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中建二局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北京市100070

摘要:主体结构是工程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构成部分,然而该部分却常出现一些质量问题。基于此,笔者通过查阅文献,结合自身经验,下文中首先分析了主体结构常见施工质量通病,然后阐述了相关质量控制对策。

关键词:主体结构;质量通病;控制对策

主体结构是构建在基础之上,承担、传递工程载荷,保证工程结构稳定性、安全性的系统体系,它和地基可构成一个完善的工程结构,是建筑工程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建筑工程主体结构包含三个方面的重要功能:一是主体结构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稳定性的有机整体,能够有效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可承担主体结构部件以及其他构成部分的载荷,在整个工程体系中起到重要的框架作用、支撑作用;二是在主体结构可承担依附在其表面的设备、围护结构、装饰结构的活载荷以及在设计范畴内相关的风载、尘载等;三是主体结构和地基本身能构成一个完善的体系,他们能够共同保证整个工程体系的稳固性、安全性。由此可见主体结构质量的重要性,需进一步系统性的梳理注意结构施工质量通病,以便于采取有针对性的控制措施。

一、主体结构质量通病特征

主体结构工程其本身的作用以及功能决定了主体结构工程在整个工程体系中的地位,也决定了主体结构质量通病的基本型特征,具体体现为:①复杂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质量问题相对较多是建筑工程结构本身的复杂性所导致的,一方面是因为主体结构的协调运作、受力方式较为复杂,而不同的施工方法、施工材料其本身也有着一定的复杂性特征,另一方面是建筑工程主体结构交错复杂,不同细部节点的连接方式均存在一定的复杂性;②多发性。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并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过程,主体结构工程的质量形成需要经历一个持续的过程,其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一旦出现失误,就有可能形成质量事故或者埋下质量隐患。并且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体系相对复杂,部件数量相对比较多,这些构件的设计、施工、有机结合增加了质量问题的出现概率;③连锁性。主体结构工程事故的连锁性和其本身的承载作用有着直接关系,主体结构是传递载荷的中间部分,主体结构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对基础、上部结构均有可能造成严重影响[1]。

二、主体结构质量通病以及成因分析

建筑工程在施工的过程中,常会因各种因素导致出现质量问题,在许多主体结构工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都大同小异,这些问题就被业界人士称之为通病,具体为:

①断面尺寸出现偏差、轴线位置偏差、主体结构表面平整度较差。主体结构在施工过程中,采用的模板体系不牢固;模板的刚度不符合混凝土浇筑需求;混凝土在浇筑的高度过高;混凝土浇筑一次浇筑量过大导致模板走形;混凝土浇筑顺序不合理;混凝土振捣方法不合理导致模板出现位移等问题;模板拼接不紧密、不平整[2]。

②主体结构表面存在损伤、主体结构边角损伤。在施工的过程中,模板中未均匀涂刷脱模剂;模板内部没有全面清理;模板内部表面凹凸不平;模板表面质量,几何尺寸不符合规范;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模板边角处的混凝土没有振捣充分;模板拆除过早或者野蛮拆除导致混凝土构件损坏;在模板拆除之后没有做好成品保护[3]。

③主体结构出现蜂窝、麻面、孔洞等。在施工的过程中,模板的拼接不够紧密,模板拼接处存在漏浆等问题;混凝土在浇筑之前没有全面清理模板;混凝土的配比不合理;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没有充分振捣;混凝土本身质量存在问题;混凝土浇筑高差过大,没有采用溜槽等等设施辅助浇筑;混凝土底模没有设置垫块,或者在浇筑完成之后没有做好成品保护导致垫块脱落,最终导致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钢筋异常移动;主体结构钢筋设置过于密集或者混凝土中集料的粒径过大。

④烂根。混凝土的配比存在问题,若是采用商品混凝土,也有可能是商品混凝土的可泵性存在问题,若是商品混凝土的塌落度较大,混凝土中的水泥浆就会在浇筑的过程中顺着模板的拼接处外渗,在拆模之后,渗漏处就会出现“烂根”的问题;在我国现行的《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规定了混凝土浇筑的高度,若是工程中采用漏斗或者料斗浇筑混凝土,其自由倾斜高度超过2m,并没有采用斜槽、溜槽等工具辅助浇筑,那么混凝土进入模板后,混凝土就会受到模板中钢筋的阻隔出现粘接、悬浮等问题,而粒径相对比较大的集料则率先落下,从而在模板底部堆积,混凝土原有的配比被破坏,引发“烂根”;从主体结构钢筋构造上来看,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柱体根部存在钢筋搭接的情况,这个区域钢筋的密度相对较大,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之后,想要将这部分的混凝土振捣充分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采用商品混凝土的工程中,因混凝土泵送量相对较大,为赶上施工进度,施工人员就极其容易出现“漏振”的问题,从而导致柱体根部烂根、漏筋[4]。

三、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方法

(一)合理控制混凝土浇筑高度

目前,许多工程中钢筋设置的密度相对较大,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即便是采用了溜槽或者串筒施工,也无法避免质量问题,混凝土在浇筑时极其容易堵塞,且这些工具的应用相对繁琐[5]。对此,建议在浇筑高度超过2m时,采用直径为150mm的塑料管浇筑混凝土,塑料管上每隔1.5m设置一个入料口,随着模板中混凝土高度的提升,逐步将塑料管截短。如此一来,一方面能够提高混凝土浇筑的便捷性;另一方面还能够保证混凝土入模的均匀性,避免大粒径的集料在模板底部沉积。

(二)严格控制混凝土振捣时间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主体施工混凝土振捣的重要性,笔者认为,想要从根本上避免“漏振”等问题,务必要从施工管理层面上做出有效调整,混凝土的泵送或者吊运,要留足混凝土振捣的时间,若是混凝土的振捣时间不足,则可暂时停止混凝土的输送[6]。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在一侧观测,以混凝土表面无气泡为判断标准。同时,针对钢筋较为密集的构件,可适当增加振捣次数、延长振捣时间。

(三)提高模板体系的安装质量

模板体系本身的稳固性、密实性影响着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因此,必须要在模板安装阶段以及混凝土正式开始浇筑前,充分检查模板安装质量,检查模板内部是否洁净,同时还要在模板内部均匀涂抹脱模剂。尤其是柱模板,在模板安装加固完成之后,需要严格检查其根据的密实性,若存在缝隙,可采用速凝砂浆涂抹。

(四)优化主体结构钢筋的布置

主体结构钢筋数量和主体结构的承载力有着一定的关系,但是钢筋过于密集反而会对主体结构的质量造成影响,所以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优化主体结构中钢筋的配置,避免钢筋过于密实导致混凝土难以流至模板中各个角落。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通病往往面广、量大,对建筑工程整体的质量有着极其严重的影响,广大从业者必须全面了解到有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把握技术要点,落实相关规范标准中的要求,层层把关,严格检查。

参考文献:

[1]陈卫锋.房屋建筑主体结构施工的质量通病及防治对策[J].低碳世界,2018.

[2]姜倩倩.探析建筑主体工程质量通病问题[J].科学与财富,2017(35):278-278.

[3]乔凯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技术要点及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7(24):151-152.

[4]樊晓明.模板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解决措施[J].民营科技,2017(3):119-119.

[5]刘超.建筑工程主体砼结构施工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J].建筑·建材·装饰,2017(17).

[6]王建军.房屋建筑主体结构工程质量监理控制要点探讨[J].中国房地产业,2017(5).

标签:;  ;  ;  

主体结构施工质量通病控制要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