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_李文斌,白小云,聂勇,轧刚

导读:本文包含了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柔性,系统,机器人,实时,实验教学,人机界面,教学改革。

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李文斌,白小云,聂勇,轧刚[1](2017)在《DENFORD柔性制造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DENFORD柔性制造系统(FMS)实验平台建设,提出了对DENFORD FMS改造方案,并通过对该系统的软硬件开发,达到充分挖掘和利用现有实验教学设备资源,跟踪国际上柔性制造系统技术的发展趋势,促进教学改革成果应用,满足机电工程类人才培养要求的目的。进一步实践表明:改造后的DENFORD FMS实验平台满足了大一到大四本科生的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创新性实验和自主实验,以及自动化控制和制造加工工艺等方面的教学要求,教学效果良好。(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教育装备》期刊2017年23期)

周晓蓉,盛家兴,唐伟力,金荣鑫[2](2015)在《基于固高柔性制造系统的实验立体仓库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模拟制造企业产品柔性制造中的物流运作为目的,基于固高柔性制造系统,构建适合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的立体仓库框架;以立体仓库功能需求为中心,设计、开发、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硬、软件终端以及货物数据处理软件和接口设备,如仓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叁维雕刻机等,实现产品制造、处理以及加工、装卸、搬运等厂内物流业务运作功能,达到生产制造系统与物流技术手段的高效整合要求。(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5年07期)

尹念东,李艳丽,何彬[3](2014)在《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是将柔性制造技术与虚拟实验技术集成在一起的先进实验系统。设计与构建的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双向映射,既可独立运行,也可以并行运行。可在虚拟的柔性制造环境下对柔性生产过程的加工、输送、控制、运动等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具有实验无危险、可重复、费用低的特点。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交互的实验平台,满足学生使用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4-10-17)

张鹏飞,张伯俊[4](2014)在《柔性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柔性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系统的结构设计。通过机械结构动态设计的主要途径——实验模态分析法(EMA)对设计结果进行了研究,并结合有限元模态分析法(FEM)对2种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通过实验模态分析以及对比结果,能够有效地识别出行走系统的薄弱部位,为行走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动态性能的提高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尹念东,李艳丽,何彬[5](2014)在《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是将柔性制造技术与虚拟实验技术集成在一起的先进实验系统。设计与构建的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双向映射,既可独立运行,也可以并行运行。可在虚拟的柔性制造环境下对柔性生产过程的加工、输送、控制、运动等过程进行实时仿真,具有实验无危险、可重复、费用低的特点。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创新、交互的实验平台,满足学生使用先进制造技术进行应用、开发和系统集成的要求。(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4期)

林航[6](2011)在《TVT-4000E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组态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组态王软件建立人机界面,实现对TVT-4000E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的监控,并以图表和动画的形式显示出来,能让学生更好的观察生产过程中各种执行机构实现过程,更深刻的理解实验系统,并可以通过组态王建立各种曲线、报表。通过组态设计将许多看不见和不清楚的数据更形象的体现和处理,通过监控过程中的数据变化对系统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进行分析并排除故障,提高实验设备的使用效能。(本文来源于《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2期)

于霏,曹冬梅,李东波[7](2011)在《11站实验型柔性制造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引入WinCC对11站式实验型柔性制造系统进行实时监控系统的开发,人机界面生动的模拟了现场工况,操作方便快捷,提高了系统的实验性。文章介绍了系统的网络结构形式和监控系统的开发过程;重点对实时画面控制技术和系统与MES数据集成技术进行了研究。(本文来源于《微计算机信息》期刊2011年01期)

赵金周,袁建新[8](2010)在《基于远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物料分配实验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远程柔性制造系统物料分配实验进行了设计,并进行了模拟仿真实验.实验表明:该设计是可行的.该实验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远程教学和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开封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梁爽[9](2010)在《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激烈的市场竞争迫使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市场对多品种小批量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使得柔性制造系统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柔性制造系统适应多品种小批量的加工任务,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生产环境,增强产品的竞争力,为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目前一些柔性制造系统平台存在系统体积大、造价高或缺乏实际加工能力的缺点,并不适用于科研和教学。本文分析了柔性制造系统的组成以及其加工特性,提出了柔性制造系统是一种连续事件和离散事件并存的混杂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Arena和Labview的混杂柔性制造系统的仿真方法,并用此方法对一个小型柔性制造系统进行了仿真验证,为柔性制造系统平台的搭建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教学与科研的小型柔性制造系统平台,它由C000026型号小型数控铣床和C000056型号小型数控车床、关节型机械手、直角坐标机械手和传输装置组成。开发了利用PC并口的机床数控程序;设计了关节型机械手及其单片机控制系统,该机械手用来完成数控车床的工件装卸;设计了采用PLC作为核心控制单元的直角坐标机械手以完成数控铣床的工件装卸;搭建了滚珠丝杠工件运输装置,利用光电编码器实现了传送装置的半闭环伺服控制,保证了传输装置运行动作准确可靠。应用OPC技术搭建了柔性制造系统的递梯式分布控制体系结构,OPC现场总线技术统一了各个自动化设备之间的通信,使计算机接口和网络分别与PLC、关节型机器人控制器、铣床控制计算机、车床控制计算机连接;使用MCGS搭建OPC服务器,而采用C#语言编写了基于自动化接口访问OPC服务器的客户端程序,从而使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实现订单远程提交和设备状况监控。并通过一个试验了柔性制造系统平台的可靠性。该柔性制造系统平台不仅具有占地面积小、使用成本低等优点,而且具有金属切削加工功能,同时结合了递阶式控制的合理层次性、数据一致性和分布式控制的自治性,使平台的总体结构具有模块性、开放性和扩展性。(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0-05-26)

黎荣,江磊,丁国富,马术文,张静海[10](2010)在《开放式数控及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高校毕业生需要掌握先进制造技术,熟悉先进制造装备的必要性。介绍了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的原理、组成和功能,及"NC嵌入PC"型开放式数控系统的结构模式。将柔性制造系统与开放式数控技术有机结合构建出集成的实验系统,并开发出两大类实验体系。(本文来源于《实验室研究与探索》期刊2010年04期)

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模拟制造企业产品柔性制造中的物流运作为目的,基于固高柔性制造系统,构建适合物流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的立体仓库框架;以立体仓库功能需求为中心,设计、开发、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硬、软件终端以及货物数据处理软件和接口设备,如仓储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和叁维雕刻机等,实现产品制造、处理以及加工、装卸、搬运等厂内物流业务运作功能,达到生产制造系统与物流技术手段的高效整合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文斌,白小云,聂勇,轧刚.DENFORD柔性制造系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

[2].周晓蓉,盛家兴,唐伟力,金荣鑫.基于固高柔性制造系统的实验立体仓库构建[J].物流技术.2015

[3].尹念东,李艳丽,何彬.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C].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机械设计与传动专业委员会暨武汉市机械设计与传动学会第2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2014

[4].张鹏飞,张伯俊.柔性制造单元中机器人行走系统的实验模态分析[J].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2014

[5].尹念东,李艳丽,何彬.柔性制造及虚拟实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4

[6].林航.TVT-4000E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组态设计[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

[7].于霏,曹冬梅,李东波.11站实验型柔性制造系统监控技术的研究[J].微计算机信息.2011

[8].赵金周,袁建新.基于远程柔性制造系统的物料分配实验设计[J].开封大学学报.2010

[9].梁爽.柔性制造系统实验平台的设计与控制[D].华南理工大学.2010

[10].黎荣,江磊,丁国富,马术文,张静海.开放式数控及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的构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

论文知识图

实验型柔性制造系统TVT-4000E柔性制造实验系统组态...移动效果画面命令语言1 系统结构简图智能诊断方法的应用情况1 总体结构

标签:;  ;  ;  ;  ;  ;  ;  

柔性制造实验系统论文_李文斌,白小云,聂勇,轧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