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阻力练习论文-刘江

抗阻力练习论文-刘江

导读:本文包含了抗阻力练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有氧运动,抗阻力量,练习,中年人

抗阻力练习论文文献综述

刘江[1](2019)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02月至2018年05月的社区中年人45例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且对练习前后的身体成分大腿测试结果及下肢骨密度测试结果进行观察及评估。结果:干预后右大腿脂肪、左大腿脂肪低于干预前数据,而右大腿肌肉、右大腿骨矿含量、左大腿肌肉、左大腿骨矿含量高于干预前数据,P<0.05。干预后右大腿面积、右大腿骨密度、右大腿骨矿含量、左大腿面积、左大腿骨密度、左大腿骨矿含量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中年人选择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有利于改善身体素质及维持正常的骨密度水平,值得应用及推广。(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9年08期)

孙智典[2](2019)在《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肌肉力量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抗阻力量练习中结合不同的等长收缩阶段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为了突出本研究的重点,使文章逻辑更清晰,在本研究中将这一等长收缩定义为“离心-向心转换时长”。加入不同时长的等长收缩是为了在训练中加强静力性力量练习。有大量研究指出,静力性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某一特定关节角度下的最大力量有显着效果,并且对肌肉围度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传统抗阻力量练习中加强等长收缩阶段,对于提高肌肉最大力量以及肌肉围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抗阻力量练习中结合不同的离心-向心转换时长,来探究这种训练方法对于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8名有运动训练经验的北京体育大学男性学生。将受试者分为A、B、C叁组,分别采用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4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0周的实验干预。训练方法采用平板卧推,要求训练时大臂与躯干呈45°夹角,肘关节为90°夹角,实验人员使用节拍器计时来控制离心-向心转换时长。使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对叁组训练方式的负荷进行对比。对受试者训练干预前后的1RM卧推、上臂围及胸围、动作速度以及输出功率等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结果:实验前后叁组1RM卧推均有提高,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与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训练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4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训练前后差异显着(p<0.05);实验前后叁组肌肉围度均有提高,与0s及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相比,4s组提高效果最显着(p<0.05);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的动作速度较2s和4s组提高效果更加显着(p<0.05);实验前后肌肉输出功率方面,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提高效果最显着(p<0.05),而2s和4s组的提高效果并不显着(p>0.05)。结论:(1)叁种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提高最大力量、肌肉围度、动作速度、肌肉输出功率均有一定效果;(2)加入了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对最大力量和肌肉围度的训练效果较没有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提高更显着;(3)离心-向心转换时长较长的训练组对最大力量和肌肉围度的训练效果比转换时长较短的训练组更显着;(4)没有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对肌肉动作速度以及肌肉输出功率的提高效果较加入了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提高更显着。(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8-01)

裴航[3](2018)在《45-55岁中年人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设计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文献资料法、实验法等为方法,以45-55岁热爱抗阻力量健身练习、有一定运动经历的中年群体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10人,其中男性5人,女性5人。采用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方案,其健身练习按照提前设计的健身练习方案进行。整个练习结束后,再次收集身体情况、运动能力的各项数据,使用EXCEL2010和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旨在研究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对中年人生理方面产生的影响,研究高抗阻力量健身练习是否能够实现和适宜开展。通过为期14周的实验,得出下列实验结果:1.14周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后,男性的体重、体脂肪质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数值减少了0.58kg、1.04 kg、0.01%和0.9%;骨骼肌质量、基础代谢数值增加了0.24kg和6.8kal;女性的体重、体脂肪质量、腰臀比和体脂百分比数值减少了1.38kg、1.82kg、0.002%和2.54%;骨骼肌质量、基础代谢数值增加了0.32kg和9.6kal。2.14周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后,男性与女性的胸围、臂围、腰围、臀围、大腿围和小腿围T检验(检验标准P<0.05)的P值均大于0.05。3.14周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前后,男性坐姿腿屈伸、坐姿推胸和坐姿高位下拉数值分别增加了了72ib、51 ib和42 ib;平均增长了68.57%、65.38%和60.87%。女性坐姿腿屈伸、坐姿推胸和坐姿高位下拉数值分别增加了了58 ib、39 ib和48ib;平均增长了96.67%、108.33%和123.08%。4.14周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后,男性深蹲1RM、硬拉1RM和卧推1RM数值分别增加了了31kg、33kg和21kg;平均增长了53.45%、60%和51.22%。女性深蹲1RM、硬拉1RM和卧推1RM数值分别增加了了21kg、21kg和12kg;平均增长了87.5%、67.74%和100%。5.14周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后,男性中有2人深蹲1RM达到100kg,女性中1人深蹲1RM达到60kg,1人达到50kg。由此可见,对45-55岁中年群体进行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是可行的,值得指出的是它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前提条件。进行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对体脂、肌肉质量、体重、基础代谢、运动能力等方面有着积极的作用。因而45-55岁中年人群进行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能够开展和实施,且能获得比较多的效益。(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期刊2018-05-21)

王强[4](2018)在《不同形式下肢抗阻力练习对动脉顺应性的急性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等张与等长肌肉收缩抗阻力练习对动脉顺应性的急性影响。方法健康大学生45名随机分成安静对照组、等张收缩组、等长收缩组,安静对照组不施加任何运动刺激,等长收缩组和等张收缩组完成50%、70%、90%1RM的下肢负重杠铃一次性力竭运动,测试运动后即刻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在50%1RM下肢抗阻力练习后,等张收缩组与等长收缩组的ba PWV与对照组相比均显着降低(P<0.05);在70%1RM下肢抗阻力练习后,等张收缩组的ba PWV与对照组相比显着下降(P<0.05);在90%1RM下肢抗阻力练习后,等张收缩组与等长收缩组的ba PWV均显着上升,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与等张收缩组相比,在70%1RM下肢等张抗阻力练习后的ba PWV显着升高(P<0.05)。结论一次性中等强度等张收与等长收缩抗阻力练习能提高动脉顺应性,但随着运动强度的提高其作用效果减弱,甚至产生副效应。与等长肌肉收缩抗阻力练习相比,在一定强度范围内,等张肌肉收缩抗阻力练习具有更好地提高动脉顺应性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8年10期)

张军[5](2017)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身体活动不足是影响中年人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是评价中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近年来有研究不断表明抗阻力量训练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健康的促进作用更明显,鉴于前人的研究集中在有氧运动方式对人体健康促进的影响方面,所以本实验将研究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方式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从而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促进中年人身体健康,提高生活质量的运动方式。研究方法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镇各社区居民委员会招募并最终确定符合纳入条件的40名中年男女作为受试者参与运动干预实验。实验前受试者进行健康评估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保证其能够在健康的身体状况下正常完成实验。运动干预前受试者的基线水平测试结果表明,男女不同性别受试者各项指标均无显着差异。实验将不同性别受试者分别随机分为两组:运动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方式,对照组采用单纯有氧运动方式。对照组一周3次,每次30分钟跑步机跑步,受试者通过跑步机的心率监测将运动强度控制在个人最大心率的60%~70%区间。实验组在有氧运动的基础上进行身体不同部位的抗阻力器械训练,锻炼部位覆盖四肢躯干,包括叁角肌、肱二头肌、肱叁头肌、胸大肌、背阔肌、竖脊肌、腹直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九大肌群。锻炼动作包括哑铃划船、坐姿推胸、碟机夹胸、坐姿腿弯举、俯卧腿弯举等。力量训练在30分钟有氧跑步后进行,一周叁次,每次30分钟,一次锻炼叁个肌群,一周叁次锻炼九个肌群,每一个肌群的锻炼动作要求受试者按照自己相应肌群最大力量的百分比去完成锻炼(男性为80%,女性为60%)。2个月的运动干预结束后,再次对受试者进行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的测量。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分析干预前后不同组别男女受试者身体成分和骨密度指标的差异,比较锻炼前后的效果差异。研究结果2个月干预后,女性实验组体重、体脂肪含量(P<0.05)和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均出现下降;去脂体重(P<0.05)、基础代谢率(P<0.05)、每千克体重基础代谢率(P<0.05)均出现增长;全身骨骼肌含量(P<0.05)以及上肢、躯干部位的肌肉含量均出现增长;实验组和对照组下肢肌肉含量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矿物含量(P<0.05)、超声声速、跟骨超声振幅、骨强度、T值、Z值均出现增长,而对照组均出现不同程度下降。2个月干预后,男性实验组体脂肪含量、体脂率、内脏脂肪面积均出现下降,去脂体重和体重增加;实验组和对照组内脏脂肪面积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基础代谢率均增长,但实验组增长幅度大于对照组;男性实验组的全身骨骼肌含量(P<0.05)以及上肢、躯干肌肉含量增长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同时两组的下肢肌肉含量均出现下降,但实验组下降幅度小于对照组。实验组骨矿物含量(P<0.05)、超声声速增长幅度均大于对照组,两组的跟骨超声振幅、骨强度、T值、Z值均下降,但实验组下降程度小于对照组。研究结论1)2个月的运动干预以后,女性实验组的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标的运动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呈现出下降的良好趋势;同时实验组的去脂体重、基础代谢率、全身骨骼肌含量、骨矿物含量和T值指标的运动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呈现出增长的良好趋势;两者结合的混合运动模式对女性的肌肉成分改善更明显。2)2个月的运动干预以后,男性实验组的体重、体脂率、身体质量指数和内脏脂肪指标的运动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呈现出下降的良好趋势;实验组的去脂体重、基础代谢率、全身骨骼肌含量、骨矿物含量指标的运动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呈现出增长的良好趋势。3)男性和女性受试者的下肢肌肉含量均出现略微下降,提示针对身体不同部位,力量训练负荷安排的平衡性对机体肌肉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程度的影响。4)力量训练结合有氧运动的混合运动模式对机体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效应相较于单一的有氧跑步形式较高。(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7-06-18)

廖晓霞[6](2017)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健康体适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30名中年超重与肥胖居民进行为期八周的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干预,旨在探究其干预方式对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健康体适能的作用效果,并为超重与肥胖者进行科学减肥寻求更好的运动方式,指导超重与肥胖人群进行锻炼,减少健身的盲目性,达到科学健身的目的,进而为上海市社区超重与肥胖居民的健康问题提供策略。研究方法:论文选取上海市五角场街道60名40-59岁在过去一年无规律的进行体育运动且能进行中等强度以上运动的超重与肥胖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把实验对象分为一组为干预组,进行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另一组为对照组,只进行日常的体育锻炼,干预组30名超重与肥胖居民,对照组则为30名,两组别男生各13名,女生各17名,对干预组进行八周的当今健身房比较热衷的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照组则进行自主地进行日常的锻炼,他们不参加有他人领导的有组织、系统的训练,测得干预组与对照组居民实验前后健康体适能的各项指标,对其进行纵向比较,采用Spss17.0与Excel进行分析,来揭示健身房的有氧运动与力量练习对中年超重与肥胖者健康体适能的影响。研究结果:通过八周的健身房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干预,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健康体适能的各项变化有以下结果:1、在身体形态方面,干预组男女性体重、BMI下降的程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女性的体重、BMI前测与后测均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的体重、BMI指标前后测却有小幅度增长。2、在心肺耐力方面,干预组男性的最大摄氧量提高了,干预前更低,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的最大摄氧量则有很大的提高,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对照组男性后测与前测的最大摄氧量无显着性差异(P>0.05),女生的最大摄氧量提高的程度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3、在肌力与肌肉耐力方面,干预组男性除了背力、屈肘两个指标无显着性差异(P>0.05),握力、纵跳水平增长的幅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伸膝则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女性除了背力、屈肘、纵跳水平无显着性差异(P<0.01),握力、伸膝水平都增长了,且握力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伸膝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性在握力、背力、纵跳水平上前后测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屈肘、伸膝增长的程度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除了伸膝增长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其它指标皆没有显着性差异(P>0.05)。4、在柔韧素质方面,干预组男性的坐位体前屈水平提高了,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女性提高的幅度却无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男女性坐位体前屈水平在前后测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5、在平衡能力方面,干预组与对照组男女性在闭眼单脚站立在干预前后都没有提高,均无显着性差异(P>0.05)。研究结论:1、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身体形态有积极的影响,干预组男女性在实验后的体重、BMI皆有一定的下降,说明此运动方式具有减脂减重的效果。2、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最大摄氧量有非常显着地提高,对心肺耐力提高发挥着积极的效果。3、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肌力与肌肉耐力的增加有很好的效果,干预组男女性除了背力与屈肘,握力、伸膝、纵跳在干预前后均有显着地增加,提高了肌肉力量与耐力,能很好的预防潜在的运动损伤。4、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提高了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坐位体前屈水平,对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柔韧素质的提高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身体灵活性。5、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上海市五角场镇街道男女性的闭眼单脚站立时间在干预前后小幅度的增长,虽然差异不太显着,有利于提高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的平衡能力。(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7-06-01)

李普[7](2017)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减脂效果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革以及饮食结构的变化,中国青少年的肥胖程度正在以令人担忧的速度迅速增加,我国即将面临严峻的青少年单纯性肥胖问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由于肥胖所引起的冠心病、高血脂、高血压及代谢异常等一系列疾病,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发生的概率直线上升,国家每年需要在体质健康这方面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等。众所周知,减肥的方法有很多,但是人们最认可的是运动减肥法,因为它不仅起到减脂的作用,还能增强体质。而生活中,人们往往以有氧运动为主,而抗阻力练习很少被人采用,本文正是带着这一问题从事运动减肥。因此,本文将对青少年单纯性肥胖发生的原因及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探索,找出预防及有效的减肥训练方法,来提升我国青少年的身体素质,并为以后青少年科学合理的减脂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法和理论基础。本研究从北京体育大学“天天享瘦”夏季减肥训练营中,通过体适能测试与评估,选取40名体重在80—120公斤,平均年龄在15岁,身高160—185厘米的单纯性肥胖青少年为研究对象。根据实验的需要将40名受试者按性别、身高、体重、腰臀比均匀的分成两组,每组各20名,且所有的受试者都统一住宿,统一饮食与休息,运动时间一致。第一组采用有氧结合抗阻力练习,第二组采用单纯有氧运动来完成4周的封闭式训练。最后进行相对应的测试评定和对比分析。通过实验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抗阻力练习能够有效地增加肌肉含量,使机体大量的消耗热量和脂肪,以达到减脂的效果;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与单纯有氧运动都能有效的降低单纯性肥胖青少年机体中的脂肪含量,但是相比较而言,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在降低单纯性肥胖青少年的体重、体脂、腰臀比、BMI方面的效果要显着高于单纯有氧运动;两者都能有效降低青少年单纯性肥胖者的心率、血压,但效果相比并无明显差异,而在提高肺活量方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效果更明显;两者都有效的提高了单纯性肥胖青少年身体素质,但是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在力量、速度方面提高较为明显;调查表明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形式灵活、方法多样,更易受到减肥者的喜爱,并且反弹程度小。本实验研究证实,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减脂效果明显高于单纯有氧运动。但是两者怎样优化结合,从而能起到更好的减脂效果,有待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7-05-12)

杨东明[8](2016)在《抗阻力练习对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抗阻力练习与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之间的关系,分析抗阻力练习对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在某大型健身房内随机选择40名成年人,随机将其划分成抗阻力练习组和对照组,每组20人。研究发现,经抗阻力练习后,人体的骨密度、骨矿含量、投影面积等均向有利于骨健康状况的方向发展,人体健康情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说明抗阻力练习可促进骨代谢,对提高人体骨健康状况有积极的意义。为预防骨科疾病提供了可靠性依据。(本文来源于《科学技术与工程》期刊2016年33期)

毛雨婷[9](2016)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进展,心血管疾病和骨关节病是中老年人最易发生的疾病。针对这一现象,在中年人群中开展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的方法,通过社区百姓健身房对中年人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探索有氧运动结合抗阻练习的运动锻炼模式对中年人身体形态、机能、素质及骨代谢的影响,实施科学健身运动处方手段,探索中年人科学的运动健身模式,为中年人体质健康的改善提供有效的实证依据。方法:募集上海某区无专业运动经验的89名(男39名,女50名)受试者,志愿者年龄在40至60岁之间。在运动干预前进行体质测试,项目包括身高、体重、体脂率、骨密度、最大摄氧量、曲臂及伸膝、握力、单脚闭眼站立、选择反应时、坐位体前屈、背力、纵跳。其后,将受试者分成运动A组(1周运动次数<3次)和运动B组(1周运动次数≥3次),进行为期8周的运动干预,运动干预由有氧运动与抗阻练习组成。运动干预结束后再次进行体质测试,测试项目不变。前后测试结果比较分析。结果:经过8周的运动锻炼(1)在身体形态方面,男女性运动B组体脂率下降明显,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男女性运动A组体脂率均有所上升,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5);各组体重及BMI皆略有上升,但上升幅度较小。(2)在身体素质方面,男女性运动B组握力均有所上升,男性握力上升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男女性运动A组的握力变化不显;各组坐位体前屈水平均略有所提高,男女性运动B组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女性AB两组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5);除男子运动A组外,各组闭眼单脚站立时长均有所增加,男女性运动B组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各组选择反应时能力均有所提升,男女性运动B组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各组背力和纵跳能力基本上有所增加,但变化幅度较小,运动B组相对增加较多;各组伸膝成绩均有所提高,男女性运动B组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与男女性A组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5);除女性运动A组屈肘成绩下降外,其他各组屈肘成绩均有所提高。(3)在有氧能力方面,男女性运动B组的最大摄氧量明显增加,运动前后比较有显着的差异性(p<0.05),力竭时最大心率同样有所提升;男女性运动A组两项成绩变化差异不大,A组与B组之间存在显着的差异性(p<0.05)。(4)在骨密度方面,男女性运动A组的骨密度T值均略有降低,而男女性运动B组的骨密度T值则均略有所提高,女性运动B组比起运动A组骨密度显着上升(p<0.05)。结论:8周规律的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有助于改善中年人的身体形态,降低体脂率,尤其周运动次数较多组锻炼效果更为明显;发展了中年人各项身体素质,伸膝肌力增强显着;提高了中年人的身体机能,最大摄氧量水平明显改善,心肺功能指标的提高,对预防、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改善了女性周运动次数较多组骨密度水平,促进了骨代谢健康。(本文来源于《上海体育学院》期刊2016-06-22)

张军,陆大江[10](2015)在《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老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1研究目的 2014年10月20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46号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其中一条主要任务提到了促进康体结合。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运动处方概念最早由美国人提出,指的是对从事体育锻炼的人或病人,根据相关检查,用处方的形式规定适当的运动种类、持续时间等,从而取得健身或康复效果。目前,这一(本文来源于《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期刊2015-11-05)

抗阻力练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在抗阻力量练习中结合不同的等长收缩阶段对肌肉力量的影响,为了突出本研究的重点,使文章逻辑更清晰,在本研究中将这一等长收缩定义为“离心-向心转换时长”。加入不同时长的等长收缩是为了在训练中加强静力性力量练习。有大量研究指出,静力性力量训练对于提高某一特定关节角度下的最大力量有显着效果,并且对肌肉围度的提高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传统抗阻力量练习中加强等长收缩阶段,对于提高肌肉最大力量以及肌肉围度应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研究通过在抗阻力量练习中结合不同的离心-向心转换时长,来探究这种训练方法对于肌肉力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18名有运动训练经验的北京体育大学男性学生。将受试者分为A、B、C叁组,分别采用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4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0周的实验干预。训练方法采用平板卧推,要求训练时大臂与躯干呈45°夹角,肘关节为90°夹角,实验人员使用节拍器计时来控制离心-向心转换时长。使用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对叁组训练方式的负荷进行对比。对受试者训练干预前后的1RM卧推、上臂围及胸围、动作速度以及输出功率等指标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比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肌肉力量的影响。结果:实验前后叁组1RM卧推均有提高,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与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训练前后差异不显着(p>0.05),4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训练前后差异显着(p<0.05);实验前后叁组肌肉围度均有提高,与0s及2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相比,4s组提高效果最显着(p<0.05);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的动作速度较2s和4s组提高效果更加显着(p<0.05);实验前后肌肉输出功率方面,0s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组提高效果最显着(p<0.05),而2s和4s组的提高效果并不显着(p>0.05)。结论:(1)叁种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提高最大力量、肌肉围度、动作速度、肌肉输出功率均有一定效果;(2)加入了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对最大力量和肌肉围度的训练效果较没有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提高更显着;(3)离心-向心转换时长较长的训练组对最大力量和肌肉围度的训练效果比转换时长较短的训练组更显着;(4)没有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对肌肉动作速度以及肌肉输出功率的提高效果较加入了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训练组提高更显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阻力练习论文参考文献

[1].刘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效果观察[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9

[2].孙智典.结合不同离心—向心转换时长的抗阻力量练习对肌肉力量影响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裴航.45-55岁中年人循环渐进高负重抗阻力量健身练习设计与研究[D].成都体育学院.2018

[4].王强.不同形式下肢抗阻力练习对动脉顺应性的急性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8

[5].张军.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7

[6].廖晓霞.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超重与肥胖人群健康体适能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7

[7].李普.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练习对单纯性肥胖青少年减脂效果的实验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7

[8].杨东明.抗阻力练习对人体骨健康状况与骨代谢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6

[9].毛雨婷.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年人群体质健康的影响[D].上海体育学院.2016

[10].张军,陆大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力量练习对中老年人身体成分和骨密度的影响[C].2015第十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叁).2015

标签:;  ;  ;  ;  

抗阻力练习论文-刘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