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线源论文_苗祥月,徐陈勇

导读:本文包含了射线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选题提纲参考文献及外文文献翻译,主要关键词:射线,层析,碳纳米管,气相,电子光学,电子束,等离子体。

射线源论文文献综述

苗祥月,徐陈勇[1](2019)在《X射线源控制器辐射骚扰问题及解决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使电子设备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可靠地工作,电磁干扰及电磁兼容问题必须在设计中加以考虑。安检整机工作中电磁兼容测试辐射骚扰超标,其内部X射线源控制器是引起该问题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控制器外壳的屏蔽优化设计,包括对外壳材料、接缝、电缆出入口、通风孔和外接屏蔽电缆等,降低控制器辐射骚扰水平,使安检整机的电磁兼容性测试达标。(本文来源于《警察技术》期刊2019年05期)

苗祥月,徐陈勇[2](2019)在《基于半桥拓扑安检用X射线源灯丝电源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安全形势愈发严峻,X光安检机作为反恐、防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也越来越广泛。X射线管作为X光安检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安检图像清晰度及对被检物的辨识度。为了提高整机性能,解决X射线管的供电稳定性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安检领域X射线管的20 W灯丝供电电源。该电源采用半桥高频逆变,采用SG3526作为控制核心。通过接入160 kV的X射线源系统进行测试,在输出160 kV管电压,2 mA管电流时,管电流纹波为0.134%,低于系统要求的1%。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绝缘可靠、输出稳定、管电流波动小,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要。(本文来源于《电子设计工程》期刊2019年16期)

唐华平,陈志强,秦占峰,张庆辉,李猛[3](2019)在《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一种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具有多焦点集成和可编程脉冲发射的特点,基于该X射线源的辐射成像系统能够快速实现7个不同视角的静态层析成像。碳纳米管阴极采用电泳沉积法制备,单个阴极产生的最大电流可达14 mA,具有很好的大电流发射稳定性和一致性。设计的阳极电压为70 kV,通过模拟仿真计算对结构进行优化,实现了电子束的有效聚焦,平均焦点尺寸小至0.60 mm*0.95 mm,且展现出较好的一致性。整个腔体采用精密加工封装工艺和超高真空排气工艺,获得并保持稳定的超高真空状态。(本文来源于《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张锋,田立立[4](2019)在《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核仪器技术的进步以及安全健康的工业发展需求,具有人工可控性的中子源及X射线源逐步在测井领域得到推广应用,为油气等矿产资源的勘探开发提供了关键技术手段。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是以中子发生器或X射线管产生的中子或X射线与地层物质作用,通过探测中子、伽马或X射线从而进行地层孔隙度、密度、油气饱和度和元素含量的测井技术。本文概述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回顾了其发展历程;介绍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测井技术在数值模拟、仪器研制及数据处理方法方面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展望了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的发展前景,认为未来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可从以下叁个方面开展研究:分析不同射线在能量、时间及空间的分布规律,开展探测理论基础研究;联合不同学科优势,开展多类型多模式的新型仪器研制;增强谱数据校正及解析方法研究,开展谱信息综合分析及应用。(本文来源于《同位素》期刊2019年03期)

丁振强[5](2019)在《新型平板X射线源的射束特性模拟及成像体模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射线已被广泛应用于安全检查,医学成像,疾病治疗等领域。作为X射线仪器的核心部件,X射线管质量性能的优劣决定着仪器的性能。传统X射线管采用热阴极生成电子,由于热阴极自身的固有特性,热阴极x射线管具有体积重量大,功耗高,调制时间长等缺点。冷阴极x射线管根据场致发射效应产生自由电子,极大的克服了热阴极X射线管的缺点,因此在高分辨率成像,动态X射线摄影,仪器小型化等方面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冷阴极X射线源在常温下即可发射电子且可实现多个电子源紧密放置,以此为基础,本课题研究的平板X射线源是在一个器件内集成可寻址的冷阴极X射线源阵列的新型X射线源,其阴极采用ZnO纳米线为材料根据场致发射原理产生电子,再经电场加速后轰击透射式阳极靶产生X射线。与传统X射线源控制单一焦点产生光子的方法不同,平板X射线源内含有众多电子源且每一个电子源都可以独立工作,能够实现指定区域出光。作为一种新的器件,目前平板X射线源仍处于研究开发阶段,要想将其实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很多,为此我们采用基于蒙特卡罗方法的EGSnrc/BEAMnrc仿真模拟软件对平板X射线源的光束特性进行研究,期望为平板X射线源的制备提供理论支持。计算中,我们假设每个电子源发射器具有相同的特性,探测器采集到的总的射束信息为每个电子源的累加,然后我们将模拟计算出的能谱与实际测量的能谱进行了比较,验证了本文提出方法的有效性。此外,本研究还分析了不同的玻璃厚度、钨靶厚度和阳极电压等参数对平板X射线源射线束质量的影响,并以曝光量、半价层和平均能量作为射线束质量的叁个重要参数对不同钨膜厚度下的射束进行了定量分析,实验分析出在不同阳极电压下阳极钨膜的最理想厚度。在成像仿真体模制备方面,我们的研究目标是设计和制作出一个既在形态学方面又在物理学方面与真实人体相似的脑出血仿真体模,并希望将其应用于新系统的评估校正及成像算法的研究。为此我们以真实人体的脑部CT图像为参考,采用模具制作的方法,以聚氯乙烯和增塑剂混合液为材料高度模仿人体头部组织的结构和CT值,最后通过螺旋CT扫描的方式对制作出的仿真体模进行了质量验证。结果表明,通过本文提出的方案制作出的脑出血仿真体模在大小,结构和组织CT方面均与真实人体高度相似,且出血点的设计更符合成像研究,可将其应用于平板X射线源系统的评估校正及成像算法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南方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张万会[6](2019)在《2MeV/420kV双X射线源工业CT探测器分统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探测器分统包含被测物信息的射线信号转化成易于处理的电信号,是CT中的关键部件之一。文章从探测器分统的工作原理、结构及性能参数等方面解析了探测器系统,有助于后期设备维护及故障分析。(本文来源于《南方农机》期刊2019年08期)

高东璇,刘占峰,李艳丽,雷雄[7](2019)在《汽车无损检测X射线源钼铼合金零件加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领域中X射线无损检测是应用比较广泛的技术,阴极固定件是X射线源的关键零件,材料为钼铼合金。针对目前阴极固定件加工质量低、成本高和效率低等特点,首先研究钼铼合金的材料性能,然后根据钼铼合金材料特点,提出了采用真空热处理方法改善钼铼合金切削性能,并通过试验总结出了钼铼合金最佳真空热处理工艺参数。综合考虑加工经济性和加工质量,相比于硬质合金刀具、天然金刚石刀具和聚晶金刚石刀具等,金刚石厚膜刀具在加工钼铼合金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实现阴极固定件低成本精密加工。(本文来源于《现代制造工程》期刊2019年04期)

王丽娟,刘俊标,赵伟霞,李文萍,韩立[8](2019)在《高功率密度微焦斑X射线源聚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X射线源是X射线显微成像系统的核心部件,其功率密度和焦斑大小与聚焦系统密切相关。本文对高功率密度微焦斑X射线源的聚焦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包括透镜结构设计、多透镜工作模式的选择、透镜间距优化等。本文设计了小球差系数的物镜;提出了由聚光镜、辅助聚光镜和物镜组成的多透镜聚焦系统,以实现系统较大的缩放比率和束流较高的传递效率;优化了透镜间距,以保证在满足系统缩放比率的前提下减小聚光镜的安匝数。最后,运用MEBS公司专业电子束计算软件,计算仿真了160 k V的加速电压下聚焦系统中透镜的场分布、电子的运动轨迹、像差、束斑分布等电子光学参量,最终得到束流为80μA,束斑为0. 9μm,功率密度优于1 W/μm~2的微束斑电子束。本文设计的聚焦系统为高功率密度微焦斑X射线源的设计和研制提供了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牛耕,刘俊标,赵伟霞,韩立,马玉田[9](2019)在《聚焦电子束对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源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微焦点X射线源是微计算机断层扫描技术设备的核心部件。研究了电子束在靶材中的横向扩散引起的透射式微焦点射线源的焦点尺寸和强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打靶电子束的束流密度遵循高斯分布时,其产生的X射线强度也遵循高斯分布,该分布的标准差可以用来精确表示X射线的焦点尺寸;当靶材厚度可以使沉积电子束的能量达到60%时,对应的靶材产生的X射线强度最高;随着靶材厚度增加,X射线的焦点尺寸逐渐变大;增大电子束的加速电压可以适当减小X射线的焦点。本研究为透射式微焦斑X射线源的靶材选择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光学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李小兵[10](2019)在《基于碳纳米管场致发射阴极的分布式X射线源的研制》一文中研究指出X射线检测在现代医学、生物科学以及工业检测等领域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X射线源的性能和制备工艺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传统的利用热阴极X射线CT球管进行检测的设备,响应慢,延迟高,能耗大,寿命短,体积也大。并且单个球管进行CT成像时需要围绕目标物体进行高精度的旋转运动,从而获得多个角度的图像信息才能进行下一步的CT图像重建,耗时高效率低,而且机械运动更容易引起成像模糊,几何误差变大等风险,已经逐渐无法满足现有的需求条件。针对传统CT球管的上述缺陷,本论文创新研制了场发射阵列X射线源:阵列式X射线源不需要进行高精度旋转运动就可完成CT重建,可以实现静态扫描;单个X射线源的功耗大大降低;还可以通过栅极控制快速切换X射线源对高速运动物体成像,大大减少运动模糊;在CT成像过程中X射线源脉冲工作,角度切换的时候可以快速关断,使无效剂量大大降低并且有效降低了运动模糊等众多优点。目前国内关于利用碳纳米管制备的阵列式X射线源这方面还几乎处于空白。本论文的的核心是制备了一种基于碳纳米管的阵列式X射线源实物,X射线源为叁极管结构,采用脉冲控制,单个源的脉冲电流可达300mA,阳极工作电流可达200mA。优化电子枪后其有效焦斑面积仅有0.1mm2左右,可以实现更快的更稳定的CT成像检测。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如下:一、碳纳米管垂直阵列的生长及转移1.通过调整光刻工艺流程中的参数,解决了光刻图案模糊,图案脱落,图案线宽不适等问题,在整个硅片光刻出了均匀的边缘呈倒台状的阵列图案。2.通过蒸镀多层功能不同的金属薄膜,利用微波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方法,克服了碳纳米管生长长度不均匀,与基底结合不牢,密度不合适等问题,制备出了形貌整齐最大发射电流可达500mA以上,电流密度为5.7A/cm2的碳纳米管阵列。3.利用焊料和粘结剂两种转移方法对在硅基片上定向生长的碳纳米管阵列进行转移,目标基片为钼片,转移后的碳管实现了与基底非常牢固的结合,拥有更强大的抗性。4.对前面处理完成的碳纳米管薄膜在扫描电镜下进行观察形貌并分析,发现各种方法制备碳管阵列存在的问题并改进。测试主要包括场发射阈值的检测,阴极发射电流大小,电流密度以及I-V变化曲线。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二、X射线源的结构设计仿真根据需求对叁极管结构X射线源的阴极、栅极和阳极等各个结构进行精确建模,并通过采用有限元方法的电磁仿真软件对模型进行解算和仿真分析。最终通过不断优化结构得到了电子束焦点面积仅为0.2×0.4mm2有效焦点为0.2×0.2mm2的射线源结构模型,并进一步对阵列X射线源进行了建模仿真和整体结构设计。叁、对阵列式X射线源的装配和成像测试按照设计的结构,对各种零件进行高精度装配成为一个整体的结构,经过超高真空烘烤排气成功制备了阵列式碳纳米管X射线源。在一个阵列式X射线源内包含有21个独立的X射线源。然后通过搭建的测试系统对射线源的相关性能进行测试,阳极工作电流可达200mA以上,成像测试结果证明,相比传统的热阴极射线源,研制的碳纳米管场发射阵列式X射线源启动速度快,成像分辨率高,有着更快的扫描速度和更稳定的成像效果,并获得了清晰的叁维CT图像。是对国内外目前相关技术领域的一大补充。(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9-03-01)

射线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安全形势愈发严峻,X光安检机作为反恐、防恐的重要手段之一应用也越来越广泛。X射线管作为X光安检机的核心部件之一,其工作性能和稳定性直接影响着安检图像清晰度及对被检物的辨识度。为了提高整机性能,解决X射线管的供电稳定性问题,本文介绍了一种用于安检领域X射线管的20 W灯丝供电电源。该电源采用半桥高频逆变,采用SG3526作为控制核心。通过接入160 kV的X射线源系统进行测试,在输出160 kV管电压,2 mA管电流时,管电流纹波为0.134%,低于系统要求的1%。测试结果表明该电源绝缘可靠、输出稳定、管电流波动小,完全满足实际应用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射线源论文参考文献

[1].苗祥月,徐陈勇.X射线源控制器辐射骚扰问题及解决方案[J].警察技术.2019

[2].苗祥月,徐陈勇.基于半桥拓扑安检用X射线源灯丝电源设计[J].电子设计工程.2019

[3].唐华平,陈志强,秦占峰,张庆辉,李猛.具有七个焦点的碳纳米管阴极分布式X射线源[J].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2019

[4].张锋,田立立.可控中子及X射线源测井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J].同位素.2019

[5].丁振强.新型平板X射线源的射束特性模拟及成像体模研制[D].南方医科大学.2019

[6].张万会.2MeV/420kV双X射线源工业CT探测器分统解析[J].南方农机.2019

[7].高东璇,刘占峰,李艳丽,雷雄.汽车无损检测X射线源钼铼合金零件加工技术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19

[8].王丽娟,刘俊标,赵伟霞,李文萍,韩立.高功率密度微焦斑X射线源聚焦系统的设计[J].电子显微学报.2019

[9].牛耕,刘俊标,赵伟霞,韩立,马玉田.聚焦电子束对透射式微焦点X射线源的影响[J].光学学报.2019

[10].李小兵.基于碳纳米管场致发射阴极的分布式X射线源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9

论文知识图

重建图像和补偿重建图像轴向扫描...射线衍射仪薄膜的AFM图形:(a)未经溶...扫描系统原理图立式锥束X射线成像系统的机械结构重建和补偿重建的仿体冠状面断层...

标签:;  ;  ;  ;  ;  ;  ;  

射线源论文_苗祥月,徐陈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