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

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

佛山市南海区美佳污水处理有限公司528000

摘要: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的重要保证。在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和资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坚持生态文明的科技观念、减缓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速度已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中从生态文明层面着手,进一步探讨了环境工程和科技两者之间的发展模式。

关键词:生态文明;环境工程;科技发展;创新模式构建

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但是现阶段生态环境遭到了极为严重的破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产及生活。因此,生态环境保护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环境工程取得了长效的进步,然而从另一角度分析,科学技术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对于生态环境存在负面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环境工程与科学发展如何共同发展的问题。

1生态环境问题

科学技术主要体现在帮助人提升劳动能力、改善劳动工具,它是人类与自然的纽带,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间接或是直接的影响,人们对科学技术的运用可能对自然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目前,全球生态环境中的主要问题是人类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和破坏,且这种破坏已远远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范围。虽然人类采用科学技术大大提高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率,但随着资源、能源的消耗不断增加,污染物的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有关世界资源的报告显示,人类对自然资源的需求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增加而增长。比如,对木材的需求从1961年以来已增长了64%,谷类食物的消费量增加了1倍多,肉类的消费量增加了2倍以上,农产品中化肥的使用量增加了3倍多。此外,全球对有色重金属的需求在逐年增长。

国内近几年来经济腾飞的背后,是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大气、水、土壤这三大污染已经成为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十年前“雾霾”二字的概念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很陌生,但十年后的今天,空气质量和PM2.5倍受到关注,我国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气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复合污染,从2016年数据来看,以北京为例,全年37天重度和严重污染天数比2015年的53天和2014年的45天有一定改善,但就全国范围而言,空气污染情况仍不容乐观,未来还需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我国现代化及工业化的不断推进,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和其他废弃物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江河等,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同时水资源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我国废水排放总量也在不断增长,2015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735.3亿吨,比上年增加2.7%,其中,工业废水排放量199.5亿吨,比上年减少2.8%,但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535.2亿吨,比上年增加4.9%。土壤是构成生态系统的基本要素,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不可缺少的战略资源。土壤污染关系到食品安全、人们居住健康,土壤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固废引起的,工业固体废物的露天堆放和填埋处置,需占用大量土地。工业固体废物产生越多,累积的堆积量也越大,则对土壤的污染面积也越大,土壤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启动土壤修复计划迫在眉睫。

2基本原则分析

2.1自主性原则

从某种程度来说,环境工程及和科技创新两者之间需要平衡发展,否则将会对生态文明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创新发展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在构建过程中,需要注重自主性的发挥。创新方式主要是从以下方面着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等等。应以自主知识产权为主体,创新发展模式,使科技发展能够带动社会发展,进一步促进环境工程的进步,解决生态问题。

2.2战略性原则

从目前情况来看,科技创新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与此同时,其与环境工程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既相互矛盾,同时相互依存,两者需要在某种程度上实现平衡,这样才能促

使其价值得到最大化发挥。然而两者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于两者本身,而是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宏观角度出发,针对两者的发展实施战略调整,进行规划与设计,深入了解两者均衡发展的规律,并且探讨两者于经济环境中的地位。

2.3系统性原则

生态问题是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生态问题是经过长年累积形成的,绝非在朝夕之间可以解决,并且问题并不像表面显现的那么简单,具有复杂性及多样性,正因为如此,其对于当前生产生活的影响较为全面。因此,基于生态文明的考虑,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两者发展模式的构建需要进行多方面考虑,需要注重系统性构建,实施综合考量,这样面对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妥善的解决。

3重点领域探讨

3.1绿色经济

从目前情况来说,在“十三五”期间,“五大发展理念”是现实建设与发展的基本遵循,其中,绿色发展理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态环境保护引起重视。在相关领域

的探索中,需要借助科技创新,以促进环境工程获得更好的成效,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而生态环境又与我们的生产生活有着直接的关联。基于现阶段而言,对于经济发展需要合理规划,不能盲目追求高速增长,而是需要构建绿色经济。对于绿色经济而言,主要是以市场为导向,在基于传统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促使经济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相互协调进步,为人类营造更为良好的生活环境,进而形成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就目前的发展状况而言,绿色经济主要由以下几种形式构成:环保产业、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

3.2水污染治理

自“十三五”规划发布后,广东省全方位贯彻落实,从加强重污染流域综合治理,全面排查水环境状况,建立劣Ⅴ类河流、富营养化湖库、黑臭水体等污染严重水体清单。制定整治方案,系统推进流域污染综合治理,突出上下游、支流连片区域水污染联防联治,构建区域绿色生态水网。到2020年,广佛跨界水体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珠江广州河段水质达到IV类;小东江水质达到IV类;练江、淡水河、石马河、茅洲河水质达到V类。完善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应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难以改造的,应采取沿河截污、调蓄和治理等措施。新建、扩建污水处理设施和配套管网须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时投运。到2017年,珠三角地级以上城市建成区污水基本实现全收集、全处理,其他地级城市建成区以及淡水河、石马河、广佛跨界河、茅洲河流域内城镇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练江、小东江流域内城镇于2020年底前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对现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改造,以佛山市要求为说明,全市46间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须于2017年9月底动工,其中广佛跨界的禅城、南海、三水工25间污水处理厂相关工程需在2018年3月底前完工,其余21家须在2018年6月底前完工,已建或新建污水处理厂,处理后出水排放达到国际一级A标准及个别执行广东省地方标准《汾江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44/1366-2014)中的较严值。到2020年,全省县城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85%以上,地级以上市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为了保障水污染防治取得实效,制定了“河长制”考核办法,并与省府与各地级以上市政府签订水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健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同时将分流域、分区域、分海域考核,考核结果向社会公布。

3.3风险控制及管理

近些年来,我国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给予了极高的关注,增强环保意识,构建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从某种意义来说属于经济发展的重要主题,也对我们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要进行环境风险预测,以此不断完善环境风险控制,做到优化管理,如果出现灾难性的经济问题或是环境灾害时,可以施以有效的应对策略。因此,基于长远发展考虑,针对环境工程及科技创新,要从我国实际情况着手,基于我国环境特点进行研究,注重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对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进行风险评估与预测,从而使环境工程能够真正发挥实效性,确保工程构建的可靠性,真正实现环境和科技创新的和谐相处。

4环境工程和科技创新的主要内容

地球系统工程是随着地球系统产生的学科之一,其重点是在运用和研发创新工程和管理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地球面临的环境问题进行探索和改造。特别是PPP模式,上世纪80年代,我国首次引入PPP模式,经过三十余年的探索,在2015年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宣布推广PPP模式,自此在大气、污水及垃圾污染治理设施的投融资、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维护过程中,应用了BOT、TOT、运营维护外包或设备租赁等多种PPP模式,随着政策的驱动和海量资本的投入,作为生态环保发展建设PPP模式大势所趋,如水生态环境治理项目涵盖河道整治、截污、生态、沿岸景观、污水厂、海绵城市示范工程和信息监控工程等多个项目,城市垃圾处理从生活垃圾扩展到餐厨废物项目。

5结语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经济发展需首要考虑的因素,这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产生活,并且关系到下一代的环境生存,由此可以看出,构建环境工程与科技创新的发展模式是主流趋势,从某种程度来说,前者可以促进后者发展,而后者对于生态环境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继而能够营造出更为良好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孟伟,傅泽强.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环境工程技术学报,2011(01).

[2]王欢,闻静.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的科技发展趋势探索[J].科技与创新,2016(02).

[3]赵莉.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

标签:;  ;  ;  

生态文明创新环境工程与科技的发展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