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南京市浦口医院血透室210038

摘要:目的:观察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我院血透室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是否给予分层级管理模式将所有患者分为实验组(34例)与对照组(34例),对照组:2016你见3月至2017年3月接收的34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管理,实验组: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接收的34例患者给予分层护理管理果。结果:实验组患者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P<0.O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给予分层级管理模式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关键词:分层级管理模式;医院血透室;常规护理管理

医院血透室主要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实施血液透析治疗者,是改善患者肾功能衰竭,延长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目的,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水平可直接影响个体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对我院血透室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分别给予常规护理管理以及分层护理管理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从而论证率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实验组3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9:8(18/16),年龄最小为32岁,年龄最大为77岁,中位年龄为(46.2±1.2)岁,患者肾功能衰竭病史最短为6个月,病史最长为5年,平均病程(2.5±0.2)年。对照组34例患者:男女比例为19:15(19/15),年龄最小为34岁,年龄最大为75岁,中位年龄为(46.5±1.2)岁,患者肾功能衰竭病史最短为6个月,病史最长为5年,平均病程(2.7±0.2)年。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选择标准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均符合肾功能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因机体因素以及经济因素无法进行肾脏的抑制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均符合血液透析治疗标准。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代谢性疾病以及免疫性疾病患者。(2)排除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血液系统疾病患者。(3)排除合并神经系统以及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本次研究征得医院伦理会同意,所有患者均表示自愿参与本次研究。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化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循医嘱给予患者相关护理操作,血液透析室护理人员均给予统一管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分层级管理模式主要是针对临床护理实施者层级不同,分别给予不同管理模式,医院血液透析室临床护理主要分为护士长、责任护士以及助理护士三个层级,(1)护士长:护士长主要负责科室护理人员管理以及各级护理人员工作指导,除此之外,对各级护理人员护理操作进行监督。(2)责任护士:责任护理对管理的患者承担全面护理责任,①了解并监测患者心律、血压等各项生命指症,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情况,并结合患者治疗情况制定详细的护理方案。②责任护士应向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讲解血液透析治疗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操作流程,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条规的规定实施相关护理操作。在了解并掌握患者一般资料的情况下与患者以及患者家属进行沟通,消除患者内心忧虑,引导患者以积极的态度配合临床护理工作。③责任护士应严格遵守交班排班制度,交班时对患者情况进行核实和检查。(3)助理护士:助理护理在责任护士的带领下对管辖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操作,按照血液透析护理流程对患者实施基础护理,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助理护理应定期巡视患者心率、血压等生命指症变化情况,若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助理护士应及时通知上一级护理人员,实施临床护理操作。除此之外,护士长每周应对各级护理人员工作质量进行一次质量检查,其主要检查内容包括护理操作执行情况、护理文书输泄以及院内感染控制,并检测透析治疗仪功能和保养情况,确保相关抢救药物和药品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和管理。发现临床发现的护理质量问题,并探究护理问题发生的原因,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

1.4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失衡综合征、血压异常、心律失常、肌肉痉挛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系统分析相关数据;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管理模式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具体情况(见表1),实验组共有4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对照组共有12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讨论

医院血透室传统护理管理为平面管理,各级护理人员均实施统一管理,忽视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以及工作差异,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各级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2]。分层级管理模式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针对医院血透室护理中各级护理人员职责和权力不同分别还是标准化、规范化护理,从而提高血液透析室各级护理人员配置合理,明确各级护理人员工作内容,从而最大程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效果,整体提升护理质量[3]。本次研究显示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的实验组行血液透析治疗的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8%,明显低于对照组。综上所述,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马翠兰.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0):125-126,159.

[2]袁翠莲,杨云珍,楼娜飞等.个体化饮食管理对血透营养不良患者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全科医学临床与教育,2015,3(4):471-473.

[3]李冠珍.血透室常见护理风险的因素分析及管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2):12,14.

标签:;  ;  ;  

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医院血透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