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稳流化床论文_林添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磁稳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流化床,烟气,效率,磁性,琼脂,吸附剂,电导。

磁稳流化床论文文献综述

林添明[1](2014)在《磁稳流化床两级生物还原耦合络合吸收脱除烟气中NO_x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燃煤锅炉烟气排放的氮氧化物(NOx)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之一。当其浓度超过一定限值,就会引起酸雨、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破坏、形成PM10和PM2.5、能见度降低等环境问题和影响人类健康。随着其污染问题的日益严重和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日益重视,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x已迫在眉睫。络合吸收结合生物还原法具有处理效果高、运行成本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但目前有关该技术的研究大都采用游离混合菌种,尚存在系统中优势菌种密度小,稳定性能差,以及吸收液中的Fe(II)EDTA-NO对Fe(III)EDTA的生物还原过程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等缺陷,导致微生物对Fe(III)EDTA的还原速率成为该体系的速率控制步骤。为克服上述缺陷,并提高生物还原速率,本研究提出了磁稳流化床两级生物还原耦合络合吸收脱除烟气中NOx的集成新工艺。针对该工艺,本文研究了磁性微球固定化微生物还原Fe(III)EDTA和Fe(II)EDTA-NO的特性和传质-反应动力学过程;确定了磁稳流化床的操作条件;初探了集成系统脱除烟气中NO的工艺可行性;重点考察了各工艺操作参数对脱除NO的影响,并建立了集成系统脱除NO的动力学模型。研究结果表明:磁性微球固定化微生物的还原性能以及对抑制剂的耐受性均高于游离微生物;Fe(II)EDTA-NO对磁性微球固定化铁还原菌还原Fe(III)EDTA具有抑制作用,而Fe(II)EDTA对该过程的影响不明显;Fe(III)EDTA对磁性微球固定化反硝化菌还原Fe(II)EDTA-NO几乎没有影响,而Fe(II)EDTA可以促进Fe(II)EDTA-NO的还原,因而有必要对吸收液进行分级还原。由固定化微球所引起的内扩散对Fe(III)EDTA和Fe(II)EDTA-NO还原过程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该过程的速率限制步骤为生物还原反应。磁性生物微球还原Fe(III)EDTA和Fe(II)EDTA-NO均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进行描述。磁性微球的最小流化速度和微球颗粒被流动相带出反应器的逃逸速度之间的区域为磁稳流化床的稳定操作范围,增大磁场强度可有效扩大其操作范围。外加磁场对Fe(II)EDTA-NO的生物还原过程具有促进作用,对Fe(III)EDTA的还原过程影响不大,但高强度的磁场会降低系统的NO去除效率。增加进气NO浓度和进气气体流量会导致系统的NO去除效率降低,但可以增加系统的NO去除负荷。集成系统具有良好的O2耐受性,在考察范围内,增大进气O2浓度、SO2浓度和循环吸收液流量对集成系统脱除NO的影响不大。增大吸收液量和Fe(II)EDTA浓度有利于集成系统对NO的脱除过程,但为了避免高浓度Fe(II)EDTA对生物再生络合吸收剂的影响,需要选择合适的Fe(II)EDTA浓度。集成系统的葡萄糖消耗量约为0.1g/h。集成系统的停运闲置对其NO的去除过程影响不大。该集成系统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和高NO去除效率和去除负荷,连续运行21天,可维持90%左右的NO去除效率和61.42g NO/(m3·h)的NO去除负荷,长期连续运行后,磁性生物微球的表面结构未发生明显的变化。基于气-液传质原理和物料衡算方程,建立了该体系的动力学模型,该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系统脱除NO的实际运行情况,NO去除效率与填料吸收塔的特性(塔径、填料高度、比表面积)、烟气进气负荷以及生物再生Fe(II)EDTA速率有关。(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4-06-09)

陈立文[2](2012)在《应用无因次数组法研究气-固两相磁稳流化床动力学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磁稳流化床(MSFBs)中,应用实验测量技术研究了局部固含率分布和磁稳区域。该研究开发了一个与磁场有关的无因次数组(Er)。应用无因次分析方法提出了与3个无因次数组Er,Ar,Re有关的用来计算稳定区域的无因次关联式。(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2年10期)

林添明,荆国华[3](2012)在《磁稳流化床研究与应用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稳流化床(MSFB)作为一种新型反应器,兼具固定床和流化床的众多优点,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MSFB近年来在基础研究和应用上取得的进展。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介绍了磁场强度和液相流速对床层结构的影响,以及床层空隙率、操作稳定性和传递特性等研究情况;应用方面介绍了MSFB在生物化工、能源和环境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最后分析了MSFB目前存在的不足,如对于一定的反应体系未找到相应合适的磁性催化剂、操作温度高于磁性载体的居里温度时,MSFB将无法操作、磁场发生装置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对磁性载体和反应过程产生影响、难以确定稳定操作区域。并指出其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磁性载体催化剂的研究与开发及对MSFB的稳定性判据、传热、传质、强化反应过程机理、反应器放大规律、工业化应用装置设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12年09期)

王迎慧,归柯庭[4](2006)在《磁稳流化床烟气除尘特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所设计的磁稳流化床(500×2 100 mm)进行了烟气除尘特性的研究。基于颗粒床除尘效率模型,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给出了磁场强度、烟气流速比、床层高度、铁磁颗粒径等因素与除尘效率之间的变化关系,并给出磁稳流化床高效清除烟尘的合理运行参数。结果表明,磁稳流化床的除尘效率在95%以上,其高效除尘的关键在于保证床层处在磁稳流化状态。(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06年06期)

王迎慧,归柯庭,施明恒[5](2004)在《磁稳流化床除尘装置的设计与验证》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磁稳流化床除尘装置的设计方法 ,特别就装置关键部件的设计重点做了说明 ;同时对影响该装置除尘效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实验验证 ,实验结果表明 ,保持除尘装置处于磁稳状态是获得高效除尘的关键 ;床层高度、气体表观流速比等也对除尘效率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热能动力工程》期刊2004年01期)

丁勇[6](2004)在《高密度核壳型磁性琼脂糖介质及磁稳流化床吸附蛋白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磁稳流化床(MSFB)利用径向或轴向的外加磁场对床层中的磁性粒子施加作用力,从而减小磁性粒子的不规则运动,有效的降低了床层中的返混。在液体流化床中,这种磁稳作用即使在主体流速很高的情况下仍有明显的效果,这使得磁稳流化床能够集流化床和固定床的优势于一身。 本研究利用油水乳化复合技术,用 4%的琼脂糖包埋玻璃微球和磁性胶粒,制备得到了适用于磁稳流化床操作的高密度核壳型磁性载体介质。经过标准检验筛的分级筛选,载体介质的粒径范围为 72 至 130 μm,体积平均粒径为 100 μm。较小的粒径结合载体的核壳结构,使得传质路径的距离很小。载体的平均密度为1.40±0.03 g/mL。载体有着良好的磁响应性,且当撤去外加磁场后载体的剩磁非常小。将载体交联、还原之后,进行了 DEAE 离子交换配基的修饰。使用 BSA为模型蛋白,考察了修饰后的磁性载体的吸附性能。接下来的工作中,应用小型磁稳流化床装置研究了该载体的流体力学性质和轴向混合特性,并与膨胀床、固定床中的结果加以比较。随后,以 BSA 为目标蛋白进行了上柱穿透曲线实验,测定了该载体介质在不同操作条件下的动态吸附容量(DBC)。研究结果表明,该核壳型琼脂糖磁性载体介质适用于磁稳流化床,其在生物分离领域应用和研究的前景充满希望。(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04-01-01)

张云峰,周钰明,归柯庭,虞维平[7](2003)在《磁稳流化床在烟气脱硫技术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各种脱硫技术的发展及应用。为了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高效的烟气脱硫技术,提出利用磁稳流化床技术进行磁性颗粒催化氧化脱硫新思路,并对该脱硫反应的机理、实验方法以及技术特点进行了初步研究。(本文来源于《锅炉技术》期刊2003年05期)

刘利,王迎慧,归柯庭[8](2002)在《磁稳流化床除尘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就磁稳流化床用于处理含尘气体的除尘效率进行了实验研究 ,分析了磁感应强度、床层滤料高度、气体表观流速比以及滤料再生对除尘效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得出 ,对于磁稳流化床用于处理含尘气体时 ,实现其高效、低耗运行的主要考虑因素及实现所需的基本条件。(本文来源于《能源研究与利用》期刊2002年02期)

佟晓冬,白姝,孙彦[9](2001)在《磁稳流化床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磁稳流化床作为一种集成分离技术 ,具有集流化床和固定床的优点于一身 ,床层空隙率高、压降小、柱效高 ,可从粗料液中直接吸附目标产物 ,从而节省预处理过程。磁稳流化床的操作条件温和 ,对生物活性影响小 ,其在生物分离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1年12期)

归柯庭,郅育红,施明恒[10](2000)在《磁稳流化床空气过滤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用磁稳流化床过滤含尘气体进行了研究。建立了磁稳流化床过滤器的过滤模型 ,实验研究了磁场强度、气体表观流速、床层厚度、颗粒平均粒径、粉尘在床层中的积累等因素对磁稳流化床过滤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磁稳状态 ,过滤模型给出的影响因素及影响规律能与实验较好吻合(本文来源于《燃烧科学与技术》期刊2000年02期)

磁稳流化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磁稳流化床(MSFBs)中,应用实验测量技术研究了局部固含率分布和磁稳区域。该研究开发了一个与磁场有关的无因次数组(Er)。应用无因次分析方法提出了与3个无因次数组Er,Ar,Re有关的用来计算稳定区域的无因次关联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磁稳流化床论文参考文献

[1].林添明.磁稳流化床两级生物还原耦合络合吸收脱除烟气中NO_x研究[D].华侨大学.2014

[2].陈立文.应用无因次数组法研究气-固两相磁稳流化床动力学行为[J].当代化工.2012

[3].林添明,荆国华.磁稳流化床研究与应用进展[J].化工进展.2012

[4].王迎慧,归柯庭.磁稳流化床烟气除尘特性的研究[J].锅炉技术.2006

[5].王迎慧,归柯庭,施明恒.磁稳流化床除尘装置的设计与验证[J].热能动力工程.2004

[6].丁勇.高密度核壳型磁性琼脂糖介质及磁稳流化床吸附蛋白质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

[7].张云峰,周钰明,归柯庭,虞维平.磁稳流化床在烟气脱硫技术中的研究[J].锅炉技术.2003

[8].刘利,王迎慧,归柯庭.磁稳流化床除尘器的实验研究[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2

[9].佟晓冬,白姝,孙彦.磁稳流化床及其在生物分离中的应用[J].化工进展.2001

[10].归柯庭,郅育红,施明恒.磁稳流化床空气过滤器特性研究[J].燃烧科学与技术.2000

论文知识图

磁稳流化床装置:永磁铁和色谱...磁稳流化床内部结构随流速与磁...在固定床(●)、膨胀床(△)和磁磁稳流化床装置:由六个霍尔姆...磁稳流化床除尘实验系统示意图磁稳流化床和颗粒床的对比示意图

标签:;  ;  ;  ;  ;  ;  ;  

磁稳流化床论文_林添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