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

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

李延丽[1]2007年在《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行业和医药市场快速发展。我国实行的药品分类管理,GMP认证制度,药品降价和集中招标采购政策以及正在进行的医药保险体制改革都对我国的医药企业产生了影响。同时,加入WTO给我国医药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医疗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医药营销渠道进行研究,目的就是希望将我国目前的各种情况与国外先进的医药营销渠道相比较,指出我国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从营销渠道的选择、渠道成员的选择和培训以及针对渠道冲突问题提出具体的策略建议。为我国医药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应对入世挑战提供现实依据。本文主要分为叁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通过对我国医药市场现状的总述,分析影响我国医药市场发展的各种因素,揭示我国医药市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医药企业“多、小、散、乱”、药价虚高、医疗资源分配不合理和终端销售不平衡。同时,分析了我国医药行业发展的趋势。第二部分回顾了我国医药行业营销渠道发展历程,总结了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主要模式及特点,通过与国外发达国家医药营销渠道的对比分析,明确了我国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具体问题,指出我国医药企业应加强营销渠道建立及管理。第叁部分运用营销渠道相关的理论对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的构建和改进提出了具体的方法,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营销渠道的模式选择办法以及医药营销渠道改进的具体措施。最后论述了营销渠道冲突及管理问题。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是:(1)指出我国目前医药营销渠道存在的问题:营销渠道结构不合理;医院招标采购制度有待完善;药品名称管理混乱,一药多名;零售终端建设有待加强;医药营销行为不道德。(2)系统总结了影响医药营销渠道模式选择的因素。(3)用线性权重的方法对经销商进行评估,选择合适的渠道成员。(4)提出了渠道改进的具体措施:我国医药企业要并购重组,增强实力;注重研发创新;提高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发展医药物流;积极进行渠道创新。(5)就医药营销中的窜货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管理和控制的措施。

史立臣[2]2007年在《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就医药产品销售渠道的选择和管控进行了较为详实的研究和分析,并介绍了药品销售渠道演变历程和我国药品渠道的运作情况,对各阶段销售渠道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对目前销售渠道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系统描述。根据销售渠道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通过比较的方法,把药品相对于普通商品的特殊性表现出来,这种特性也决定了药品销售渠道的复杂性。同时对现有药品销售渠道模式、药品销售渠道设计原则、药品销售渠道设计的决定因素、药品销售渠道建设的目标等方面分析了药品销售渠道模式发展动态,同时针对对药品销售渠道建设的影响因素和药品销售渠道的设计原则进行了分析和总结。本文我国药品销售渠道实施有效渠道管理的办法进行了分析,建立药品销售渠道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本部分从销售渠道的选择,销售渠道的管理和控制,渠道危机预警管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旨在提取选择和管理药品销售渠道的方法。本文最后对我国未来药品销售渠道发展进行了探索,借助第叁终端市场打开销售局面,有效利用招标中介资源,混合型医药销售模式,用做保健品的方式来做医药销售和用DTC推广模式改进OTC销售渠道这几种模式是我国进行药品销售渠道建设应该借鉴的模式。

魏明[3]2004年在《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文中提出我国落后的药品销售渠道致使零售终端药价过高,给我国消费者带来很大负担,不利于我国药品市场的发展。同时,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了药品分销服务市场,国外医药企业纷纷进入我国药品市场,以其先进的销售渠道与国内医药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从我国药品市场的发展,还是从应对国外医药企业竞争来说,都有必要对我国的药品销售渠道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立足于国内药品市场,借鉴美国的药品销售渠道,运用市场营销基本理论和药事管理理论,采用了例证法、引证法、对比分析法、归纳法、演绎法以及逻辑推理等方法,对当前我国药品销售渠道进行了研究。本文分六章来探讨这一问题。 第一章是导言部分。在这一部分中,先介绍了本论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然后介绍了国内外研究动态,接下来介绍了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对文章的主要的概念给予了界定。 第二章是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现状分析。本章首先追述了我国药品销售渠道发展的四个阶段,然后介绍了我国当前通用的四种药品销售渠道,最后揭示了我国药品销售渠道存在问题。 第叁章是将我国与美国药品销售渠道进行了对比分析。本章分析了美国当前的药品销售渠道的现状,然后将我国的药品销售渠道与美国作了比较,揭示了两者之间的差距。 第四章是药品销售销渠道的影响因素分析。本文对药品销售渠道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作了详细、系统的分析,药品销售渠道的内部环境包括药品生产企业、药品中间商、药品用户和药品营销人员;药品销售渠道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渠道穿过国家或地区的社会文化环境和市场竞争环境。 第五章是药品销售渠道的改进和构建。本章首先介绍了药品销售渠道改进和构建的目标和原则,之后讨论了八种改进的策略,最后还建议了当前我国应当采取的叁种新型药品销售渠道模式。 第六章是结论和建议。本章对论文作了总结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两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综上所述,药品销售渠道研究对我国药品市场的发展和应对国外医药企业竞争有重要意义。本文创新点有叁点:第一,对药品销售渠道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第二,提出了对当前我国药品销售渠道改进的策略;第叁,提出了叁种新型的药品销售渠道模式。

陈兆夫[4]2010年在《中国药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医药行业是一个蕴涵着丰富价值的高潜力行业,被誉为“永不衰落的朝阳行业”,它的顺利发展使广大患者深深受益,具有丰厚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国内制药企业研发创新能力的不足,各企业之间产品的同质化竞争、营销模式的同质化竞争日趋严重;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医药企业又面临着跨国企业的强势竞争,迫使我国医药企业面临更激烈的市场竞争。随着2009年开始的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推进,商业环境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如何应对新变化,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成为摆在医药企业面前的严峻课题。营销力在企业的竞争力建设中非常重要,营销渠道决策又是营销中的重要决策之一,所谓得渠道者得天下。因此对新形势下药品营销渠道的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基于以上原因,本文中作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方法,在分析药品营销渠道环境、药品营销渠道历史演变及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对国外药品营销渠道的分析,对我国药品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结合作者的营销工作实践,分政府、医药企业两个层次,分别有针对性地对其营销渠道发展策略提出具体实施策略建议,并以瑞阳制药为实证进行分析,以期为药品营销渠道模式的选择和创新提供参考和借鉴,既具有一定的前瞻性,更具有实战价值。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背景下,政府要为建立公平规范高效的药品营销渠道发展环境而制定实施相应的发展策略;药品生产经营企业要顺势而为,以提高核心竞争力为导向,采取相应的策略以改进发展自己的营销渠道。本文共分为7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论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研究思路及方法等;第二部分介绍了营销渠道的相关理论知识,对营销渠道的概念、功能、流程、组成要素、理论研究成果等进行了阐述,是本文的理论基础;第叁部分对药品营销渠道的的外部环境进行了系统分析,主要分析了法律政策环境、经济环境、人口环境、技术环境的影响;第四部分分析了我国药品营销渠道的历史演变,重点分析了我国药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营销渠道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还简要介绍了发达国家药品营销渠道的现状及特点,以期能有所借鉴;第五部分结合作者自己对药品营销渠道的了解,分两个层次提出了营销渠道的发展策略:政府对营销渠道发展的引导策略;制药企业、经营企业药品营销渠道发展的策略;第六部分以瑞阳制药有限公司为例,分析了其营销渠道的特点、不足,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营销渠道发展的七个策略;第七部分为结论与展望。

蒋浩[5]2006年在《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改进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药品与每个人息息相关,药品行业每发生微小的变化都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而药品流通领域更是近些年来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但我国的药品流通渠道存在着较多的问题,这既与国家政策、市场调节机制、药品中间商素质有关,更是与制药企业本身的渠道设计、管理和控制有关。我国落后的药品销售渠道致使零售终端药价过高,给我国消费者带来很大负担,不利于我国药品市场的发展。同时,加入WTO以后,我国对外开放了药品分销服务市场,国外医药企业纷纷进入我国药品市场,以其先进的营销渠道与国内医药企业展开激烈的竞争。因此无论是从我国药品市场的发展,还是从应对国外医药企业竞争来说,都有必要对我国的药品营销渠道进行细致深入的研究。本文从我国药品营销渠道的实际出发,研究了药品营销渠道的市场环境,剖析了药品营销渠道的基本状况,对药品销售渠道影响因素作了详细的分析,对药品营销渠道的优化作了重点研究:在理论上,提出了创新医药营销观念导入市场竞争观念;在方法上,提出对药品营销渠道进行改进和设计;在实践上,加强渠道冲突管理,改善渠道状况,加强渠道整合,导入客户关系管理,提高自身管理水平。最后通过案例,进一步探讨药品营销渠道改进的具体措施。当前,社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医药消费方兴未艾,医药市场容量巨大,我国的药品行业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消费观念的转变以及市场进一步的对外开放,医药市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国际化。我们只有树立适应市场的新观念,优化渠道结构、提升渠道管理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制药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王鹏[6]2006年在《我国OTC药品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认为本文的写作目的是要解决现阶段我国医药企业在OTC药品营销渠道方面存在的不足,旨在通过对OTC药品营销渠道的研究,为我国医药企业OTC药品营销渠道的改进提供有益的借鉴。本文分为五个部分,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逐步展开分析并最终提出政策建议和对策方法。第一部分我国医药产业及企业现状概述。第二部分OTC药品特征及市场现状,在界定了OTC药品及消费特征等基本概念后,对国内及国际OTC药品的市场现状进行了描述。第叁部分OTC药品营销渠道的内涵与特征,首先比较分析了产品营销渠道与OTC药品营销渠道的异同,接着着重分析了OTC药品营销渠道的基本成员及基本模式。第四部分OTC药品营销渠道策略分析,在分析了我国目前OTC药品营销渠道基本类型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OTC药品营销渠道的策略。第五部分OTC药品营销渠道的改进,基于以上章节的描述和分析,提出了OTC药品营销渠道改进的目标和原则,本文最后立足于改进和完善OTC药品营销渠道提出了具体的对策方法和建议。

刘毅[7]2018年在《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药价虚高是我国药品供应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产生与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的定价策略密切相关。药品最主要的销售渠道是通过供应链中各个环节经由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最终被患者消费。公立医院作为药品供应链中的重要主体,不仅是上游药品采购环节的主要买方,同时是下游药品销售环节的主要卖方。而作为一类特殊商品,药品定价不仅受到市场供需关系影响,还受到价格政策的约束。为了合理引导药品定价、有效缓解患者用药负担,政府于2009年正式拉开新医改帷幕,并且将药品价格政策改革作为重点工作之一。针对药品供应链上游的采购环节,实施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替代药品分散采购政策;针对药品供应链下游的销售环节,实施药品零差率政策,替代药品加成政策。改革开展以来,虽然在整体上患者用药负担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在部分地方药价不降反增,药价虚高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政策实施效果表现不稳定。本文开创性地从药品供应链视角出发,通过构建博弈模型并对比均衡结果,论证了不同药品价格政策对供应链中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定价策略的作用机理;总结了现行药品价格政策对于解决价格问题的优势与不足;最后针对药品供应链各环节并结合研究结论提出了改进药品价格政策建议。得到创新结论如下。(1)关于采购环节中的医药企业定价策略。在药品分散采购政策下,公立医院的强势地位和对高药价的逐利性,使得医药企业采取抬高药价并增加促销的定价策略;在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医药企业将定价策略从高定价大促销转向降低药品价格,药品采购价格虚高“水分”被挤出。然而,药品集中采购政策强制剥夺了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的议价权利并同时损害了双方利益,从而引发医药企业规避招标,致使政策难以长期稳定发挥效用。(2)关于销售环节中的公立医院定价策略。在药品加成政策下,低价药品的加价空间被限制,公立医院采取销售高价药品并高加价的定价策略;在药品零差率政策下,医院的药品加价策略被强行限制,同时,合理制定并配合实施医疗服务价格政策能够保证公立医院销售低价药品,并且在不损害公立医院正常运行的前提下挤出药品销售价格虚高“水分”。但是,药品零差率政策只剔除了药品销售加成利润,如果药品采购回扣仍然存在,零差率政策表现不稳定,甚至将恶化现状。(3)关于供应链全过程中的医药企业和公立医院定价策略。考虑到单一政策的不足,集中采购和零差率政策在供应链上下游的同步实施是消除药品高定价策略的有效途径,而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是实现该有效途径的关键。

熊平[8]2007年在《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由于我国药品注册审批中频繁发生商业贿赂和寻租事件,药品定价管理不科学,招标采购管理不严格,导致了药品流通秩序混乱,药价持续虚高。药价虚高直接损害了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已经由管理问题和经济问题上升为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激化了社会矛盾,成为了当前社会的一大隐患。政府为解决药品流通价格虚高问题,采取了降低药品价格、集中招标采购、改革药品定价体制、药品注册管理体制和进行双G认证(GMP、GSP)等措施。但是由于没有把握住药品流通有别于其它商品的特殊性,没有找准药价虚高背后的制度缺陷和根源,药价虚高问题依然未得到有效地解决。基于此,本文力图从系统分析药品注册审批、生产和流通体制缺陷入手,找出导致药价虚高的制度原因,针对性地提出修补这些制度缺陷的对策建议,供政府治理药价虚高问题决策时参考。论文揭示了药品流通有别于其它商品的特殊性,建立了研究药品流通价格虚高问题的四个假设。论文对我国药品流通体制演进的历史沿革、医疗体制、药品生产和营销体制、政府的药品监管体制、发达国家的药品流通管理模式和我国几种比较成功的药品流通模式,作了评述和对比研究。论文运用了系统论、SCP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博弈论和规制理论等,通过构建药品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医院、政府管理部门和患者等各种利益群体的一系列博弈模型,揭示了药品流通中各利益主体的相互关系,以及价格虚高问题的实质制度性根源,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药价虚高问题的路径。论文指出,药品价格虚高,表面看是价格问题,实质上是药品审批体制、生产和流通体制、医疗保障体制、政府管制体制等各个环节制度缺陷的综合作用,导致药品流通虚假差异化竞争造成的,必须系统地对前述各种体制进行综合配套改革,才能使问题得到根治。论文分3个层次,共6章:第一层次(绪论和第1~2章)为研究思路与立论基础部份,主要阐述论文的立题基础,药品流通问题的研究进展,论文的研究思路及相关的理论综述。同时对药品流通的特点,国内外药品流通模式的特点和流通体制改革的历史沿革作分析评述,找到论文研究的着眼点,为立论的展开奠定基础。第二层次(第3-4章)为主体研究部份,本部份在总结我国药品流通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论文的研究假设,分析了医疗和药品营销系统资源的稀缺性,药品监管的制度缺陷、规制失效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药品流通中的虚假差异化市场竞争和医患之间、医生与药品流通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建立经济学模型,用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渠道关系理论、市场绩效理论、系统论和博弈理论等对我国药品流通前端的注册审批、定价、招标问题,流通中的低效率问题进行了研究。揭示了药品流通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药价虚高的根源;第叁层次(第5-6章)为对策建议和论文总结。提出解决药品流通制度缺陷以及价格虚高问题的原则、步骤和方法,以及控制风险措施。总结本文的思路、研究逻辑、主要观点,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论文提出了以下有创新性的观点:1、论文以系统论为指导,突破现有文献着眼于单个环节研究的局限性,系统全面地分析了我国药品流通及管理体制各环节上的弊端,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和具体措施。论文把药品流通体系分为前端和流通过程两大部份,把它看成是由前端部份的政府药品监管体系,药品流通过程,以及与之直接关联的医疗体系和患者组成的一个多环节系统。论文建立了医疗和药品流通资源的稀缺性假设,政府规制失效和机会主义行为假设,药品流通市场虚假差异化竞争假设,权力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博弈假设;构建了药品流通中权力结构失衡条件下的制药企业与医院、医生与患者的博弈模型;用交易费用理论、寻租理论、规制俘获理论、渠道权力结构理论、市场绩效理论和博弈论,分别对前端环节、流通过程部份和关联领域的制度缺陷作了深入分析和整体综合研究,从中找出了导致药价虚高的制度性根源,并系统地提出一套针对性的治理对策。2、论文用寻租理论和规制俘获理论,对药品流通前端环节——药品注册审批和定价中的制度缺陷和弊端作了分析。论文认为,政府药监机关官员设租,并诱导制药企业寻租,收取商业贿赂,被俘获导致了规制失效;制药企业寻租获取“新药批文”后,更换药品名称,虚增疗效,把寻租和商业贿赂发生的费用和其它不正当费用打入成本,倒逼药监机关认可其对药品的虚高定价,种下了市场药价虚高的祸根。论文认为,政府规制失效是药价虚高的根源。3、论文把我国药品流通渠道划分为处方药医院流通渠道和非处方药市场销售渠道,用渠道权力结构理论、博弈论,建立了药品流通中利益群体之间博弈模型,分析了医院和医药公司利用其控制处方药流通渠道的优势,向制药企业索取高回扣,制药企业只能屈从;医生利用其信息方面的绝对优势,开大处方、高价药,患者只能屈从等现行药品流通体制的弊端。论文认为,药品价格虚高的根源是政府对制药企业定价规制失效;药品流通过程的弊端也对药品价格虚高最终形成,起了助推作用,它使虚高药价成为事实,并迫使患者接受。从而论文全面系统地解释了造成药品价格虚高的体制和机制性原因,为找到解决药价虚高问题的路径和措施,奠定了基础。4、论文揭示了药品流通中,患者与医生之间信息严重不对称形成的委托代理关系。论述了由于医院处于寡头垄断地位,医生对病情和药品信息有完全的绝对控制权,有关政策法规缺失对患者权益的保护,患者维权成本高,导致患者对医院和医生滥用处方权和药品定价权的屈从,致使患者与医生之间形成畸形的委托代理关系。论文用经济学模型分析了作为代理人的医生,在医院监管失效条件下的道德风险,以及给患者造成的福利损失。论文指出,解决这个问题,既要提高医生的职业道德水平,又要大力治理商业贿赂,加强处方药用量及价格的监管。药价虚高及其背后的药品流通及管理体制涉及面广,且问题庞杂,受学识和篇幅限制,加之统计资料不全,本文未能建立计量模型对各具体环节作更深入地分析。药品流通体制改革的成本,有些是显形的,有些是隐性的,由于学识和资料有限,本文只讨论了改革的风险控制问题,而未对改革的成本作测算和分析。这些不足,有待以后继续研究予以弥补。

张莉[9]2013年在《我国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研究》文中认为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营销渠道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制药企业的兴衰。好的企业营销渠道可以使资源整合、融资有效、提高企业的管理效能与风险的控制力,并且可以使得产品在客户价值最大化的过程中始终保持赢利。同样,如果营销渠道无法跟上市场发展的趋势,就会使企业在经营中不断丧失企业的竞争力与它所占有的市场份额。近几年我国医药流通渠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以往的营销渠道已经无法继续支撑企业更好的生存与发展,传统的由生产企业出发、经过商业单位配送到各级医院与药店的模式虽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这叁个基本环节的数量和结构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企业的商业配送渠道方面的变化使得企业整个的营销模式也随之改变。然而,很多企业无法适应这种改变相继倒闭或者转让股份,也有一些企业脱颖而出,改变营销策略、适应市场大环境的改变,使其立于制药企业竞争中的不败之地。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营销渠道的选择与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以西安杨森制药公司为例,采用案例分析的主要方法,从营销渠道的基础理论出发,运用文献分析法、归纳法、实地调查法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论述我国医药行业及制药企业营销渠道现状,总结出了包括我国制药企业营销渠道结构不合理、渠道终端混乱、渠道冲突严重、招投标制度不完善等四个方面的问题,通过对西安杨森制药在营销渠道方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杨森采用了灵活的渠道结构、全面的医药商务平台和SCM信息管理系统、同时注重对医药代表及其他员工的培训,这些方法优化了企业渠道、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通过总结和分析,我们从很多方面获得了对我国其他制药企业营销渠道选择和发展的启示。

刘占军[10]2005年在《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药品分销网络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药品是一种特殊商品,这要求药品在销售过程中不能出现任何的问题。基于此我国制定了《药品管理法》以及GSP(良好的药品供应规范(Good Supply Practice))的保证体系来确保药品的流通过程。虽然目前我国有许多企业通过了GSP认证,但药品销售过程中仍然采用手工纪录与操作,这使得制药企业与其驻各地办事处之间的信息传递严重滞后,出现药品的质量后不容易追查,因此在GSP和《药品管理法》法规下,建立一套药品分销网络管理系统,对药品流通过程进行管理,这对于促进药品流通过程管理的信息化、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由于药品的销售地域跨度比较大,使得制药企业很难了解当前药品的覆盖范围和某一地区的药品市场库存状况,这对制药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基于此采用分布式数据库管理技术对制药企业以及其下属办事处之间进行数据传递,信息沟通。 本论文在对药品生产企业及其下属办事处药品销售过程的系统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了以下主要内容的研究: 1.通过对药品销售在制药企业、办事处、商业公司、医院等流通渠道业务的调查分析及过程描述,提出药品质量问题的批跟踪策略。 2.制药企业市场库存核算方法及库存控制策略的研究。 3.以制药公司以及下属办事处为研究对象,研究开发了一套以质量为核心的分布式药品分销管理系统。 以上研究结果已在“GSP药品分销管理软件”中得以验证,该软件已在四川蜀乐制药厂以及其下属办事处得到应用实施。

参考文献:

[1]. 我国医药营销渠道研究[D]. 李延丽. 东北财经大学. 2007

[2]. 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D]. 史立臣. 吉林大学. 2007

[3]. 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D]. 魏明.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4]. 中国药品营销渠道发展对策研究[D]. 陈兆夫. 山东大学. 2010

[5]. 制药企业营销渠道改进策略研究[D]. 蒋浩. 中南大学. 2006

[6]. 我国OTC药品营销渠道研究[D]. 王鹏.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6

[7]. 新医改背景下我国药品供应链定价策略研究[D]. 刘毅. 北京交通大学. 2018

[8]. 中国药品流通体制改革与创新研究[D]. 熊平. 西南财经大学. 2007

[9]. 我国制药企业的营销渠道研究[D]. 张莉. 延安大学. 2013

[10]. 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药品分销网络研究[D]. 刘占军. 广东工业大学. 2005

标签:;  ;  ;  ;  ;  ;  ;  ;  ;  ;  

我国药品销售渠道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