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中学结核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一所中学结核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仲崇霞谢观利

(江苏省沭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23600)

【摘要】目的:调查2013年5-9月沭阳县某中学结核病发病情况,分析其流行原因,为制定学校结核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查2013年5-9月沭阳县某中学结核病暴发流行情况,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三年级PPD皮试反应硬结直径为5mm~19mm者306例,阳性率为33%[(306+176)/1460],≥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者176例,强阳性率为12.05%(176/1460),而初一、高一新生5~19mm者31例,阳性率为1.03%(33/3213),强阳性率为0.062%(2/3213)。9月份的暴发是5月份暴发的继续;两次共查出肺结核病人34例,高三年级发病率2329/10万。结论:中学生,特别是高三年级的学生,是结核病的高发人群。加强学校结核病的监测与教育,及时发现并控制传染源,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改善生活居住及学习条件,做好入学前的健康体检,对活动性肺结核病例进行隔离与规范治疗,是防制中学生结核病的根本和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中学结核病/暴发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R18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2-0097-03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theincidenceoftuberculosisinamiddleschoolfromMaytoSeptemberinShuyangCounty,2013.Analysisofthereasonsfortheirpopularity,inordertoprovidescientificbasisfortuberculosispreventionandcontrolstrategiesofschools.Methods:AsurveytheincidenceoftuberculosisinamiddleschoolfromMaytoSeptemberinShuyangCounty,2013,makingstatisticsandanalysisofrelevantdata.Results:TuberculosisoutbreakinSeptemberonthebasisofoutbreakinMay.Conclusion:Tostrengthenthemonitoringoftuberculosisinschools,timelydetectionandcontrolofinfectionsources,improvestudents'physicalquality,theimprovementoflivingandlearningconditions,goodpreschoolhealthexamination,isolationandstandardtreatmentforactivepulmonarytuberculosiscases,preventionandcontroloftuberculosisamongmiddleschoolstudentsisthemostfundamentalandeffectivemeasures.

【Keywords】middleschooltuberculosis/outbreakepidemiologyinvestigationandanalysis

前言:

结核病,在对它了解甚少、防范不严的人员集中、密切接触、抵抗力相对低下的人群中,一旦有传染源进入就可酿成传染广范、发病人数陡增的暴发流行。沭阳县疾控中心于2013年9月16日上午接到本县XX中学报告,该校高三年级发现6例疑似肺结核病人。为此,县疾控中心立即成立调查小组赴现场进行情况核实:属实。随即决定对该校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一、学校背景及调查方法

该校因学生太多,把高中二年级19个班级安排到新建的校区中。于2013年5月27日曾因该年级的一个班级内发生5例疑似肺结核病例,县疾控中心对该校进行调查:全体师生进行胸透,对胸透异常者予以胸片及痰液检查,对确诊病人行隔离治疗。下半年新学期开学后,高二年级所有学生全部返回老校区,并根据选学专业重新分班。

9月16日,调查小组在该校举办讲座,广泛宣传结核病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传染病,稳定师生情绪,要求他们积极配合调查工作。9月16日下午至22日对该校初一、高一新生做PPD试验,对皮试强阳性者行胸部透视检查;对全部高三学生及全体教职工做PPD试验的同时行胸部透视检查,对胸部透视中有异常阴影者及PPD强阳性者给予摄胸片及痰液检查。

在两次调查中,胸透、摄片由专业人员执行,PPD试剂由江苏省疾控中心提供,皮试由经专业培训合格的护士操作,而皮试结果由疾控中心人员检查、记录,痰液检查由县人民医院临床检验科实施,结核病的综合诊断由省疾控专家参与的诊断组作出。

二、调查结果

1、学校基本情况该校建立于2000年,是一所民营学校,老校区(高二年级单独校区)共有5个年级97个班级,在校学生7234名,其中发生疫情的高三应届生1460人,其中寄宿生905名,走读生455名;教职工327名,学校设有医务室,有专职校医1名。

2、教室及宿舍分布二幢4层教学楼,每个班级有59—80人,每间教室面积约60平方米。五幢六层普通宿舍楼,每间宿舍面积20平方米,平均住宿人数6-12人/间。食堂为二栋2层楼,每层面积约1100平方米。

3、结果本次接受PPD皮试的初一、高一新生共计3213名,硬结直径≥5mm且≤19mm者有31例,阳性率为1.03%(33/3213),≥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者2例,强阳性率为0.062%;高三年级1460名,硬结直径≥5mm且≤19mm者有306例,阳性率33%(482/1460),≥20mm或<20mm但有水泡或坏死者176例,强阳性率为12.05%(176/1460)。

5月份共查出肺结核患者14例,其中涂阳病人1例,涂阴11例(包括重症涂阴1例),结核性胸膜炎2例;9月份调查出结核病人20例,18例为III型涂阴病人,1例涂阳病人,1例IV型病人。两次发生的结核病人分布情况见表1、表2。

表1:5月份(原高二年级):

本次首发病例刘X,女,18岁,高三(15)班,走读生,为本县马厂镇户口,首次症状出现于2013年8月28日。2013年8月31日经县人民医院确诊为涂阳肺结核,在县人民医院门诊抗结核治疗,至疫情发生时,已住院治疗;另有2名学生因咳嗽、发热住院,3名因咳嗽等不适请病假(后确诊为4例涂阴肺结核,1例结核性胸膜炎),其它病例均在9月16日的调查中发现。由表2知,20例患者分布在不同班级,男生12例,女生8例,其中18例为III型涂阴病人,1例涂阳病人,1例IV型病人,9月份的暴发由该例涂阳患者传染的可能性不大,考虑是继5月份以来的续发病例(由于条件所限,无法进行菌种培养及鉴定)。调查结果显示:高三年级的PPD阳性率为33%(482/1460),强阳性率达12.05%(176/1460),明显高于李建翠等报道的:结核菌素试验(PPD)≥15mm1的占28.6%,强阳性率9.4%[1]。高三年级发病率达2329/10万(34/1460),明显高于2008年全国学生结核病发病率4.96/10万[2];为2010年全国第五次流行病学调查的15岁以上患病率(459/10万)[3]的5.1倍(2329/459)。说明该中学结核病是暴发流行,其人群阳性率、发病率均处在高水平有流行态势。在本次调查研究过程中,没有检查记录学生接种卡介苗的情况,遗憾!

为控制病情蔓延,我们将确诊病例全部隔离治疗;对PPD强阳性者在肝功能正常情况下,本着自愿原则给予预防性服药(异烟肼300mg、利福平450mg/天,共三个月)[4]、[5],之后该校无新病例发生。

三、讨论

5月份首发病例钱某,男,17岁,系高二(11)班学生,寄宿生,于5月24日发病,患者高热、咳嗽,于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确诊为肺结核病人。通过回顾性分析,该例作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极大:1、患者发高热,咳嗽明显;胸部影象显示:两肺多发病灶,且伴空洞形成。因空洞内干酪样坏死物与邻近支气管相通,与空气面接触易致结核菌大量繁殖,大量排菌,可为重要排菌源[6];2、患者首次就诊于综合医院,可能没有连续多次痰检或没有指导患者留取合格痰标本,或由于抗炎治疗而导致痰涂片结果呈阴性;3、通过调查该医院化验室痰检登记本:2013年1-10月份共登记查痰652人次,痰涂片阳性39人,阳性率为5.64%。4、随后同一班级又发现4例病人:1例涂阳、3例涂阴;还有9例于调查时发现,且于首例发病者同一班级再次查出肺结核病人2例,即于同一班级共查出结核病患者7人(见表1)。因此第1例病人为传染源的可能性是极大的。由于条件所限,5月份未能做PPD试验,可能使有些肺部病灶轻微者无法通过X线检查发现,对感染者(PPD阳性者)无法采取预防措施。据1990年“结核病社会调查的专题报告”中,4597例新发病人有症状者3633例,这些有症状者中有2393例(3633-1240)即使有症状者也未来就诊,就是说,约73.3%的活动性肺结核病人是无法通过就诊途径发现的,更何况于紧张学习的学生呢?所以自5月份暴发后到9月份新学期开学前,未见新病例发生。但菌阳者或空洞者的症状常几乎达100%,明显且重的症状迫使患者就诊[7]。9月份新学期开学,学生重新分班,至使病人呈散发(见表2)。据此推测第二次疫情暴发是在第一次隐伏感染基础上的续发。

结核病在全球的流行,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学校是结核病容易感染、发病和较易传播的特殊场所。卫生部与教育部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3]187号)及关于进一步规范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的通知(卫办疾控发[2009]53号),要求重视学校结核病的防控工作。通过这次疫情,我们分析造成本次结核病暴发的主要原因有:(1)患病学生隐瞒病情[8],使传染源未能及早发现及有效控制;(2)学生学习负担重,特别是高三年级学生,教室学生人口密度大,环境拥挤,相互接触密切,极易出现聚集性病例[8];(3)学生寝室卫生状况差,不注意通风;(4)学生正值青春发育阶段,免疫功能不稳定,属于肺结核的高发人群;(5)学生传染病防治知识薄弱,学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滞后。上述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疫情的蔓延。

结核病,平均每个传染源每年可以传染10~15人[9],传染源控制不好极易造成学校暴发流行,不仅严重影响学生的身体健康,延误学业,而且极容易引起恐慌,导致社会动荡。因此,有效控制结核病疫情,保障学校师生身体健康,维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非常重要。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1、应进一步提高传染病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置能力

开展学校结核病筛查是及早发现结核病病例,控制结核病疫情的重要措施。推进学校新生入学体检工作[10],做好学生缺课监测,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卫生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要加强信息沟通,对发现的传染性病例要及时开展密切接触者筛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进一步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加强学校师生及家长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宣传结核病是防有措施治有办法的疾病,树立其战胜结核病的信心和对社会及他人的责任心,减少疾病的传播,控制疫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加强学习、生活场所的室内通风及环境消毒,指导学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防病意识,共同“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11]。

3、提高学校医务人员传染病防治水平

加强学校医务人员传染病相关知识培训,提高他们传染病防治工作技能,及时发现和转诊诊疗过程中发现的肺结核可疑症状者或疑似患者,做到防患未然。

4、做好现患病例的规范化治疗

对患病学生要实行规范化抗结核治疗,实行医务人员全程督导管理,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治愈患病学生是控制传染源的最好措施。学校及医疗单位应做好勾通工作,按照?学校卫生工作条例?,严格做好患病学生休学、复学管理,杜绝交叉感染。

5、进一步做好学生及家长的安抚工作

学校一旦发生结核病疫情,涉及面广,社会影响非常大,因此,在疫情处置过程中,疾控、教育部门要慎重考虑好患病学生的诊治与健康学生的防护、患病学生的诊治与学业之间的矛盾,做好疏导工作,确保社会的稳定。卫生行政部门应该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方式公布疫情应对处置情况,让全校师生、学生家长和大众及时了解学校结核病疫情情况,以免引起社会恐慌。

参考文献

[1]李建翠,汪延举,等,从分子流行病学分析嘉祥县某中学结核病暴发疫情.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20-23.

[2]杜昕,陈伟、黄飞等,2004~2008年全国学生肺结核病报告发病特征分析。中国健康教育,2009,25(11):803-810.

[3]2010年全国第五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中国防痨杂志2011年8月第3卷第8期.

[4]刘新,梁瑞霞,异烟肼与利福平联用预防结素强阳性人群发病的观察,《中原医刊》2004年第31卷第18期,55-55页.

[5]屠德华,结核感染的预防性化疗。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1):32-34.

[6]王纪申,陈巠健。115例痰涂片阳性肺结核病例X线病变特点分析。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241(9):98-99.

[7]严碧源,端木宏谨,主编,结核病学,北京出版社,2001.402-403。

[8]陈美舜,金春秋,邵继平。一起学校结核病暴发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预防医学杂志,2009,10(7):675-676.

[9]陈丹平,肺结核患者健康教育研究进展,中国防痨协会全国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46-47.

[10]张丽雅,如何做好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医学动物防制,2009,25(1):58.

[11]王仕昌,魏倩,郑建礼,等。构建无结核病的和谐校园——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控制专业委员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18-19.

标签:;  ;  ;  

一所中学结核病暴发流行的调查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