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模型论文_马超智,辛涛,高亮,崔旭浩

导读:本文包含了接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模型,接触器,地面,磨耗,矿物油,反作用力,力矩。

接触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马超智,辛涛,高亮,崔旭浩[1](2019)在《基于改进摩擦功模型的轮轨滚动接触磨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摩擦功模型常用于轮轨接触磨耗的分析,但无法反映轮轨磨耗程度的差异,亦不能很好考虑材料塑性屈服对接触磨耗造成的影响。结合轮轨接触处的Mises应力分布特征,提出弹、塑性分区磨耗及塑性区摩擦功这一评估指数,实现了对摩擦功模型的改进。基于建立的滚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分析轮轨塑性区摩擦功与总摩擦功随轮轨屈服强度比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塑性区摩擦功能反映材料塑性屈服与摩擦功激扰的共同作用。随着轮轨屈服强度比的提高,接触斑总摩擦功缓慢增大,车轮及钢轨塑性区摩擦功之和变动明显,并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车轮磨耗高于钢轨发生在轮轨屈服强度比小于0.96的范围内;轮轨屈服强度比为1.01~1.02时,系统塑性区摩擦功数值降到最小。(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闻诚,诸葛海涛,毛凯,张阳[2](2019)在《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迁移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运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的迁移量,对食品接触用纸中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向油脂性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以Weibull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迁移数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重要参数。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评估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性。(本文来源于《现代食品》期刊2019年23期)

白赫,钱晓明,范金土,钱幺,刘永胜[3](2019)在《纤维质多孔材料中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深入研究纤维质多孔材料的微观结构,通过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分别研究纤维在空间中叁维和二维分布情况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值。根据泊松分布的特点,结合Sampson等的研究结论,建立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纤维直径和孔隙率的函数关系。使用Geo-Dict软件模拟纤维结构,同时计算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再分别将纤维不同取向的理论预测值和前人研究结果相比较。结果表明:当纤维长径比不变时,纤维数量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线性正比关系;当孔隙率不变时,纤维直径与纤维间接触点数量呈反比关系;当纤维直径固定时,纤维间接触点数量随孔隙率增加而减少;当纤维直径大于40μm时,接触点数量不随孔隙率的变化而改变。(本文来源于《纺织学报》期刊2019年12期)

郁国梁,苏宏升[4](2019)在《基于多状态模型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维修策略优化(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维修活动中可靠性与维修成本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种能同时兼顾可靠性与维修成本指标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采用改进的第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Non-dominated sorting genetic algorithm 2, NSGA2)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优化结果为一组Pareto解。该方法首先针对导致接触网失效的主要装置进行多状态的失效模式分析,接着对整个接触网系统进行可靠性及失效模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考虑了现有的接触网预防维修方式对系统可靠性的改善程度,建立了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成本之间关系的数学模型。其次,提出了一种改进的NSGA2算法(INSGA2),该算法通过改进选择算子增加种群多样性,并通过引入局部搜索策略保证种群分布更加均匀。将改进前后的算法在(Zero-ductility transition, ZDT)系列函数上进行对比测试,表明INSGA2算法的优化结果中种群多样性更好,解得分布更加均匀。最后,在不同维修周期下针对系统可靠性、维修成本这对工程目标采用改进后的算法进行多目标优化。该结果能使决策者通过权衡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成本这对工程目标之间的关系,在优化结果中选取合理的解作为维修方案,该维修方案在保证系统可靠性尽可能高的同时,使维修成本降至最低。(本文来源于《Journal of Measurement Science and Instrumentation》期刊2019年04期)

段云祥,杨帆,齐利国,朱立光,许进忠[5](2019)在《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场数学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Maxwell方程出发,通过对电磁场进行理论分析,得到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场的分布计算,进而可以计算出电磁场在结晶器内的衰减规律、电磁力及电磁压力的大小,并以此建立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场作用的数学模型。研究结果认为:电磁场在不同介质中会呈指数衰减,且磁场频率越大衰减速度越快;电磁力大小与频率密切相关,频率越大导体单位体积受到的电磁力越大,且电导率越大,相同频率下受到的电磁力较大;电磁压力在不同导体介质中的衰减规律基本一致,随着频率的增大电磁压力衰减速度增大,当电导率较小时,电磁压力衰减相对减缓。(本文来源于《河北冶金》期刊2019年11期)

刘羽平,张拓,刘妤[6](2019)在《稻谷颗粒模型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与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EDEM与FLUENT耦合模拟稻谷清选时,稻谷颗粒参数设置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仿真结果的可信度。结合稻谷颗粒堆积角的实测试验与仿真试验,标定了稻谷颗粒模型间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2个主要接触参数。设计了堆积角形成装置,该装置采用坍塌法和注入法同时形成2种堆积角,可以减小非同时形成所引起的测量误差;创建了稻谷颗粒的离散元模型,结合堆积角的实测试验与仿真试验,建立了2个主要接触参数与2种堆积角之间的二元回归方程;以稻谷颗粒2种堆积角的实测结果作为目标值,对回归方程进行数值求解,得到颗粒模型间的静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分别为0.433 6、0.161 5;设计了抛洒试验对标定后的参数进行验证,抛洒长度、宽度和近抛洒端堆积角等特征参数的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相对误差小于5.7%,这表明颗粒的模拟运动轨迹与实际运动轨迹基本一致,所创建的稻谷颗粒离散元模型及标定得到的接触参数可以为EDEM-FLUENT耦合仿真稻谷清选过程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科技导报》期刊2019年11期)

王海明,万连录[7](2019)在《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平台的接触网深化设计技术要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轨道交通接触网安装方式繁多,且其尺寸以及零部件相对位置各不相同,为保证施工精度及施工工艺,建立叁维模型进行预安装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为有利工程建设,接触网BIM(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平台提出了基于模型的功能应用、数据管理、模块服务、数据存储等各层服务关系和数据交互关系。深化设计平台的数字化加工、基础孔洞以及预留功能可保证零部件加工精度和施工定位精度,利用虚拟漫游和碰撞检测功能进行可视化安装施工预演,提前感知,尽可能最大限度地避免返工,对施工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城市轨道交通研究》期刊2019年11期)

彭迎虎,陈瑱贤,胡家渝,张志峰,靳忠民[8](2019)在《人体足地接触模型的步速适用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构建骨肌多体动力学足地接触模型,研究其适用速度范围。方法采集5名测试者的步态运动数据,以骨肌多体动力学仿真软件Any Body全身模型为基础,建立足地接触模型,分析慢走、正常行走、快走和慢跑不同步态速度下的地面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GRF)和地面反作用力矩(ground reaction moment,GRM),并与测力板实验测量值进行对比,分析模型预测精度,获得足地接触模型的适用范围。结果在慢走、正常走和快走(步速0. 69~1. 68 m/s)时,足地接触模型预测能力较高,GRF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关性大于0. 875,GRM预测值与实验值相关性大于0. 9。结论所开发的足地接触模型同时计算GRF和GRM,可以消除步态分析中对测力板的依赖,能够应用于老年人及病理性步态等低速步态的运动学分析。(本文来源于《医用生物力学》期刊2019年05期)

杜太行,崔景瑞,孙曙光,王锐雄,李勤[9](2019)在《基于混合式仿真模型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行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的深入分析,设计了一种混合式交流接触器动态仿真模型,通过Maxwell瞬态磁场有限元计算和机械动力学运动方程的有效结合,提高瞬态磁场仿真模型的计算效率,以实现对关键动态特性更准确的求解及分析。首先基于仿真模型对交流接触器的工作特性进行分析,进行了铁心运动状态的阶段划分;并结合线圈电流曲线分析了由于线圈回路合闸相角不同所造成的吸合时间、末速度等动态特性的差异;最后进行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实测试验,除常规测量方式外,引入了触头接触压力测量,结合触头动态参数分析末速度,进一步验证了基于构建的混合仿真模型进行动态特性分析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朱忠锋,王文炜,郑宇宙,田俊,谈笑[10](2019)在《基于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考虑不同种类的纤维复合材料(FRP)格栅、格栅层数及加卸载循环方式,采用非接触式观测技术(DIC)和传统应变片测量方法,对FRP格栅与ECC复合材料试件进行了单轴反复拉伸试验,研究复合材料的轴向抗拉力学性能,验证DIC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有效性。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试验结果表明,玄武岩(BFRP)格栅/ECC能充分地发挥纤维格栅的材料性能和ECC基体的高延伸性和多点开裂特性,显着提高ECC基体的极限抗拉强度。不同循环加载方式对FRP/ECC复合材料试件的加卸载路径有显着影响,但对其极限应力/应变的影响较小。BFRP/ECC复合材料的变形恢复能力要优于CFRP/ECC复合材料的变形恢复能力。DIC非接触式观测技术能有效地捕捉到试件的开裂,观测裂缝的萌生、发展过程,获得破坏形态,获得应力-应变全曲线。计算结果表明,建议的应力-应变关系模型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可以有效地预测FRP/ECC复合材料的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本文来源于《土木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接触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运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分析方法检测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的迁移量,对食品接触用纸中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行为进行研究。通过研究获得了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向油脂性食品模拟物中迁移的规律,以Weibull模型为基础初步建立了迁移数学模型,得到了模型的重要参数。建立的模型可以有效评估食品接触用纸的安全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接触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马超智,辛涛,高亮,崔旭浩.基于改进摩擦功模型的轮轨滚动接触磨耗研究[J].铁道学报.2019

[2].闻诚,诸葛海涛,毛凯,张阳.食品接触用纸中饱和烃矿物油迁移模型研究[J].现代食品.2019

[3].白赫,钱晓明,范金土,钱幺,刘永胜.纤维质多孔材料中纤维间接触点数量的理论模型[J].纺织学报.2019

[4].郁国梁,苏宏升.基于多状态模型的高速铁路接触网系统维修策略优化(英文)[J].JournalofMeasurementScienceandInstrumentation.2019

[5].段云祥,杨帆,齐利国,朱立光,许进忠.软接触结晶器电磁场数学模型[J].河北冶金.2019

[6].刘羽平,张拓,刘妤.稻谷颗粒模型离散元接触参数标定与试验[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9

[7].王海明,万连录.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平台的接触网深化设计技术要点[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9

[8].彭迎虎,陈瑱贤,胡家渝,张志峰,靳忠民.人体足地接触模型的步速适用性[J].医用生物力学.2019

[9].杜太行,崔景瑞,孙曙光,王锐雄,李勤.基于混合式仿真模型的交流接触器动态特性研究[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19

[10].朱忠锋,王文炜,郑宇宙,田俊,谈笑.基于非接触式观测技术的FRP/ECC复合材料反复受拉本构关系模型[J].土木工程学报.2019

论文知识图

两个纳米颗粒团聚体之间圆弧形液滴假...边线倾翻计算模型滚珠丝杠受力分析:计算流程图轴承有限元模型车辆模型

标签:;  ;  ;  ;  ;  ;  ;  

接触模型论文_马超智,辛涛,高亮,崔旭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