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

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

岳键[1]2003年在《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以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设计以及网络应用技术等理论为基础,深入研究了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以虚拟现实技术为平台,把多种网络技术整合在一起,利用VRML、HTML、Java和JavaScript等计算机语言为编程环境,用软件实现虚拟现实的方法,构建了一个以B/S为体系结构,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原型系统。 该虚拟设计系统初步具备了虚拟设计的基本特点和基本功能。给用户提供了叁维的虚拟设计环境,用户可以第一人称的感觉在这个设计环境中实时任意活动,并可以实时交互,操纵和改变进入的虚拟设计环境。 本论文在VRML技术的应用方法上作了一定的应用研究,对实际应用VRML技术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曾子力[2]2016年在《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基于Web和数据库的系统设计是把VRML作为一个平台,和各种各样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集成数据库软件是用于研究VRML技术和虚拟设计系统的开发的可行性。虚拟设计技术在企业界引起了重视,是目前研究的关键技术。通常来说在不增加硬件外围设备,是能够减低整个系统开发的成本。并且和我们传统的设计和制造相比,它是高度集成并且合作的分布特征。我们目前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平台体系结构中,一般来说是利用VRML技术,而且发展和虚拟设计系统的实现方法适合中国国情,能够更好地促进和VRML技术和虚拟设计中的应用。

葛艳红[3]2002年在《网络环境下虚拟产品定制设计》文中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的个性化需求越来越突出,制造业正进入“只为你生产”、“客户设计,厂家制造”的个性化定制时代,由于消费者分布的地理区域性,决定了基于Web的个性化产品定制是当今网络化制造的最新发展。国内外一些制造商相继推出了一些定制系统,但这些定制系统的实质是根据用户提出的要求,从产品库中匹配出最接近用户需求的产品,从根本上来说,用户并没有真正参与产品的设计,而且系统给出的只是典型产品的模型图形,客户除对产品的功能和形状有一个理性上的认识外,不能在下订单前切实浏览自己定制的叁维产品,不能看到定制产品的真实结果。本文针对现有定制设计系统存在的不足,展开了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产品定制系统的研究。 论文首先阐述了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设计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详细研究了基于Internet的虚拟现实建模语言——VRML。通过对VRML的特点、体系结构、工作模式以及对叁维产品的构建技术的深入分析和研究,支持基于Web的产品动态展示和发布;并对基于VRML的模型真实感表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利用VRML的多媒体功能——表面贴图功能对产品的机加工表面进行了模拟仿真。 产品数据种类多,数量大,要有效地组织和管理众多产品数据,数据库技术必不可少。论文在简述网络服务器的特性、体系结构、相关配置后,深入研究了网络数据库技术,综合比较了多种Web数据库的访问方法及各自的性能特点,根据本系统的实际情况和要求选择使用了基于JDBC的数据库访问方法。对JDBC的数据库技术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剖析,分析了四种基于JDBC连接数据库的原理和方法,从中选择了最佳的适合本系统的实现途径。 最后,综合运用上述的虚拟现实技术、虚拟设计技术、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等多项技术,提出了网络环境下支持用户参与个性化设计的虚拟产品定制系统的构想,探究了系统实现的软件设计思想、原理及方法;制定了以JAVA、VRML、EAI叁个开放式标准为主干的技术路线;搭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框架;给出了系统运行实例。 论文利用VRML构建了基于网络的虚拟产品展示平台,实现了虚拟产品叁维信息及相关辅助信息的集成,支持产品用户在网络环境下的可视化查询和定制,对虚拟产品实时修改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实现了产品表观颜色、纹理等的实时修改。

李海庆[4]2007年在《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行业、跨地区、跨国家的联盟型虚拟企业发展迅速,企业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许多复杂产品的设计不得不由分布在不同地点的产品设计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协同完成,于是分布式协同设计技术应运而生,并且越来越受到工业界的重视。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提升产品设计水平创造了条件,尤其是信息化工程和网络技术,使得制造业在分布式协同制造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大大的提高了设计灵活性和制造效率,并促使现代机械产品的开发模式不断的进行变迁。同时,动态多变与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使得制造企业面临严峻挑战而不得不调整和改善自身的产品设计模式。产品在进行协同设计与开发时,需要面临设计资源的交互与共享,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的交互与共享就成为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因此,通过网络协同环境下对产品的可视化和信息管理技术结合而产生的制造资源的可视化管理和产品的协同化的设计成为研究的重点。本论文在分析国内外网络化分布式协同设计及现代机械产品开发模式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建立在协同设计和可视化技术之上的产品数据管理模型—CVPMS(Collaborative Visualization Production Development System,协同可视化产品开发系统)。分析了机械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协同产品可视化开发与管理平台实施的关键技术,研究了基于网络的叁维虚拟建模的实现方法、协同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实施方法、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等,并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和初步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CVPMS平台功能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为我国制造业在先进制造模式下的资源共享与交互技术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论文在理论与实践中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1)本文在综合分析各种先进制造模式的基础上,针对制造型企业的特点和现状,讨论了网络环境下的分布式协同产品开发技术的发展以及信息可视化技术在产品开发和制造领域的应用前景。提出了将可视化技术引入协同产品开发具有现实意义和应用基础,同时也讨论了其中存在的一些技术难点,提出了制造企业通过WEB实现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信息化管理的新思路。(2)对机械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做了详细的分析,对现阶段数据管理的最新动态进行了综合。构建在网络环境下的协同产品可视化开发与管理的平台方案,并对平台构建时所用到的各种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如:虚拟场景交互架构的实现方法、协同产品开发中的信息可视化技术与实施方法、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等。讨论和研究了基于XML的知识描述方法,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方法。(3)分析了基于网络的叁维虚拟建模的实现方法。重点比较X3D与VRML两种常见的网络叁维虚拟建模语言,并对VR动态场景的构建及产品网络叁维建模方法进行了相关的讨论。分析了虚拟现实系统的类型及X3D语言的语法、编码方式和建模方法,并给出了基于X3D的网络虚拟产品建模实例。(4)详细分析了信息可视化技术和工程可视化辅助设计(VCAD),对信息可视化起源及研究进展、信息可视化与知识可视化的区别以及信息可视化的应用前景做了详细的探讨。给出了基于X3D和WEB技术的可视化产品信息管理模型。对于相关的JAVA开发技术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一个制造业的信息管理可视化模型和实例。(5)详细介绍了机械产品设计知识的表达模型(PKRM)和获取方法(PKAM),提出了一种基于XML的设计知识描述方法,并将这种描述方法应用到产品的变型设计和概念设计中,并详细讨论了实施变型设计和概念设计的方法和原理,最后给出了实例。(6)以开关柜产品以及开关柜的生产制造环境为对象,本文提出了网络环境下的协同可视化产品开发系统总体结构,开发了相应的软件,并结合系统运行实例探讨了该系统的各种具体实现方法。

成尔京[5]2004年在《基于知识仓库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技术研究》文中指出21世纪是制造业全球化、信息化和技术创新的时代。对于我国制造业,特别是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广大中小型制造企业而言,要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一个重要方面是要提高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现代产品开发技术的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虚拟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因此,研究基于知识仓库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技术是现代产品开发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制造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 本文在分析网络环境下产品数字化开发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知识仓库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系统的体系结构,重点研究产品知识模型建立方法、知识仓库技术、虚拟产品开发协同技术和系统集成方法。通过原型系统的开发,验证所提出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平台功能体系结构的可行性和实用性,目标是对网络环境下产品开发的模式和应用平台进行新的探索。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和特色如下: (1)在分析知识仓库(Knowledge Warehouse,KW)的内涵和网络环境下虚拟产品分布式协同开发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面向机械产品设计的知识仓库概念,构建了一种由界面层、框架层、应用层、协议层、网络层和资源层组成的、知识仓库支持下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平台方案。 (2)在分析机械产品知识表示形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语义对象的产品知识表达模型方法,阐述了机械产品知识表达模型的信息构成。为实现Web环境下产品开发联盟各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应用XML技术表达协同设计过程知识,并提出知识仓库支持下基于XML的机械产品设计信息的共享方法。四川大学博士学位论文设计了一种面向机械产品的任务知识、推理知识、领域知识及其之间相互作用的知识求解模型,为开发知识系统提供一种有效的指导方法。 (3)通过对机械产品知识仓库的信息内容、功能模块及特点的分析,重点研究了实施知识仓库技术的功能体系结构模型,并对其中的知识源、知识仓库存储体、人机交互界面和知识仓库工具等模块进行了深入阐述。在建立数据仓库技术支持下知识获取过程模型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了基于规则和分类模型的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KDD)方法。提出以产品开发为主题的多维数据雪花模型的知识管理方法,实现知识仓库中产品设计知识的有效管理。 (4)针对我国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实用性和低成本为原则,通过对虚拟设计环境开发工具的选择分析,提出了以软件环境为重点的、基于VRML一JAVA技术的非沉浸式虚拟环境实施方案。以齿轮减速箱为例,重点论述实例检索与匹配的相似度算法,以及应用UG/KDA技术建立叁维虚拟产品模型方法。 (5)从分析基于VRML一JAVA的机械产品虚拟装配仿真原理入手,论述了虚拟装配过程的位姿关系变换、特性描述和人机交互技术,阐述了虚拟装配过程中基于层次包围盒相交检测的干涉检查方法,研究并开发了基于vRML一JAVA技术的叁维减速器虚拟装配原型。 (6)在讨论基于Web的系统运作模式的基础上,提出知识仓库支持下基于W七b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方法,论述应用VR技术进行叁维协同虚拟设计的原理。针对知识仓库和虚拟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的特点,提出扩展虚拟产品数据管理(Extended Virtual produet Data Management,EV一pDM)的概念及结构模型,可以有效地实现网络环境下知识仓库与虚拟产品协同开发过程的信息集成和管理。 (7)提出基于多组件智能体(componeni Agent,cA)的系统集成方法,整个系统功能的实现可以采用“积木式”组合方式,在原型系统平台的基础上实现快速集成,满足不同设计者的要求。通过确定原型系统的功能模块,开发了知识仓库支持下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集成平台原型系统,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实施方法。关键词:产品知识模型知识仓库 配扩展虚拟产品数据管理知识获取虚拟产品协同开发虚拟装组件智能体

谭武征[6]2004年在《甘蔗收获机械虚拟设计平台的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丘陵地带甘蔗收获机械的研究开发是目前急待解决的课题。虚拟设计技术是21世纪先进的产品开发技术,是快速研发丘陵地带甘蔗收获机械的有效手段。但是目前尚未见采用虚拟设计技术开发甘蔗收获机械的研究成果报道。本研究提出可视化虚拟设计技术进行甘蔗收获机械的研发,并围绕设计开发过程的若干关键技术进行分析研究。论文在第二章阐述了X3D技术在甘蔗虚拟设计平台中的实际应用,提出了XML作为虚拟设计平台的标准传输格式。在第叁章详细说明了甘蔗收获机械虚拟设计平台中的各应用软件与PDM(Smarteam)的集成机制及其实现。同时在第四章研究了甘蔗收获机械产品的集成建模分析、产品数据信息数据流分析、模型数字化定义及数据管理,并建立了甘蔗收获机械产品开发的过程模型及产品数据模型,快速有效的构建出其可视化虚拟设计平台,从而实现了对产品开发过程的有效组织、管理、控制及提供系列化开发的支持工具。此外,本论文第五章还对甘蔗收获机械虚拟设计平台基于Web的异构数据源进行了研究。并实现了它的原型系统。文章第六章实现对甘蔗收获机械智能专家系统的双向数据交流与共享。文章第七章对Web-X3D浏览器进行了开发,并实现了其功能。 论文研究的创新点和主要内容如下:广西大学硕卜学位论文(l)整个甘蔗虚拟设计平台均采用国际标准数据传输格式XML,对于叁维物体数据采用X3D(XML和VRML)技术。并且整个平台基于Web。(2)以CAD软件1 DEAS为实例,实现了PDM系统和l_OEAS等系统的双向信息交流与共享(文件交换、命令交换、数据集成和结构集成)。(3)采用IOE「方法对甘蔗收获机械产品进行集成建模分析,并进行模型数字化定义及数据管理。(4)基于COR日A/Java技术构架的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企业信息集成平台,透明地实现分布式、异构系统及数据库的访问,可以很好地解决数据地域分散,应用环境异构的问题。并开发出甘蔗收割机械产品异构数据源的原型系统。(5)编程实现与甘蔗收割机械智能专家系统进行双向信息交流和共 .山响,共产。(6)开发了独立知识产权的Web一X3D浏览器,除了lE标准功能外,还能对VRML和X3O网络文件进行浏览。

郭天太[7]2005年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的研究内容紧紧围绕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这一概念,重点在于从宏观角度对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求建立其基本概念及理论模型、实现方法等,具体内容可大致分为叁个部分:理论基础、实现技术、应用实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绪论部分。首先介绍了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特点、历史与现状、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然后介绍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项目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讨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最后给出了论文的主要工作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的主要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及模型,具体内容包括: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在VM的全生命周期中的作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概念、理论模型、基本思想、工作原理、理论框架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的体系结构、分类、主要功能、实施步骤、功能及局限性等;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哲学意义;对几种含义迥异的虚拟测试技术名称的概念辨析。最后对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第叁章研究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理论基础,内容主要包括相似性原理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面向对象思想及其在虚拟测试技术中的应用;VR技术的工作原理;虚拟测试系统的仿真原理;以及虚拟测试系统中的测试技术。本章说明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方法论基础和多学科理论来源和基础。 第四章的研究内容是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关键实现技术,主要内容包括: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叁维建模技术、虚拟仪器技术、可视化技术、数据管理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内容,最后在前述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的集成化模型。 第五章是一个基于单机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建立在沉浸式VR系统基础上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技术介绍、WTK的工作原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中的叁维建模技术和VI技术、以及基于虚拟测试技术的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技术,最后给出了车辆操纵稳定性虚拟试验系统的部分结果。 第六章介绍了一个基于网络的虚拟测试系统示例:在桌面型VR系统上实现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内容包括系统配置、VRML语言及其在基于VR的虚拟测试系统中的应用、无损检测技术概论、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体系结构、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实现,最后给出了基于Web的虚拟无损检测系统的部分仿真实例。 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包括对全文研究内容的总结,和对今后工作的展望。 由于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所涉及的理论和技术相当繁多,应用范围也相当广阔,加上受本人的水平及客观条件的限制,本文的研究内容只是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难免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这既有待于以后的完善和发展,也敬请各位专家和同行批评指正。

郭蕴华[8]2004年在《面向协同虚拟制造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研究》文中指出虚拟制造(VM,Virtual Manufacturing)与敏捷制造、协同制造、网络制造、绿色制造等技术一样,都是先进制造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信息化改造传统制造业的重要手段之一。虚拟制造是实际制造过程在计算机上的本质实现,即采用计算机仿真与虚拟现实技术,在计算机上实现产品开发、制造,以及管理和控制的本质过程,以增强各级的决策与控制能力。网络经济的兴起使制造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使得全球化生产,全球化竞争成为现实,并形成了买方市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制造过程本身就是在供应链中协作完成的,于是,协同虚拟制造(Collaborative Virtual Manufacturing,CVM)应运而生。作为对VM的拓展和延伸,CVM更强调让制造商把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都带入制造过程,通过他们之间的协同,在计算机上实现制造过程。可以将协同虚拟制造定义为,基于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由制造商、供应商、合作伙伴和客户协同参与的,支持供应链管理和个性化服务的虚拟制造。 本文着重于面向CVM的支撑环境研究。CVM的支撑环境是融合虚拟现实、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和分布式计算等多种技术,并服务于CVM的软件基础环境。本文提出了CVM的概念,研究了面向CVM的分布式支持环境中若干关键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了面向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分布式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立了CVM的分布式对象模型。并开发了应用系统,在企业进行了实际应用。其主要内容有: (1)提出了CVM的概念,研究了面向供应链管理和客户关系管理的分布式虚拟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这一结构从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来自供应链管理(SCM)、客户关系管理(CRM)和分布式虚拟制造等多方面的需求,使客户、销售、制造、物流一体化成为可能。 (2)基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和分布式计算技术,构造了CVM系统中分布式对象结构,指出了CVM的内在需求与目前可用的分布式对象结构之间的主要矛盾,提出面向CVM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的主要技术内涵,并对分布式系统的执行效率进行了探讨。 (3)研究了CVM系统中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型,结合CVM的特点,从信息系统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基于CORBA的客户关系管理模型;基于对可武汉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定制指标树的模糊聚类分析,实现了客户的分类管理。 (4)建立了面向客户关系管理的通讯平台,结合数据库设计,构造了WindowS平台下的电子传真和电子邮件管理模型,实现分布式环境下的电子传真和电子邮件收发管理系统。对该系统中多个传真发送服务器之间的负载平衡和容错处理进行了探讨,实现了电子邮件的备份、恢复和迁移等数据管理功能。 (5)为了实现分布式虚拟设计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协作以及冲突消解,借鉴并发展了与其相关研究方向(分布式虚拟环境和基于网络的CAD技术)中已有的研究方法,建立了一个面向分布式虚拟设计的协同工作环境。整个系统体系模型采用基于CORBA的多层分布式结构,基于TCP/IP协议和面向对象的Rl,Tl技术,提出并实现了以可变PDU为核心的ERCP协议,以保持网络中不同结点的几何模型的在实体级别上的一致性。同时,对分布式虚拟设计中的并发性问题进行了探讨,采用实体锁定机制、实体组的协同操作事务以及多用户的协商机制实现了某些环节的冲突消解。给出了一种分布式虚拟设计中U]ldo/R edo的实现方法。 (6)针对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模型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角色与基于规则相结合的访问控制模型(RRBAC)。该模型以可扩展的用户组织结构为框架,根据用户组织结构定义角色的属性及其继承关系,用参数化的规则集合描述了用户组织结构中由上下级关系所引发的操作许可,实现了面向群组协同工作的分级权限管理体系。

胡首[9]2004年在《基于PDM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研究和应用》文中研究指明PDM(产品数据管理)是建立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的基础使能平台,是虚拟产品开发的基础使能工具。PDM系统提供产品全生命周期的信息管理,并可在企业范围内为产品设计与制造建立一个并行化的协作环境。PDM作为企业信息集成平台,可以集成企业的各种应用系统,能够有效地实现产品数据规范管理。 虚拟设计技术与CAx应用系统集成,其辅助功能可大大加强,更有利于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装配/分析的集成及产品动态性能的模拟。此外,虚拟设计方法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分布式并行设计。虚拟设计技术的应用对缩短产品开发周期、节省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成本、提高生产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因此,研究基于PDM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在PDM平台上,集成各种CAx应用系统,并在此平台上探索一种高效、快捷的设计方法十分必要。 本文分析了目前典型商用PDM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支持分布式虚拟设计的PDM系统的功能框架;分析了基于PDM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的体系结构和特点,重点探讨了基于PDM的快速变型设计系统。本文还根据企业目前最新的需求,分析了几种基于Java的集成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基于J2EE、Web Services的企业应用集成框架。 本文以武汉钢铁(集团)公司连续带钢生产线的重要装备——开卷机为应用背景,深入系统地研究和实现了基于PDM的开卷机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重点研究了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实现了CAx与PDM封装集成、接口集成、无缝集成叁个层次的集成。开发了基于COM/DCOM的CBDS(基于实例设计系统)与PDM之间的数据接口,建立了PDM下的基于实例的设计系统。通过分析数据库中历史设计与当前设计需求之间的相似度,从产品数据库中提取最相似实例,达到设计资源复用的目的。开发了开卷机数字化设计、分析以及仿真计算机支持平台,进行了实例验证。 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缩短开卷机的产品开发周期,提高开卷机的设计质量,减少废品损失。研究成果可以推广应用到其它典型产品。

徐雷[10]2003年在《网络课件若干关键技术实现研究及其具体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形式同益受到重视;而网络课件是网络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国家教育部新世纪网络课程项目《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对网络课件的开发技术、实现方法及系统结构等进行了研究。 第1章介绍了CAI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探讨了基于B/S结构的网络CAI的发展背景、应用特点和评价指标;给出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内容。 第2章介绍了网络课件开发的技术基础;归纳出歼发网络课件的几种系统实现结构。 第3章探讨了基于网络的虚拟设计关键技术:提出了开发《工程制图》虚拟模型库的技术方案,实现了《工程制图》虚拟模型库的设计及制作;给出了《工程制图》矢量挂图库的关键技术实现方法。 第4章研究了网络课程的各种导航类型、导航的常见表现形式及其实现技术;综合多种导航技术,形成体系合理的《工程制图》网络课程导航系统,如基于星状关联的知识点导航、基于模糊匹配的关键词检索导航、基于界面内叁自由度的读者位置导航等。 第5章分析了远程教学的两种网络模式的技术特点,总结出课件素材在这两种网络模式下实现的关键技术——基于时间的课件元素互控技术。根据控制及其编程原理的不同将网络课件的素材归类成简单元素对象、带接口的应用程序对象和不带接口的应用程序对象叁大类型。针对不同类型的课件素材对象,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实现方法。 第6章介绍了《工程制图》网络课件开发的软硬件环境和系统开发过程;详细给出了课件各个子系统的技术实现及其界面。 第7章总结了本文的研究开发工作,对未来网络课件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参考文献:

[1]. 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D]. 岳键.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003

[2]. 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J]. 曾子力. 信息与电脑(理论版). 2016

[3]. 网络环境下虚拟产品定制设计[D]. 葛艳红. 武汉理工大学. 2002

[4]. 协同产品开发的可视化技术与信息管理系统研究[D]. 李海庆. 四川大学. 2007

[5]. 基于知识仓库的虚拟产品协同开发技术研究[D]. 成尔京. 四川大学. 2004

[6]. 甘蔗收获机械虚拟设计平台的应用研究[D]. 谭武征. 广西大学. 2004

[7]. 基于VR的虚拟测试技术及其应用基础研究[D]. 郭天太. 浙江大学. 2005

[8]. 面向协同虚拟制造的分布式支撑环境研究[D]. 郭蕴华.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9]. 基于PDM的分布式虚拟设计平台研究和应用[D]. 胡首. 武汉理工大学. 2004

[10]. 网络课件若干关键技术实现研究及其具体应用[D]. 徐雷. 浙江大学. 2003

标签:;  ;  ;  ;  ;  ;  ;  ;  ;  ;  ;  

基于Web和数据库的虚拟设计系统实现方法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