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毛细线虫体外培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肝毛细线虫体外培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小鼠模型,为肝毛细线虫病的研究奠定基础。方法在洛阳鼠密度较高地区捕鼠,以人工消化法收集肝毛细线虫阳性鼠肝内的虫卵。将虫卵以不同密度(1 000、 5 000和10 000个/孔)分为3组,每组2孔,于28℃培养至感染期,观察并计数不同培养时长时(18、 21、 23、 25和29 d)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将感染期虫卵分为两组,分别置于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37℃培养,定期观察有无幼虫孵出。将4周龄雄性昆明小鼠分为8组,每组3只,按5、 10、 20、 60、 100、 200、 500和800个虫卵/只将感染期肝毛细线虫卵通过灌胃感染小鼠,观察小鼠感染后存活情况及是否能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另以16只昆明小鼠作为发育观察组,以60个虫卵/只的感染,分别于感染后14、 18、 21、 29、 35、 55、 90和365 d取2只小鼠处死,解剖取肝脏镜检,观察肝毛细线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及繁殖情况。结果共捕鼠17只,肝毛细线虫感染阳性鼠5只,阳性率为5/17;所有阳性鼠均为褐家鼠,褐家鼠阳性率为5/8。新鲜收集的肝毛细线虫虫卵内的卵细胞多处于Ⅲ或Ⅳ细胞期,培养1 d后分裂加速,至第16天开始出现感染期虫卵。1 000、 5 000和10 000个/孔体外培养18、23、 25和29 d时虫卵中感染期虫卵的比例分别为:39.6%(67/169)、 35.2%(45/128)、 21.4%(98/458), 74.0%(148/200)、 75.1%(411/547)、 60.9%(340/558), 88.0%(125/142)、 89.2%(140/157)、 79.3%(168/212)和94.9%(131/138)、 97.0%(254/262)、 88.6%(140/158),各时间点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10 000个/孔密度条件下的比例均最低。分别在蒸馏水和人工胃液中培养感染期虫卵均无幼虫孵出。感染剂量在200个/只及以下的小鼠均可成功感染肝毛细线虫且未出现死亡;500和800个/只的剂量组小鼠均出现死亡。发育观察组于感染后14 d鼠肝压片查见肝毛细线虫幼虫,未见雌雄分化;感染后18、 21和29 d,肝压片可见肝毛细线虫孕虫;感染后35和55 d均见大量肝毛细线虫虫卵及虫体片段;感染后90、 365 d仅见肝毛细线虫虫卵,无虫体残余组织。结论体外培养可获得感染期肝毛细线虫虫卵,小鼠可作为肝毛细线虫感染的动物模型。

论文目录

  • 1 材料与方法
  •   1.1 实验动物及肝毛细线虫虫卵的收集
  •   1.2 体外培养
  •   1.3 肝毛细线虫小鼠感染模型建立
  •   1.4 统计学分析
  •   1.5 伦理批准和患者知情同意
  • 2 结果
  •   2.1 捕获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情况
  •   2.2 肝毛细线虫虫卵体外培养发育情况
  •   2.3 小鼠肝毛细线虫感染模型建立
  • 3 讨论
  • 文章来源

    类型: 期刊论文

    作者: 张雅兰,朱岩昆,高丽君,王磊,邓艳,陈伟奇,许汴利,蔺西萌,张红卫

    关键词: 肝毛细线虫,动物模型,小鼠

    来源: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2019年06期

    年度: 2019

    分类: 医药卫生科技

    专业: 基础医学,感染性疾病及传染病

    单位: 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热带病防治北京市重点实验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81702018),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No.201702280)~~

    分类号: R532.1;R-332

    页码: 676-680

    总页数: 5

    文件大小: 1913K

    下载量: 52

    相关论文文献

    • [1].我国肝毛细线虫感染研究现状[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20(02)
    • [2].丹江库区鼠体内肝毛细线虫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13(05)
    • [3].大理市家栖鼠肝毛细线虫感染调查[J]. 医学动物防制 2020(10)
    • [4].河南省安阳市鼠肝毛细线虫、旋毛虫感染现状调查与分析[J].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2010(02)
    • [5].长江江滩武汉段鼠类肝毛细线虫感染调查[J].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2014(05)

    标签:;  ;  ;  

    肝毛细线虫体外培养及小鼠感染模型的建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