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童谣的渗透方法浅谈

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童谣的渗透方法浅谈

(深圳市福田区城建景东幼儿园,广东深圳)

摘要:在幼儿教育过程中融入童谣,可以有效挖掘幼儿的潜能,并且可以有效锻炼孩子的逻辑思维,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对孩子全方面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本文笔者对民间游戏中的童谣的作用、意义进行分析,对幼儿园民间游戏童谣的渗透方法进行探讨,从而可以促进民谣中的童谣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传承和发扬。

关键词:幼儿园;民间游戏;童谣;渗透方法

一、童谣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作用

童谣作为民间文学的分类是一个具有非常独特的领域,除了让孩子可以拥有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启发智慧、想象力、培养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有许多是游戏有趣的韵律,它起到的作用是其它文学作品所无法替代的,主要是因为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童谣在幼儿园游戏时不受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将童谣融入幼儿园的民间游戏中,对幼儿的素质教育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不应该盲目地选择童谣。例如,小班中对动物更感兴趣的孩子可以选择描述动物的童谣。例如童谣《小老鼠》生动简洁地描绘了小老鼠的形象,生动活泼,容易让孩子感受到、理解和表达。

(一)引发幼儿的表现力

在当今社会中,每个人的表现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引导幼儿经常在很多人面前进行表演,不仅锻炼幼儿的胆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信心,促使幼儿不惧怕困难。在实际应用民间游戏的歌谣过程中,就可以利用民谣中的小故事,让幼儿扮演童谣中的人物,然后在所有小朋友的面前进行表演,如此就可以在潜移默化之中锻炼幼儿的表现力。

(二)培养幼儿团结协作精神

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人们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而在我国民间游戏的童谣中,就有很多彼此之间互相帮助的内容,教师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用这些内容,同时在民间游戏中不断的重复这些内容,促使幼儿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学会帮助他人,进而就可以在互相协助的过程中完成游戏人物。与此同时,在幼儿教学中运用民间游戏中的童谣,还可以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教学,童谣就是理论部分,而游戏环节就是幼儿之间行为进行检验,为幼儿未来的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童谣押韵,朗朗上口。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们可以在语言活动中体验语言的美。童谣教学应根据童谣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死记硬背的语言教学方法,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运用新的方法引导幼儿学习。例如,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应注重童谣的特点,具有鲜明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他们可以随着欢快的音乐唱童谣,这比传统的机械记忆教学好,可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在童谣《田园童谣》的教学中,老师们经常说“跟我这样做”,并运用鼓掌、握拳、拍手、握拳四种强、弱、次强、弱的节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孩子们都乐在其中。在组织幼儿欣赏童谣时,教师应让幼儿自由地演奏,让幼儿自己理解童谣的内涵,让幼儿积极、热情地参与其中,享受学习童谣的乐趣。这就是童谣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意义。

(一)童谣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的具体应用策略

(1)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在游戏与童谣进行组合的过程中,很多民间游戏都是与多个童谣进行紧密结合。例如,在跳皮筋的过程中,就可以将《布娃娃》《小青蛙》等,与《三字经》进行结合,从而不仅丰富了幼儿的记忆,也增加了民间游戏的趣味性。在实际进行游戏组织的过程中,教师要提高对教学方法的重视,不仅要注意童谣的播放顺序,同时也要精选播放的内容,从而充分发挥出童谣的作用和意义。例如,在组织幼儿进行跳皮筋游戏的时候,而已在其中融入《剪刀石头布》,让孩子可以知道游戏的顺序和规则,还可以以童谣的节奏对游戏进行动作和表现的编排,进而形成统一的动作,加强了同队幼儿之间的团队写作能力,还可以有效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和积极性。

(2)侧重于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

在幼儿园教学中应用民间游戏中的童谣,是将民间游戏与童谣进行有效融合的重要表现形式,民间游戏具有很强的互动性,在正式开展民间游戏教学过程中,必须要侧重于师生之间、幼儿之间的互动。因此,教师就必须在游戏中融入合适的童谣,才可以让幼儿注重童谣的韵律性,可以在游戏的过程中给幼儿准确的提示。在民间游戏的准备环节中,教师首先应该让幼儿明确竹竿摆放的方式,引导幼儿掌握跳竹竿的标准游戏动作,讲解在做这个游戏的过程中所应该熟悉的要领,然后组织幼儿进行模仿,也可以进行分组的模仿,教师给每组幼儿进行细致的演示,以保证每个幼儿都可以熟悉和掌握。当幼儿对跳竹竿游戏熟悉和了解以后,为了强化幼儿在学习中的应变能力,教师可以适当的更换所使用的童谣,然后在新童谣的引领下,让幼儿自行进行游戏和表演,这样就可以锻炼幼儿的创新能力,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

(二)注重游戏与教学活动的融合

在实际带领幼儿进行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在其中应用童谣,不仅可以锻炼和提升幼儿听的能力,还可以有效提升幼儿说和协调等能力的提升。将民间游戏中的童谣充分运用,将游戏与童谣有机融合,都可以提升幼儿园游戏教学的娱乐性和引导性。例如,在进行《套圈》游戏的过程中,就可引导幼儿如何进行累加,让幼儿明白如何累加,在游戏的过程中运用《数星星》等童谣,就可以将累加的理解过程中更加形象化、生动化,更容易让幼儿理解其中的概念。具体来讲,就是让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首先让幼儿进行分组,然后借助小组之间的比赛来提升幼儿的参与兴趣。幼儿年龄小,不可避免会出现违规现象,因此,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对游戏难度进行调整。其次,对各组幼儿进行记录分数,让幼儿了解累加的概念和方法。最后引导幼儿演唱《数青蛙》等童谣来加深概念的理解。从整体教学来看,三个环节相扣,会较比传统课堂教学有更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整个过程中应用民间游戏和童谣,促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和娱乐过程中,掌握了教学的内容,达成教学的目标。

三、在幼儿园民间游戏中渗透童谣的实施注意方向

(一)内容选择方面

童谣本身就朗朗上口,具有风趣的特点,这是值得发扬和继承的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一些童谣已经无法追上时代的步伐,甚至有一些童谣之中有一些不健康或者是迷信、暴力的内容,这种童谣就应该予以摒弃,或者是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进行修改。例如,在《月亮粑粑》的最后一句,“抓了和尚砍脑壳”,这样的童谣就具有明显的暴力内容,这也就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改编的内容。总体来讲,在选择童谣的内容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童谣可以充分的体现出适宜性,保证童谣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认知特点。

(二)组织形式的改变

很多民间游戏与童谣的组织非常随意,都是信手拈来,这也是民间游戏、童谣的主要特点之一,但并非所有的民间游戏和童谣都适合于幼儿园教学。当今幼儿园的人数在不断增加,因此教师就应该将民间游戏的组织形式进行相应的变化,首先应该保证幼儿的安全,然后方便让更多的幼儿参与其中。例如,非常经典的民间游戏,“老鹰捉小鸡”,在过去民间幼儿人数非常少,因此三五个幼儿就可以进行游戏,而在当今的幼儿园最少也要十多个人,就很容易在游戏的过程中造成损伤,因此,教师应该将幼儿进行分组,不仅增加了游戏的乐趣,也减少了幼儿的等待时间,还可以让几个队伍之间进行比赛。

结束语:综上所述,民间游戏、童谣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且从某方面来讲,两者承担着社会责任和功能,在幼儿教学中,可以促使幼儿通过游戏、娱乐掌握更多的知识,提升能力,促使幼儿可以身心健康全方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少琴.浅析幼儿园课程中童谣与民间游戏的有效融合[J].课程教育研究,2019(13):20-21.

[2]何珍.湘西民间童谣游戏在幼儿园的开发与利用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7.

标签:;  ;  ;  

幼儿园民间游戏中童谣的渗透方法浅谈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