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柔性介质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研究设计

基于柔性介质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研究设计

论文摘要

环偶极子是一种基本的电磁响应,它具有很多新颖的电磁特性,但其响应较弱,经常被其它电/磁响应掩盖。超材料的出现,为研究环偶极子提供了有效手段。本文针对环偶极子现象在太赫兹波段的电磁特性,借助CST MICROWAVE STUDIO软件进行模型设计与仿真,并进行加工测试进行实验验证。首先设计研究了基于柔性介质聚酰亚胺(Polyimide,PI)的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通过对方形开口谐振环(SRR)与圆形SRR两种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发现存在两个明显的谐振点;利用多极矩散射能量公式定量分析双频谐振点的响应机制;研究不同结构参数对谐振点、Q值、表面电流、磁场分布的影响,发现结构参数的变化使得谐振点出现红移、蓝移的现象,Q值也随之改变。其次为了简化制作过程,提高样品的质量,将两层的C型SRR超材料结构简化为单层的C型SRR超表面结构。利用模拟仿真设计并优化了基于柔性介质PI的单频环偶极子响应,并制备了相应的样品;利用多极矩公式和场分析,证明了谐振点的响应机制是环偶极子响应;利用推导出的LC谐振频率公式定量的解释了开口角度(θ)和外环半径(QR)的增加使谐振点分别出现蓝移和红移现象的原因;通过对比单双层金属层超材料电磁特性发现随着金属层的增多,带宽减小Q值增大。最后研究了基于柔性介质聚酯薄膜(Mylar)具有相同单层C型SRR结构超表面的双频环偶极子响应。利用多极矩公式计算出散射能量,证明了低频和高频谐振点的主要贡献是环偶极矩(Ty)提供的;利用LC电路模型定量的解释了随着θ增大谐振点蓝移,也证明了计算和仿真的准确性;通过计算不同外环半径(QR)的Q值和FoM值,发现其Ty与FoM值有很好的一致性,也解释了由于Ty的增加和辐射损失的减少导致高频Q值高于低频Q值的原因;通过介质材料对比发现,Mylar与PI两种介质材料都能够很好地反映出C型SRR超表面的特性,同时基于PI介质的Q值较高。基于柔性介质的太赫兹超材料结构为研究环偶极子的特性提供了新的方案,也为设计吸波器、传感器等太赫兹功能器件提供了方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太赫兹波
  •   1.2 超材料
  •     1.2.1 环偶极子超材料
  •     1.2.2 超表面
  •   1.3 柔性介质
  •   1.4 本文重点及主要工作
  • 第2章 样品仿真制备及基本原理
  •   2.1 CST仿真软件简介
  •   2.2 样品制备
  •   2.3 测试方法
  •   2.4 Q值参数
  •   2.5 多极矩散射能量计算方法
  •   2.6 小结
  • 第3章 基于Polyimide的双层SRR结构
  •   3.1 方形SRR设计与研究
  •   3.2 结果与分析
  •     3.2.1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2.2 改变U型尺寸
  •     3.2.3 改变金属条尺寸
  •   3.3 圆形SRR设计与研究
  •   3.4 结果与分析
  •     3.4.1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3.4.2 两环距离的影响
  •     3.4.3 介质厚度的影响
  •   3.5 小结
  • 第4章 基于Polyimide的圆形SRR结构
  •   4.1 结构设计
  •   4.2 理论分析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     4.3.2 结构参数分析
  •     4.3.3 单双层对比
  •   4.4 小结
  • 第5章 基于Mylar的圆形SRR结构
  •   5.1 结构设计
  •   5.2 结果与分析
  •   5.3 介质材料对比
  •   5.4 小结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1. 环偶极子超材料结构研究
  •   2. 基于PI介质的圆形SRR超表面研究
  •   3. 基于Mylar介质的圆形SRR超表面研究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文章来源

    类型: 硕士论文

    作者: 赵崤利

    导师: 王爽

    关键词: 太赫兹,超材料,环偶极子,柔性介质

    来源: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年度: 2019

    分类: 基础科学,工程科技Ⅰ辑,信息科技

    专业: 物理学,材料科学,无线电电子学

    单位: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分类号: TB34;O441.4

    DOI: 10.27711/d.cnki.gtjgc.2019.000039

    总页数: 50

    文件大小: 3336K

    下载量: 17

    相关论文文献

    • [1].多偶极子振荡产生的增强太赫兹史密斯-帕塞尔辐射[J]. 真空电子技术 2020(05)
    • [2].环偶极子研究现状与太赫兹频段应用展望[J].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学报 2016(04)
    • [3].防渗膜渗漏偶极子检测的应用[J]. 物探与化探 2014(06)
    • [4].填埋场渗漏检测偶极子法的影响因素分析[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6)
    • [5].偶极子模型在磁流变液中的使用误差研究[J]. 功能材料 2011(05)
    • [6].自由偶极子运动规律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 2011(06)
    • [7].自由偶极子运动规律研究[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1(12)
    • [8].基于偶极子翻转理论的铁电薄膜电滞回线模型[J]. 人工晶体学报 2010(05)
    • [9].热偶极子与圆形界面裂纹的作用[J]. 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9(10)
    • [10].偶极子-偶极子库仑相互作用能及其电动力学特性[J]. 南昌航空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4)
    • [11].北极偶极子异常与中国东北夏季降水[J]. 科学通报 2008(12)
    • [12].偶极子间距对电法检测填埋场渗漏的影响[J]. 物探与化探 2012(03)
    • [13].两层介质中运动水平时谐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J]. 兵工学报 2009(05)
    • [14].在三层介质中运动的时谐水平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J]. 电子学报 2009(09)
    • [15].宽带圆极化十字交叉印刷偶极子的设计[J]. 微波学报 2016(S1)
    • [16].基于声偶极子原理修正载重轮胎噪声模型[J]. 轮胎工业 2011(07)
    • [17].正交偶极子横波探头实验[J]. 石油仪器 2008(06)
    • [18].偶极子声波的正交原理及其在地层评价中的应用[J]. 石油仪器 2009(05)
    • [19].铁电性和偶极子转向对电卡效应的影响[J]. 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 2020(03)
    • [20].南太平洋副热带偶极子模式模拟评估[J]. 海洋与湖沼 2019(02)
    • [21].压电材料中缺陷偶极子特性的研究进展[J]. 无机材料学报 2013(02)
    • [22].电各向异性介质目标散射分析的快速偶极子法[J].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2011(11)
    • [23].热带印度洋偶极子的季节性位相锁定可能原因[J]. 大气科学 2008(02)
    • [24].周期金属偶极子阵列/有机塑料复合材料在X波段的介电性能(英文)[J]. 表面技术 2016(07)
    • [25].印度洋偶极子和华西秋雨的关系[J]. 高原气象 2015(04)
    • [26].两层介质中运动垂直时谐偶极子产生的电磁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1(05)
    • [27].印度洋偶极子研究进展综述[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05)
    • [28].偶极子假设引起的大回线源瞬变电磁响应偏差分析[J]. 地球物理学报 2011(09)
    • [29].基于时谐偶极子模型的舰船轴频电场特性分析[J]. 船电技术 2014(10)
    • [30].1997—1998年热带印度洋偶极子季节性位相锁定可能成因[J]. 气象与减灾研究 2009(01)

    标签:;  ;  ;  ;  

    基于柔性介质太赫兹环偶极子超材料研究设计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