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失禁大鼠耻尾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尿失禁大鼠耻尾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邓黎[1]2004年在《尿失禁大鼠耻尾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提出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盆底肌肉筋膜组织松弛,膀胱和尿道解剖位置改变及尿道阻力降低,排尿自禁功能障碍所导致的疾病。其特点是在正常状态下无溢尿,而在腹压突然增高时尿液自动流出。此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女性由于自身的解剖特点及分娩等影响,患SUI的可能性更高。45岁到65岁的妇女22%~53%患有尿失禁(UI);17岁到25岁的未产妇中5%~15%患有UI。但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大多数患者宁愿忍受痛苦,也不愿接受手术治疗。这导致临床标本不易获得,很大程度上限制了SUI发生机制的研究。通过本实验建立大鼠尿失禁模型,作为SUI的研究对象,可以对SUI的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为SUI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本实验利用模拟产伤和模拟绝经建立大鼠的尿失禁模型,通过尿动力学试验和临床指标对动物模型成功与否进行检验。再对模型大鼠盆底耻尾肌中的神经肽,包括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及微丝(a-actin)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经显微摄像扫描后,将图象输入计算机,用Image—ProPlus 4。5软件采取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区域所占面积点数与切片组织总面积点数,用SPSSl0.0对其面积比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 主要实验结果及结论如下: 一、通过模拟产伤和绝经可以获得压力性尿失禁的动物模型。对该模型进行尿动力学检查,最大膀胱容量和漏点压均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喷嚏试验模型组阳性率达42.5%,而正常对照组无。 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VIP和NPY存在于盆底肌肉耻尾肌中。切片中神经肽阳性区域显色为棕黄色至棕褐色。与正常组比较,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标本的VIP和NPY面积比显着减少(p<0.05)。由于一定量的神经肽是维持盆底肌肉强度和正常功能所必须的条件,SUI大鼠盆底肌肉中神经肽类递质减少可能与SUI的发生有关。 叁、压力性尿失禁时盆底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及肌动蛋白减少是盆底功能障碍的微观表现。对á—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与正常组比较,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标本的α-actin阳性面积比值降低(p<0.05);透射电镜观察发现: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肌原纤维排列紊乱,严重者可见走行弯曲及线粒体变形。 SUI动物模型解决了研究中的标本来源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证实SUI大鼠盆底肌肉确有病理改变,为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蒋玉清, 李文平[2]2008年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索压力性尿失禁(SUI)大鼠耻尾肌结构改变情况,以探讨和评价含低指标时盆低肌肉中的异常变化。方法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压力性尿失禁大鼠与正常大鼠盆底耻尾肌中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和α-肌动蛋白的变化,并用计算机图象扫描对其进行量化和统计。结果免疫组化图象分析示SUI模型大鼠与正常对照相比较,耻尾肌中的α-肌动蛋白、VIP和NPY明显减少。结论SUI时盆底肌肉功能障碍与VIP、NP和Y肌动蛋白的减少有关。

刘娅[3]2012年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耻尾肌和泌尿生殖道组织PGP9.5、NPY的表达及意义》文中研究表明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是女性常见疾病,根据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12.5%女性患有SUI,尤其中老年女性发病率较高约10%-27%,并常合并盆腔生殖器官的膨出或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 POP),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根据国际控尿协会(International Continence Society, ICS)的定义,女性SUI是指腹压高于最大尿道压时,在无膀胱逼尿肌收缩状态下,尿液不自主地由尿道外口溢出,多在咳嗽、打喷嚏、直立、劳累等腹压增高时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机制现尚不明确。临床研究表明SUI的发病与盆底组织的解剖缺陷和功能障碍有关。另外,被大多数专家学者认同的关于SUI发病机制“完整理论”及“吊床假说”都强调了盆底支持组织在维持控尿过程及控尿系统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其中,盆底支持组织神经损伤可能是SUI主要发病机制之一。对于SUI神经损伤机制的研究,国内外研究学者多集中在盆底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等电生理方面的研究,而本研究意在建立有效的SUI动物模型,并在此基础上,从分子生物学角度,通过观察神经纤维标记物蛋白基因产物9.5(Protein gene product9.5,PGP9.5)和神经肽类递质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在SUI模型盆底肌肉及泌尿生殖结构中的变化情况,以及盆底结构功能障碍的微观表现,为SUI神经损伤理论提供进一步的证据。目的1.研究模拟女性分娩损伤、难产、密产、绝经后低雌激素水平等SUI发生危险因素,根据检测尿流动力学指标和喷嚏实验,建立SUI动物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2.观察SUI大鼠耻尾肌和泌尿生殖结构组织形态学变化,并通过探寻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及神经肽Y(NPY)的分布变化为SUI盆底失神经支配学说寻找进一步证据。为进一步寻求保守治疗SUI奠定基础。材料和方法1材料实验动物郑州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雌鼠45只,重约180-220g,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25只,对照组20只。Spraue-Dawley雄鼠5只,重220-280g。2方法:2.1SUI模型建立妊娠SD大鼠分娩后通过两次扩张阴道模拟产伤及密产造成的损伤,并通过手术切除双侧卵巢模拟绝经,最终获得SUI模型大鼠共15例(经过尿动力学监测和喷嚏实验确定,见表1)。另有同等饲养条件下正常对照大鼠20例。2.2采用硬膜外导管尿道置管方法,检测尿动力学指标最大膀胱容量、腹压漏尿点压力,并根据喷嚏实验,共同检验模型是否建立成功。2.3处死大鼠,取SUI模型大鼠及正常大鼠的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通过HE染色,观察耻尾肌及泌尿生殖道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标本中PGP9.5.NPY表达情况。3结果判定HE染色观察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形态肌肉含量,肌纤维形态。PGP9.5广泛分布于中枢与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神经纤维中,可特异性的标记神经纤维及小神经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显色为棕黄色至棕褐色。NPY免疫反应性神经纤维主要分布在血管平滑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显色为棕黄色至棕褐色。采用平均灰度值对各指标阳性表达染色区域的染色强度进行分析比较。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方法,计数资料比较采用x2检验。统计检验水准均取α=0.05。结果1SUI模型建立情况模拟人类妊娠分娩损伤、难产、密产以及绝经后低雌激素水平可成功获得稳定的动物模型。模型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的最大膀胱容量标准差为(1.38±0.11vs.2.13±0.85)ml,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39,P=-0.001);漏尿点压力值标准差为(10.54±0.47vs.28.43±0.42)mmHg,模型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604,P=0.001)。喷嚏实验检测共发现15只模型组大鼠喷嚏反射阳性,而对照组未见喷嚏反射阳性大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679,P=0.001)。2SUI组耻尾肌及阴道前壁及尿道壁经HE染色后与各自对照组进行比较(1)对照组耻尾肌肌纤维平行排列,其间有适当间隙,着色均匀,肌纤维膜完整;SUI组耻尾肌肌纤维明显萎缩,排列稀疏紊乱,着色不均匀,可见肌原纤维走行弯曲断裂及变性改变。(2)对照组阴道前壁镜下可见上皮层和固有层,固有层主要为结缔组织,其中可见平滑肌组织、小神经组织、小血管和毛细血管等结构。固有层中平滑肌粗大、排列较整齐;SUI组阴道前壁固有层结缔组织排列稀疏,平滑肌比较细碎稀疏、排列紊乱,肌束间隙变宽,肌纤维出现断裂现象,神经组织含量减少。(3)对照组尿道平滑肌为环形排列,与成纤维细胞、胶原纤维及其含有的血管神经等结构紧密相连,胶原为粉红色物质,呈束状均匀排列;SUI组尿道平滑肌细胞,胶原纤维排列稀疏变细,密度减低,呈灶性排列束间含少量血管神经等成分。3经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PGP9.5和NPY在耻尾肌、阴道前壁及尿道壁中均有表达,切片中PGP9.5和NPY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区域显色为棕黄色至棕褐色。(1) SUI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较,SUI组耻尾肌中的PGP9.5低表达(112.01±6.83vs.131.71±5.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8,P=0.001);SUI组耻尾肌中的NPY低表达(131.71±3.42vs.145.05±7.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292,P=0.001)。(2)阴道前壁黏膜切片,可见阴道黏膜固有层内有神经纤维及小神经束分布,SUI组与对照组相比,SUI组中PGP9.5低表达(119.97±6.95vs.134.09±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349,P=0.001);SUI组中NPY低表达(113.08±5.96vs.140.43±4.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21,P=0.001)。(3)尿道粘膜上皮层及固有层均有神经纤维及小神经束分布,SUI组与对照组相比,SUI组中PGP9.5低表达(123.68±4.58vs.139.98±4.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990,P=0.001);SUI组中NPY低表达(115.13±2.38vs.128.67±1.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81,P=0.001)。结论1模拟分娩损伤、难产、密产以及绝经后低雌激素水平可成功获得稳定、有效的大鼠SUI模型。2SUI组盆底组织功能和结构的改变以及PGP9.5和NPY低表达,提示盆底组织神经损伤可能参与了SUI的发病。

董春芽[4]2014年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泌尿生殖道组织及耻尾肌NO、NPY的表达及意义》文中认为目的:1.建立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观察SUI模型大鼠和对照大鼠的泌尿生殖道组织和耻尾肌的组织形态学差异。2.检测SUI大鼠和对照组盆底组织中神经递质NO、NPY的表达情况,探究其与SUI发生的关系。方法:1.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常规饲养,不作任何处理。实验组采用模拟难产,常规饲养一周后切除双侧卵巢。四周后所有大鼠行尿流动力学检测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力,并行喷嚏实验。取建模成功的15只大鼠作为实验组。取同样条件喂养下的正常大鼠20只作为对照组。2.处死所有大鼠,取尿道、阴道前壁及耻尾肌,行HE染色,观察上述标本的组织形态学差异。3.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上述标本中N0与NPY的表达,积分光密度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1.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最大膀胱容量分别为(1.95±0.13)ml和(1.22±0.15)ml。漏尿点压力分别为(27.18±4.90)mmHg和(13.63±4.22)mmHg。实验组最大膀胱容量和漏尿点压力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喷嚏实验中,SUI组全为阳性,对照组均为阴性。2. HE染色:对照组可见尿道、阴道前壁、耻尾肌染色均匀,结构完整并紧密相连,肌纤维排列整齐;实验组可见染色不均匀,组织萎缩变薄,肌纤维走形紊乱、断裂。3.免疫组化染色:对照组大鼠尿道、阴道前壁、耻尾肌一氧化氮(NO)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8.49±2.54);(17.95±1.37);(14.78±2.62)。实验组一氧化氮(NO)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8.17±0.88);(8.04±0.73);(7.19±1.08)。对照组神经肽Y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14.04±1.68);(15.18±2.47);(13.19±1.72)。实验组神经肽Y的积分光密度值分别为:(6.83±0.58);(7.27±0.91);(7.37±0.94)。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大鼠盆底组织中NO与NPY表达的积分光密度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l. SUI大鼠盆底肌肉萎缩变薄、肌纤维断裂使盆底支持力量减弱可能与SUI发生有关。2. NO和NPY在压力性尿失禁大鼠的尿道、阴道前壁和耻尾肌组织中表达减少,提示其可能参与了SUI的发生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尿失禁大鼠耻尾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D]. 邓黎. 第叁军医大学. 2004

[2]. 压力性尿失禁大鼠耻尾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J]. 蒋玉清, 李文平. 河北医药. 2008

[3]. 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模型的建立及耻尾肌和泌尿生殖道组织PGP9.5、NPY的表达及意义[D]. 刘娅. 郑州大学. 2012

[4]. 压力性尿失禁大鼠泌尿生殖道组织及耻尾肌NO、NPY的表达及意义[D]. 董春芽. 山西医科大学. 2014

标签:;  ;  ;  ;  ;  

尿失禁大鼠耻尾肌结构和功能变化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