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红外光谱论文_武玉洁,封卓帆,殷俊荣,辛畅,肖霄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光谱,能量,晶体,反射,全反射,费米,分子。

振动红外光谱论文文献综述

武玉洁,封卓帆,殷俊荣,辛畅,肖霄[1](2019)在《硅橡胶甲基弯曲振动模式的叁级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硅橡胶结构,并以硅橡胶甲基弯曲振动(δ_(CH_3-silicone))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了硅橡胶的变温红外光谱(TD-IR)和二维红外光谱(2D-IR)。结果表明,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硅橡胶δ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强度及频率发生明显改变。硅橡胶δ_(CH_3-silicone)包括面内弯曲振动(β_(CH_3-silicone))和面外弯曲振动(γ_(CH_3-silicone))。硅橡胶β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频率为1 413 cm~(-1)(β_(CH_3-1-silicone))和1 404 cm~(-1)(β_(CH_3-2-silicone)),热扰动下硅橡胶β_(CH_3-silicone)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413 cm~(-1)(β_(CH_3-1-silicone))> 1 404 cm~(-1)(β_(CH_3-2-silicone))。硅橡胶γ_(CH_3-silicone)对应的吸收频率为1 260 cm~(-1)(γ_(CH_3-1-silicone))和1 253 cm~(-1)(γ_(CH_3-2-silicone)),热扰动下硅橡胶γ_(CH_3-silicone)吸收峰变化快慢顺序为:1 260 cm~(-1)(γ_(CH_3-1-silicone))> 1 253 cm~(-1)(γ_(CH_3-2-silicone))。(本文来源于《有机硅材料》期刊2019年05期)

尹赫[2](2019)在《量子振动微扰方法计算红外光谱:研究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心异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质的柔性动态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是很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向。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探测物质超快变化运动的重要手段,其探测时间分辨率在飞秒和皮秒级别,空间分辨率在原子分子尺度,可以灵敏快速表征蛋白质的超快构象变化,并且其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一直以来,为了解析蛋白质的动力学特征,很多的科学家都对生物大分子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模拟和计算。静电图谱方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它可以通过溶质在不同的溶液中的红外光谱,描述溶质溶剂相互作用,通过在蛋白质体系中的光谱,表征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过程,特定位点处的蛋白构象变化等。但是它并没有定量地计算红外光谱,图谱是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的,且图谱只针对特定的溶剂,在极性很大的溶剂中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我们自主研发的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可以定量、快速准确地获得红外光谱。乳酸脱氢酶已经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是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碳循环中重要的酶。它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在每个活性中心处,与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共同作用,催化丙酮酸与乳酸的相互转化。最近,从同位素标记的红外光谱中得到,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存在构象异质性,并且对应于乳酸脱氢酶的不同催化反应速率。在此,我们利用量子振动微扰理论,对人心脏处的乳酸脱氢酶的四聚体蛋白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然后计算其中底物丙酮酸羰基伸缩振动的一维和二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不均匀地展宽,并且与整个四聚体酶的红外吸收范围相同,表明在乳酸脱氢酶的四个活性中心处具有相同的构象异质性。然而,在不同单体活性中心处的动态平衡构象却不一样,使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具有不同的半峰宽度和峰值,这对应于实验中观察到的光谱多重峰。在活性中心处,底物转化为产物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生的,这种不能完全统计的,发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米凯利斯复合物的构象分布称为活性中心异质性。活性中心异质性与构象异质性的区别在于,酶-底物的复合物是随机形成的,仅能选取特定的构象分布,尽管它也是由势能面控制产生的构象异质性,但却不能遍历所有可能的构象。这是因为有酶翻转的限制,如在单酶实验中表示为等待时间的分布,即反应速率。本研究揭示了在实验和计算中所观察到的米氏复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不同吸收峰是由具有不同构象分布的活性中心所产生,由它们的谱线形状迭加而成。并且,具有不同分布的活性中心不能互相转化,正如实验中所发现的那样,对应它们的不同反应速率。我们在本篇文章中阐述的活性中心异质性机制与来自同位素标记红外光谱和温度跳跃弛豫光谱中的动力学模型完全一致。(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5-01)

武玉洁,常明,赵茉含,李玉贤,孙爽[3](2019)在《PET碳氢弯曲振动模式叁级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红外光谱(IR)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分子结构。然后采用变温红外技术(TD-IR),以PET碳氢弯曲振动模式(δCH)为研究对象,开展了PET玻璃化转变研究。研究发现: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PET分子δCH对应的吸收强度发生明显改变。采用二维红外光谱(2D-IR)进一步研究了PET的晶体结构。研究发现:718 cm-1处的新吸收峰归属于PET苯环晶体结构,其所对应的官能团对于温度变化比较敏感。本项研究拓展了叁级红外光谱技术在重要高分子材料(如PET)中的研究范围。(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11期)

郑轩,于鹏云,王建平[4](2018)在《氮化碳分子内振动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碱处理法剥离制备了氮化碳重水胶体溶液,通过FTIR光谱表征发现其具有叁个C=N伸缩振动吸收峰。根据文献构建了一系列氮化碳模型分子并对其开展振动光谱计算,对叁个吸收峰进行了系统指认,结果表明叁个吸收峰分别来自于叁个不同区域的3-s-叁嗪C=N键的伸缩振动。超快时间分辨的二维红外光谱手段观测到了发生在叁个不同C=N伸缩振动模式间的能量转移。(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施璐,于鹏云,王建平[5](2018)在《RDX在溶液相中振动能量传递的二维红外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飞秒二维红外光谱(2DIR),结合量子化学计算,研究了1,3,5-叁硝基-1,3,5-叁氮杂环己烷(RDX)分子在DMSO溶液相中的振动能量传递过程。FTIR光谱结果表明,溶液相中RDX分子不再是自由的CS对称性,NO_2反对称伸缩振动的IR吸收带部分重迭。此外,2DIR光谱的指纹特征显示RDX分子中叁个NO_2基团之间存在较强的振动耦合,同时叁个NO_2基团之间有分子内能量传递过程。(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8年S1期)

孔源[6](2017)在《分子晶体及范德华团簇红外光谱的理论研究及集体振动模式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量子化学第一性原理计算,尤其是密度泛函理论,随着超级计算机等硬件的飞速发展以及数值方法的不断改进,在材料科学和纳米技术等领域得到了广阔的应用。理论模拟为实验科学提供了大量的补充、分析和机理的解释。然而,分子间弱相互作用的理论模拟仍然是一个挑战性课题。人们在近年来通过理论推导和实验数据的结合发展了一系列精确模拟分子间相互作用力的新方法,使得我们可以开展相关体系的研究。本文基于密度泛函理论方法,模拟研究分子晶体、表面吸附、多聚体的结构和红外光谱,并分析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全文由以下各章组成: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密度泛函理论和分子间作用力。密度泛函理论的介绍包括了理论的提出、模拟真实体系的交换相关能量泛函的发展、用于结构优化的理论方法和分析物质振动特征的密度泛函微扰理论。分子间作用力介绍了几种相互作用及举例,及其在分子晶体中的作用和影响。本章最后介绍了论文中使用的几种计算软件。第二章进行了苯胺晶体集合振动模式的模拟和其红外光谱的分析,从而对分子间相互作用在分子晶体的影响展开研究。我们发现分子间作用力不仅使得某些红外振动模式发生比较大的频率位移和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而且还诱发了一些晶体内长程离域的集体振动模式。为了比较上述苯胺晶体的计算结果,我们在第叁章模拟研究了苯胺多聚体范德华团簇和乙酰苯胺晶体。通过对它们红外振动模式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发现了与苯胺晶体相似的比较大的频率位移和吸收峰强度的变化,但没有发现由分子间作用力引发的集体振动模式。从而揭示在分子间相互作用影响下,苯胺晶体中特殊的氢原子链式结构是导致长程离域集合振动模式的关键。第四章研究不同氧化亚铜晶面对铅离子的不同吸附性质。通过对几种氧化亚铜晶面的几何结构和吸附能的理论模拟分析和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找出在实际中吸附性能最优的材料。第五章对本文进行了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期刊2017-10-01)

解立斌,俞丹,魏萌,刘子玮,于宏伟[7](2017)在《单质硫ν_(S-S)伸缩振动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傅里叶变换漫反射红外光谱法,在500~400cm~(-1)范围内研究了单质硫S-S键伸缩振动红外吸收模式(νS-S)的一维漫反射红外光谱、二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四阶导数漫反射红外光谱和去卷积漫反射红外光谱,并针对单质硫νS-S,进一步开展了相关二维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单质硫νS-S的红外吸收频率主要包括464,466,468,474cm~(-1),而其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464cm~(-1)>474cm~(-1)>468cm~(-1)>466cm~(-1)。(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7年04期)

王欣,陈月弯,王淑茹,杜京,于宏伟[8](2016)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O伸缩振动模式AT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技术(ATR-FTIR)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分别研究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羰基红外伸缩振动模式(νC=O)。研究发现:玻璃转化温度(Tg)以下时,PET的νC=O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700cm~(-1)、1709cm~(-1)和1718cm~(-1),而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13~343K),其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1709cm~(-1)>1700cm~(-1)>1718cm~(-1);而当在Tg以上时,PET的νC=O的红外吸收频率包括1709cm~(-1)和1718cm~(-1),而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353~393K),PET的νC=O红外吸收强度变化快慢顺序为:1718cm~(-1)>1709cm~(-1)。本项研究拓展了AT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在PET高分子材料热变性研究的范围。(本文来源于《光散射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维,隋丽丽,李中秋,李永,于宏伟[9](2016)在《氮化硅ν_(Si-N)伸缩振动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变温傅里叶变换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法(ATR-FTIR),在313~393K温度范围内,分别研究了α-氮化硅和β-氮化硅分子结构的红外一维光谱、红外二阶导数光谱和红外四阶导数光谱,并针对氮化硅Si-N伸缩振动,利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考察了温度变化对氮化硅分子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波数950~850cm~(-1)范围内,氮化硅主要存在着Si-N伸缩振动模式(νSi-N)。随着测定温度的升高,α-氮化硅νSi-N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874cm~(-1)>886cm~(-1)>880cm~(-1),而β-氮化硅νSi-N红外吸收强度的变化顺序为876cm~(-1)>880cm~(-1)>890cm~(-1)。(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6年11期)

于鹏云,王建平[10](2016)在《二氰胺根分子内费米振动耦合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一文中研究指出二氰胺根离子(N(CN)-2,DCA)的C≡N对称及反对称伸缩振动(νas,C≡N和νss,C≡N)和N—C伸缩振动的和频峰(νas,N—C+νss,N—C)之间由于费米共振作用存在振动耦合。本文研究了二氰胺钠在DMSO溶液中的超快二维红外(2DIR)光谱和超快红外泵浦探测(IR PP)光谱。结合该体系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实验结果,对二氰胺根离子体系中的分子内振动能量转移过程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16年S1期)

振动红外光谱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蛋白质的柔性动态结构对蛋白质的功能十分重要,一直以来是很多科学家研究的重要方向。红外光谱是一种可以探测物质超快变化运动的重要手段,其探测时间分辨率在飞秒和皮秒级别,空间分辨率在原子分子尺度,可以灵敏快速表征蛋白质的超快构象变化,并且其二维红外光谱可以提供更多的结构信息。一直以来,为了解析蛋白质的动力学特征,很多的科学家都对生物大分子的红外光谱进行了模拟和计算。静电图谱方法是一种最主要的方法,并且已经取得了不错的结果。它可以通过溶质在不同的溶液中的红外光谱,描述溶质溶剂相互作用,通过在蛋白质体系中的光谱,表征肽链形成二级结构的过程,特定位点处的蛋白构象变化等。但是它并没有定量地计算红外光谱,图谱是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的,且图谱只针对特定的溶剂,在极性很大的溶剂中不能得到较好的结果。我们自主研发的量子振动微扰方法,可以定量、快速准确地获得红外光谱。乳酸脱氢酶已经被广泛深入地研究了几十年,是参与生物新陈代谢碳循环中重要的酶。它是一个四聚体蛋白质,在每个活性中心处,与辅酶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共同作用,催化丙酮酸与乳酸的相互转化。最近,从同位素标记的红外光谱中得到,乳酸脱氢酶的活性中心存在构象异质性,并且对应于乳酸脱氢酶的不同催化反应速率。在此,我们利用量子振动微扰理论,对人心脏处的乳酸脱氢酶的四聚体蛋白质进行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然后计算其中底物丙酮酸羰基伸缩振动的一维和二维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发现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不均匀地展宽,并且与整个四聚体酶的红外吸收范围相同,表明在乳酸脱氢酶的四个活性中心处具有相同的构象异质性。然而,在不同单体活性中心处的动态平衡构象却不一样,使每个单体的红外线形具有不同的半峰宽度和峰值,这对应于实验中观察到的光谱多重峰。在活性中心处,底物转化为产物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发生的,这种不能完全统计的,发生在一段时间内的米凯利斯复合物的构象分布称为活性中心异质性。活性中心异质性与构象异质性的区别在于,酶-底物的复合物是随机形成的,仅能选取特定的构象分布,尽管它也是由势能面控制产生的构象异质性,但却不能遍历所有可能的构象。这是因为有酶翻转的限制,如在单酶实验中表示为等待时间的分布,即反应速率。本研究揭示了在实验和计算中所观察到的米氏复合物羰基伸缩振动的不同吸收峰是由具有不同构象分布的活性中心所产生,由它们的谱线形状迭加而成。并且,具有不同分布的活性中心不能互相转化,正如实验中所发现的那样,对应它们的不同反应速率。我们在本篇文章中阐述的活性中心异质性机制与来自同位素标记红外光谱和温度跳跃弛豫光谱中的动力学模型完全一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红外光谱论文参考文献

[1].武玉洁,封卓帆,殷俊荣,辛畅,肖霄.硅橡胶甲基弯曲振动模式的叁级红外光谱研究[J].有机硅材料.2019

[2].尹赫.量子振动微扰方法计算红外光谱:研究乳酸脱氢酶活性中心异质性[D].吉林大学.2019

[3].武玉洁,常明,赵茉含,李玉贤,孙爽.PET碳氢弯曲振动模式叁级红外光谱研究[J].塑料科技.2019

[4].郑轩,于鹏云,王建平.氮化碳分子内振动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5].施璐,于鹏云,王建平.RDX在溶液相中振动能量传递的二维红外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8

[6].孔源.分子晶体及范德华团簇红外光谱的理论研究及集体振动模式的分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7

[7].解立斌,俞丹,魏萌,刘子玮,于宏伟.单质硫ν_(S-S)伸缩振动的漫反射红外光谱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7

[8].王欣,陈月弯,王淑茹,杜京,于宏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C=O伸缩振动模式ATR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16

[9].王维,隋丽丽,李中秋,李永,于宏伟.氮化硅ν_(Si-N)伸缩振动的衰减全反射红外光谱研究[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6

[10].于鹏云,王建平.二氰胺根分子内费米振动耦合能量转移的超快二维红外光谱[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6

论文知识图

原始碳化硅晶须(a)和核壳碳化硅晶...一1生色团1一6的红外谱图一4聚合物P一Br!P一N3!生色团6以及P46在...示出甲壳素微球和磁性甲壳素微球的X...供试土样的FT-IR谱图五味子多糖SCP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标签:;  ;  ;  ;  ;  ;  ;  

振动红外光谱论文_武玉洁,封卓帆,殷俊荣,辛畅,肖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