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_张波,马秀良

导读:本文包含了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电子,原子,多相,晶格,化学键,能量,结构。

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文献综述

张波,马秀良[1](2018)在《点蚀形核机制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钝性金属材料的点蚀是腐蚀领域中的经典问题。受研究手段空间分辨率的限制,点蚀形核阶段的机制有待进一步阐明。以透射电子显微技术为主要研究手段,围绕与点蚀形核密切相关的材料基体结构特征及钝化膜性质两方面,阐明了点蚀形核的基体结构相关性以及钝化膜结构及与Cl~-的交互作用这两大基本科学问题。在原子尺度下建立了材料基体结构特征与腐蚀溶解活性之间的关联,揭示了钝化膜的结构特征和Cl~-与之交互作用之间的内在规律,丰富、完善甚至修正了材料点蚀形核机制方面的经典认识。研究发现,在点蚀形核初期,无论是基体中夹杂或第二相的腐蚀溶解活性,还是表面钝化膜本身的击破,起源都可以追溯到原子尺度的结构缺陷。(本文来源于《中国材料进展》期刊2018年11期)

周武[2](2018)在《石墨烯的低电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成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过去十余年里备受关注。从2010年开始,基于石墨烯的单原子层厚度以及半金属特性,笔者利用石墨烯作为模型体系,探索单原子分辨率的低电压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STEM)定量成像分析及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分析技术,进而利用这些低电压STEM技术研究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物理。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笔者在石墨烯的低电压STEM成像方面的工作,希望为今后低电压STEM技术在其他纳米材料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季怡汝,张庆华,谷林[3](2018)在《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与电池反应机理和性能密切相关,在原子尺度下实现对电极材料结构的观察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电池材料的电化学行为,并为改善电池性能提供指导意义。本文简述了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ABF-STEM)原子尺度下在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包括脱嵌锂机制、多相共存、以及表面形态结构探索等,最后介绍ABF-STEM在原位表征上的应用及面临的挑战。(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陈鑫峰,王泽朝,钟虓[4](2018)在《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发展与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原子尺度上探测材料的结构、成分、键合和自旋等信息,对于预测和调控材料性能意义重大。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术可实现化学键面分布测量获得材料界面处的物相分布和化学键合信息,并结合断层成像实现叁维尺度解析材料界面元素分布。但较之于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术模式下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术的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较差。基于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术的空间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技术,结合色差校正技术可获得原子面分辨电子能量损失谱与原子面分辨电子磁圆二色谱,克服了传统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术空间分辨率和能量分辨率较低的瓶颈。由于其实现了自旋构型原子尺度成像,在当今材料科学基础研究中具有重大的科学意义,对于在原子尺度理解自旋、晶格、电荷和轨道等多个自由度的结构参量与材料磁性能之间的相互关联有重要意义,在设计制造高密度、低功耗、快速的存储器件,推进信息与通讯技术方面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张波,王静,马秀良[5](2018)在《钝化膜击破机制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钝化膜赋予了钝性金属材料优良的耐腐蚀能力,但却易遭受Cl离子的侵蚀。对钝化膜组成及结构的认识及Cl离子对钝化膜的破坏机制是人们长期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受分析手段空间分辨率的限制以及对极薄钝化膜表征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长期以来,对钝化膜及Cl离子作用机制的认识主要依赖于间接的实验结果,尚存在争议。因此,迫切需要直观的实验证据支持。钝化膜的结构及击破机制本质上是关于膜及膜/基体界面在含Cl离子环境中的结构演变问题。现代高空间分辨分析电子显微技术可在原子尺度下(本文来源于《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8-07-30)

董辉[6](2018)在《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具有制备成本低廉、带隙可调、理论转换效率高等诸多优点,在太阳能采集和转换领域有着巨大的应用潜力。然而,目前光电转换效率仍远远低于理论转换效率,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发展和应用。追求更高转换效率迫使研究人员探究量子点太阳能电池中电极材料界面、晶体结构与光伏特性之间的内在关联,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研究技术和实验手段,难以从微观尺度下获悉它们之间的关系,尤其在原子尺度下原位观察电极材料和微观运行机制。本论文首次开发设计了可用于原子分辨成像的新型光电双功能透射电镜(TEM)样品杆,并用其原位观测纳米单体量子点电池的电极材料界面、应变、晶体结构演化,从原子尺度层面理解光电转换微观机制,为优化量子点光伏器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设计新型的光电多功能TEM样品杆同步实现原子分辨成像和皮安精度电流测量。(1)在透射电镜中引入了波长强度均可调的光场,同时设计电学屏蔽系统,实现了皮安级电流的测量。(2)通过设计超高稳定的输出电压系统,获得了电场和光场同时作用下原子级高分辨成像,此外对设计的光电多功能样品杆的可靠性进行了多次验证,结果证明我们设计的新型光电样品杆可同步实现原子分辨成像和皮安精度电流实时测量。2.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界面对电池性能的影响。(1)在TEM内部原位构建了单根TiO_2纳米线/CdSe-QD异质结太阳能电池,利用精确控制可移动的金属对电极,实现了界面面积的精确调控,并测试了不同界面面积的光电流,结果表明界面缺陷的增多使光电流降低。通过优化界面,量子点异质结电池的最高效率可以达到19.8%。(2)基于光学天线模型理论,模拟了光吸收效率随波长的变化关系,发现在特定波段光吸收效率>100%。同时,定量分析了界面态密度与光电转换效率的关系。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单根纳米线量子点异质结电池的超高效率,源自于纳米线结构具有对光的共振吸收以及少的界面缺陷。3.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电极材料晶体结构与光电流之间的关系。(1)通过原子尺度的高分辨透射电镜成像和皮安级光电流的实时测量,发现光电子沿着平行于TiO_2(101)晶面方向传输,最大的光电流密度可以达到3.6*10~6mA/cm~2。(2)通过实时记录的光电流和动态高分辨表征,光电流随着TiO_2纳米线和CdSe量子点的晶面间距的减小而增加。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晶面间距的变化引起了能带变化,促进了光生电子的有效注入和传输过程,从而使光电流增加。4.电极材料晶体结构演化与量子点敏化电池性能衰退之间的关联。(1)首先原位构建了纳米尺度的量子点敏化电池,然后通过实时测量光电流的变化,发现CdSe量子点从单晶态到非晶态的转变使光电流降低。造成这种衰退现象的原因是非晶态的CdSe带来的缺陷提供了光生载流子的复合中心,增加了光生电子的复合。(2)基于电子扩散模型,模拟了缺陷密度和光电流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发现,缺陷密度的增加降低了光电流。本文从原子尺度上理解了界面缺陷、晶体取向和晶面间距、晶体结构的演化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为设计高效率量子点太阳能电池及其相关的光伏器件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胡小康[7](2018)在《铌酸钾钠纳米线极化效应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社会需求的不断增加,各种功能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铁电材料作为一种有高光机电热耦合效应的功能性材料,广泛应用于压力传感、铁电存储、光伏等领域。其中锆钛酸铅(PZT)铁电陶瓷和薄膜是目前性能最好、应用最广泛的铁电材料之一,然而PZT中含有铅元素,对环境的污染很严重,因此无铅铁电材料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铌酸钾钠(KNN)是一种钙钛矿结构的无铅铁电材料,是未来可替代PZT的潜在铁电材料之一。本文以KNN纳米线为研究目标,着重分析了纳米线的晶体结构和极化效应。本研究利用水热法在钛酸锶(STO)衬底上生长铌酸钾钠纳米线阵列,然后利用聚焦离子束和球差校正电子显微术对KNN-STO界面进行了原子尺度的结构和性能表征。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获取了界面的高分辨像(HRTEM),通过X射线能谱得到了界面处各种元素的具体分布,并且通过选区电子衍射(SAED)和几何相位分布(GPA)分析得到靠近界面处KNN纳米线与STO衬底的晶格失配率约为3.24%。进行了原位加热和加电TEM表征,利用原位样品杆将KNN纳米线置于变温和外加电压环境中,通过比较不同条件下SAED和HRTEM,我们发现高温下电子束辐照会对纳米线晶体结构造成明显损伤。利用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STEM)获得了KNN-STO界面区域的高角环形暗场像(HAADF),并通过STEM-EDS谱分布图确定了界面处各原子柱所对应的具体元素,且在KNN-STO界面处发现了刃型位错。利用二维高斯拟合算法获取HAADF像中各原子柱中心位置,并通过python编写程序得到Nb原子相对周围K/Na原子中心位置的偏移量。通过计算未退火和800℃退火的KNN晶胞尺寸和a、c方向尺寸比,发现800℃退火后a方向晶胞尺寸变大,c方向晶胞尺寸变小,KNN晶体发生了相变,处于准同型相界附近,解释了800℃退火后KNN压电性能增强的原因。此外还在KNN纳米线中首次观测到纳米级的铁电畴结构,且相邻畴结构之间存在90°畴壁。(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顾敏芬,何畅,黄玉彪,黄鹤勇,孟祥天[8](2018)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土壤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超微结构技术与土壤和微生物等学科的交叉融合,使得相关研究的尺度向着更直观与更微观的两极方向延伸.微生物与土壤组分的相互作用贯穿于整个土壤多相微界面体系,是土壤中最具活力的因子,深刻影响着环境污染物的迁移转化及归趋行为.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的结合能够将土壤与微生物组成的高活性超微界面体系可视化,是当今土壤界面化学研究的前沿方向.介绍扫描和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结合能谱、高角度环形暗场像、电子衍射分析等手段的基本原理和其应用于环境微生物领域的制样要求;综述应用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研究环境胁迫下微生物的形态变化特征、微生物与土壤固相组分的作用、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交互作用的超微结构特征,以及结构和形貌观测及化学成分分析;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揭示土壤微生物与污染物的作用机制,跟踪环境污染物的转化和迁移特征.已开展的研究发现,微生物容易附生于土壤颗粒表面,且通过调整自身细胞表面结构,改变自身转运有机物的通道,从而代谢污染物;共培养模式具有协同效应,在降解有毒有机污染物和处理废弃物方面效率更高,从而加速土壤中污染物的转化与降解过程.此外,还总结了通过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如何深入挖掘有生命土壤的超微界面作用机理,展望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期望能进一步促进土壤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领域的深入发展与广泛应用.(本文来源于《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9](2017)在《赛默飞于2017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隆重推出全新紧凑型场发射透射电镜》一文中研究指出科学服务领域的世界领导者赛默飞世尔科技(以下简称:赛默飞)在2017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举办期间展出全新高效灵活、更适合材料科学研究的 Thermo Scientific~(TM)Talos~(TM)F200i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S/TEM),并进行现场演示。该产品于2017年9月份最新面世,此次推出也是在中国市场的首次亮相。该年会是电子显微学及技术发展前沿、交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新进展的高水平学术大会,会议汇集了来自国内外数百名知名显微学领域的专家和学者。(本文来源于《石油化工自动化》期刊2017年06期)

王子荣,孙威,李万鹏,杨旭[10](2017)在《变形Mg-Gd合金中退孪生组态的透射电子显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对室温冷轧变形Mg-5Gd(at.%)合金中共轴{10 12}孪晶变体的相互作用组态进行了细致的表征,揭示了其中涉及的退孪晶结构特征,并对退孪生发生的原因及过程进行解释,认为这种退孪生的本质是一种在相互作用原始孪晶中发生逆向二次孪生的过程,并且退孪生从孪晶界面处开始向孪晶内部进行。(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石墨烯由于其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在过去十余年里备受关注。从2010年开始,基于石墨烯的单原子层厚度以及半金属特性,笔者利用石墨烯作为模型体系,探索单原子分辨率的低电压球差校正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STEM)定量成像分析及电子能量损失谱(EELS)分析技术,进而利用这些低电压STEM技术研究新型二维原子晶体材料的结构和缺陷物理。本文通过回顾和总结笔者在石墨烯的低电压STEM成像方面的工作,希望为今后低电压STEM技术在其他纳米材料体系研究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参考文献

[1].张波,马秀良.点蚀形核机制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J].中国材料进展.2018

[2].周武.石墨烯的低电压扫描透射电子显微学成像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8

[3].季怡汝,张庆华,谷林.环形明场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成像技术在锂离子电池研究中的应用[J].电子显微学报.2018

[4].陈鑫峰,王泽朝,钟虓.能量过滤透射电子显微学的发展与现状[J].电子显微学报.2018

[5].张波,王静,马秀良.钝化膜击破机制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C].2018年全国腐蚀电化学及测试方法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8

[6].董辉.量子点太阳能电池的原位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8

[7].胡小康.铌酸钾钠纳米线极化效应的透射电子显微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8

[8].顾敏芬,何畅,黄玉彪,黄鹤勇,孟祥天.扫描/透射电子显微技术在土壤环境微生物相互作用超微结构研究中的应用进展[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8

[9]..赛默飞于2017全国电子显微学学术年会隆重推出全新紧凑型场发射透射电镜[J].石油化工自动化.2017

[10].王子荣,孙威,李万鹏,杨旭.变形Mg-Gd合金中退孪生组态的透射电子显微研究[J].电子显微学报.2017

论文知识图

氮化硼纳米颗粒的透射电子显微术(A)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术(HRTE...沉积在石英衬底上的BN薄膜的透射谱和...样品粉末衍射谱透射电子显微术-透射电子显微术常见半导体和陶瓷材料的最近邻原子间距...

标签:;  ;  ;  ;  ;  ;  ;  

透射电子显微术论文_张波,马秀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