再发心脑血管事件曲线下面积分别是0.684、0.604、0.700、0.734、0.732和0.721。结论:ApoB/ApoA1比值和Cys C均为影响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而DBIL和IBIL为影响冠心病的保护危险因素,且与Gensini评分呈负相关,且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鲍帅[4](2021)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栓负荷水平的脂质组学差异研究》文中认为研究目的冠状动脉血栓负荷水平一直是决定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介入临床近期及远期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但目前临床上尚缺乏能预测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的相关指标。脂质是影响冠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脂质分子与患者冠脉内血栓负荷水平之间的相互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分析AMI患者冠脉内不同血栓负荷水平之间的脂质组学差异,以期筛选能预测冠状动脉内血栓负荷的特异性脂质分子。资料与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急诊内科2020年4月1日至2020年10月1日连续收治并行冠脉造影检查的173例患者临床病例资料,患者在冠脉造影术中均留取了桡动脉及冠状动脉的血液样本。将符合入选标准的42例患者根据临床表现及造影结果分为4组:对照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急性心肌梗低血栓负荷组。其中血栓负荷水平按标准分为0-5级。桡动脉及冠状动脉血液样本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脂质差异。通过R语言分析各组间的热点图及差异分布图。利用脂质本体富集分析网络应用程序(LION/web)搜集一些重要脂质分子在LIPID MAPS中的具体脂质分类、生物物理数据、脂质功能以及细胞器之间的关联。统计学分析应用IBM SPSS Statistics V25.0软件完成。结果1.各组间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着统计学差异。2.冠脉血栓负荷与脂质差异分布的关系。①冠状动脉血栓负荷与差异脂质表达的总体趋势中,实验结果发现随血栓负荷水平增高,血浆脂质中PC(40:5)、SM(d42:2)、DG(38:1e)等脂质成分含量显着增加,而PE(37:2e)、TG(16:011:218:1)等脂质成分含量显着减少。②其中两分组:高血栓负荷组与低血栓负荷组比较,TG(16:011:416:0)、MePC(30:4)、PC(34:4e)、PE(40:7)等表达上调,而 TG(16:020:424:0)、PA(16:018:3)等表达下调。③和对照组比较,高血栓负荷组TG(15:018:220:5)、DG(34:5e)、TG(16:016:118:3)等表达上调,低血栓负荷组 TG(15:018:220:5)、DG(34:5e)、TG(16:016:118:3)、等上调,稳定型心绞痛组 TG(15:018:220:5)、DG(34:5e)等上调。而与对照组比较下调表达的有高血栓负荷组PC(16:2e18:0)、TG(16:018:122:1)等,低血栓负荷组 DG(50:1)、PC(20:2e18:1)、PC(35:4e)等,稳定型心绞痛组(PC(16:2e18:0)、TG(16:018:122:1)等。④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上调表达的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PC(16:1e20:5)、PE(38:5)、Hex1Cer(d18:120:0)、TG(36:2e),急性心肌梗死低血栓负荷组 TG(36:2e)、PE(38:5)、Hex1Cer(d18:120:0)、TG(16:011:416:0)、Cer(t18:024:0)。下调的表达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TG(20:018:122:0)、Cer(d17:018:4)、TG(18:018:120:0)、DG(50:1),急性心肌梗死低血栓负荷组DG(50:1)、Cer(d17:018:4)、TG(16:011:218:1)、MePC(34:2e)。3.桡动脉血栓负荷与脂质差异分布的关系。①桡动脉血栓负荷与差异脂质表达的总体趋势中,实验结果发现随血栓负荷水平增高,血浆脂质中 Cer(t18:024:0)、PC(19:119:1)、SM(d18:124:1)等脂质成分含量显着增加,而Cer(d35:4)、PC(29:2)等的含量显着减少。②其中两分组:高血栓负荷组与低血栓负荷组比较,AcCa(22:1)、AcCa(22:0)、PC(19:119:1)、CarE(20:0)、PC(42:2)等表达上调,而 SM(t40:3)、SM(d38:3)、DG(50:1)等表达下调。③和对照组比较发现,高血栓负荷组PC(16:1e20:5)、Co(Q8)、PC(35:4e)、Hex2Cer(d42:1)等表达上调,低血栓负荷组 Co(Q8)、Cer(d40:0)、PC(20:318:2)、Hex2Cer(d42:1)等上调,稳定型心绞痛组 PC(20:220:4)、PC(18:020:1)、TG(18:118:321:0)、PC(20:122:6)等上调。而与对照组比较下调表达的有:高血栓负荷组 PC(29:2)、MePC(33:4)、Cer(d35:4)等,低血栓负荷组 PA(16:018:2)、MePC(33:4)、PC(29:2)、Cer(d35:4)等,稳定型心绞痛组 TG(15:016:022:6)、PC(18:416:0)、MePC(34:1e)、Cer(d35:4)等。④与稳定型心绞痛组比较上调表达的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PC(16:1e20:5)、Hex1Cer(d18:120:0)、PE(38:5)、SM(t40:6),急性心肌梗死低血栓负荷组 AcCa(22:1)、AcCa(22:0)、PC(19:119:1)、CarE(20:0)、PC(42:2)。下调的表达有: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Cer(d17:018:4)、DG(50:1)、TG(20:018:122:0),急性心肌梗死低血栓负荷组 SM(t40:3)、SM(d38:3)。4.同样血栓负荷水平下的冠脉血样和桡动脉血样的脂质组学结果差异明显:如对照组中 TG(16:018:124:1)、DG(50:1)、TG(16:0e16:018:1)、Hex1Cer(d34:1+O)、TG(15:018:220:5)、PE(12:0e22:1)等,稳定型心绞痛组中Cer(d17:018:4)、PE(38:5)、Hex1Cer(d18:120:0)、TG(36:2e),急性心肌梗死低血栓负荷组中 Cer(d17:018:4)、PC(20:1e20:4)、PC(35:4e)、Cer(d42:0)、Cer(d42:1+O),急性心肌梗死高血栓负荷组中 MePC(19:2)、MePC(30:4)、PC(29:2)、PC(16:1e20:5)、PC(35:4e)等均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1.冠脉血栓病变患者血浆脂质分子表达水平存在显着性差异,以甘油酯、甘油磷脂、鞘脂等脂成分最为显着。2.同类脂质不同的细分成分对冠脉血栓形成的影响不同。冠脉内样本的脂质差异表达可能较为准确反映血栓负荷的形成。

马凯霞[5](2021)在《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研究总胆红素(Serum 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Type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下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关系,并进一步分别分析不同类型胆红素水平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不同甲功状态下甲状腺激素(Thyroid hormone,TH)水平的关系及相关生化指标、血糖及胰岛功能在不同甲状腺状态下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查阅至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2018年11月-2020年11月T2DM患者228例,根据不同甲状腺激素水平分为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9例,甲状腺功能亢进组20例,甲状腺功能减退42例,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7例,甲状腺功能正常组120例,收集各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总胆红素、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促甲状腺激素、血清总甲状腺素、血清总三碘甲腺原氨酸、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等相关指标,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B)。用SPSS2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本次研究中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约占总样本量的52.63%,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占总样本量8.77%,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占总样本量3.95%,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占总样本量18.42%,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占总样本量16.23%。得出结论T2DM甲功异常组患者中甲减及亚甲减患病率所占比重最高,甲亢次之,亚甲亢患病率最低。在性别方面,T2DM女性患病率(36.40%)低于男性患病率(63.60%),甲亢组和亚临床甲亢组患病率为女性高于男性,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不同性别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在T2DM患者不同TH水平状态下,分别比较各组之间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水平变化,其中年龄、BMI、TC、HOMA-IR水平在不同组别之间有显着差异(P<0.05)。再进一步进行两两比较,其中在不同组年龄的比较中,亚甲减组平均年龄水平高于甲亢组年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BMI水平的比较中,甲亢组BMI平均水平和亚甲减组、甲减组、甲功正常组比较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TC水平比较中,甲亢组TC平均水平和余下各组相比最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组HOMA-IR水平比较中,甲减组HOMA-IR水平和亚甲减组、甲亢组、甲功正常组比较,甲减组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通过Spearman相关性分析比较TBIL、DBIL、IBIL分别与年龄、TSH、FT3、FT4、TT3、TT4、HOMA-IR水平的相关性,只在甲功正常的情况下,TBIL、IBIL与FT4呈正相关的关系(P<0.05),DBIL与FT3呈正相关(P<0.05)。结论:1.在T2DM患者中,T2DM合并甲减及亚甲减患病率最高,在不同性别方面比较合并甲亢组和亚临床甲亢组患病率为女性高于男性,合并甲减组和亚临床甲减组不同性别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2.在T2DM患者中,一般资料、相关生化指标及胰岛功能在不同甲功状态比较中,亚甲减组平均年龄最高,甲亢组BMI、TC平均水平最低,甲减组胰岛素抵抗水平最高,提示T2DM合并甲减患者需警惕胰岛素抵抗的发生。3.在T2DM患者中,只有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状态下,TBIL、IBIL与FT4呈正相关,DBIL与FT3呈正相关,为临床诊治工作提供了参考。

侯婷婷[6](2021)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本院内分泌科住院的T2DM患者167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例数据均来自病案室录入资料,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如性别、年龄、糖尿病病程、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等。收集相关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如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间接胆红素(Indirect bilirubin,I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谷丙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尿酸(Serum uric acid,SUA)、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Hemoglobin A1c,Hb A1c)及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体重指数(BMI)的计算方法:BMI=体重(kg)/身高的平方(m2)。eGFR计算方法:男性Ccr=(140-年龄)*体重(kg)*1.23/血肌酐(umol/L)。女性Ccr=(140-年龄)*体重(kg)*1.03/血肌酐(umol/L)。所有患者均进行眼底检查并予以眼底照相,根据2002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新的国际临床分级标准,由眼科医师根据眼底照相结果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和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所有数据均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间比较显示,DR组血清TBIL(12.66±4.20umol/L)、DBIL(4.35±2.23umol/L)、IBIL(8.37±3.29umol/L)水平均低于NDR组(13.99±3.90umol/L)、(4.72±1.62umol/L)、(9.30±3.01umol/L),DR组年龄、病程、SBP、BUN及SUA较NDR组升高(P<0.05)。当将两组间危险因素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方程发现,血清TBIL与DR呈负相关(OR:0.922,95%CI:0.893-0.952),病程、SBP、BUN是DR的危险因素(P<0.05)。在生理范围内,当进一步将所有患者的血清TBIL水平按照三分位数法分为Q1组(<11.65umol/L)、Q2组(11.65-15.40umol/L)、Q3组(>15.40umol/L),Q1、Q2、Q3组间的Hb依次为(131.94±16.15g/L)、(135.02±15.21g/L)、(140.99±15.12g/L),逐渐升高。Q1、Q2、Q3组间的DR发生率依次为(25.80%)、(19.20%)、(13.80%),逐渐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TBIL与Hb呈正相关(r=0.255,P=0.000),TBIL与病程呈负相关(r=-0.098,P=0.000),而与SBP、BUN无明显相关性(P>0.05)。以TBIL分类为自变量,以是否有DR为因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调整性别、年龄、病程、SBP、DBP、ALT、BUN、SUA、TG、LDL-C、HDL-C、Hb、Hb A1c后,与位于第一分位的患者相比,第三分位患者发生DR的OR值为0.455(95%CI:0.328-0.629,P<0.05)。结论:血清总胆红素与DR之间存在负相关,血清总胆红素可能是预测DR发生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对于血清胆红素水平偏低的患者,应密切监测尿素氮、收缩压的水平,对DR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刘越[7](2021)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文中提出研究背景冠心病和糖尿病均是慢性炎症性疾病。持续、低水平的炎症状态在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发挥重要作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是目前研究最广泛的炎症标志物,能够灵敏地反映体内低浓度的炎症水平。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属于临床常见的发生血栓事件的高风险人群,hs-CRP能否预测冠状动脉病变复杂、严重程度以及长期预后,从而指导临床管理,目前尚无充分的研究证据,尤其缺少中国人的研究数据。研究目的探讨入院hs-CRP水平对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特点及远期预后的影响。研究方法入组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根据入院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低危(<3.00 mg/L)、中危(3.00-9.99mg/L)和高危组(≥10.00mg/L)。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用SYNTAX评分显示,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hs-CRP与SYNTAX评分的关系。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和脑卒中)。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随访结果,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共有2616例患者纳入到本次分析。低危、中危和高危组分别有1617例(61.8%)、614例(23.5%)和385例(14.7%)。在基线特征方面,hs-CRP升高的患者合并更多心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更大、既往脑血管疾病、吸烟史以及心、肾功能不全比例更高,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者更多。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hs-CRP是预测冠状动脉中、重度复杂病变(SYNTAX评分≥23)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hs-CRP与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血糖等均无明显交互作用,hs-CRP与冠脉病变程度的关系在高危亚组(高龄,女性,高血压,高血脂,未使用降糖药,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中尤为明显。随访结果显示,三组患者5年全因死亡的发生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依次为3.4%、4.7%和7.3%(p=0.003),心原性死亡同样随hs-CRP升高而增加,但5年内发生MACCE的概率在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表明,主要复合终点和血运重建的累积事件率在三组整体间具有显着性差异(log-rank检验p值均<0.0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在校正混杂因素后表明,hs-CRP仅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SYNTAX评分是复合终点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论入院hs-CRP水平与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尤其是在高危人群更为显着;hs-CRP是影响患者远期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背景血脂异常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载脂蛋白B(apoB)与载脂蛋白A-I(apoA-I)均是血浆脂蛋白中重要的蛋白质组分,两者的比值反映了致动脉粥样硬化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平衡。目前,关于apoB/A-I在ACS合并糖尿病患者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研究目的(1)探究apoB/A-I 比值与冠脉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2)评估apoB/A-I对长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是对一项单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研究开展的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在阜外医院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中,共计2563例糖尿病合并ACS患者纳入到本次分析。根据入院时apoB/A-I 比值,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0.63(n=1279,49.9%)和 ≥0.63(n=1284,50.1%)。采用 SYNTAX 评分量化冠脉病变复杂和严重程度。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apoB/A-I与SYNTAX评分间的关系。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利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随访结果,发现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结果从基线特征看,高apoB/A-I组尽管年龄更小,合并症更少,但在实验室检查中血糖、血脂代谢紊乱的比例更高,有更多的患者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和中重度狭窄病变。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apoB/A-I比值是预测复杂、严重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341,95%CI 1.039-1.730,p=0.024)。此外,急性心肌梗死和肾小球滤过率也是SYNTAX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亚组分析显示,在传统血脂代谢指标正常的情况下,apoB/A-I比值与病变间仍有明显密切的相关性。中位随访时间为878天,随访期间与低比值组相比,高比值组围术期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率(1.0%比2.2%,p=0.019)和总体心肌梗死发生率(2.0%比3.3%,p=0.028)明显增加,但全因死亡未达到统计学差异。生存曲线显示,两组间的心肌梗死的差异随时间进展而明显扩大(log-rank p<0.05)。在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表明apoB/A-I仍然是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其发生风险在围手术期和长期随访期间均增加了1倍。研究结论(1)在ACS合并糖尿病人群中,是病变严重程度和再发心肌梗死的独立预测因素;(2)入院apoB/A-I 比值这一非传统血脂指标有助于识别复杂病变和高危人群,指导介入术后管理。研究背景胆红素是血红素代谢的终产物和内源性抗氧化剂。不少研究认为正常高值的胆红素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还可以增强胰岛素活性。但也有部分研究观察到胆红素水平和临床风险呈正比。有限的文献报道了直接胆红素(也称为结合胆红素)在急性冠脉综合征诊断或风险分层中的作用,但结论不一。迄今尚无研究涉及胆红素在复杂、高危冠心病患者中的临床意义。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1)探究直接胆红素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变复杂性和严重程度的关系;(2)评估直接胆红素水平对患者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以及在不同糖代谢情况(正常糖代谢调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患者预后的差异;(3)评估联合直接胆红素和SYNTAX评分II的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系针对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的二次分析。在2004年4月至201 1年2月期间,连续入组了 5322名表现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三支病变的患者。根据患者糖尿病病史、用药、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将患者分为正常血糖调控、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三种类型。疾病的复杂和严重程度由SYNTAX评分进行量化。最后一次随访时间为2016年3月。主要终点是全因死亡,次要终点是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急性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和卒中)。研究结果根据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将患者等分为四组::Q1(0-1.60 μ mol/L)、Q2(1.61-2.20μ mol/L)、Q3(2.21-2.80 μ mol/L)和Q4(>2.80μmol/L)。直接胆红素升高的患者年龄较大,男性居多,既往心肌梗死和吸烟史的比例更高。然而,高直接胆红素组患糖尿病或高脂血症病例相对较少。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直接胆红素是预测中高水平SYNTAX评分(>22)的独立危险因素。中位随访时间为6.5年,期间共计901例(16.9%)死亡,1777例(33.4%)发生MACCE。死亡风险随直接胆红素升高而明显升高(14.7%比14.4%比1 8.5%比19.3%,p<0.001),而MACCE发生率在组间无显着差别(p=0.119)。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分析发现,直接胆红素基线水平是预测远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Q1比Q4:HR 0.757,95%CI 0.613-0.934,p=0.01;Q2比 Q4:HR 0.798,95%CI 0.644-0.988,p=0.038,Q3 比 Q4:HR 0.947,95%CI 0.775-1.157,p=0.595)。当根据糖代谢状态和治疗措施对患者进行分层后发现,直接胆红素升高仅与糖尿病患者死亡高风险相关,与正常血糖水平和糖尿病前期亚组生存率无关。相比血运重建组,直接胆红素的预测性仅在单纯药物治疗亚组有意义。此外,将直接胆红素与SYNTAX评分Ⅱ结合之后,SSⅡ对死亡风险预测的区分能力(一致性指数)和重分类能力(净重分类改善度和综合区分改善度)均有明显统计学意义上的提高。研究结论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三支病变患者中,基线直接胆红素水平不仅与病变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并且能够预测远期死亡风险(尤其是在糖尿病患者中),将直接胆红素纳入现有的风险评分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危险分层能力,帮助指导临床决策。

王胜兰[8](2021)在《血清总胆红素与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血清胆红素水平与残余肾功能(Residual kidney function,RKF)下降之间的关系,探讨血清胆红素对CAPD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腹膜透析中心CAPD≥3个月并于门诊规律随访的患者,研究截止日期为2020年1月1日时跟踪随访3年,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性别、年龄、血压、原发性肾脏疾病、伴随疾病、透析龄、药物使用情况),实验室指标(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白蛋白、尿素氮、血肌酐、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糖化血红蛋白、铁、校正钙、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24小时尿量、超敏C-反应蛋白),透析充分性评估指标(每周总尿素清除指数总Kt/V、残肾Kt/V),残肾功能下降评估(24小时尿量、残肾Kt/V下降率)。根据基线时血清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水平分组。通过使用SPSS25.0统计分析Kaplan-Meier方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估计血清胆红素和维持性CAPD患者RKF下降之间的关联。结果:1.一般情况:入选CAPD患者95例,男性54例(56.8%),平均年龄(51.42±11.30)岁。TBIL波动在2.60-12.13μmol/L,M(1/4,3/4)为5.74(4.77,7.45)μmol/L,平均数为6.12μmol/L。四分位分组:Q1组24例(TBIL≤4.74μmol/L);Q2组24例(4.74<TBIL≤5.74μmol/L);Q3组24例(5.74<TBIL≤7.50μmol/L);Q4组23例(TBIL>7.50μmol/L)。Q1组与Q4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BMI、收缩压、舒张压、原发病、高血压、糖尿病、用药史、总Kt/V下降率方面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红蛋白、白蛋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间接胆红素方面,Q1组与Q4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铁蛋白、铁、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肌酐、尿酸、尿素氮、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钙、校正钙、磷、超敏C-反应蛋白、e GFR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残余肾功能情况比较结果:平均随访时间28.6(18.48,34.05)个月,共47例残余肾功能丧失,占49.5%,与Q1组相比,高水平组Q4明显减少(18例vs 6例(75.0%vs 26.1%)),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Kt/V下降率0.012%。与Q1组相比,Q4组在总Kt/V、残肾Kt/V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TBIL相关因素分析:TBIL与血红蛋白、总Kt/V、残肾Kt/V呈正相关(均P<0.05),TBIL与超敏C-反应蛋白、e GFR、随访时间、残肾Kt/V下降率等无显着相关性。4.胆红素与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相关性:Kaplan-Meier生存曲线结果显示,Q4组患者与Q1生存时间分布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73),按IBIL、DBIL四分位分组,Q4′与Q1′、Q4"与Q1"生存时间分布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将TBIL作为连续性变量纳入Cox回归分析显示,TBIL水平每增加1μmol/L,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降低21.1%(95%CI:0.671~0.926,P=0.004),连续校正血红蛋白、铁蛋白、血清铁、白蛋白、血肌酐、尿素氮、糖化血红蛋白、血钙、残肾Kt/V、总Kt/V等混杂因素后,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降低16.4%(95%CI:0.705~0.990,P=0.038)。单因素Cox回归分析发现,以Q1组为参考,Q4组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显着降低(HR=0.277(95%CI:0.109~0.705,P=0.007);校正了性别、年龄后,与Q1组相比,Q4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降低了67.9%;继续校正上述各种混杂因素后,与Q1组相比,Q4组患者的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降低了71.8%。6.TBIL对CAPD患者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预测价值:通过ROC曲线下面积计算结果:与超敏-CRP相比(曲线下面积为0.521(95%CI:0.417~0.625)),TBIL预测CAPD患者发生残余肾功能丧失的曲线下面积为0.684(95%CI:0.581~0.776,P<0.001),最佳截断值为5.46μmol/L。TBIL预测价值稍高。结论:1.血清TBIL与总Kt/V、残肾Kt/V、血红蛋白水平相关。2.高水平TBIL患者RKF丧失风险明显降低,TBIL每增加1μmol/L,残余肾功能丧失的风险降低16.4%。3.TBIL、DBIL、IBIL均可以预测CAPD患者发生残余肾功能丧失,TBIL价值更高。4.与TBIL≤4.74μmol/L相比,TBIL>7.50μmol/L残余肾功能丧失风险降低了71.8%。

程雅倩[9](2021)在《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文中认为目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作为肾脏疾病的常见类型,是造成发达国家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而我国DKD的发病率也逐年攀升,占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病因的首位。随着疾病进展,CKD(包括DKD)病人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s,CVD)是其中的最主要的一种,给患者的生存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据悉,左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是CKD病人发生CVD的一个重要预测因子,它的评价指标主要是左心室质量指数(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LVMI)。研究显示,胆红素与CVD的风险之间有着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胆红素与CKD1-3期的DKD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同时积极寻找左室肥厚的其他潜在相关因素,为该人群的疾病监测及预防提供一定帮助。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20年8月住院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诊断为CKD1-3期且病因为DKD的病人261例,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既往病史等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超声心动图测量数据。使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比较不同CKD分期患者胆红素水平及LVH发生情况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探索胆红素与患者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将患者分为LVH组(104例)和非LVH组(157例),使用T检验、非参数检验及卡方检验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差异,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探究DKD患者LVH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1.CKD1-3期的DKD患者血清总胆红素、LVMI水平及LVH情况:随着CKD分期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逐渐下降,LVMI水平逐渐升高(p值均<0.05)。不同CKD分期的患者LVH发生率各不相同,且CKD1期<CKD2期<CKD3期(p值均<0.05)。2.胆红素与主要临床指标的相关性: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血清总胆红素与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血红蛋白、白蛋白、血钙水平呈正相关(p<0.05),而与LVMI、尿蛋白定量、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水平呈负相关(p<0.05)。3.LVH组与非LVH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与非LVH组相比,LVH组女性占比、糖尿病10年以上者占比、高血压患者占比、尿蛋白定量、TC、LDL-C、血磷较高,而eGFR、白蛋白、总胆红素、血红蛋白、血钙较低(p值均<0.05),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糖、尿酸、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Lp(a)无显着差异(p>0.05)。4.CKD1-3期的DKD患者LVH的独立相关因素分析:女性、eGFR降低、总胆红素降低、高血压、贫血是LVH的独立相关因素(p<0.05),女性患者发生LVH的风险是男性患者的5.358倍(p=0.000,OR=5.338,95%CI 2.465-11.645);以CKD1期为参照,CKD2期患者发生LVH的风险是CKD1期的5.023倍(p=0.001,OR=5.023,95%CI 1.931-13.065),CKD3期患者发生LVH的风险是CKD1期患者的6.285倍(p=0.000,OR=6.285,95%CI 2.240-17.629);总胆红素<8.5umol/L者发生LVH的风险是总胆红素≥8.5umol/L者的3.159倍(p=0.002,OR=3.159,95%CI 1.516-6.583);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的风险是非高血压患者的2.352倍(p=0.048,OR=2.352,95%CI 1.006-5.497);贫血者LVH的风险较高,是非贫血者的3.831倍(p=0.000,OR=3.831,95%CI 1.800-8.156)。结论:1.随着CKD分期增加,血清胆红素水平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2.在CKD1-3期的DKD患者中,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LVH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eGFR下降、贫血、高血压、性别也与DKD患者的LVH发生独立相关。

李海凤,黄仁胜[10](2020)在《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冠心病是世界各地主要的健康问题,死于冠心病的人数约占全球死亡人数的三分之一。影响冠心病发生和发展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一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重视,本文主要从这些新的冠心病危险因素预测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应用价值方面进行综述,为临床诊治和疗效监测提供参考。

二、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脂质水平关系的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脂质水平关系的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3 方法
    1.4 观察指标
    1.5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冠心病组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和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2.2 3组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比较
    2.3 3组冠心病患者尿酸水平比较
    2.4 3组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3 讨论

(2)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应用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比较
    2.2 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血清胆红素与尿酸水平比较
3 讨论

(3)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前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纳入标准
    1.3 排除标准
    1.4 观察指标
        1.4.1 基础资料
        1.4.2 实验室标本采集
    1.5 采用Gensini评分进行分组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清ApoB/ApoA1 比值、CysC、血清胆红素水平比较
    2.3 观察组内患者的Gensini评分与血清ApoB/ApoA1 比值、CysC、血清胆红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2.4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2.5 ApoB/ApoA1 比值、CysC、DBIL、IBIL预测冠心病的ROC曲线分析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载脂蛋白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发病风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栓负荷水平的脂质组学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冠脉血栓负荷影响因素及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5)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入选标准
    2.3 排除标准
    2.4 诊断标准
    2.5 分组及资料收集
    2.6 检测方法及技术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T2DM患者不同甲状腺功能状态患病情况
    3.2 T2DM患者不同组一般资料及代谢指标的比较
    3.3 T2DM患者 TBIL、DBIL、IBIL水平在不同甲功状态下的比较
        3.3.1 5组T2DM患者TBIL与T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3.2 5组T2DM患者DBIL与T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3.3.3 5组T2DM患者IBIL与TH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病情况分析
    4.2 T2DM患者不同组HORM-IR水平的分析
    4.3 T2DM患者各胆红素水平与甲状腺激素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结论
第六章 本研究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文献综述 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异常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6)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材料与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本人简历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及参考文献 血清胆红素与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研究
    参考文献

(7)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表
第一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高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预后的影响
    摘要1
    Abstract1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载脂蛋白B/A-I比值对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和远期预后的预测价值
    摘要2
    Abstract2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直接胆红素对不同糖代谢状态下冠心病三支病变患者的预后价值
    摘要3
    Abstract3
    前言
    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抗炎治疗在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前景与困境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致谢

(8)血清总胆红素与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胆红素在肾脏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血清胆红素在慢性肾脏病患者左室肥厚中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英文对照表
致谢

(10)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胱抑素C
2 血清总胆红素
3 降钙素原(PCT)
4 25- 羟基维生素D[25(OH)D]
5 对氧磷酶1(PON1)
6 硫醇
7 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
8 结语

四、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脂质水平关系的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尿酸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J]. 董妍,马丽. 当代医学, 2022(05)
  • [2]冠心病患者临床检验中血清胆红素与尿酸的应用价值[J]. 朱诚. 系统医学, 2022(01)
  • [3]冠心病患者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胱抑素C、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D]. 付琳. 山西医科大学, 2021(01)
  • [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血栓负荷水平的脂质组学差异研究[D]. 鲍帅. 山东大学, 2021(12)
  • [5]总胆红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关系的研究[D]. 马凯霞. 青海大学, 2021(01)
  • [6]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D]. 侯婷婷.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病变程度和预后风险的评估[D]. 刘越.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21(02)
  • [8]血清总胆红素与持续性腹膜透析患者残余肾功能的相关性研究[D]. 王胜兰. 河北医科大学, 2021(02)
  • [9]胆红素与糖尿病肾病患者左室肥厚的关系[D]. 程雅倩.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10]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J]. 李海凤,黄仁胜. 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 2020(07)

标签:;  ;  ;  ;  ;  

冠心病患者血清总胆红素与血脂水平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