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铁磁性论文_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

导读:本文包含了反铁磁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磁体,亚铁,铁磁性,赤铁矿,超导体,模型,能级。

反铁磁性论文文献综述

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1](2019)在《反铁磁性铜配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结合破损态方法对铜配合物(bmim)_2[Cu_3(μ_3-OH)(μ-Cl)(μ-pz)_3Cl_3](bmim+=1-丁基-3甲基咪唑阳离子,pz-=吡唑阴离子)磁性质进行理论研究.通过八种密度泛函方法(B3P86,B3LYP,PBE,PBE0,B3PW91,BP86,BLYP,M06)在五种基组(LANL2DZ,6-31G-SVP,TZVP-SVP,6-31G,SDD)水平下对该配合物磁耦合常数计算的结果表明,实验数据与实验值符号一致,其中在BP86//6-31G-SVP水平上所得的耦合常数值为-99.61cm~(-1),与实验数值(-98cm~(-1))符合程度最为接近,说明单占据轨道间的能量劈裂是配合物表现反铁磁性耦合的原因.(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顾钢[2](2018)在《反铁磁性氧化铁可远程传输数据》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柏林9月15日电 (记者顾钢)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已成功观察到,绝缘反铁磁体——反铁磁性氧化铁具有远程传输数据的性能。反铁磁体是一组磁性材料,拥有比传统铁磁部件更快的计算速度。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基于现有材料和半导体技(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9-17)

罗树常,李宏媛,郑鹏飞,孙小媛,刘红[3](2018)在《羧酸桥对反铁磁性EO迭氮铜双核配合物磁性影响的理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对称性破损态(DFT-BS)方法,运用不同的密度泛函和基组对反铁磁性EO迭氮铜双核配合物[Cu2(dmpe)2(μ1,1-N3)2(CH3COO)]+的磁性质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杂化泛函计算的结果与实验数据非常吻合,能够准确描述反铁磁性EO迭氮铜双核配合物的磁性质.磁轨道分析表明,配合物中存在3个磁通道(2个迭氮桥、1个羧酸桥),磁通道中N原子、O原子与顺磁中心二价铜离子间都存在pd轨道重迭,对体系反铁磁性耦合相互作用都有贡献.从自旋布居分布角度来看,该配合物中顺磁中心间主要是自旋离域作用.配合物中羧酸桥传递强反铁磁性相互作用,使得顺磁中心间磁轨道的重迭增加,体系的反铁磁性相互作用增强.(本文来源于《分子科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高新勃,郝青振,旺罗,Frank,Oldfield,Jan,Bloemendal[4](2017)在《成壤过程中反铁磁性赤铁矿及亚铁磁性矿物生成的主控气候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成壤来源的赤铁矿在进行黄土-古土壤序列所记录的古气候信息的定性和定量化研究方面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然而,关于成壤过程中控制反铁磁性赤铁矿生成的主要气候要素,目前还存在较大的争议。本次研究中,我们从黄土高原地区及其临近区域采集了179个现代土壤样品;通过重力沉降法对风化成壤来源的粘土组分和风成碎屑来源的粉砂组分进行了分离;随后分别对上述两个组分进行了系统的环境磁学测量;同时为了充分理解粘土和粉砂组分磁性矿物上的差异,我们选择(本文来源于《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4: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17-10-15)

郭峰[5](2017)在《光激发反铁磁性绝缘体叁氧化二铬的超快退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光激发能瞬间改变某些材料的电、磁、光等物理性质,这一特性可用于超高速开关、寄存器、数据存储以及自旋电子学器件等。随着超快实验探测手段的发展,实验上发现一些过渡金属化合物能量接近的相在光激发作用下电、磁、光等物理性质却存在几个数量级的差异。虽然光激发电子动力学在实验上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理论理解基本还停留在唯象的经典模型上。此外,在一些材料中半经典模型甚至不能定性地解释其光激发动力学过程。因此从量子力学角度研究光激发电子动力学过程无论在理论方面还是实验方面都意义重大。本文用量子力学的方法对典型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叁氧化二铬在光激发下的超快退磁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首先介绍了超越玻恩—马尔可夫近似的耗散薛定谔方程。通过在系统中引入单个声子模有效地描述系统与环境的强耦合效应以及非热平衡效应。分析了不同材料中电子从高自旋态到低自旋态的超快电子动力学过程。揭示了亚稳态的形成、系统从非绝热到绝热的动力学量子相变的过程、激发态弛豫时间常比金属-配位体的伸缩模的周期短等令人困惑的问题的微观物理机制。然后分析反铁磁性绝缘体叁氧化二铬光吸收谱、叁氧化二铬的能级结构和电子分布。吸收谱中两个吸收较宽的谱带对应电子自旋允许转移,激发态电子的总自旋与基态相同;吸收较窄的叁个谱带对应电子自旋禁戒转移,电子跃迁过程中自旋反转。最后利用量子力学的方法,通过解含时的耗散薛定谔方程研究了不同能量光激发反铁磁性绝缘体叁氧化二铬的超快退磁过程。1.8电子伏、2.5电子伏、3.0电子伏光激发的退磁时间分别为400飞秒、350飞秒、300飞秒,数值模拟的结果与实验符合的很好。通过计算不同能级差对退磁过程的影响我们发现当四重态和二重态之间的能级差接近电声自能差时会出现更快的退磁过程退磁时间约为100飞秒。此外,高能量激发电子占据混合态的混合比率对于退磁的时间也有显着地影响,当电子占据混合态中4MLCT态的比率为0.75、0.5、0.25时反铁磁性绝缘体叁氧化二铬的退磁时间分别为450、380、300飞秒。通过调节材料的能级结构或者改变光激发脉冲的能量可以有效控制超快退磁的时间等发现为超高速开关、数据储存以及自旋电子学器件的实验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的方案,对于非平衡态电子动力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7-05-01)

张文[6](2015)在《低维反铁磁性材料奈尔转变温度的表面和界面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磁性材料因其在电子通讯、科技国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而被大量研究,而低维小尺寸材料也因为其与块体材料显着不同的相关物理性能吸引了更多的关注。那么,研究和分析磁性纳米材料对我们日益发展的科技和生活来说显得尤为重要。我们以纳米磁性材料反铁磁性转变温度,即奈尔温度为研究对象,分析材料表面和界面的形成对低维材料奈尔温度的影响,并探究了低维磁性材料奈尔温度的尺寸依赖性。在材料表面和外延生长机制下形成的界面中,相关的原子会产生配位缺陷,从而对与奈尔转变温度相关的结合能-交换能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将键序-键长-键强理论、Ising模型和纳米团簇核壳结构结合建立一个理论的外延生长界面模型,进而构建出描述低维反铁磁体的奈尔温度与尺寸关系的方程,并与大量的现有实验数据进行对比。此模型不仅能很好的解释不同基底对造成奈尔温度的截然相反规律的原因,而且还能够有效的预测和指导在实际调制奈尔温度的可供选择材料和方式,具体工作如下:(1)我们建立了低维材料奈尔温度的表面效应模型,这一模型表明:表面会抑制低维材料的奈尔温度,使奈尔温度随着低维材料尺寸的减小而降低,并且这一模型适用于反铁磁性的单质金属(如Ho)和金属氧化物(如CuO、GdO等)。(2)基于断键理论,我们建立了奈尔温度界面效应模型,这一模型很好的解释了界面奈尔温度随反常现象,即在界面机制下,低维材料奈尔温度具体值高于块体并且随着低维材料尺寸的减小奈尔温度不断升高。(3)我们的研究发现:无论是在表面效应还是在界面效应机制下,低维材料奈尔温度的尺寸效应都是由于表面和界面原子的原子数目在体系原子总数中的比重随着尺寸的减小而不断升高引起的,即材料尺寸的减小会导致存在配位缺陷的原子数目较体系原子总数比例的上升,产生能量的畸变。我们的模型是从材料的本质出发,即从原子的配位状态及化学键的角度讨论了反铁磁薄膜形态与薄膜厚度之间的关系。预测了各种不同维度、基底的磁性材料奈尔温度的尺寸依赖性,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理论模型的预测趋势和计算机的模拟计算结果以及相关实验数据都有很好的匹配性。(本文来源于《湘潭大学》期刊2015-05-01)

张达崴,刘春根[7](2014)在《反铁磁性四自由基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高精度多参考态电子相关从头计算法和量子化学半经验理论方法,研究了几种具有反铁磁性的四自由基小分子,讨论了这些四自由基体系几个最低能级电子态的能量与电子结构。通过对模型化Heisenberg理论的解析求解,得出各最低能级之间的能隙关系以及各最低能级的全电子波函数,与高精度从头计算法的结果相符。通过对Heisenberg能隙表达式的数值拟合,得到了各项耦合常数,并进而说明了一些以铁磁耦合为主的多自由基体系违背Ovchinnikov规则、反常地具有低自旋基态的原因。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强相关的Heisenberg模型其精度与全电子波函数中离子组态的权重密切相关。当单中心电子排斥项并非显着地大于跳跃积分时,全电子波函数中少量离子组态的贡献将会引入相对于强相关模型的偏差。虽然强相关模型在讨论开壳层电子间距离通常较远的多自由基体系时几乎总是一个好的近似,但是对于一些能隙较小而自由基之间通过化学键耦合作用较强的多自由基体系而言,离子组态所引入的偏差可能达到与较低能级电子态之间能隙相当的程度,此时Heisenberg模型将造成较大误差,而Hubbard模型仍然能够给出定性正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期刊2014-08-04)

[8](2014)在《日本发现铁系超导材料的超导状态和反铁磁性状态可以同时存在》一文中研究指出据《日刊工业新闻》报道,日本高能加速器研究机构与东京工业大学组成的研究小组共同研究发现,铁系超导材料在超导状态下,当电子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呈现反铁磁性状态。研究小组使用氢代替氧合成含有铁、砷、镧等的铁系超导材料,造成电子浓度升高,当电子浓度达到0.4~0.5时,出现反铁磁性现象。迄今为止的研究表明,超导材料在电子浓度达到0.05以下时,出现反铁磁性现象;在电子浓度达到(本文来源于《浙江电力》期刊2014年06期)

张达崴,刘春根[9](2014)在《反铁磁性四自由基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高精度多参考态电子相关从头计算法和量子化学半经验理论方法,研究了几种具有反铁磁性的四自由基小分子,讨论了这些四自由基体系几个最低能级电子态的能量与电子结构。通过对模型化Heisenberg理论的解析求解,得出各最低能级之间的能隙关系以及各最低能级的全电子波函数,与高精度从头计算法的结果相符。通过对Heisenberg能隙表达式的数值拟合,得到了各项耦合常数,并进而说明了一些以铁磁耦合为主的多自由基体系违背Ovchinnikov规则、反常地具有低自旋基态的原因。本文的计算结果表明,强相关的Heisenberg模型其精度与全电子波函数中离子组态的权重密切相关。当单中心电子排斥项并非显着地大于跳跃积分时,全电子波函数中少量离子组态的贡献将会引入相对于强相关模型的偏差。虽然强相关模型在讨论开壳层电子间距离通常较远的多自由基体系时几乎总是一个好的近似,但是对于一些能隙较小而自由基之间通过化学键耦合作用较强的多自由基体系而言,离子组态所引入的偏差可能达到与较低能级电子态之间能隙相当的程度,此时Heisenberg模型将造成较大误差,而Hubbard模型仍然能够给出定性正确的结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06-12)

刘芬芬,梁承红,张勇,邢红宏[10](2012)在《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和反铁磁性共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二维空穴掺杂t-t′-J-U模型和重整化平均场理论的框架下,用Gutzwiller方法研究了Gossamer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和反铁磁性的共存,探讨了电子次近邻跃迁对共存的影响,发现在掺杂浓度δ≤0.1的欠掺杂区反铁磁序和超导序共存。随着电子次近邻跃迁的增大,反铁磁序得到增强,超导序参数在欠掺杂区域受到抑制,在过掺杂区明显地得到增强,导致反铁磁序和超导序共存区域变大。超导序和反铁磁序共存的状态比纯粹的超导态能量低,共存状态更稳定。(本文来源于《新技术新工艺》期刊2012年02期)

反铁磁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柏林9月15日电 (记者顾钢)一个国际合作研究小组已成功观察到,绝缘反铁磁体——反铁磁性氧化铁具有远程传输数据的性能。反铁磁体是一组磁性材料,拥有比传统铁磁部件更快的计算速度。这项研究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基于现有材料和半导体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反铁磁性论文参考文献

[1].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反铁磁性铜配合物密度泛函理论研究[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顾钢.反铁磁性氧化铁可远程传输数据[N].科技日报.2018

[3].罗树常,李宏媛,郑鹏飞,孙小媛,刘红.羧酸桥对反铁磁性EO迭氮铜双核配合物磁性影响的理论研究[J].分子科学学报.2018

[4].高新勃,郝青振,旺罗,Frank,Oldfield,Jan,Bloemendal.成壤过程中反铁磁性赤铁矿及亚铁磁性矿物生成的主控气候要素[C].2017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二)——专题3:地球内部结构及其动力学、专题4:古地磁学与地球动力学.2017

[5].郭峰.光激发反铁磁性绝缘体叁氧化二铬的超快退磁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7

[6].张文.低维反铁磁性材料奈尔转变温度的表面和界面效应[D].湘潭大学.2015

[7].张达崴,刘春根.反铁磁性四自由基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15分会:理论化学方法和应用.2014

[8]..日本发现铁系超导材料的超导状态和反铁磁性状态可以同时存在[J].浙江电力.2014

[9].张达崴,刘春根.反铁磁性四自由基分子的电子结构研究[C].中国化学会第十二届全国量子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2014

[10].刘芬芬,梁承红,张勇,邢红宏.超导体的超导电性和反铁磁性共存的研究[J].新技术新工艺.2012

论文知识图

自旋倾斜示意图(a)-(f)1-6个原子层厚的CrO2薄膜...体系中+1价氧空位出现时Mn原子的分波...配合物中的180°和90°两种键角[88]的热差分析和磁化率的拟合[1...

标签:;  ;  ;  ;  ;  ;  ;  

反铁磁性论文_尹乾柱,崔术新,沈金铭,赵一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