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社会论文_张强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市民社会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社会,市民,黑格尔,国家,政治,马克思,殖民主义。

市民社会论文文献综述

张强明[1](2019)在《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有效治理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分析,理清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核心观点。对照在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效治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揭示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有效治理的重要启示,这些重要启示分别是丰富了对唯物史观的认识;增强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自觉性;增强社会治理有效具有重要的启示。这些启示能够进一步解决我国有效治理存在的不足,推动我国有效治理合理健康发展,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丁冬雨,孙迪亮[2](2019)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叁重批判及其现实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面对实然国家与应然国家的对立,马克思开启了市民社会批判的大门。马克思首先立足于法哲学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随着批判渐入"窘境",其转向了重在揭示市民社会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与此同时,唯物史观大厦的根基开始建立,由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历史维度的批判。尽管我国当今社会与马克思所批判的市民社会不是同一个对象,但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思想中蕴含的关于"社会"发展建设的思想精华与价值原则,对于当今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本文来源于《汉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昆鹏[3](2019)在《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经由法哲学批判到政治经济学批判,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市民社会理论进行了彻底颠覆,通过更加关注现实,其市民社会理论达至哲学升华,具有空前革命性,其中关于市民社会的基础、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关系、市民社会的结构要素及市民社会的发展趋势等论述都体现着唯物史观的内蕴,市民社会是商品经济社会、是现代化的标志,是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协调者等对我们完善市场经济、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本文来源于《青年与社会》期刊2019年30期)

谢静,杨晓东[4](2019)在《论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望月清司将马克思的历史理论解释成市民社会产生、异化、发展的过程史。利用马克思对市民社会批判的"感性具体—思维抽象—思维具体"的叁阶段理论,结合马克思的分工理论和晚年的东方理论的探索,可以对望月清司"市民社会像"的叁重规定做出合理评价。马克思的市民社会及其基础(分工体系)是要经历"异化"阶段最终被社会主义所扬弃,而望月却试图将市民社会抽象化、永恒化。虽然望月承认并论证了社会主义中蕴藏的市民社会基础,但他夸大了市民社会的积极影响,把人类社会历史归结成为经济发展史,用生产力和分工史观囊括丰富的市民社会涵项,忽视了马克思的市民社会概念所蕴含的政治奥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市民社会概念的研究,有利于深入研究市场和权力逻辑之间的张力问题。(本文来源于《理论月刊》期刊2019年10期)

王亚杰[5](2019)在《市民社会的殖民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一文中研究指出殖民主义是市民社会的必然走向在黑格尔和马克思那里得到了有效论证。黑格尔从经济角度将"需要的体系"作为市民社会的主体结构,论证其不断扩张的欲望必将自身推向海外,并最终通过贫困问题导引出殖民地,希冀以此作为市民社会困境的解决路径之一。马克思则主要从资本逻辑角度,指认了以资本逻辑为核心的市民社会必然会突破民族界限实现普遍化,但由于资本自身的界限使其不可能通过修补的方式完成对自身困境的克服。这是二人的根本分歧之处,也体现了马克思在市民社会殖民性问题上对黑格尔的超越。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形成与历史唯物主义建构具有同步性,也只有在历史唯物主义视阈下市民社会的内在矛盾才可以得到根本解决。(本文来源于《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张思琪[6](2019)在《浅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意蕴》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社会"的概念历史悠久,亚里士多德用此概念来指代政治共同体或城邦国家,西塞罗将其扩充为政治共同体的某些生活状况。后黑格尔赋予市民社会以经济内容,马克思将其定为在经济基础领域。而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不同于前几者,是从上层建筑领域出发的,其中的内容意蕴丰富,引人深思,本文将从葛兰西的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价值出发,浅析其对于我国当前的文化和意识形态建设的意义。(本文来源于《长江丛刊》期刊2019年27期)

牛俊友,谈克华[7](2019)在《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一文中研究指出"市民社会"是黑格尔法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黑格尔在《法哲学原理》中把它作为"伦理实体"的一个阶段,肩负由家庭伦理实体向国家伦理实体的自然过渡;"市民社会"也涵盖经济体、公共领域和社会与国家的统一体等多重含义;并最终构成黑格尔哲学体系中"自由及其定在"的一个环节。(本文来源于《学海》期刊2019年05期)

谢仁生[8](2019)在《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欧洲中世纪的自然经济以土地占有为主,商业被压制,社会阶层固化。11世纪始,商业逐渐发展,随之而起是城市的兴起。商业精神、货币观念极大地冲击了传统农业社会根基,市民社会在这种背景下渐渐成熟起来。从理论渊源上,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思想来自近代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但更受苏格兰启蒙学派影响。苏格兰启蒙者亚当·斯密认为人的利己心促进了经济发展,他从人的本性角度论证了个人在追求私利的同时又与他人、社会建立起联系。个人追逐私利的行为又促进了社会福利。斯密的劳动观,分工思想及其论证方法都深刻启发了黑格尔。只不过,黑格尔以一种概念思辨的方式从抽象法、道德、伦理几个层面继承了斯密等人的理论。他指出,道德也是一种权利或法,家庭不仅是市民社会的逻辑起点,也是伦理实体的第一个现实环节。市民社会就是个体、家庭的集合体。但市民社会不是自然的伦理实体,而是精神实体,要受理性的约束。它经过了叁个阶段,即需要的体系、司法、警察与同行工会。(本文来源于《知与行》期刊2019年05期)

M.里德尔,朱学平[9](2018)在《“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历史起源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正本清源,澄清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起源及其本来含义。全文分四部分。在指出自从马克思以来对这一概念偏离黑格尔本人的理解之后,第一部分考察了从亚里士多德到康德时期欧洲政治哲学传统中市民社会概念的基本含义,指出在这一传统下,市民社会与国家同义,此时国家未与社会发生分离,作为经济因素的家庭从属于国家或者市民社会。第二部分论述了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起源,指出随着18世纪末对欧洲传统社会的突破与现代社会的形成,黑格尔与欧洲政治哲学传统决裂,提出新的市民社会概念。第叁部分通过对黑格尔耶拿时期和晚期思想的考察,指出他只有在晚期(1820年前后)才真正达到对欧洲古今社会结构根本差异的理解,构造出与国家分离开来的市民社会概念,将其作为家庭与国家之间的差异领域,并对罗森茨威格有关黑格尔市民社会概念的流行解释提出了批判。第四部分对黑格尔市民社会(尤其是警察和同业公会)的含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本文来源于《德国哲学》期刊2018年02期)

徐步华[10](2019)在《超越市民社会的结构性困境》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抛出所谓的 “激进民主”方案,能否超越黑格尔所提出的结构性困境令人存疑,因为在马克思和葛兰西看来,只要资本主义存在,这种结构性困境就无法超越。市民社会是社会科学中最经久不衰的概念之一。按照马克思对国家与市民社会之间关系变迁史的分析(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8-29)

市民社会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面对实然国家与应然国家的对立,马克思开启了市民社会批判的大门。马克思首先立足于法哲学角度对市民社会进行了批判。随着批判渐入"窘境",其转向了重在揭示市民社会本质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与此同时,唯物史观大厦的根基开始建立,由此马克思对市民社会进行了历史维度的批判。尽管我国当今社会与马克思所批判的市民社会不是同一个对象,但马克思市民社会批判思想中蕴含的关于"社会"发展建设的思想精华与价值原则,对于当今我国社会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启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市民社会论文参考文献

[1].张强明.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有效治理的启示[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9

[2].丁冬雨,孙迪亮.马克思对市民社会的叁重批判及其现实启示[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

[3].张昆鹏.简析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中唯物史观对当代启发——从《德意志意识形态》文本视域出发[J].青年与社会.2019

[4].谢静,杨晓东.论望月清司对马克思市民社会理论的重构[J].理论月刊.2019

[5].王亚杰.市民社会的殖民性:从黑格尔到马克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6].张思琪.浅析葛兰西市民社会理论的当代意蕴[J].长江丛刊.2019

[7].牛俊友,谈克华.黑格尔的“市民社会”概念[J].学海.2019

[8].谢仁生.黑格尔“市民社会”理论的经济学本质[J].知与行.2019

[9].M.里德尔,朱学平.“市民社会”概念及其历史起源问题[J].德国哲学.2018

[10].徐步华.超越市民社会的结构性困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哈贝马斯18世纪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研究...发展低碳城市各方面之间的联系保定确立以新能源为代表的低碳产业未来中国市民社会四类组织结构一9上海黄浦江沿岸广告(大众商业文化及...2市民社会与城市空间的互动资料来...

标签:;  ;  ;  ;  ;  ;  ;  

市民社会论文_张强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